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思想发展中“真问题”的“寻”与“解”

2017-01-03阮望舒

大学教育 2016年12期

阮望舒

[摘 要]寻找高校学生思想发展中的“真问题”,不仅是德育的起点和理解对话的关键,而且有利于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有效。学生思想发展中的“真问题”应该从大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实践和时代发展变化中去寻找。“问题解决导向的思想教育活动”是解决这些“真问题”的有效形式之一,本文具体展示了活动设计的七个基本步骤。

[关键词]真问题;问题解决导向;思想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90-04

深入学生生活开展调查研究,不仅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善于抓“真问题”。但在教育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诸如不是学生最关心的“浅问题”,以偏概全的“假问题”,根据教学要点来选择、预设或编织现实问题的“学科问题”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灌输、说教和防堵的多,生动、互动、疏导、有针对性的少。这种教育现象既背离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的三“贴近”的原则,也会误导教育决策,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当然也会损害德育队伍的形象。因此,探索高校学生思想发展中“真问题”的“寻”与“解”,显得很有必要。

一、寻找学生思想发展中的“真问题”

“真”,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词义主要有:真实的、不是假的;真正的、确实的、实在的而不是虚幻的;本原的。那什么是问题?问题是事物存在的矛盾。从日常工作生活角度看,问题则有多种理解,如:问题是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期望与体验之间的差别;问题是任务与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制约条件或影响目标达成的阻碍因素;问题是阻碍、干扰、制约事物正常运行或健康发展的因素;问题意味着有待解决和消除的缺陷与不足,可能是缺陷,可能是失误、短板,也可能是事业发展、工作进步和思想发展的桎梏和瓶颈等。在事物发展的无限链条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推进发展进步的关键环节。而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就是在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可见,“真问题”反映的是社会现实和人们关切的问题,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和核心的问题。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真问题”,首先是贴近学生这一主体所关心的、贴近其生活的、贴近其实际的重大现实问题;其次必须是贴近学生这一主体的思想与生活实际的,或者直接就是来自学生主体的热点难点问题[1],包括人生、事业选择、社会现实生活与个人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其包含了“真问题”的两个最基本特征,即“真”和“实”。

(一)寻找学生发展中的“真问题”

学生思想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且性质不一、形态多样,有的显而易见,有的深藏不露,有的甚至伪装着;少数思想问题,还涉及多个方面,表现程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育者主动寻找学生思想发展中的“真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得实情。只有抓住具体的思想问题,用“解剖麻雀”的方式,透过问题背后的问题,“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2],深刻认识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推动问题的逐步解决。

1.从大学生成长规律中去寻找

90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有别于80后大学生,他们正处在自身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心理上也处在重要转变阶段。中南大学在长期关注与调研大学生热点难点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所增强,有较为强烈的自我设计、拼搏、奋斗、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等思想观念,但相比之下群体意识则相对淡薄;追求自主和独立的人格;对待价值问题,在感受困惑与迷茫的同时,又主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和自我选择;对家庭以及社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不愿意依附他人,也不愿意顺从。[3]有许多人生问题困扰着他们,面对这些人生问题和挑战,都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和选择,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成长需要。他们常常会遇到“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规划怎样的人生职业等发展问题”[4],加之在这多元的思想观念和多样的社会思潮激荡的年代里,他们所面对的挑战更多,成长发展中的“真问题”更加现实而紧要。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寻找

辅导员在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这些实际问题主要包括: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发展的管理服务问题,如奖助学金评比、推优入党、评先评优、社会实践项目评比、创业就业、保研等;容易诱发学生心理、思想改变的特殊或突发问题, 如家庭变故、恋爱困境、学业困难、就业遇阻、沉溺网络、人际交流障碍等。这些看似繁琐的实际问题,其实或隐或现地包含着学生思想中的“真问题”,包含着学生的认知、道德与情感、人生价值与理想信念。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注重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注重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管理, 以实现在具体问题处理和解决中最大化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5]

3.从时代发展变化中去寻找

时代在进步,学生的思想也在发展。互联时代的网络新阵地“是现实的人和社会的延伸,但不只是对现实社会的复制”[6],它给学生带来了新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其间不断呈现出学生思想发展中的“真问题”和难点。

网络对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理想信念的形成会产生强大的冲击。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信息泛滥且良莠不齐、意识形态复杂且传播隐蔽,加上少数学生辨别或抵御能力较弱,极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宣传蛊惑,久而久之容易导致人生价值观、理想信念的扭曲或丧失,渐渐被享乐主义、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等腐朽思想侵蚀代替,消磨了勤奋向上、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其次是沉溺网络,学生身心健康也因此面临危机。大学时期,课余自主时间较多,一些缺少自控能力和学习目标的学生就会迷恋网络游戏,乐于“宅”在寝室或者网吧,沉浸在虚拟世界里,不愿与外界接触和沟通,思想逐渐变得失去科学理性,情绪暴躁、易怒,或精神萎靡、意气消沉,成绩下降。极个别学生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或虚假信息,诽谤他人和组织,更有个别学生进入官方网站破坏网络环境和数据,盗取机密,违法犯罪。网络中所隐藏的“真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真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有效

1.寻找“真问题”的标准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如何才能把握“真问题”,首先要有寻找“真问题”的标准。一是要有本体论标准。“真问题”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困扰学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不存在于教育者的观念上,而要发现和把握这些问题,唯有深入学生生活,倾听学生的声音,否则,思想教育所指向的可能就是一些假大空的或并不是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二是要有价值论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设计、问题的解决要指向良好教育关系和秩序的建立,指向大学生和教育者均能有价值地发展,指向有意义的建构思想和观点,进行情感的交换。三是要有认识论标准,对学生思想发展中所力图解决的“真问题”,教育者必须给予明晰的界定和表达,把握“真问题”的实质,这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寻找“真问题”的意义

“真问题”是德育的起点和理解对话的关键。德育要直面学生的生活,直面学生的“真问题”。《意见》提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原则。[7]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的要求。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突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批判力和反思力的培养明显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面向人、为了人、发展人”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8]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心灵和行为将会发生双重改变,“真问题”不仅能通过更好的理解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和价值性双重作用的实现,教育主体间关系的形成,还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9],更好地解决其他的生活问题。

同时,“真问题”有利于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平等宽容的语境中赢得共融。寻找“真问题”,要注重事物发展的过程性、非预设性,注重事物的多元性、差异性、非理性和具体性,关注人的现实存在状况,关注现实中丰富多变的生活。[10]这样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人文意蕴,深刻理解“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思想工作主旨,也有助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的生活世界,以生活实践中的一切矛盾冲突和问题为教育载体,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11],有助于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深切地体验问题解决的价值,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又能够产生真切的问题解决愉悦感,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寻找“真问题”也有其现实意义:一是防患于未然,防止一般问题演化为危机;二是发现和解决关键问题,排除虚假问题,解决真问题;三是辅导员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挖掘、提出解决的方案以及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获得启发和教育[12], 在提升思想水平的同时,提高对问题的反思、交流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求解:过程与结果兼得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变化会随着其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蜻蜓点水”或“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思想教育,不可能解决“真问题”且不可持续。因此,除了有抓住问题不放松的教育定力和韧劲,还应该强调问题意识,切实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问题导向和务实精神,循序渐进,精准发力,把思想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求做到位、做深、抓实、抓细,提高思想问题解决的质量,取得过程和结果的双赢,让学生有获得感。

(一)问题解决导向的思想教育活动

问题导向,通俗地讲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活动的方向。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最早于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巴罗斯(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基本思想是源自教育哲学、认知心理学与相关学习理论,包括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learning)、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 )。[13]该方法强调学习要围绕着具体而复杂的任务和问题展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反思式学习,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运用真实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增进学习者自我学习动机。“问题解决导向学习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它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的解决之中”。[14]在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下、不同领域中,PBL在实践中已经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与模式,向着多元化方向、多领域发展和运用,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值得借鉴和应用。

本文关注的是基于学生思想发展中“真问题”的思想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不只是“是”与“否”、“对”与“错”的简单评判,也不同于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形成和变化的规律,并指导人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15]学生所面临的“真问题”与学生自己的经历、情感与环境有较为密切的直接联系。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与接受常常与感同身受的周围事件相互影响,同自身经历的一些重要人生际遇、选择、冲突相联系,而这些生活中出现的“真事件”所折射出来的各种“真问题”又与其对人生的各种拷问息息相关。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意义”的思想观点、价值理念的建构活动,“是对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比较甄别,或是对已有的作调整,或固化、深化与升华”[16]的过程。问题解决导向的学生思想教育活动若不能进入学生的生活,触及他们的“真问题”,将不仅缺少吸引力,也难以获得教育实效。笔者认为“问题解决导向的思想教育活动”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育主体在平等宽容的语境中赢得共融”[17],也符合辅导教师的教育实际。

“问题解决导向的思想教育活动”应包含以下要素:必须以学生的“真问题”为起点,“以学生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与其切身问题——成长中遇到或生成的问题为主”[18],这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环境和主线;解决方法灵活,可以是个别辅导,但偏重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身必须担负起思想教育的责任,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积极的建构者,学生要了解自己目前的困惑和问题,也要能指出自己需要什么,得到哪些帮助,可以怎么去解决;问题的解决需要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及资源;提供给学生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但必要时,辅导教师需要适度介入。辅导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思想知识建构的促进者(facilitator)、辅导专家、信息的咨询者,职责重在于指导学生获得学习,提高道德认知情感技能;讲究实效,学生在解决“真问题”后要做出自我评价,包括过程和效果。

(二)问题解决导向的教育活动设计

教育活动设计主要是以解决学生思想发展中的“真问题”、促进学生思想发展为目的。问题解决导向的思想教育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模式,要想在教育实践中取得成效,其目标、内容、策略与过程等都需要精心设计。活动可以围绕“真问题锚定——解决方案拟定——讨论、反思、完善方案——解决问题——成果展示和评价”的路径进行设计,在过程与结果中收获教育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第一步,寻找“真问题”与设计教育活动方案。辅导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目前思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困惑,筛选出“真问题”并锚定,依据搜寻到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包括理论依据、案例,接着设计教育活动方案。方案兼具可行性和实效性,教育活动符合辅导对象的接受层次,或活泼,或平和,或严肃,然后进行活动预告。

第二步,建立教育活动组织形式。按照异质原则进行分组,如同样是对待网络,可以采取沉溺网络游戏的和运用网络学习科研的组合,每组 3-5人,推荐召集人。如涉及辅导对象隐私的或者需要深度对话的,宜采取个别思想教育或转为心理辅导形式。

第三步,再现和界定“真问题”,精准导向。首先请问题所有者详细描述自己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心理困惑。然后引导小组其他同学提问以进一步了解该同学的问题,如问题产生的背景、持续时间、情感体验程度和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等。接着从学生的角度界定问题及性质,理清与该“真问题”有关的其他脉络,做到导向准确清晰。

第四步,小组讨论,拟定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法。首先,小组中非问题所有者(或辅导教师)根据已有知识理论或者辅导案例,拟定可能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或方案;然后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所拟方法或方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随后,任务分工,如沉溺网络问题,可以让问题所有者搜集有关文明健康上网,科学合理上网的法规、知识,由其他成员整理一些合理运用网络的身边案例。

第五步,搜集资料信息,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首先分享交流所收集的信息,由问题所有者依据分享到的信息,体验领悟,提出还有哪些困惑,需要什么帮助,然后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集体讨论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六步,讨论反思,化解问题。首先小组其他成员与问题所有者平等讨论,帮助其反思,逐渐化解歧异,凝聚对问题的共识。然后拓展问题的广度或深度,衍生多元问题对策,如沉溺网络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注意力转移、积极榜样引领、学习任务驱动、融入学校主流文化环境等不同的对策,因人而选择。如果是个别辅导宜根据情况深度咨询。

第七步,小组或个人展示成果,总结评价。有小组分析与总结解决“真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特别是要让问题所有者与大家分享问题解决和这次教育活动的体验,帮助其提升认知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总结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这样可使非问题所有者也能从中获益。

(三)“问题解决导向的教育活动”对辅导教师的新要求

“问题解决导向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思想教育模式,对辅导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技巧都有较高的要求。它要求辅导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还要灵活融会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要及时洞察“真问题”并有基本立场、知识水准、价值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自觉解决自身思想问题的积极性;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方案,恰当运用辅导方法和技巧。另外,辅导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密切关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新的思想发展规律性和学生中产生的新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使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具备世界眼光、拥有中国情怀、凸显时代特征”。[19,20,21,22,23]

笔者认为,“问题解决导向的教育活动”是适应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其作用、价值都将逐渐得到体现。因此,主动寻找学生思想发展中的“真问题”,强化问题解决导向教育活动,回应学生思想关切,提升学生思想水平,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显实效,应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也是辅导员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技能的方向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 谭希培.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一条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2] 中发[2004]1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3] 谭希培.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一条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4] 姜泽晓.论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8).

[5] 李本祥.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问题管理”途径和方法初探[J].黑龙江史志,2013(21).

[6] 冯刚.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7] 中发[2004]1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8]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 罗颖.关于“真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1).

[10] 辛继湘.生成性思维: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思维走向[J].教育评论,2003(5).

[11] 王德广,刘秀珍.经济转型期中国高校德育模式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3).

[12] 李本祥.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问题管理”途径和方法初探[J].黑龙江史志,2013(21).

[13] 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2012(4).

[14] 李坤崇.问题解决导向学习的理论与运用[J].思想前沿,2015(6).

[15] 冯刚.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16] 谭希培.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一条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17] 罗颖.关于“真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1).

[18] 谭希培.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一条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19] 冯刚.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20] 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21] 王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真问题”[J].科技信息,2007(3).

[22] 许瑞芳,高国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4(8).

[23] 李维维.关于问题导向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思考[J].科学导报,2014(2).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