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6-12-31徐超王丽菊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职业

徐超 王丽菊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徐超 王丽菊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本文对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进行了分析,结合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和问题,总结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对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策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现代学徒制是由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一对一、手把手的传承方式演变成强调工作场所的实践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源于1993年英国政府的现代学徒制计划,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名称,但其具体的表现一致。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德国的“双元制”都是结合传统作坊式的传帮带与现代校企合作培训模式。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推进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其对象涵盖学生、企业员工。

一、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有本质的差别。传统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是跟着师傅学习并熟练单纯的技术,而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是教师和师傅联合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把传统学徒的企业生产车间的一线学习扩充为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资源共享。培养目标也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使学习内容不仅是具体的实践操作,而且包含理论知识的提升。现代学徒制使学生从单纯的经验或理论学习到工学交替式培训和学习,使学习的时间固定,考核的方式更加系统和严密。

二、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提高教育质量”,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将优化教育结构体系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作出了三个方面部署。一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集团化办学、校企一体化办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围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总体指导思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正是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基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在思想观念上,强调把目前相互割裂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相互融合,存在着突破性和创新性,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突破体现在企业融入职业教育,学校参与企业培训,共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员工的理论基础。由此使双方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教育思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制定人才素质和技术要求并提供实训场地、设备,学校结合教育方针政策及学校自身的资源,联合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实现“实行企业和学校结合,交替式培养模式”。

前期人才培养计划的敲定,中期育人教学的融合,最后评价考核的互通,企业全程跟踪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去。由此,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打磨出双方都满意的优秀的专门性技能人才。这样节省企业对应届生的入职培训,完成学校的教育模式,达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校企联合育人、办学、培训、就业直至发展的宗旨,实现人才综合素质在创新性、技能型上的提高,以提高人才的质量。

三、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必要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

(1)理论知识需要少而精。除去国家规定的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还需要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掌握实践操作需要这些基础知识作为前提,在以后的工作中的提升,也需要这些基础知识作为专业素质的基础。

(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实践技能。此处的实践技能不仅仅是一项或几项工作,而是岗位流程,也是岗位适应性。

(3)合格的人才不仅是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心、职业修养、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4)拥有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国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院校教学的独特要求。这种“专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积累实践经验进而提高个人的综合职业素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内容对高职生培养“专门性”。

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1)在职业教育中,实践环节与企业环境脱离。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是真实企业生产的写照,但真实企业生产环境的复杂性与灵活性使得学生无法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继而使课堂到企业的稳步衔接失败。目前,虽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基于项目、任务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但师资力量、班容量的不匹配,致使课程间的衔接不缜密,课程体系不完善。结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上不去,使职业教育严重脱离企业生产。

(2)企业没有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实习。企业是以盈利为先决条件,院校的实习工作无法给企业带来利润,更无政府政策的扶持,唯一的人才招聘是吸引企业的原因,进而学生的工作能力是关键因素,但高职的现状是实践能力的薄弱,使得企业没有积极融入到院校的实习工作中导致实习流于形式。

(3)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脱节。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还多停留在学科型。实践课时的比例加大了,而其本质的培养目标没有变化只是形式由理论课转化成实践课,没有突出专门性,职业性的特色,使得高职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岗位需求相脱节。

(4)缺乏与企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标准。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完成学业后获得学历证书,当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着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使得学历与资格完全割裂,没有任何关联。致使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没有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当然就更谈不上和教学内容相融合。

五、现代学徒制的对策研究

运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方面改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而为企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现代学徒制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西方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在于制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明确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学校主办,企业承办,校企结合,工学合作的权利与义务,改变企业对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协议无法全面落实。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职业群集模式为主框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挑选具备条件的企业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完成以全仿真的工作形式完成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基础理论和职业技能的有机结合,促进高职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

3.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亮点在于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联合运用,取长补短,改进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校教师和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发挥自身优势,联合培养学生,使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有更深更直观的认识。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理论教育与企业实践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学生完成统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在哪段时间,哪个企业的实践培训。以此实现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连接。

4.加强培养或选拔实践课程的教师

实践教学是实施现代学徒制成败的关键,是现代学徒制的主体。由此,高素质的实训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承担实训的教师是其行业的资深人员。此教师的选拔需要通过学校、企业、实习生等多方面众多人员的推荐与考核。在实践技术的培训中,技术工人是经验传授,具体到工作的每一步的演示方法进行的更实际、有效。学校在某些方面要有不同于普通教师的要求,让他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本以外的实践技术经验。

5.加强校企合作

现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理念到实施都是围绕实践能力培养来进行的。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提升,那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就失去了其核心作用。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但企业在此人才培养的结果中没有获得与支出成本相等的利益。企业需要付出部分技术工人的效益、实训场地、设备而受益仅为一些不确定留下的人才,相比之下收益还是比较薄弱。对于培养未来的专门性技术人才企业有责任分担其成本和义务,但是其广泛性和长期性只是通过责任和义务来进行约束是不牢固的。院校在应该积极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协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考核并承担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联合企业为企业职工提供深造和进修,为产品技术研发实验室等项目提供机会。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可以协助企业进行产品研发与改进,真正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创新。如此建立起来的战略合作关系自然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及共荣性。这样互惠互利的项目,才能有持久性。

6.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要确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是监督和评价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情况的重要依据。由于高职院校的定位和特点,确立一套由企业、学校、政府联合组成的绩效考核系统,能客观有效的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反馈等方面的全方位的考核。

其次,创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由于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的双重要求,对其有针对性的学习评价标准。由此充分体现岗位对人才的需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寻求企业与学校的契合点培养出考核系统合格的人才。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思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紧密结合了企业和学校,使企业完全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来,形成校企合作的良好机制,共同携手完成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1] 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

[2] 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3] 姚燕芬,潘建华.关于校企合作新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4,(1).

[4] 田巨,王舰.行业标准框架下现代学徒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 (12).

[5] 黄静.现代学徒制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3.

徐超(1982-),工学硕士,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网站技术、网页设计方向研究。

王丽菊(1978-),硕士,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

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15-2016年度课题,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LZY15064)。】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