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以爱心为主题的血站文化研究

2016-12-31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0期
关键词:采供血血站献血者

杨 莹

(宜兴市红十字会血站,江苏 宜兴 214200)

血站文化是指血站职工在长期的采供血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成为血站全体职工共同遵循和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社会学家认为,文化的终极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血站人从事的自愿无偿献血事业,正是人类在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传递爱和善良,对文化的终极目标最好的承载和诠释。因此,爱心是血站最显著的文化标识。

1 为什么要打造以爱心为主题的血站文化

1.1 工作职能的需要

血站的核心工作职能是向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血液”被著名的社会学家蒂特马斯称之为“生命的礼物”。生命至上,挽救生命,向生命赠送礼物这一神圣使命,赋予血站工作职能特别的意义。只有从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检测、制备、贮存、运输,直到输入患者体内的每一个环节,从管理理念、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及设备投入等每一个流程和细节上,贯穿着爱心文化,渗透着爱心文化,充分展示出爱心文化底蕴,才能不辱使命。

1.2 无偿献血行为特征决定的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自愿无偿献血是保证用血安全的基础。目前为止,挽救生命的血液只有通过无偿献血者的捐献获得,也只有不含任何功利目的,出于自愿,没有社会的强力惩罚,不希望,也不要求有相应的礼物回赠,甚至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匿名性,使得感谢无从表达的无私捐赠的高尚行为,才能确保血液的安全性。支撑这一行为的原动力源于人类最朴素,也是最伟大的情感——爱。

1.3 社会关系的期许

2016年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血液连接你我”,提出的口号是“分享生命,捐献热血”。血液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和人文属性,在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传递,成为社会团结的纽带,社会关系的粘合剂,成就着传播爱与善良,让世界充满爱的人类理想。血站职能决定了血站具有社会爱心传递的桥梁作用,它的一切活动是社会中最显性、最容易被人们感知,也最具有知行合一性的爱心文化的代表之一。因此,让爱心成为血站最显著的文化标识,是社会的期许。

2 如何打造以爱心为主题的血站文化

2.1 政策体制作保障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无偿献血主客观条件的不断改善,献血宣传地不断深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如何使采供血机构有效抵御社会转型期一些消极价值观的冲击,促使采供血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顺应社会的期许,符合自愿无偿献血行为特征,在血站工作职能运作中体现出爱心为主题的血站文化,首先需要政策体制作保障。要及时修订完善《献血法》,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能,不折不扣地做到各司其职;要明确血站公益性性质,要在人、财、物、制度运行上确保公益性;要注重国家顶层设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输血技术队伍,医学院校要开设采供血或输血专业,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现行血液管理制度设计和奖励激励政策的制订,要有利于自愿无偿献血的正向引导,有利于挖掘人性利他主义行为,有利于彰显“仁者爱人”、“爱与责任”、“慈爱与善良”等传统和现代主流文化基因,能促进爱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2 社会媒体要呵护

2011年郭美美事件的爆发式传播给公益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无偿献血事业也不可避免地遭受重创。另外,一些“牵涉”无偿献血的负面事件报道,常常被媒体和舆论非理性地夸张放大。社会意识流的变化有着很多不确定性,容易受到突发事件、典型事例的影响和冲击。郭美美事件和关于无偿献血负面事件不切实际报道的影响,使社会大众对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信任度明显下降,自愿参与无偿献血的人数明显减少,有的地区出现严重的季节性缺血甚至血荒。因此,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和正义媒体的小心呵护。要特别关注社会意识流的变化,重视正能量的引导。要加强公益慈善事业法治建设,加强与社会的正面沟通对话渠道,加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社会文化建设,让诸如郭美美等荒唐事件不再发生;要依法惩治社会无良媒体,要加强专业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建设,对待新闻事件要务求实事求是,不感性冲动,不捕风捉影,不断章取义,不被虚伪道德绑架,不作虚假正义的伸张者。要敬畏生命,要用心呵护人们用爱心成就的无偿献血事业。采供血机构要加强危机公关能力建设,要主动和社会大众及媒体互通信息,良性互动。

另外,媒体要加强献血知识的普及和献血正能量的宣传。特别是在偏远农村地区,人们对于献血的认识程度不够深,理解不够全面,对献血存在畏惧心理,所以也不愿意主动去献血。所以,媒体要加强献血知识的普及,借助电视、广播和媒体的力量加强普及力度,甚至组织医务人员或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农村地区深入讲解献血常识,让更多人明确科学献血不仅不会伤害身体,反而是有利的,也是特别光荣的爱心传递,让更多人正确认识献血,理解献血,从而达到自愿献血的目的。加强献血正能量宣传也是社会媒体的重要职责。

2.3 血站自我练内功

血站是无偿献血的具体实施者和服务者,是爱心的倡导者、传递者、践行者。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血站工作的感受。因此,血站自我练好内功,让爱心成为最显著的文化标识,赢得社会认同显得尤为关键。血站要始终树立爱心文化理念,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通过扎实的管理制度、质量体系、人员培训、设备投入等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要通过改善献血服务条件、提升献血服务水平,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模式,换位思考献血者需求,全心全意地为献血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让献血者的爱心容易表达,献血行为方便践行,让那些怀着崇高情感无偿献血的人们,献血过程中能感受到训练有素的血站专业技术人员温馨美好的服务,让献血者确信捐血是高尚的、令人充满敬意的举动,是一件简单、方便、安全、利人又利己的好事。通过血站也可以借助网络媒体,进行血站工作满意度调查,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以有效改进工作质量,提高献血者满意度,这也是提高献血者对献血工作支持力度的一个重要方法。要以全员营销的理念,大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和形式加强无偿献血科普知识、政策法规、爱与责任正能量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到捐血救人的队伍中来。血站活动的进行,最核心、最重要的元素是血站人,是血站领导者和血站职工对打造以爱心为主题的血站文化的觉解和执行力。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认为,人之所以能有觉解,因为人是有心的。宇宙间有了人,有了人的心,即如于黑暗中有了灯。因此血站领导者必须率领血站职工加强学习,修炼内功,点亮心灯,悟透爱心文化对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才能知行合一,让爱心引导行为,让血站工作职能在发挥过程中展现出爱心文化最耀眼的光芒。

3 结论

打造以爱心为主题的血站文化,表象看是道德的范畴,其实质上是法治和制度上的保证,是建立无偿献血事业社会价值和采供血行业规范的过程中融入的一种理念。美国社会学家赫利曾说,血液管理制度不仅仅确定收集到多少血液和从谁那里收集血液,还塑造着这个制度下的人们的行为方式。因此,一定要引入法治思维,要在国家政策制订、社会体系运行、行业规范建设的逻辑性上、价值取向方面科学合理,以人为本,以爱为魂。让人们从内心里真正感受到无偿献血是高尚的,是受人尊重的,是神圣的爱心换爱心的行为,愿意自愿地参与到无偿献血的实践活动中来,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1] 余成普.生命的礼物—读蒂特马斯《礼物关系:从人血到社会政策》[J].社会学研究,2010,(1):228-242.

[2] 王双林.找准要素 凝聚共识 推进文化创新着陆—血站共有文化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7):840-842.

[3] 蒋烨琛.以良好的行业形象常保无偿献血事业的生命力[J].新西部,2015,(29):42-43.

[4] 孙洁,王红艳.打造以爱为核心的医院文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1):73-74.

猜你喜欢

采供血血站献血者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
血站建立和实施审核组模式的体会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
江苏省采供血机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