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

2017-01-03方家胜

大学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成因

方家胜

[摘 要]在各类高校,每年或多或少总存在就业困难的群体,造成这类学生就业困难的状况有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这类学生在毕业季面临着较大的多方面压力,少数甚至会因就业困难而走极端,这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都是较大的损失。这类学生尤其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关心,应给予他们足够耐心、细致和精准的分类指导和帮扶。

[关键词]就业困难学生;成因;职业指导;意义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94-03

高校学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质量的评定和发展方向的评估,关系到国家科教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的发展正在进入调整结构、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指导、培训,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水平和质量。因此,高校加强就业职业指导工作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以看到,在各类高校,每年或多或少总存在就业困难的群体,从客观和主观等方面来看,造成这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就业期望过高、就业综合能力不强、学业完成困难、所学专业就业市场饱和度高、近些年高等教育的扩招、用人单位用人要求的影响、国际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因素等诸方面原因。这类学生在毕业季走向职场面临着较大的多方面压力,少数学生甚至会因就业困难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走极端,这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都是较大的损失。因此,对他们尤其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给予足够耐心、细致和精准的分类指导和帮扶。

一、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成因分析

(一)就业困难群体的界定和特点

客观看,当前各级各类高校每年都有就业困难学生,他们被称为“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是指这类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和毕业之后,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如主观认识、综合素质、体质性别条件、专业技能、生活环境、社会关系等而没有能够实现正常的就业。这类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的特点归类起来主要有:职业期望过高、自身职业素质偏低、学习生活习惯较差、学业基础薄弱、缺乏就业技能技巧等。

(二)就业困难群体的成因分析

其一,就业期望过高。

这类学生多数是在毕业找工作时,自我定位过高,面对着各类就业人才网站的招聘信息和岗位招考,有着一定的误判,觉得就业机会众多。他们的目标往往是大城市、多薪水、高职位。但任何时候优质的资源和岗位总是有限的,能够达到这样高的就业标准的学生总是少数。所以这种只盯着不太契合实际的热门岗位的心态的学生往往会就业难以成功,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其二,就业综合能力不强。

这类学生往往是那些在读期间,学习习惯不佳、实习实践偏少或者只是关注课本学习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较懒散或者行为习惯或人际关系能力较弱,内向性格的较多。这些学生就业时往往比较被动,在参加笔试尤其是面试时缺乏能力技巧,甚至会多次受挫后,迷茫而消极等待。

其三,学业完成困难。

这类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尤其是就读高校的起始阶段,对大学学习误听误判,不少学生认为大学学习能轻易糊弄过去。通常情况下,高校更倡导自主学习,高校的日常管理自然不会像中学尤其是高中那样严格严厉。这类学生在进入大学开始学业懈怠放松后,一些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就形成了,往往沉湎于网络游戏,追电视剧,忙于兼职等等,他们经常到课都难以保证、作业应付了事,以致到高年级后,他们的学业水平低下,所缺课程积重难返,或者多门科目挂科,或者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屡不能过,毕业都成问题,哪里还能顾得上就业。

其四,所学专业就业市场饱和度高。

近些年来,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趋同化明显,一些当初所谓的热门专业如法律、计算机,大多数高校均有设置;一些高校为了办成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专业增设力度也逐年增强,造成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同质化严重。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热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岗位竞争格外激烈,就业难度反而更大一些。

其五,近些年高等教育的扩招。

客观上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质量、规模都有着飞跃。高校的招生、毕业人数基本上每年都在再创新高。近年来的高校年度毕业生人数已突破700万,再加上前期未就业的人员累积以及工作调整人群,实际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人数已逾千万。几乎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都面临着择业和就业的压力,而因各种因素形成的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压力自然可想而知。

其六,用人单位用人要求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造成各级各类用人单位对招聘人才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当前,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在岗位招聘时存在着低职位高学历的要求,比如媒体时有报道的掏粪工岗位招聘了计算机、法律专业的学生,医院保卫岗位招聘了研究生;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要求中就明确提出211、985学校之外的学生不要或者第一学历必须是211高校或者岗位适合男生等性别暗示要求。这都客观上造成了一些非211或985高校学生以及高校女生的就业难度加大。

其七,国际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因素。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走向低迷,国内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严重。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于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总体来看,我国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客观上也迟滞于经济社会产业转型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脱节、所学非所用的现象,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素养、人际沟通能力不强也较为普遍。经济大环境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有着较直接的影响。

二、给予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以职业指导与帮扶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职业指导是提升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能力的必然需求

这些就业困难群体学生的源头,是一个个深受影响的家庭。高校招生并轨以来,一个大学生的培养,从学费到生活费的开支,基本上四年下来,约10万元,有些三本专业或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方式所需费用更要比10万元超出许多。这笔费用对于当前国内相当一部分家庭是不小的经济负担。实际情况是,一些中低收入家庭尤其是农村生源的家庭甚至迫切需要这些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找到工作,以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改善家庭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水平。所以说,对于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职业指导和帮扶不仅是学生个人甚至也是相当一部分家庭的迫切需求,可以视为党和政府民生工程的一部分。

(二)加强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职业指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安全秩序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和矛盾,日积月累,造成他们的心理失衡,产生不满情绪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些报复社会的大案要案的发生源头之一,就是就业受挫。因此,开展更为适宜和富于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工作,实现有效、精准的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能够提升社会就业率,减少人力人才资源的浪费,稳定就业困难群体的思想情绪,消除社会安定秩序的隐患,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进行精准职业指导,实现有效帮扶的方法途径

面对当前高校毕业就业工作的日益严峻形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职业指导。

(一)党和政府出台更多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相关政策

当前,为积极响应中央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级党委政府相关机构都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台各类有的放矢的政策、规定,在经济形势日趋向好的过程中,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实现有力的就业支持。

对于客观存在的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各级党委政府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校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走向市场,创新创业。在鼓励扶持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开展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可以在政策上和经济补贴上加大支持力度,各类培训可以免收、少收培训费用,相关税费上可给予更多的优惠。

(二)高校要进一步重视职业指导工作

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得到足够的重视,但相当数量的高校在对学生的实习、实践和职业指导课程上投入不足。一些学校的职业指导人员尤其是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缺乏严重,也影响了高校的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发展。要加大对当前高校中职业指导教师的师资培训力度,提升职业指导教师对党和政府相关就业政策的把握能力以及开展职业指导的业务技能水平,实现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学习相得益彰,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各级各类高校中,可以引进各类优秀的企事业单位对口指导,明确社会和市场对高校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需求,建立契合学校实际的职业指导培训平台,积极联系校内外的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成立高校就业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基金,组建各种目标明确的职业指导社团等等,都是大有可为的途径与方法。

(三)对就业困难群体要高度关注,准确判断,追踪指导

客观上说,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形成不是在就业找工作的那个阶段,更多的源头在他们进入高校学习的低年级阶段,在其中一些学生的发展苗头出现不良端倪的时候,就要进行分类的干预和指导。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学习支持;根据近年就业实际来看,对于的确就业比例偏低的专业,适当鼓励此专业学生选修第二专业或升学考研;对于实践技能缺乏的学生要多给予实习、实践的引导;对于就业升学态度消极的学生要加强就业观念、就业意识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缺乏就业应试技能技巧的学生要开设更多的辅导和讲座及实操练习……对这类学生实现准确判断和持续的追踪指导,才会有好的收效。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全社会所关注。关心、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点,事关学生个体、学生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安全稳定,关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高校就业工作,尤其是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帮扶指导工作,需要党和政府的更多关怀、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全社会的更多关注支持、高校的更多指导和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更多自强努力。在这样四位一体、多方合力的体系提升中,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相信会变得更少,更多就业困难学生会找到较理想的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阙庆华,龙明全.试论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1(14).

[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83 -84.

[3] 林俊.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及其路径选择[J].黑河学院学报,2012(10).

[4] 冯蕾.大学生就业[N].光明日报,2013-10-11.

[5] 徐静.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2 (2).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