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蜂蜇穴位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疗法(续)

2016-12-29廖子俊朱万云

中国蜂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蜂针风湿性关节炎疗程

廖子俊 朱万云

(湖南桃源县城莲花湖东路墨缘蜂疗研究室,415700)

蜂蜇穴位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疗法(续)

廖子俊 朱万云

(湖南桃源县城莲花湖东路墨缘蜂疗研究室,415700)

(续2016年《中国蜂业》第10期)

长期以来,感染一直被怀疑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直接病因,比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等都被认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原体,但这些微生物并不经常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用抗生素清理感染病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和病程也没有直接影响。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对某些微生物如EB病毒、结核杆菌等的高免疫反应,可能与罹患此病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女性居多,绝经期前的妇女罹患此病明显易于同龄的男性,妊娠、口服避孕药可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有人认为性激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轻微的家族聚集趋向和挛生子共同患病的现象,提示该病与遗传有关,但是同卵双生子共同患病的概率并非100%,这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不是单由遗传因素决定,非遗传因素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受凉、潮湿、劳累、外伤、精神创伤和营养不良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四、综合疗法

近些年,我们采用蜂蜇穴位辅以中药熏洗和运动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疗效显著,无副作用,而且费用低廉,操作简便,为对付这种顽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前景十分广阔。

蜂蜇穴位是以传统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和当代对蜜蜂蜂针液的科学研究作为理论根据,与针炙医术相结合的一种自然疗法。它以蜜蜂的蜇器官为针具,循经络皮部和穴位施行针刺,既给人体以物理刺激,造成局部红肿,升高皮温,发挥针和炙的作用,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活血化淤,消炎止痛;同时,浸入机体的蜂针液,又可激活和促进脏腑的自我修复能力,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免疫反应,具有强大的药理功能。可以有效缓解甚至消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蜂针液可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炎镇痛

蜂针液中的蜂毒肽是抗炎活性最强的物质,其抗炎活性是氢化考的松的100倍,可以抑制20多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的生长繁殖。蜂针液中的安度肽对致痛的脑前列素合成酶(环氧化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它还能够抑制大脑皮质支配区的疾病兴奋灶,切断疾病的恶性循环,使中枢神经恢复正常,紊乱的代谢得到纠正,进而缓解病人的疼痛。临床实践证明,它的抑制效果是抗风湿制剂消炎痛的70倍,真可谓神通广大。另外,蜂针液中的蜂毒肽和蜂毒明肽还能增加下丘脑的5-羟色胺的含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提高痛阈,降低疼痛的敏感度,减轻甚至消除病人的痛苦。

2.蜂针液可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血化瘀

蜂毒肽是蜂针液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也是舒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主要物质基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和所有的血瘀症者一样,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减弱了,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了,刚性指数升高了,进而引起微循环障碍,并容易形成血栓。同时,这种人的血液粘度也明显升高,细胞的电泳速度却减慢了,这些因素都会妨碍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蜂针液渗入到红细胞膜上,不仅能降低红细胞膜的微粘度,增强其流动性,而且能增强红细胞膜上的阴电荷,加快红细胞的电泳速度,起到通经活脉,活血化瘀的作用。

3.蜂针液可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提高肌力,恢复功能

蜂针液能够提高骨骼肌的活动力,其中的磷脂酶A2可直接兴奋平滑肌,蜂毒明肽可使盲肠肌张力持久地增强,并能抑制和减弱神经兴奋引起的平滑肌的松弛反应。骨关节病患者多数属免疫失调引起关节腔膜区、鞘膜区和滑膜区肿胀,原因是“骨桥蛋白”过度增生,增生的骨桥骨白代谢紊乱,滞留累积,进而引发滑膜炎、滑囊炎和鞘膜炎,造成关节活动受阻,运动功能受限。临床实践证明,蜂针液中的透明质酸酶对骨关节腔膜区、鞘膜区和滑膜区滞留的骨桥蛋白有特殊的降解作用,并通过骨肽将降解多余的骨桥蛋白代谢消除,使关节活动恢复状态。

4.蜂针液可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激活自愈潜力

蜂针液中的多肽类物质通过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使血液中的皮质激素明显而持久地增多,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机体的自愈潜力。内愈力是控制身体多种功能的内在力量,它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从自然界带来的能力,不仅可以自动调整各种生理功能,修复被损坏的部位和零件,还可以有效抵御疾病的入侵。医生治病其实就是激发和扶持机体的自愈能力。人体内时刻进行着免疫之战,随时抵御外来入侵的细菌和病毒。蜂针液具有双重免疫调节的功效,一方面在和最重要的和最易受损伤的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免疫调节系统形成作用点,另一方面迫使机体做出免疫反应以战胜其毒性,这就是中医理论中的以毒攻毒疗法。研究表明,蜂针液是调动人体免疫机制,激活机体自愈能力的天然兴奋剂,尤其是对细胞免疫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蜂蜇穴位是一种治本的有效方法,也是调整机体免疫系统主动战胜疾病的有效方法。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蜇刺的穴位见下表1-1,表1-2:

蜂蜇穴位应遵守两大原则:一要坚持试针,即在治疗前用一只活蜂在不显眼的肌肉丰满处试蜇,严密观察30分钟,若无出现剧烈红肿(红肿直径不超过5 cm)、奇痒等局部反应和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全身反应,即可按计划实施。二要循序渐进,用穴和用蜂都应由少到多,逐日递加,每天的用蜂总量控制在30只左右。每天蜇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前后疗程之间可休息2~3天。第1个疗程第一天选刺2穴,每穴1针,以后每天递加1穴,第10天蜇刺10穴,共针11针。第2个疗程继续逐日递加1穴,重点穴位每穴可刺2针。取穴以痛为腧,即取阿是穴,配合循经取穴及辨证取穴,充分调动所选穴位的生理功能。

中药洗浴。威灵仙30 g,川乌头15 g,草乌头15 g,川芎30 g,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乳香15 g,没药15 g,艾叶30 g,木瓜30 g,将上述药物加水浸泡30小时,煮沸后改用文火煎15分钟。等药液降至适宜温度,即以之淋洗或浸洗患处30分钟,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威灵仙性温,味辛咸,通行十二经脉,走而不守,有祛风通络,除湿止痛,逐饮消积,行气化滞之功效;伸筋草、透骨草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川乌头、草乌头味辛,性大热,能入骨搜风,温经散寒止痛;木瓜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之功;川芎、乳香、没药,性温味辛,辛香行散,性善疏通,能散能升,上至巅顶,下行血海,四肢肌肤,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良药;艾叶可温和气血,透达经络。洗浴时由于热能的作用,促进皮肤黏膜充血,扩张毛孔,药物通过毛孔渗透肌肤,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表1-1

中药洗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除了简便,还有其他独特之处:

1.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可见风、寒、湿、热、虚、瘀之不同,根据不同症候分别处方,正如吴师机所说:“外治之药,即是内治之药,所异都法耳,医理药性无二。”

2.药量虽大,疗效安全。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较肠胃少,为了保持药物的浓度,需要加大药量,尤其是有毒药物可适当增多。尽管药的毒性重了,但凭借皮肤的屏障功能,仍然是安全的。若偶有过敏,停药即止。

3.水温不同,疗效亦殊。药浴的疗效与水温的高低有一定关系,不同水温治疗不同疾病。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为原则,根据不同病情,确定不同方药与水温。

4.无任何毒副作用。药浴属透皮给药技术的一种,药物通过皮肤吸收,不走肝肾,不走肠胃,直入血流,既可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损伤,又无刺激肠胃的弊病,没有一点毒副作用。

5.补充内科治疗之不足,吴师机说:“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些中西止痛药,常损及肝肾,刺激胃肠道,造成消化道出血,而药浴却避免了上述缺陷,直接透皮吸收,收到良好效果。

表1-2

中医学认为,中药洗浴能够湿润肌肤,开宣腠理,使药性从毛孔进入皮肤筋骨之间,贯通经络,发挥国内治法相似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药浴液中的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扩散、辐射等途径进入体内,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增加了病灶局部的药物浓度,针对病因病位直接发挥治疗作用。与此同时,湿热刺激引起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生理机能。洗浴时的温度效应还能提高肌肉组织的温度,扩张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血流速度,调节局部免疫状态,抑制和减少生物活性物质如组织胺、五羟色胺、前列腺素和激肽等的释放。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特点是滑膜的增生及向外生长,造成关节软骨及软骨下的侵蚀,增生的炎性组织(血管翳)常可导致关节内关节功能障碍。因此,积极治疗滑膜炎,阻止骨质侵蚀、消除关节功能障碍,就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现代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能够抑制血管增生和血管翳的形成,对阻止滑膜炎症的进展和骨质侵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滑液内激活补体系统,并释放激肽,吞噬细胞和溶酶体酶,导致滑膜细胞增生,生成蛋白酶与前列腺素,这些产物造成结缔组织的大分子及关节软骨降解,进而激活纤维母细胞发生纤维化,使滑膜炎症进一步加重,关节出现纤维化僵直。血管翳与软骨交界处产生的胶原酶被纤维蛋白溶解酶激活,可能就是导致典型侵蚀性病变的主要原因。中药洗浴方中的威灵仙祛风降湿的功能,可以有效阻止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炎症的进展,消除影响关节功能的骨质侵蚀,摆脱疼痛的折磨,享受健康的人生。

运动疗法。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盲目增加关节的运动量,甚至忍痛强迫关节过度地活动;而另一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却绝对地卧床休息,这是两个极端,都有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导致关节肌肉萎缩,因而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急性发作期以休息为主,加强营养,使肿胀关节处于功能位制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还可以防止炎症的扩散,减轻炎症对关节的破坏。炎症静止期到应进行功能锻炼,可做一些关节负重或不负重的活动,如仰卧在床上做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目的是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力量,防止关节挛缩畸形。不过,活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日增加,循序渐进。当然,这样的功能锻炼还可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穿衣、吃饭、洗澡、上厕所等),职业技能训练和工艺制作中,以增强生活和劳动能力。我们还为患者选择了一套以全身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主动运动为主的医疗体操,实践证明,疗效显著,融合蜂蜇穴位和中药洗浴,可以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这套医疗体操共六节:第一节为转项运动。站立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颈先向左转到最大限度,再向上,向后转头到最大限度,然后恢复原位。接着做向右转运动,过程与向左转一样。动作宜缓慢,尽量达到最大限度。每次左右方向各做10遍,经过一个月锻炼后,若无不良反应,可增加到15~20遍。高血压患者不宜做快速的旋转动作,以免发生头晕和晕厥。第二节为攥拳运动。站立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拳,拳心向上,屈肘放体侧。先左拳用力向前方打出,收回,随后拳变成掌,各手指尽力伸直并分开,掌心转向下,肩肘向体侧伸出,收回。接着右拳做同样动作。每次左右多做5~10遍,经过一段锻炼后,每次可增加到15~20遍。拳向前打出时要用力握紧,向侧面伸出时,五指要分开并尽力伸直。第三节为挺胸运动。站立位,头部保持端正,眼睛直视前方,胸部尽量挺直。双臂稍向外展,并尽力后挺,背部肌肉用力夹紧,让胸部进一步挺向前方。挺胸时吸气,还原时呼气。每次重复10~15遍,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每次可增加到20~30遍。动作要缓慢,呼吸要深长,心胸式呼吸为主,挺胸时达最大限度。第四节为伸腰运动。站立位,两掌把住腰部,身体做后伸动作,后伸时吸气,还原时呼气。每次重复5遍。锻炼一段时间后,每次可重复10~15遍,动作要缓慢,后伸幅度逐渐加大,达到最大限度。第五节为转身运动。站立位,两手叉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先向左侧转身,来回3次,转身幅度要逐渐加大,接着向右侧转身,来回3次。每次重复5遍,经过一段时间后,每次可增加到10~15遍。以腰为轴做转身运动,速度不宜过快。第六节为摆腿运动。站立位,左手扶体侧的椅背,先摆左腿,髋关节后伸,膝伸直,踝向下屈曲。后髋向前屈摆起,此时膝伸直,踝向上背伸,向前摆动到最大幅度,髋再内收、外展摆动数次后还原。再右手扶椅背、如上摆右腿,每次两腿交替进行10遍。经过一段时间后,每次可增加到20~30遍。

五、典型病例

例1,王先生,48岁,2012年6月所诊,主诉四肢关节疼痛已两年多。两年前因外出打工居住潮湿之地引起关节疼痛。发病初期以手指小关节疼痛为主,逐渐累及脚趾关节及腕膝关节,晨僵明显,遇冷疼痛尤甚,得热则可缓解。经几家医院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关节开始变形,严重时功能活动受限,类风湿因子阳性,舌苔白腻,边有齿印,脉象沉迟。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蜂蜇阿是穴和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等穴,配合中药洗浴和运动疗法,第一个疗程(10天)便止住了疼痛,晨僵症状也消失了。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关节功能得到了恢复,类风湿因子也回到了正常值。随访1年未见复发。

例2,周女士,28岁,2010年8月来诊,主诉双膝关节肿胀疼痛三年,卧床1年,2009年扭伤右踝,三个月后双膝双踝疼痛,呈游走性,并伴有晨僵,经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该院医生的药物无效。之后逐渐出现双膝关节功能障碍,卧床不能行走。来诊时,右膝关节疼痛尤甚,肿胀明显,痛处灼热,拒按,晨僵,双膝呈90°屈曲状。用手搬动,稍有伸展。从第三个疗程开始,嘱咐患者加强医疗体操锻炼,坚持在床上做膝关节伸屈运动,不久便能扶凳弓腰而行,第四疗程结束可扶杖行走,双膝关节已能平伸至170°,到第六个疗程,患者的双膝已可完全伸直,病体康复。

猜你喜欢

蜂针风湿性关节炎疗程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掌握规律 善用蜂针疗法
蜂针疗法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李万瑶临床常用蜂针针法研究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