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体系设计与开发策略
——基于微课热的冷思考

2017-01-03谢炜聪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谢炜聪

(广东开放大学法律与行政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1)

微课体系设计与开发策略
——基于微课热的冷思考

谢炜聪

(广东开放大学法律与行政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1)

近年来,微课发展迅速,形成一股席卷全国的热潮,有效地推动了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在微课大热的同时,也存在着质疑的观点。对微课热潮进行冷思考,作出关于微课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判断,有助于在微课内容、微课体系设计与开发时处理好分割与统一的关系,设计好碎片与重构的过程,实现好内容到场景的转化,展现好抽象到具体的转变的策略。

微课;微课热;体系设计;开发策略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传统教育方式、学习模式与学习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碎片化、移动化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时代呼唤着新的教育变革的出现。微课面世以来,因其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篇幅精炼,教学资源丰富,展现形式生动,教学效果明显等优点,契合新时代学习者们的需求,受到教育部门、教育技术学界、各类院校、培训机构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追捧,短短数年间已经发展成为一股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

一、微课及微课发展概述

“微课”一词,是由美国的戴维·彭罗斯于2008 年首创的。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在《电化教育研究》上,首次明确提出并明确阐述了“微课”的概念。

(一)微课的定义

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胡铁生在2011年提出的微课概念基础上,于2013年教育部东莞微课培训会上提出了微课定义的3.0版,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文件认为: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高校微课大赛教学比赛文件则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学界学者和相关文件对于微课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1)微课是一种教学视频资源;(2)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中心的资源包构成的微课程;(3)微课是一种微型的教学活动。

综合上述观点,结合微课建设和使用的经验,微课的本质应该回归于其“课”的本质,而非拘束于其采取的视频形式或资源类型。微课是针对某个或某些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以短视频等媒体形式为载体,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适用于泛在学习方式,结构完整的教学活动。

(二)微课的发展浪潮

微课发展迅速、席卷全国,离不开教育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动,离不开院校、协会、刊物的追捧,以及广大教师和教育技术工作者的热情参与。2010年,佛山市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共收到1700多节参赛作品。2013年,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参赛作品总数超过万件。教育部领导肯定了微课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后,微课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走红,各级教育部门、信息技术协会和刊物、网络教育培训机构纷纷举办各种微课比赛和评审活动,掀起了一股微课热潮。受到较多关注的比赛有:

1.中央电化教育馆举办的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

1998年到2016年,中央电化教育馆连续举办了二十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资源建设。

2.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的多媒体课件大赛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到2015年共连续举办了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提升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

3.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2013年开始,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4.各省市教育部门举办的比赛

广东教育厅连续举办全省计算机软件大赛,2016年又分设课件、微课、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项目,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各地市教育也纷纷自行举办各种微课征集评审活动。2014年,广州市教育局委托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市电化教育馆)组织实施的广州、佛山、肇庆三市中小学(中职)微课征集评选活动。

二、微课热的冷思考:微课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判断

虽然微课设计与开发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微课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还是存在着“微课只是短期炒作形成的泡沫热潮”等质疑的观点。因此,对微课热浪潮进行冷思考,做出基本判断,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微课的本质,更有效地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更充分地发挥微课服务教育教学的作用。

(一)微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长远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微课热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发起,各种微课大赛推动而迅速升温。而一旦各种大赛落幕或逐步被淡化,这股微课热潮就会逐渐减退。但我们不能简单认为这股微课热是炒作而成,更不能理解为微课热是一阵风。微课的兴起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在课堂教学使用受冷相比,微课更受网络学习者的欢迎。网络学习者来源复杂,学习时间有限,无法进行课堂学习,因此存在着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特殊学习需求。微课的特点刚好满足网络学习者的需求,在网络教育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山大学王竹立判断,“微课热是暂时的,但微课是长期的。”从发展趋势来看,微课是有生命力的,微课可以更好应用于移动学习和网络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要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律。”正因为微课符合了网络时代的要求,符合了学习碎片化的需求,符合了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当微课与翻转课堂、网络教育等学习方式结合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长远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微课的实际应用效果有限,呼唤系统化规模化的开发应用

对微课持观望态度或抗拒心理的人群认为:这股微课热潮只是多方主体一厢情愿的短期炒作,噱头虽好,但实用效果较差,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有限。从目前各种大赛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微课资源零散,课堂讲授为主,配套资源不全,微课交互性不够等诸多问题。实际应用方面,微课更多应用于各种比赛评奖和培训活动,而不是教学应用。据观察了解,除试点学校的试点课程(示范课、公开课等)会使用微课参与教学外,其他绝大多数的日常教学课堂使用微课的比例非常低。

国内微课的发展还处于探索前进阶段,大规模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还未出现。同时,还存在着微课开发应用有限、实际利用率等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因此,微课开发必须打破个体零散、量小低效的模式,逐步走向集成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开发应用,这是大势所趋。微课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期盼着实现微课系列化、专题化、课程化开发,形成微课精品并示范推广,提升微课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微课设计与开发忽视了“课”的本质,且缺乏体系的策略

微课时长为5-8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微课内容精炼,是其优点,也注定受篇幅限制,存在知识孤立、内容零碎、信息割裂等不足。实践中,单个的、不成体系的微课设计与开发,必然是将知识点进行切割和碎化,无法解决知识整合、建立体系、融会贯通的问题。学习者学习了这样的微课,只能学到零散的、被割裂的、不成体系的知识。而这与我们设计开发微课时的初衷并不相符。

微课的本质是“课”,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回归到课的本质,而不仅仅着眼于微课采取的视频形式或资源类型。国际上知名度较高的可汗在线学习网站和TEDEd微课网站,所制作的微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微课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通常都是与其它微课共同形成微课群,同属于某个学习主题、某门课程或某个学科。单个微课可以只承载一个微小的知识点,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一种有序的状态,必然存在一定关联的,因此微课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微课设计与开发时,应回归“课”的本质,认识并考虑到微课间这种有序的状态,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对微课和微课群进行统筹考虑。在实现单个微课独立性的同时,兼顾微课群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现微课间的关联和衔接,以及微课与上层知识模块的逻辑关系。

三、微课体系设计与开发的策略

(一)处理好分割与统一的关系

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应用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信息化能力提升,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在设计与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体系的策略,注重微课内容的分割与统一。微课体系的统一,体现在知识点内容的撷取上,既相对独立,又可以根据主题聚合为更大的微课群。微课对知识点的分割,以及微课间的关联和聚合,实现微课体系的分割与统一。以图1高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微课体系设计为例,在微课知识点的选取、制作的风格、采用的场景等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分割与统一的策略。针对知识点制作的微课,既是分割之后单个知识点的讲授。7个微课基于高校《概论》微课体系的整体设计,相互间又存在有序关联和逻辑关系。

图1 高校《概论》课微课设计示意图

微课一般针对单一的知识点,因此在进行微课设计与开发时,需要将课程中需要通过微课展现的重难点进行提炼,分割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借助多媒体方式为载体,将这些知识点变成一个个“片段化”的微课,方便学习者获取。微课的本质是“课”,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一种有序的状态,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分割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关系。微课体系既是分割开来、相对独立的若干个微课,同时还应考虑有着一定的关联关系。

(二)设计好碎片与重构的过程

微课短小精悍,既是突出的优点,也是明显的制约因素。经过分割,知识点被“片段化”、“碎片化”,知识点间的结构体系和逻辑关系被切断。另一方面,又要求微课在短短的5-8分钟内完整体现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评价等内容,容易出现信息超量超载的情况。学习者难以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学习,出现被动接受,甚至产生认知偏差等问题。微课体系设计与开发,应按照教学规律和学习者需求,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碎片处理、深度加工和体系重构。

制作微课的教学资源、技术手段、多媒体表现形式,只是服务于教学的辅助手段。微课不止是学习内容的传递、多媒体形式的展现,还包括完整的教学设计、学习流程、学习评价等诸多内容。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应从侧重内容设计,转向侧重学习过程设计,将诸多碎片化、微型化的素材按照学习逻辑和学习者需求,进行体系重构,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学习。重构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碎片按照原来课程的结构体系进行还原,但这种重构很容易就走回老路,建成网络课程。另一种重构方式是按照教学的规律、学习者的需求兴趣,围绕学习主题,将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进行串联,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连贯性。经过处理加工和体系重构后形成的微课,使得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能够大致符合由浅入深的普遍规律,既能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又能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知识的吸收率。

(三)实现好内容到场景的转化

微课热潮推动着微课实践的发展,形成了摄像机、DV等视频拍摄,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像专家等屏幕内录,PPT、Flash等软件合成的制作方式。教师和技术人员通过微课设计、实施拍摄、教学活动组织、编辑合成,为学习者提供精心设计的学习场景。微课可以通过直观立体的表现方法和灵活多变的技术手段,较好地解决语言、文字等讲述难以表达的内容,解决实际教学遇到的难题。大多数观看学习微课的学习者反映,微课以多媒体方式为载体,丰富的图文影音呈现效果,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强烈和直接的感官刺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比较于更加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示形式,文字、音频、图像等资源形式比较少受到青睐。

学习场景的设计和选择,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形成简单易懂、亲切自然、轻松诙谐、容易接受的风格。微课学习场景的设计还应根据知识点类型,合理选择不同的媒介(视音频、动画等)及其组合方式,在短时间内,高效高质地完成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讲授。具体操作上,可以考虑用场景人物的对话,代替大段的文字阅读;用三维动画的方式,代替语言的描述和解说。借助真实(或虚拟)的场景里的案例和人物,将干涩抽象、难以理解、不为学习者青睐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熟悉、能够理解的场景和内容,帮助学习者将知识与自身的情感、经历建立关联并运用于现实生活,最终实现知识传播和移动学习的目的。

(四)展现好抽象到具体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抽象、隐晦的知识点难以讲授的问题,例如高校《概论》课中“道德”、“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概念,单靠老师课堂讲解,需要花费较多语言和课堂时间,而且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借助微课灵活多样的展示方式和学习场景的构建,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转化为具体可见到、可感受的音视频形式,较轻松地引导学习者了解、理解、熟悉并掌握。很多相对抽象、难以展示的内容和难题,可以借助真实或虚拟的场景,通过现实的案例、音视频形式进行转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隐晦的知识鲜明化,帮助学习者理解掌握和运用。

微课设计与开发时,需要依据课程主题、知识点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选择适宜的场景和技术手段去展现。仍以高校《概论》课为例,公民政治参与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是相对抽象的知识难点重点。在设计与开发微课《公共生活因你的参与而美丽》时,教师有意识进行转化,采取交互式微课的方式,让观看者参与教学过程,进行公民参与的途径选择;让观看者理解各种参与途径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在微课的结尾部分,采用代入的方式,让学习者通过实操思考,认识听证会的组织和参与步骤。针对公民政治参与设计与开发的微课,较好地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可认识、可操作、可参与的内容,做到了教师与学习者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双方积极参与的教与学过程。

[1]郑良意.开展微课程科研课题实验 促进名师迅速成长.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 13(5):27-29.

[2]胡铁生.胡铁生的最新“微课”定义(3.0版本)[N/OL].新浪博客.[13-04-27].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arwp.html.

[3]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中国高校微课调研报告[DB/OL].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网.[13-05-26].http://weike.enetedu.com/report/news/pdf_fm_1.html.

[4]王竹立.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23.

[5]张利军.微课:微时代下的小课堂大教学.教育时报,2015-01-13(3).

[6]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编校:张芙蓉]

The Systematic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icro-lesson —A Calm Thinking of Micro-lesson Craze

XIE Weicong

(OpenUniversityofGuangdong,GuangzhouGuangdong510091)

In recent years, micro-lesson has drawn so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at it has become a fashion craze sweeping over the whole China. But there also are some critical opinions to this craze. A calm thinking to this micro-lesson craze will be necessary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icro-lesson. The thesis will provide a basic judgment to the systematic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which will help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vision and the unity of the content and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lesson system. And it will also help to design mutu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fragmen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the proceed from content to scenario,an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abstract to the concrete.

micro-lesson; micro-lesson craze; system design; development strategy

谢炜聪(1981- ),男,广东潮阳人,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群体性事件。

本文为2014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高校《概论》微课体系设计与开发策略”(编号:2014JKDYY20)

G434

A

1671-9654(2016)04-023-05

2016-10-12

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