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护理服务对无偿献血员的影响

2016-12-29顾丽华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针眼献血者

顾丽华

【中图分类号】R4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6)10-0-01

1.一般资料

2015年常州共有42269人参加无偿献血,选择500例无偿献血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护理服务。其中男318例,女182例。本组年龄25~35岁248例,36~45岁175例,46~55岁77例。

2.方法

2.1利用与无偿献血者接触的机会沟通

由于无偿献血者都是来自社会不同岗位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态、知识层次及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程度也不同。护士用和蔼可亲的态度、整洁的外表、专业的医疗知识来接待每位献血者。主动、热情、礼貌的与献血者进行思想交流及心理沟通。对献血者提出的问题做到百问不厌,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借助图片、宣传单等做出正确而合理的解释,使他们消除多疑、恐惧、怕痛、更怕传染上疾病的疑虑。向他们宣传讲解有关献血知识、血液生理知识和献血意义。

2.2采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工作

采血过程要正确、及时。采血中护士用心理支持、系统脱敏和认知疗法等心理疗法同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分散因为献血员的恐惧和怕痛的心理所造成精神紧张的注意力。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熟悉医疗仪器的性能,熟练掌握各种医疗仪器的操作步骤,具备熟练的一针见血静脉穿刺技术,减少献血员在静脉穿刺中的疼痛感。使献血员亲身体验到安全温馨的气氛,对于稳定献血员的心理情绪及保证再次献血起关键性作用。

及时处理因多种因素引起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如: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献血前休息欠佳、献血环境不理想等。医护人员沉着、冷静,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在停止采血的同时,要保持空气流通,让其平卧、抬高双脚、松开衣领及腰带,得到充分休息,并以鼓励性语言增强其自信心,以防发生链锁反应。在处理过程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体贴,让献血反应者及其他献血者放心,给予解释。

2.3献血后的护理工作及招募

护理人员采完血后帮助献血者用手指用力按压针眼部位止血,并让献血者休息一刻钟左右,同时叮嘱献血员要保持针眼部位清洁,以防感染。递上一杯牛奶或糖水,对献血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表示感谢,使他们认识到献的血液是挽救他人生命的重要部分,是受人尊重的、高尚的。告知献血后可能有的疲劳或困感属于正常反应,饮食上也不必大补,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适当休息。通过电话或手机短信将献血员的体检结果反馈给献血员。在生日、节假日发送祝贺信息来展示血站的人性化。

3.结果

在对500例无偿献血员经过上述心理护理服务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2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明显低于同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35%,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并且让献血者认同适量献血无损健康且有益社会和他人,形成无偿献血的认同心理。

4.讨论

精神因素是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在无偿献血中开展心理护理服务,对献血员作用明显,能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无偿献血者满意度,说明护理心理学在无偿献血中有重要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峻,杨梅,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1)

[2]张爱钦,褚晓凌 ,献血反应的观察及心理护理. 《中国输血杂志》 - 2004, 4(15)

[3]王曙霞,陈峰 ,心理护理在减少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中的作用·《医药前沿》 - 2012 ,6(25)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针眼献血者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献血反应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太原市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实现“直接减免”
输液后 如何避免淤青
献血注意事项早知道
夏季单采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及护理
用血费用直接减免彰显公平正义
打针后如何避免皮下瘀青
树荫下的绣娘
打完针千万不要马上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