APP下载

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2017-01-05王昭君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培训者有效性培训

摘 要

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但当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缺失比较严重。因此有必要秉承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了解教师实际需求;转变教师的培训方向,站在教师立场看待教学;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教师继续教育 有效性 对策研究

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是指在有限时间内协调各种要素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对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从而有效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一种教育理念。教师继续教育是在职教师提高教育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较发达国家对教师的职前职后培养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我国也十分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然而实际的教师继续教育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存在培训满意度低下,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和意愿性匮乏的问题”[1],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不能显现。因此,应该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探索,使得教师继续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继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表现

1.内容过于理论化

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设置偏理论化,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依然占据主要地位。虽然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不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传统学科,也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但是培训者在讲授的过程中还是以介绍理论为主,注重教师知识量的叠加,而对于教师是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是否理解所学内容的问题却不是很关心。可见,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所掌握的知识大多数是外显的理论知识,教师以其原有的知识很难建构起对新知识的理解。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教师而言他们收获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却无法对理论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这样一来给教师的感觉就是理论大于实践,所学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

2.教学方式机械化

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授课形式依然是课堂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培训者完全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性和话语权,他们在向教师“灌输”各种教育理论。在教学中培训者完全依照自己的思路和理解对学习者进行知识传授,忽略了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整个课堂成为培训者一个人的演讲,这种上课形式很难激发教师学习的欲望,更不要期望教师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机械被动地听课和记笔记而不主动去学习知识、提出异议,培训者在讲台上讲什么好像都与他们不相关,因为教师大多也把继续教育当做是走过场,他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积极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总之,继续教育的课堂对教学双方来说都是机械的。

3.教学效率比较低

第一,学习者的实用时间较少。当前我国教师继续教学的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很少会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这样一来原本有限的课堂时间就让培训者占据了一大半,参与培训的教师如果在课堂中没有理解培训者所讲的内容,那么课下他们就更没有时间再来重新回顾和领悟课堂中的知识了。因此对大多数参与培训的教师而言课堂的学习效率是极低的。第二,教学的时间分配不合理。继续教育的教学中,培训者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一般理论问题而对理论之于实践的应用问题却讲解甚少,从而忽略了时间效率的重要性,没有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更好地提升课堂有效教学的时间效率。因为“教学中学习者用在完成低级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时间很多,用在高层次创新问题的时间较少,这样就会导致教学实用时间质量较差”[2]。教师的实用时间少,培训者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都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效率,从而降低了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1.无视教师自身发展需求

当前教师继续教育依然是一种外在于教师的教育,培训者认为教师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储备不足,所以必须通过继续教育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并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一职业。这种无视教师发展自身需求的继续教育观导致了在继续教育中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因此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教师失去自我,学什么内容、怎样学、如何评价都不是教师可以左右的,他们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学习,教学内容完全是理论化的。但是“现代教育的发展已经显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是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是激励思考。……他必须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激励、了解、鼓舞”[3]。所以无视教师发展需求已严重阻碍了教师继续教育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已经不适应教师的发展,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2.继续教育意义认识不足

教师继续教育作为在职教师教育的一种形式,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对教师继续教育意义认识不足,导致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缺失。一方面培训者对教师继续教育积极性不高,缺乏正确的态度和责任感。有的培训者每年都参加继续教育工作,但是每年的讲稿、课件几乎一模一样没有新意。有的培训者把对其他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当做一种差事,他们上课只管念讲稿,下课只管布置作业,几乎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和观点,针对教师的考核也没有任何创新,大多时候就是布置一篇论文。另一方面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没有感受到继续教育不仅是义务更是他们享有的权利。很多教师认为培训就是走过场,考核就是走形式,培训对他们的工作来说没有实际意义,参加培训就是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这些教师没有正视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把继续教育当做是一种负担,这样极大地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教学效率,同时制约了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3.教学环境的因素

教学环境的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第一,缺乏完善的有效教学的激励制度。良好的激励制度有利于激发教学者的教学潜能,促使教学者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提升有效教学的效率。而当前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评价制度,很多学校在对继续教育教学者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样就会制约教学者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提升。第二,缺乏有效教学的物质保障。由于某些地区继续教育政策不配套、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场地简陋、教学设备比较落后等因素,使得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比较缓慢,这都将影响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三、提升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1.秉承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了解教师实际需求

教师继续教育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首先,教学者必须要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帮助学习者通过有效的学习,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师的理想学习状态就是自己具备的一种能力素质可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逐渐改变或提升。简单来说,就是一些新型、创新的学习技能,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对社会的整体认知以及相应的学习态度、情感、自身的价值观等。培训者先依据具体的专业领域对教师进行划分,随后对所有教师的基本情况及教学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同时要求教师依据自己工作需求进行自查,写出他们认为是自己的职位工作需求所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根据调查和自查的结果,分析该教育领域发展的预期以及对这些教师能力素质的评定结果。“这样教学者就可以了解参与继续教育者对自己能力素质的具体期望值,而将自己的期望值与现有的能力素质水平相比较就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现在的差距所在”[4]。其次,教学者需要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教学者一定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制定多元化的教育计划,满足教师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合理改进和完善教育计划,从而更好地达到继续教育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最后,通过一些客观的方式,如问卷调查、访谈记录等形式,了解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满意度。教师通常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他们很难接受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模式,他们觉得自己的方法很好,没必要改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了,因此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做出改变。继续教育教学者应当通过一些有效的策略获得教师的认可和支持,在继续教育中引导教师去接受新知识、新方法,还要积极与教师沟通、交流,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新方法、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2.转变教师的培训方向,站在教师立场看待教学

教师是继续教育教学的主体,培训者要站在教师的立场看待问题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切实提高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首先,帮助教师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教师教学压力的累积很容易引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从而制约教学效果,影响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学者应该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促使他们更加轻松、愉悦地进行教学。目前很多教师通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过大、没有自己的私人时空。因此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帮助教师合理处理这些问题,有效地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进而更好地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其次,教育者应该合理把控教学时间,灵活运用教学场地,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进行。教育工作者要运用新型、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利用多媒体)进行网络教学,这样不但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教学,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灵活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教师想获取信息就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快速、有效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继续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这些具体措施切实有效地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而对于一些计算机能力较低,不会运用多媒体的教师,还应该适当普及计算机知识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做到“教学资源共享、增添信息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学信息的交互性、教学系统的开放性、教学手段和材料的先进性、学习过程和学习模式的民主性、学习环境的优越性、学习效率的快捷性”[5]。

3.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

教师培训要从根本上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我国很多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被教师重视起来。教师培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规划,并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式的教学,这样就有碍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实现。教师的年龄、学历、自身能力水平、需求等具有差异性,其发展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教学者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过程中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划,针对教师的差异进行分层式的教学,从而有效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应该重视后期的考核,实际的考核中应该侧重教师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考核中还应该多增加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而不是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多一些能够通过实践来展示的题目而不是完全的理论。这样教师只有认真培训,有效听讲,并通过自主思考将别人的知识转换成自己的思想才能更好地通过考核,而教师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继续教育的教学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教师教育的基石和精髓是终身教育理念。”[6]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是一个事件而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学校、教师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得以显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檀传宝主编.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刘凤格.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 文进荣.新时期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7).

[5] 徐君,孔月吹.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是高师成人教育的紧迫课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1(3).

[6]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王昭君(1982-),女,辽宁大连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应用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培训者有效性培训
新“国培”高质量培训者队伍体系化管理探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提升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的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