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胃肠调节肽水平变化验证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的探讨

2017-01-04顾冬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疗程

顾冬梅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脾胃肝胆科,江苏 昆山 215300)

以胃肠调节肽水平变化验证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的探讨

顾冬梅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脾胃肝胆科,江苏 昆山 215300)

目的 探讨在采用症状积分法判断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的同时,以治疗后的相关胃肠调节肽水平变化予以验证,为疗效评估补充实验室客观依据。方法 对4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穴位敷贴治疗,以量化的症状积分下降百分率判定疗效,同时检测分析疗程前后患者血中胃动素、P物质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疗程结束后,患者平均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1),依据症状积分下降百分率评定,总有效率为90%。与此同时,患者血中胃动素、P物质水平明显升高,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降低,其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起到了判定疗效的作用。结论 相关胃肠调节肽水平发生的变化与结肠动力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有关联性,客观地验证了穴位敷贴疗法的有效性及可信度,可作为症状积分法判定疗效的补充标准。

穴位敷贴; 功能性便秘; 胃肠调节肽; 疗效验证

对于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疗效判定,目前通常参照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症状积分法。该方法由于需患者本人表述,掺杂的主观因素使其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验证疗效的可信度并补充疗效评估的客观依据,也为推动中医药疗法的现代化研究,我科自2014年3月以来,采用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在以往穴位敷贴治疗FC并获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1],通过测定患者血中胃动素(Motilin,MTL)、P物质(Substance,S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分析治疗效果与指标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期用实验室客观数据验证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14年3月-2015年10月诊治且资料齐全的FC患者共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4.2岁(23~70岁);<60岁者25例,≥60岁者15例。本组所有的病例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

1.2 病例选择 对符合FC诊断标准的患者做进一步筛选,确定入组对象。

1.2.1 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FC诊断标准。(2)年龄18岁~70岁。(3)患者知情同意并愿意接受。(4)能够正确表述症状,临床资料完整。

1.2.2 病例剔除标准 (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对相关药物过敏者。(3)相关部位皮肤有局部破损者。(4)精神心理状况不良者。(5)依从性差,影响治疗进程者。(6)临床资料不全者(如不能正确表述使症状记录不完整)。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处理 凡入组患者在治疗前1周均停用所有与治疗便秘有关的药物。

1.3.2 中药穴位敷贴 准备药物,制作敷贴。中药方:干姜250 g、白附子100 g、生川乌250 g、白芷500 g、花椒500 g、川芎500 g、细辛200 g、吴茱萸500 g,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黄酒、植物油调成糊状,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置于敷贴上,直接贴敷穴位。取穴一般采用双侧天枢、双侧大肠俞、关元、气海,贴敷3 h后去除敷贴,清洁皮肤。贴敷每日一次,连续15 d为一疗程。于一般护理记录单记录。

1.4 检测方法 分别检测疗程前后患者血清NO及血浆MTL、SP数值。

1.4.1 采血方法 治疗前和一个疗程15 d结束后,分别收集静脉全血3.0 mL。检测NO的血样置于普通管;检测MTL和SP的血样置于加有EDTA抗凝剂的离心管,3 000 rpm离心5 min,吸取上清液置于分装管中,封口后置-20 ℃冰箱中保存备用。

1.4.2 检测试剂 NO人血清一氧化氮ELISA试剂盒:上海凯博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提供;MTL人胃动素ELISA试剂盒: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SP人P物质ELISA试剂盒:上海晨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ELISA检测法,具体方法参照试剂盒操作步骤。

1.5 疗效观察

1.5.1 症状积分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排便次数,每周少于1次3分;每周1次2分;每周2次或2次以上1分。(2)排便困难,常有并非常严重3分;常有2分;无或偶有1分。(3)排便不尽感,每次均有3分;常有2分;无或偶有1分。(4)排便疼痛,每次均有3分;常有2分;无或偶有1分。(5)粪便形状,干硬呈段块状3分;团块状或表面有裂隙2分;平滑柔软1分。积分下降百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2 疗效判定 疗程前后积分下降百分率>60%为显效、20%~60%为有效、<20%为无效。

1.5.3 检测分析疗程前后患者血中MTL、SP、NO指标的对应变化。

2 结果

本组40例全部按预定方案顺利完成治疗和检测,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疗程15 d结束后,平均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1),依据症状积分下降百分率评定,显效2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MTL、SP数值明显升高,NO数值明显降低,其疗程前后发生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pg/mL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3]表明,在已知的FC发病机制中,胃肠调节肽与结肠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兴奋型胃肠调节肽的减少和(或)抑制型胃肠调节肽的增多,均可导致结肠动力减弱。通过治疗干预,改变相关胃肠调节肽水平,有望增强结肠动力、缓解FC病情。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上中下三焦在病机上相互作用并互为因果,三焦气机不畅是导致FC的基本原因[4],三焦不合,可引起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影响糟粕传化而发生FC[5],故以通调三焦法治之。我们应用穴位敷贴治疗FC,同时检测患者疗程前后血中兴奋型胃肠调节肽MTL、SP和抑制型胃肠调节肽NO水平的变化,以评估治疗所带来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中药穴位敷贴是一种独特的、穴药结合的中医外治疗法,是将中药配制成膏剂直接贴敷于穴位上,利用中药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达到治病目的[6]。通过穴位贴敷给药也是目前国际上重点开发的给药途径,其与皮肤给药吸收机制一致。皮肤角质层有贮存作用,使血药浓度曲线平缓,药效时间持久,具有超越一般其它给药途径的独特优点[7]。该疗法避免了消化道的首过作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既可达到攻下之功,又无攻下之药内服损伤脾胃、耗伤正气之弊,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8],与中医药现有的其它各种疗法相比,亦无治疗上伴随的不便和不适,且疗效满意,患者普遍乐于接受,成为治疗FC的常用方法。

中医药疗法对于FC的良好疗效已为临床所认可,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对于中医药疗法有效性的评判,仍以一般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经验总结为多,缺乏严格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及循证医学支持,可重复性较差[9]。临床大多参照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基于排便状况及伴随症状的变化,以计分法量化、积分法判定。该方法虽然大便性状客观可循,但排便情况及伴随症状需患者表述,常带有主观因素(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感受,尤其病程较长者,由于对不适感的耐受性提高,使得主观感觉与客观情况不完全一致),客观指标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判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在临床上探寻一种相对直接、便捷、客观的指标,作为对疗效判定的补充。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目前条件下,症状积分法仍是判定中医药治疗FC疗效简便可行的方法。与此同时,经检测对比,疗程前后患者血中兴奋型胃肠调节肽MTL、SP水平明显升高、抑制型胃肠调节肽NO水平明显降低,表明这些变化和与肠动力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直接关联,能够验证穴位敷贴治疗FC的良好疗效,从另一个角度起到了判定疗效的作用(与症状积分下降百分率相比更为直观可信),不仅证实了相关胃肠调节肽水平异常导致结肠动力减弱的FC发病机制,而且解释了穴位敷贴疗法通过调整相关胃肠调节肽水平、增强结肠动力以获得疗效的治疗机制。其意义在于:(1)治疗后相关胃肠调节肽水平的客观变化,可作为判定FC疗效的补充标准,适用于无法采用症状积分法判定疗效的患者。(2)为临床选择治疗FC安全、便捷、有效的方法提供了循证依据。(3)相关胃肠调节肽可能是中医药作用机制的有效靶点之一,如被中医临床所关注,将有望推动中医药其它特色疗法治疗FC的现代基础研究。

[1] 吴坚芳,许邹华,徐进康.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便秘50例临床观察[J].针灸推拿,2013,45(9):61.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9):619-622.

[3] 宁月季,张蔚,林琳.功能性便秘与胃肠激素的关系[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9,36(7):399-403.

[4] 蒋春晏.通调三焦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理探究[J].医药前沿,2014,36(12):363-364.

[5] 姜华,冯文哲,高强强.浅谈通调三焦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理[J].陕西中药,2014,35(9):1222-1223.

[6] 肖倩.穴位敷贴治疗慢传输便秘的疗效评分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

[7] 曹红霞,梁改琴,贾有福,等.浅谈内外结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体会[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6):526-527.

[8] 陈硕,陈英,林秋芳.经超微粉碎中药神阙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2,27(9):1841-1843.

[9] 李强,邱丽娟,耿学斯.慢性功能性便秘中西医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228-230.

·知 识 角·

心脏电复律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应如何护理?

答:其常见并发症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栓塞、电击局部红斑或灼伤,偶可发生肺水肿。电复律后的护理:(1)心电监护24 h,密切观察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等情况;对电击后的心律失常一般只需观察或对症处理。(2)给予氧气吸入。(3)绝对卧床24 h、禁食2 h,以免恶心、呕吐。(4)避免过度活动及剧烈咳嗽,以防栓子脱落。(5)电击局部皮肤改变可涂烫伤油膏。(6)发生肺水肿应紧急处理。(7)行抗凝治疗的病人,术后仍需给药及作凝血功能监测。服用奎尼丁者应观察药物副作用。

——摘自《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by regulating the level of gastrointestinal peptide

Gu Dongmei

(DepartmentofSpleenandStomach,KunshanChineseMedicineHospital,Kunshan,Jiangsu21530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ymptoms by using point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nd to verify the regulation of peptide levels related to gastrointestinal treatment and complement laboratory basis for efficacy evaluation.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were treat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percentage of symptom score decreased to determine efficacy,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patient blood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otilin, substance P and nitric oxide levels, compared with the clinical.Results After treatment,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symptom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 based on the percentage of assessed symptom scores decreas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 At the same time, serum motilin, P substanc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ecreased levels of nitric oxide, which change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1), played a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efficacy.Conclusion After treatment, changes in colonic motility-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regulatory peptide levels occurring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directly related to objectively verify the validity of point application therapy and credibility as a supplementary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symptom score standard.

Point application;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Gastrointestinal regulatory peptides; Efficacy verification

江苏省昆山市2014年科技局课题(编号:KS1437)

顾冬梅(1973-)女,江苏,本科,副主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和带教工作

R248,R442.2

A

10.16821/j.cnki.hsjx.2016.24.007

2016-04-24)

猜你喜欢

功能性胃肠疗程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无花果煎汤熏洗治疗痔疮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