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实验视角下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路径分析*

2016-12-29何刚蒋倩倩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6年12期
关键词:被试者矿工煤矿

何刚 蒋倩倩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行为实验视角下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路径分析*

何刚 蒋倩倩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面对煤矿事故频发现状,立足矿井安全实际生产困难,深入探索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煤矿安全事故中,员工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实验平台模拟煤矿员工工作现场,比较不同文化程度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以及安全文化教育后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趋势。对比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次数不一定越低,且安全文化教育的刺激作用具有保质期。

煤矿事故 不安全行为 实验平台 煤矿员工

0 引言

除物体不安全状态因素外,员工不安全行为会直接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员工不安全行为,能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确保煤矿顺利生产及运营。然而,目前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因素分析 ,专家学者基于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以及常用数理统计模型探索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 ,试图通过控制影响因素预防安全事故发生。ALAIMO B[1]发现在工作场所伤害事故致因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环境(条件)相比,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伤害事故占很大比例;梁振东[2]以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个体特征、组织任务、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等4类30个因素,获得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优先度排序结果;薛明月[3]从矿工的认知心理过程与行为出发,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及发生过程,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模型。事实上,行为实验能通过数据更清晰地反映影响因素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关系。笔者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实验平台,对矿工安全作业进行仿真,运用行为实验法研究文化程度及安全文化教育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为有效降低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以及学术界探索煤矿企业作业安全相关行为具有参考价值。

1 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

根据安全心理学,将矿工行为分为五大步骤:发现预警、理解预警、心理思考、进行决策、决策实施,其中任一过程失误,都会直接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国外学者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人与环境及组织的相关关系决定的,它是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的具体表现[4]。赵泓超[5]研究表明个体(O)在受到刺激(S)做出反应(R)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而正是存在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才使不安全行为有了发生的可能性。综上所述,矿工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是通过看、听、触等身体器官的感受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将信息反馈到大脑,由大脑分析判断,最后进行行为选择,错误的行为选择将会导致不安全行为产生。

2 实验过程

2.1 构建实验平台

根据淮南市A矿井下作业现场,设计图1所示实验平台。矿工乘罐笼下达井下,经过复杂巷道到达作业现场。其中作业区到出口直线距离为100 m,有路径1和路径2两种选择,路径1距离近,但存在潜在危险;路径2因需绕道,路途较远,但绝对安全。路径1潜在危险区设有4个预警闪烁灯,通过灯光闪烁警告矿工该区域安全状态,若灯未闪,则该区域安全;若灯光不停闪烁,说明存在危险。

图1 煤矿井下巷道行为实验平台

2.2 实验方法

根据A矿实际情况,将被试者分为3组:初中组、高中组和大学组,每组20名矿工,由课题组成员蹲点观察并记录3组不同文化程度矿工路径选择情况,在实验平台模拟过程中,矿工选择路径1,且进入危险区,记录发生不安全行为;选择路径2或选择路径1但未进入危险区,记为安全行为,具体路径选择行为如图2所示。为充分保证被试者生产生命安全,课题组有名成员位于潜在危险区入口前5m处,若矿工忽视警示灯,径直通行,小组成员将勒令其离开。观察员实验观察过程中将尽力防止观察目标泄露,保证被试者不会临时改变选择,充分避免产生误差。

3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1 不同文化程度员工实验结果分析

不同文化程度煤矿员工路径选择行为结果如表1,实验证明,随着文化程度提高,不安全行为发生次数减少。此外,3组被试者从副井到作业场所过程中安全行为发生率较高,但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完成后,矿工从作业场所返回出口过程中,不安全行为发生率陡然升高 ,说明疲劳程度对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具有极大影响。表1显示,大学组不安全行为发生率略高于高中组,说明不安全行为发生率与文化程度提升不成正比。因此,煤矿应根据矿工文化程度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 ,重点培训文化程度为初中和本科的员工,通过培训不断降低其不安全行为发生率。

图2 矿工路径选择行为模拟

表1 实验调查结果记录 次

为进一步分析文化程度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影响,课题组按照本科学历比例为0%,20% ,50%及75% ,将矿工分为4组,每组20人,再按照上述实验方法进行路径选择实验,得出结果如图3。其中0%和20%本科比例为煤矿正常水平,50%为煤矿最高水平,75%为实验水平。

图3 工作前后不安全行为曲线

由图3可知,工作前后,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次数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验证疲劳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巨大[6]。工作前后,随着本科学历占比提高,不安全行为次数明显下降,但当本科学历占比高于50%后,曲线呈上升趋势,说明大学生由于受盲目自信、眼高手低、逞能争强等不良心理影响,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煤矿需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安全心理教育 ,减少因不良心理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

3.2 安全文化教育实验结果分析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 ,再对60名被试者进行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的安全文化教育,并观察记录被试者20 d内作业前后路径选择情况,具体培训内容主要有集中观看并现场分析因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不安全行为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案例视频,收听因未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设备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新闻,现身说法,邀请现场员工讲述身边人为原因发生的安全事故并交流感想等。实验数据显示,经过视—听—感觉文化教育培训,初中、高中及大学组实验对象不安全行为发生率在前期呈不同程度递减趋势。图4显示为期20 d行为实验过程中,各组作业前不安全行为发生次数降低趋势,初中组选择路径1频率均值为1.25次/d,高中组均值为0.9次/d,大学组为0.9次/d。由此可见,安全文化教育能大幅降低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7]。

图4 安全文化教育条件下矿工作业前行为实验结果

各组作业后不安全行为发生次数降低趋势如图5所示。其中,大学组被试者不安全行为减退程度最高,最高次数仅为3次,且多数情况下未发生不安全行为;安全培训结束后,初中组不安全行为次数虽有降低,但与高中组和大学组相比,仍保持在较高位置,最高达5次。除此之外,在结束安全教育课程之后第15天左右,3组曲线都明显呈上升趋势,初中组上升幅度最大,最高次数为8次,高中组次之,大学组上升幅度最低。由此可见,安全文化教育对煤矿员工安全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合理的安全培训能一定程度上限制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8]。但是,安全文化教育具有一定保质期,短期内对员工影响较大,但随着时间推移,矿工对安全文化教育的行为反应逐渐消退,其效用将会缩减,最终将恢复到初始水平。因此,为保证安全文化教育的质量,延长培训保质期,煤矿企业应定期为员工开展上述培训活动,每日作业前由安全员组织召开10分钟安全培训会议,重复强调安全技巧和应急措施 ,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率,充分保证员工生命安全。

图5 安全文化教育条件下矿工作业后行为实验结果

4 结语

(1)初中组和大学组不安全行为发生率偏高 ,煤矿企业应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文化程度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同时优化人力资源和人员引进制度,优先选择生理和心理因素优秀的人员。

(2)安全培训作用具有时效性。煤矿企业应正视安全培训时效特性,对矿工进行周期性的安全培训,以延长培训保质期,防止长期内部培训效用减退导致的安全事故。

(3)疲劳对矿工不安全行为存在极大负面影响。鉴于此,煤矿员工需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自身体质;煤矿企业应改善矿井作业环境,此外调整劳动结构,实行岗位匹配制也十分重要。

[1]ALAIMO B.Unsafe behavior or unsafe condition-That is the question[J].Journal of Chemical Health&Safety,2006(1/2):48-49.

[2]梁振东.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2.

[3]薛明月.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4.

[4]REASON J.Managing the risksof organizational accidents[M].USA:Ashgate,1997.

[5]赵泓超.基于生理—心理测量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实验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 ,2014.

[6]秦波.我国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煤炭,2013(6):101-104.

[7]吴丽娟.基于SEM的煤矿安全文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12):192-193.

[8]曹华亮.煤矿企业员工安全行为水平评价及仿真研究[D].安徽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3.

Path Analysis on M iners Unsafe Behavior in Behavioral Experiment Perspective

HEGang JIANGQianqi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nhui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Anhui232001)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requent coalmine accidents,based on the actual difficultiesof coalmine safety in production,it is deeply explored the effect factorsof theminers’unsafe behavior.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employee unsafe behavior is themain cause resulting in coalmine safety accidents.Theexperimental platform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coalmineworkerswork site,observe and compare the incidenceofminers’unsafebehaviorof different culture degrees,and theminers’unsafe behavior incidence trendsafter safety culture education.By contrast,it is found that,for the staffwith higher degree of culture,the happening of unsafe behaviour isnotalways low,and also the stimulating effectof the safety culture education has a shelf life.

coalmine accident unsafe behavior experimental platform miners

何刚,男,1966年生,研究员,博士 ,研究方向为安全管理行为实验。

2016-03-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4010),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4A041)。

猜你喜欢

被试者矿工煤矿
金牌挖矿工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矿工老李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