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IM分析方法: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机制研究

2017-01-04吴友良

中国体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供给决策居民

吴友良



DIM分析方法: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机制研究

吴友良

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信息化供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引入现代比较经济学中著名的DIM(决策、信息、动力)分析方法,利用DIM 分析理论重新设计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决策、信息、动力结构,使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机制的研究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分别根据DIM分析理论D(决策)结构、I(信息)结构和M(动力)结构的核心观点,对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决策模块、信息网络和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计算机科学知识,从技术角度尝试对新构建的三大结构作系统功能框架和结构上的初步设计;基于社区门户网站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实现信息的对接和公共体育服务的资源共享,提高政府信息管理和在线服务的水平;通过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监督系统实现与决策咨询、信息化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的信息交互,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决策和执行环节进行在线民主监督,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满意度。

公共体育服务;比较经济学;结构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14]。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以政府职能从“管制”走向“服务”为标志的巨大变革,在变革中,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的出现,满足了服务型政府建设所倡导的低成本运行和高效率工作的基本原则。公民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增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从客观上要求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应该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方式[2]。面对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并日益多样化的趋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区体育资源,创新社区体育管理和服务方式,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的和谐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时代的新要求[15]。然而,受到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的影响,一线城市社区居民开始享受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而中、小城市基层社区居民依然面临着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非信息化供给所导致的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社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在生活形态上,大、中、小城市社区居民应该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在现阶段加快推进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信息化供给,不仅是我国互联网信息政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社区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环节。研究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信息化问题,重点是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而不是单纯从技术角度研究“信息化”。如果不能解决当前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即便是实现了技术的“信息化”,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供求失衡等问题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克服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在决策、执行和监督环节中的体制障碍呢?本研究运用现代比较经济学中DIM分析理论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思路。

1 DIM分析的理论依据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埃冈·纽伯格和威廉·达菲等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在强调社会制度间的差别,而是着重比较研究经济组织管理体制。20世纪80年代,他们在《比较经济体制——从决策角度进行的比较》一书中,提出决策理论的方法来比较经济体制,并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决策分析方法,简称为DIM分析方法,这里的DIM分别是决策(Decision Making)、信息(Information)和动力(Motivation)的缩写。根据DIM分析理论的要求,运用现代管理学中的相关原理,通过分别构建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来研究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信息化供给问题,并上升为理论机制,最后围绕设计的理论机制提出完善的方案和具体的对策路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实现首先就是要利用现代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机微信等建立民主化的公共体育服务决策机制,这就涉及公共体育服务决策结构的更新问题。DIM分析理论中决策结构的实质在于何人拥有作出那些决策的权利,以及这些权利的基础是什么,根据这一阐述,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决策结构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决策主体,即谁拥有作出决策的权利;决策内容,即对哪些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决策主体具有决策权力;决策方式,即决策主体通过什么途径来完成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决策的信息化;决策目标,即决策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希望达到决策应有的预期效果。

2.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发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新的技术环境和新的服务手段直接导致了网络信息系统将成为主要的服务平台,信息化在线服务将逐渐成为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要素。当前,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在线服务主要是依靠社区网站实现的,不管是信息发布、公众参与,还是在线办事,都与信息数据的收集、传导、处理、存储、输出和分析等密切相关,信息流的横向和纵向的传送渠道是否通畅,都决定着在线服务质量的好坏。机制在公共体育服务系统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2]。鉴于此,构建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畅通的信息结构机制,是实现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核心内容。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信息结构理应将在线办事的宏观内容涵盖在内,即应包括信息管理机制、社区居民需求网络化表达机制和在线办事机制。

3.纽伯格和达菲提到,动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刺激结构,刺激可分为正面刺激和负面刺激两大类,而许多实际的刺激是把两种刺激结合起来。我国独特的“赶超型”压缩式的经济社会及体育发展模式,是形成目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基础薄弱与动力不足的根源[12]。针对这一论断,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动力结构也应当将这两种刺激有针对性的结合起来,从而应加强对信息化供给的监管力度,保证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公平和效率。

2 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决策模块建设

本研究以比较经济学理论知识为基础,打破传统的决策模式,构建合适的决策模式。在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模式的研究中必须高度关注决策主体、决策目标、决策内容和决策方法的科学设计,本研究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决策模块。

决策主体——社区居民。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社区居民应当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决策主体。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公共服务决策过程没有其他方面的参与,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公共体育服务的多中心治理,可以有效解决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效率问题、质量问题及政府失灵问题[8]。为此,应该实现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决策多方参与,以提高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决策科学性和决策民主性。

决策方式——信息化决策。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创新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机制,有利于规范和推进公民的个体参与,提高公民参与水平[10]。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信息化决策成为现实,依赖于网络而存在的信息化决策方式为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社区居民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新渠道。信息化决策方式,一方面能借助网络的开放性,降低团体和个人决策参与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能有效的克服传统决策中存在的决策程序落后、决策权的高度集中等问题。值得指出的是,互联网政务在推动决策民主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诸如数字鸿沟、技术官员“寻租”、网络安全等一些新问题。基于此,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要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防止信息孤岛,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多方协作,实现资源共享[3]。在实施基础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决策的过程中,必须采取配套措施来消除这些负面影响。1)进一步加快基层社区的信息化进程,解决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决策中的数字鸿沟问题;2)拓宽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决策信息的来源面,加大对决策信息的审查;3)要从技术上加强对基层社区互联网政务系统的安全监控。

决策目标——优先满足基层社区的基本需求,适当满足拓展需求。随着社会需求增长,可供给资源的分配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面临着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突出矛盾[4]。居民在基层社区发展和接受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社会性需求,这些需求受到时代、历史、社区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与此同时,本研究将基层社区信息化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层次参照KANO 模型(图1)划分为“基本需求”“拓展需求”和“潜在需求”(图2)。基本需求是居民所期望的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实现信息化供给所必须具备的属性,这类需求得到满足后,居民的满意度不会提升,而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满;拓展需求是在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社区居民的期望所做的改进,这类需求与居民满意度呈正相关;潜在需求是社区居民现阶段还没有意识到的需求,这类需求如果得到满足,会使基层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大幅提升。我国目前基层社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基层社区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现阶段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决策目标只能是优先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适当满足基层社区居民的拓展需求。

图 1 KANO模型示意图Figure 1. KANO

图 2 基层社区信息化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层次模型示意图Figure 2. Grass-roots Community Informationization Public Sports Service Requirement Hierarchy Model

决策内容——服务项目及方式。所谓优先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就是要优先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这里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对广大社区居民来说,就是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但是,不是所有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项目都能够以信息化手段进行提供,基层社区管理者有必要对那些可以甚至可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基层社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作出一个理性的决策,这就是决策结构的另一个节点——决策的内容所需要关注的问题。目前,已经普遍开辟的是社区社会事务与经济事务的信息化服务,随着社区互联网政务的普及与发展,更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政务都会广泛地应用信息化公共服务,就如互联网用户查询各城市的天气等,用户可以切换选择城市或区域,从网络中获取相应区域的健身信息资源[13,16,17]。不同地区的社区居民由于受信息化技能、生活环境差异和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对社区信息化公共体育服务的服务方式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决定以何种方式实现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信息化供给是决策内容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为多样的信息化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基层文化信息化公共体育服务的实现方式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目前服务方式有一站式服务系统、政府呼叫中心、公共网络终端、移动电子政务、广播电视收集等,采用适合于不同公众的不同需求服务[6]。不同地区的社区居民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组合来满足其需求。

3 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网络建构

体育公共服务产生与发展,必然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存在特定的结构功能以及自身独特的范式[5]。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是基于互联网政务环境下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新模式,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的申请、受理、传递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的申请、处理、储存、取出和分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平台的信息化供给是否能够使社区居民的需求得到满足、利益得到保障、愿望得到实现的必要条件是:1)社区居民需求表达的渠道要畅通,即政府要有多样化的途径了解哪些是基层社区居民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哪些是近期必须要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2)基层社区管理部门要保证专家学者、基层社区居民获取充足的信息来参与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决策;3)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在线服务要能够及时、高效地解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研究将针对以上3个问题来建构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信息网络。

建立网络化的社区居民公共体育需求表达机制。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基层社区民主生活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基层社区居民公共体育需求表达机制成为可能。随着互联网政务的深入发展、基层社区居民信息化技能的提升和基层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居民需求表达将更多地以网络化的表达方式呈现。政府应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大力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社区居民通过领导邮箱、网上听证、在线调查、公众留言、短信平台等现代化途径进行体育需求表达。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直接性增强对居民体育需求的回应,可以通过在线查询、留言回复、微信通知或短信告知等形式让社区居民及时知道自己的建议、意见已进入政府的决策视线、以此保证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表达效果。

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信息管理机制。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信息管理机制,主要包含对居民体育需求表达的识别机制和信息公开机制。社区网络信息平台对基层社区居民体育需求表达的识别机制表现为政府必须通过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对居民的基本体育需求、拓展体育需求和潜在体育需求进行科学识别,以便分轻重缓急,及时准确地提供基层社区居民所需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公开制度是政府从过去导致政府信源缺失、政务信息不透明的传统硬性管理,逐渐向现代的弹性合作博弈转化的路径选择[18],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公开的程度和信息获取的途径直接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决策深度和广度。完善基础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信息管理机制应该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入手:1)自身要实现权力公开的理念转变,并在制度层面通过更具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对于涉及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要坚决予以公开;2)要加强新闻媒体、公众对信息公开的外部监督。

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在线办事能力。提升社区网站的在线办事能力是促进基层政府信息化公共体育服务执行到位、缓解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求不均衡的必要举措。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社区居民,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街道网站的在线办事功能必须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文化层次和使用习惯,要尽可能详细地公布办事项目的名称、依据、程序和要求,办事程序不宜太繁琐,可以行政事项为基本单元,将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在线受理、在线查询等不同深度的公共体育服务按照办事过程整合在一起,并通过办事指南和页面链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入口。此外,要建立网络上办事反馈平台,对已办好的事项要明确告知,暂不能办理的事物要及时解释,确保在线服务的落实率。

4 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动力机制创新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9];从理论上讲,无论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方式是信息化供给还是传统的人工供给,都必须恪守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管理都是有限理性的,要想促使他们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作出更大的努力,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可更新的、持续的动力。因此,在建构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决策模块和信息网络的基础上,有必要再对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动力机制作一个设计,通过正面刺激与反面刺激的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为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最终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1.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的正面刺激来激发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实现信息化供给有利条件的产生。激励机制包括对个人的激励和集体的激励。对个人的激励主要是针对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相比传统的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非信息化的供给方式,信息化供给方式对于工作人员的公共体育服务能力有了更高的需求,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而基层社区普遍存在激励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将极大地影响基层社区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福利、晋升、培训和奖罚机制等物质与非物质利益的激励效能,才能使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的增强和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提升获得不竭动力。1)要适当提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尽量保证福利标准的内外公平。2)要及时地提拔任用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并适当增加组织内部的级别设置,使受客观原因限制暂时不能晋升职务的工作人员可根据其工作年限和积累贡献晋升级别,适当的提高福利待遇。3)要加大对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的经费投入,定期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紧密集合,建立分层次、分级别、分内容、多渠道的培训体系。4)要设立专项奖励以促进基层社区工作人员间的良性竞争。对集体的激励主要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社区开展。信息化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离不开对它的绩效管理,因为好的绩效管理可以推动信息化公共体育服务效能的最大发挥。有关部门有必要定期开展对城市基层社区信息化公共体育服务的绩效评估,其评价的对象不应只局限于基层社区的门户网站,还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察其他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载体。对于综合排名靠前,即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完成较好的地区应由国家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给予更多的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支持。与此同时,还要利用新闻媒体对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先进地区进行广泛宣传,发挥先进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推动全国社区信息化公共体育服务的快速发展。

2.监督机制。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监督机制首先应体现为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决策、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公共体育服务的执行3个层次的过程监督。对决策层次的监督应切实发挥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决策咨询系统的辅助作用,让决策咨询机构、专家学者、基层社区居民等充分参与到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决策中来,实现决策的民主和透明,并要通过制度化规定来量化基层社区管理者的自由裁量权,从源头上避免公共体育服务决策的行政专断化。对信息管理层次的监督,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的收集、传导、处理、存储、提供、分析、应用和反馈的技术监督,防止技术工作人员的“寻租”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审查和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控,防止信息失真给基层社区居民带来思想误导和不法分子的网络入侵造成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瘫痪。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采用信息化供给方式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给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更及时、更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因此,对执行层次的监督应包括对服务流程、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时效的监督,以保证信息化供给优势的最大发挥。流程上的监督表现为公共体育服务的执行步骤、顺序不能违规;数量少的监督主要是针对基层社区信息化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那些循环和反复的工作定期进行工作量的统计;质量上的监督表现在应建立工作检查制度,可以视服务过程中的业务流程的相对重要性,采取逐一检查和抽查检查的方法来确保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社区居民也可以通过在政府门户网站上设立领导信箱、在线投诉、互动交流等栏目随时反馈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意见或建议;时效上的监督是指事先估计相关部门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将实际完成时间与事先预计的时间相比较,从而实现对公共体育服务效率的监督。此外,在对决策、管理、执行层次进行监督的基础之上,还要通过完善问责制为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监督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5 结语

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信息化供给是政府信息化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互联网政务在基层社区应用和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的核心价值在于对社区居民需求给予充分和及时的回应,为广大基层社区居民提供全天候、跨地域、便捷、高效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供给模式问题,就是为了总结基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趋势,探索一条互联网政务背景下,符合基层社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际情况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新路子,为更好地服务基层社区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1]埃冈·纽伯格,威廉·达菲,等.比较经济体制——从决策角度进行的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陈斌,韩会君.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进展与述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2):18-22.

[3]陈毅.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08:2.

[4]戴健,张盛,唐炎,等.治理语境下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创新的价值导向与路径选择[J].体育科学,2015,35(11):3-11,51.

[5]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0,31(2):25-32.

[6]方芳,汤志伟.个性化电子政务服务的网格式细分与整合管理[J].价值工程,2008,(11):82-84.

[7]范宏伟,秦椿林.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民生逻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 (12) :19-26.

[8]姜岩,陈通.基于DIM方法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新体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9,(2):91-95.

[9]姜同仁.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与结构优化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3):1-7.

[10]刘艳.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参与机制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20-25.

[11]刘峥,戴健,程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立法需求、供给与法治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1):46-50.

[12]冉令华,赵宇,田雨普.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困境的社会因素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2):1-4.

[13]王定宣,易世君,刘中强,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化:一站式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5,37(4):110-115.

[14]习近平.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全文[EB/OL].(2014-11-19).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1/19/c_127228771.htm.

[15]张云.北京市基层社区体育服务信息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BAR-GERA H.Evaluation of a cellular phone-based system for measurements of traffic speeds and travel times :a case study from Israel[J].Transportation Res Part C,2007,15 (6):380-391.

[17]CACERES N,WIDEBERG J P BENITEZ F G.Review of traffic data estimations extracted from cellular network[J].IET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2008,2(3):179-192.

DIM Analysis:Study on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 Supply Mechanism of Basic Information

WU You-Liang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grass-roots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 supply is a complex systems engineering,introducing modern comparative economics famous DIM(decision,information,power) analysis method,with the DIM analysis theory to design the grass-roots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 decision,information,power structure,grass-roots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 information supply mechanism research more scientific and targeted.According to the DIM theory of D(decision) structure,I(information) and M(dynamic) core structure,the grass-roots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 supply information decision module,information network and dynamic mechanism are discussed,and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combined with computer science knowledge,tries to make a preliminary design the function frame of the system and structure of the three structure of the new construction from the angle of technology;realize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and docking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government portal website based on the resources,improve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online service level;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system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system.Information public sports service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interaction,the decision-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online democratic supervision,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atisfac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information supply.

publicsportsservice;comparativeeconomics;structure

1002-9826(2016)06-0003-05

10.16470/j.csst.201606001

2016-05-06;

2016-06-22

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362SS16099);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6A0743)。

吴友良(1988-),男,安徽池州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E-mail:czwyliang@163.com。

合肥师范学院 公共体育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 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G80-05

A

猜你喜欢

供给决策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