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叶黄酮和黄芩苷对蓝孔雀幼雏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017-01-05杨仕群赵延斌阳刚舒

饲料工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蓝孔雀歧化酶超氧化物

■杨仕群赵延斌阳 刚舒 刚*

(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 644003;2.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蓝孔雀为半草性非保护动物,集食用、观赏、保健为一体,可以商品化饲养,具开发价值。蓝孔雀肉的蛋白质含量为28%,脂肪约为1%,富含十几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1]。蓝孔雀国内的养殖企业不多,全国仅有少数几个省、市引种,养殖存栏不足8万只,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开发前景广阔。蓝孔雀养殖存在着饲料转化率低、免疫能力低,幼雏成活率低等方面的问题。

竹叶黄酮为竹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类似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丰富,平均含量在2%左右。而据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能增强动物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可以通过影响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LAK细胞、细胞因子以及胸腺来进行免疫调节。竹叶黄酮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并被证实。黄芩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成分,从黄芩中获得黄酮和黄酮醇类化合物四十多种,黄酮类成分是其发挥药理活性的基础,其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是最主要的活性成分。

竹叶黄酮和黄芩苷作为植物提取物都具有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菌、抗癌等作用[2-3]。我国对竹叶黄酮和黄芩苷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在对孔雀生长性能的应用研究鲜见报道。本试验拟选择蓝孔雀幼雏为试验动物,旨在观察竹叶黄酮和黄芩苷对其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其结果可为竹叶黄酮和黄芩苷在蓝孔雀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日龄雌性蓝孔雀幼雏45只(由邛崃孔雀园提供)。

1.1.2 药物配方

含量为85%竹叶黄酮(由西安四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生产批号20150221);含量为85%黄芩苷(由北京生泰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生产批号20150221)。

1.1.3 药品及试剂

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生化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公司提供。

1.1.4 主要试验仪器

Thermo706超低温冰箱、SAF-680T酶标仪、T200电子天平、DT5离心机、动物饲养设备。

1.2 方法

1.2.1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将45只一日龄雌性蓝孔雀,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第1组饲喂添加0.5%竹叶黄酮的基础日粮,第2组饲喂添加0.5%黄芩苷的基础日粮,第3组饲喂基础日粮作为空白对照组。本试验的孔雀在相同环境的舍笼中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舍内温度、湿度与光照等按照常规饲养管理要求进行,在整个试验期进行常规的防疫和卫生消毒,试验期28 d。

1.2.2 日粮

采用玉米-豆粕型粉状基础日粮,由四川农业大学育禽场提供。基础日粮的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2.3 检测指标与方法

1.2.3.1 体重及采食量的测定

试验期第1、7、14、21、28 d早晨用电子天秤空腹称量全体孔雀幼雏的体重,称重前空腹8 h,同时每天记录余料量。计算各重复试验孔雀幼雏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

1.2.3.2 血样的采集

试验期第14、28 d清晨喂料前,对全体试验孔雀幼雏进行采集翅下静脉血液,每只孔雀5 ml,分装于干净采血管中,立即放入37℃恒温箱中,斜放静置2 h,离心(4 000 r/min)15 min,分离出血清于-20℃保存待测。

1.2.3.3 血清生化指标

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按试剂盒说明操作。

1.2.3.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用Excel 2003初步整理试验数据后,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法,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中添加药物对蓝孔雀幼雏体重的影响(见表2)

表2 药物对蓝孔雀幼雏体重的影响(g)

由表2可知,第1 d对照组与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7、14、21、28 d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体重显著高于于对照组(P<0.05)。

2.2 日粮中添加药物对蓝孔雀幼雏日增重的影响(见表3)

表3 药物对蓝孔雀幼雏日增重的影响(g)

由表3可知,1~2周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日增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4周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试验期1~4周平均日增重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日粮中添加药物对蓝孔雀幼雏日采食量的影响(见表4)

表4 药物对蓝孔雀幼雏日采食量的影响(g)

由表4可知,1~2周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的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4周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周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4 日粮中添加药物对蓝孔雀幼雏料重比的影响(见表5)

表5 药物对蓝孔雀幼雏料重比的影响

由表5可知,1~2周竹叶黄酮组与黄芩苷组蓝孔雀幼雏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4周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蓝孔雀幼雏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4周竹叶黄酮组与黄芩苷组蓝孔雀幼雏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5 日粮中添加药物对蓝孔雀幼雏抗氧化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6)

表6 药物对蓝孔雀幼雏血清抗氧化生化指标的影响(U/ml)

由表6可知,2周时,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总抗氧化能力略高于对照组(P>0.05);竹叶黄酮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芩苷组显著高于竹叶黄酮组和对照组(P<0.05);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过氧化氢酶指数略高于对照组(P>0.05)。4周时,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竹叶黄酮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芩苷组显著高于竹叶黄酮组和对照组(P<0.05);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3.1 日粮中添加药物对蓝孔雀幼雏生长性能的影响

竹叶黄酮具有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血脂、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衰老、抗癌和保护肝脏等功效[4];竹叶黄酮的特性符合人们对天然抗氧化剂的追求,已被用作多功能食品和绿色饲料添加剂、膳食补足剂[5],竹叶黄酮在提取工艺及抗氧化组分等有效成分方面的研究较多,小动物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辐射、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增强免疫力功能[2],以及对心、脑血管药理活性和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肠道的吸收动力学[6]等。黄芩苷具有广谱抗菌、抗炎、抗细菌生物膜、清除氧自由基及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7]。动物生长性能的体现在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方面[8]。用竹叶黄酮和黄芩苷饲喂蓝孔雀幼雏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蓝孔雀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饲料转化率,从而提高了孔雀的生长性能。

3.2 日粮中添加药物对蓝孔雀幼雏血清抗氧化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清生化指标中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是评价禽类最主要的抗氧化能力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为自由基清除剂,是有效的抗衰老制剂,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中的金属酶,含有铜和锌两种离子,需氧[9]。SOD能清除具有毒性而损坏细胞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致衰老物质)[10],提高免疫力,使机体免受炎症、肿瘤的侵犯,而延缓机体的衰老[11];能催化生物体内超氧自由基(·O2-)发生歧化反应,从而清除·O2-,在生物体的自我保护系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机体内·O2-的天然消除剂[12]。在免疫系统中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过氧化氢酶是一种酶类清除剂,又称为触酶,是以铁卟啉为辅基的结合酶,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体内[13]。它可催化H2O2分解成氧和水的酶,清除体内的H2O2[14],从而使细胞免于遭受H2O2的毒害,是生物防御体系的关键酶之一[15]。过氧化氢酶存在于所有已知的动物的各个组织中,特别在肝脏中以高浓度存在;过氧化氢酶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约占过氧化物酶体酶总量的40%[16]。一般认为,以上三项指标的提高是由于其自身组织细胞生长发育和分裂增殖所导致[17],是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和免疫功能增强的表现;指标数据的降低是免疫抑制所致,表明机体的免疫状况变差,抗氧化能力下降。抗氧化能力指数的提高表明组织细胞老化速度慢,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力增强[18]。本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竹叶黄酮组和黄芩苷组的抗氧化指数均不同程度有所提高,说明竹叶黄酮和黄芩苷在一定程度上有增强蓝孔雀幼雏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4 结论

在饲料中添加0.5%竹叶黄酮和黄芩苷,可以提高提高蓝孔雀幼雏的生长性能,并能改善血清中的抗氧化性能。

猜你喜欢

蓝孔雀歧化酶超氧化物
开放式展区蓝孔雀的饲养与育雏
“孔雀皇后”的创富传奇
新型耐高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产业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保健饮用水及其制取方法探讨
蓝孔雀打开“致富屏”
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蓝孔雀增重的影响
麦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超氧化物歧化酶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活性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