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6-12-29黄明安

当代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

黄明安,张 露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

黄明安,张露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研究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无论是对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还是研究者或执行者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

一、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现代化中医医院的早日实现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医院管理和中医电子病历为重点,构建中医药特色鲜明、技术平台先进、服务管理规范、系统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2、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中医医院积极开展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和突出中医药特色,实现医院内部和区域之间信息资源的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服务流程,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控制和降低医疗成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有利于加强中医医院自动化管理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能为中医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中医医院的人流、财流、物流进行综合管理,对中医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分析、传输及交换,为中医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4、有利于建立不同系统间信息整合的共享平台

中医医院信息集成平台是以集成院内业务系统及院外第三方业务系统为基础,自动采集、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服务活动提供支撑,是连接医院信息系统和院外第三方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

5、有利于强有力地推动医院内涵建设

首先可以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如处方权管理、医技报告权管理、住院病历质量控制、合理用药管理等;其次可以优化服务流程,如实施预检、挂号、分诊一体化服务,优化医技检查流程等;同时对医院的经济核算、工资分配、医疗成本控制和医疗收费透明度以及医德医风建设等均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6、有利于纠正不正之风

实行信息化管理后,患者自己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查询费用清单,这样就加强了患者的监督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现象乱收费,从源头上纠正不正之风。

二、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医医院在我国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初仅限于医院的部分经济管理。近十几年来,基于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数字化影像设备传输标准与各种临床软件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从单一的经济、财务为中心升级转型为以医生、护士工作站、办公自动化、电子病历、物资管理等为目标的功能全面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目前,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其发展速度、程度、应用深度虽然各有特色,但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客观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将有益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使医院信息系统在促进医院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水平中发挥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当前在许多医院里,几乎到处都在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如收费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检验系统等,但这些系统都是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没有连接,谈不上数据共享与系统集成,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对管理和临床决策的支持。目前,在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管理模式不统一

由于地域辽阔,经济基础差别较大,医院管理模式不统一,相当一部分中医院甚至仍在沿用长期形成的经验管理方法,对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医院管理者往往要求软件适应医院现有的甚至是不科学的管理模式。为了满足各医院的要求,软件开发商只能“量体裁衣”、各行其是,其结果是开发的软件通用性差,产品化程度低,无法实现信息的流通和共享。

2、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相对滞后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高,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档案从业人员普遍匮乏,市级医院几乎没有档案专业的高校毕业生,除了少数医院配备少量病案(病历档案)专业人员外,绝大多数医院档案从业人员学历偏低。人才因素严重制约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其表现为:一是从事医院档案管理的人员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二是人员配备随意、流动性大,档案管理人员多是从行政、护理、医技等部门转岗过来,而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且存在着人员老化、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偏低、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

3、软件标准不一,功能不全

科学的工作流程,是现代化医院的核心,软件的功能应满足医院整体管理的各项需求。因此,软件的设计者必须精通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同时还必须熟悉医院管理的业务规律,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基础上,能否真正掌握医院行政管理和临床管理的方法和流程,引进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和模式,构建新的医疗服务工作流程,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是软件开发和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国内一些软件的设计者不注意研究医院管理的规律,不能找出医院内部运行中的弊端,设计的软件仍然以医院原有的管理模式为开发基础和模型,那将只能是把手工操作更换成键盘和鼠标,只是表面形式改变,而没有发生质的飞跃。没有触及医院业务和管理过程核心内容的改革和改造,它并不能让医院提高效益。

4、中医学信息标准化工作严重滞后

没有标准化,就难以实现真正的信息化。与信息化的需求与进程相比较,我国中医医院信息标准化的工作长期以来处于起步晚、进步慢的状态。近年来我国医学界信息处理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中医医学信息标准化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瓶颈。众所周知,没有信息标准化,任何软件产品的大范围推广都有困难,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交换也只是梦想。

投入不足是医学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舍不得在标准化上投资,开发商由于标准化工作难以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也缺乏投资的热情,医院等卫生服务供应机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标准的使用者和标准的制定者脱节,也就是说,标准的制定者花钱,标准的使用者得利。而只有当上层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真正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才会增加标准化的投入。实际上,如果我们把卫生系统看作一个整体,投资于标准化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实在是一件利民利国、一本万利的大好事。

5、中医药信息化缺乏固定的组织执行机制

迄今为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没有专门的中医药信息化统筹管理机构和人员。中医药信息化工作长期以来是由局办公室(2014年以前)、规划财务司(2014年后)负责,中医药信息化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多是临时邀请相关科研院所和专家组来完成,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和持续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规划执行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存在不足;中医药行业至今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综合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无论是规划制订和战略决策,都缺乏大数据的支撑,难以满足当今信息化浪潮大形势下管理与发展的要求。

三、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健全中医药信息化的组织执行机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和办事机构,网罗专业化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明确职责和任务,统筹全国中医药信息化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尤其是要建立长效机制,保持规划执行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2、医院领导要确立医院信息化理念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因此院长应具备现代管理者的素质,树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理念,加强医院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信息管理为核心,以经营和经济管理为主线促进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医院决策者要从战略角度出发,不要把医院信息化简单地看成是一个软硬件合成,它应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用信息化建设推动医院的管理、医疗、护理、服务现代化。

3、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档案社会效益

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科学、有序的重要保证。要做到中医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科学、有序的档案管理,就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医院应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制定一套适合本医院的档案管理制度、考核量化标准,明确职责,逐级逐人落实,确保医院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材料完整收集、移交、管理。

提高档案社会效益,档案的价值,体现在其为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服务。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主动挖掘、拓展档案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医院档案编研活动,对信息深层次加工,提供全方位、高价值的信息共享平台,以提高档案利用率和社会效益,为医院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4、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息化医院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工程。我们把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分为两个层次来抓:一个层次是抓专业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即信息科自身人才队伍建设,达到有通晓信息技术、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信息主管:有高水平能进行医院信息系统规划、应用程序开发的系统分析员、系统管理员和程序开发员。另一个层次是抓全员培训,将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纳入到“三基”训练考核之中。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医院应该考虑对紧缺的IT技术人才施以倾斜的优惠政策。同时,也要鼓励从大量的、过剩的医学人才中选拔和转移一些适合者到IT职位,为他们提供与行医一视同仁的政策,为他们提供系统补充IT知识的机会。培养既懂医院管理又懂IT技术的复合型高级管理技术型人才是当务之急。可见,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就无法实现医院信息化的任务。

5、中医院信息化建设应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不能照搬硬套综合医院的信息系统,否则就会失去中医特色,在信息化的建设中应高度重视中医药特色。

充分认识中医学科特色,找好中医特色与信息化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中医学科是以整体观和平衡观为核心,有独具特色的生命理论和诊疗体系。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被概括为“以表知里”,认为人体表象信息(望、闻、问、切四诊信息)与疾病的本质(证候)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累积数千年来丰富临床经验的“脉诊”也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脉象的变化反映了五脏六腑气血盛衰,可探知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生理与病理变化。中医望诊(望色、望舌、望神、望皮肤、望形态、望小儿指纹、望头面五官、望前后二阴等)均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在中医治疗方面,药物的四气、五味,组方的君、臣、佐、使,十八反、十九畏等,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等都是中医的精髓与特色。但是,中医在诊断方面缺乏客观、定量的指标,以及规范的描述用语,全凭医生的主观感觉和经验,脉象的变化也极为繁多,信号极其微小,若无多年经验很难正确掌握,望诊图象很难保存、对证、分析等。这些都给中医临床诊疗工作特别是病历规范记录,以及中医临床研究、经验总结和病历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严重地妨碍了中医的自身发展和走向世界。

现代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技术层面的可能,如高像素数码像机、电子脉搏仪,具备中医特殊要求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以数字传输、集成与数字挖掘系统等。只要我们找到中医特色与中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院信息系统已不存在技术障碍。

6、探索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院信息化的方法和途径

中医特色信息化的建设,中医电子病历的开发和建设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四诊、辨证、立法、处方等,既要满足医疗、法律、管理的要求,又要满足中医临床诊疗及临床研究,同时也是中医临床的信息采集、临床研究工作和中医现代化的基础与主要工具。可以把中医电子病历分为基本信息、四时气象节气、主诉与病史、四诊、辨证、中医诊断、治疗方案、医嘱以及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板块,通过规范常见症状术语,建立中医吉籍描述数据库,进行完全结构化编码,进行引用管理,避免完全自由录入,中药、方剂知识库的建设,进行病种规范治疗加个体化方案优化等。中医院的领导决策层要消除中医不能进行或无必要进行现代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误区,联合中医临床专家和信息专家合力攻关,在中医院建立起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院信息系统,必将对中医院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7、进一步深化研究中医电子病历,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中医电子病历是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有大量的数据交互。通过通用的接口集成实现技术,设置统一的接口标准和技术流程,同时考虑接口系统运行时的容错处理,支撑中医临床数据整合和挖掘分析。建立面向医疗、科研、教学的病历数据分析共享平台,深度分析利用多维度、多层次的病历数据。建立中医临床知识体系,强化中医医疗质量监控和决策支持,探讨院际信息共享的业务模式,融入到区域医疗服务信息网络体系之中,并使其得到同步发展,实现区域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8、研究名老中医专家信息系统,继承创新临床诊疗经验和思想

中医药是我国的医学瑰宝,学派较多,长期由师承传授进行教学,培养模式存在许多问题。需继承创新名老中医专家的经验和思想,研发名老中医专家系统,收集临床诊疗信息,辅以中医古籍文献资料,应用数据挖掘技术通用软件或研发专门针对中医临床学术特征的算法及模型,发现名老中医的诊疗特点、用药规律和辨证模式等知识,挖掘中医诊疗共性规律,继承创新和发扬名老中医经验和思想,提高中医药人才素质,辅助提升中医医务人员诊疗水平。

9、统一医院信息系统编码标准

目前,我国已将医药卫生行业的信息标准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中医药管理机构应积极参加新标准的制定。医用软件,特别是HIS的开发,应基于以保证全国各级医院的信息共享为目标的基础上,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思想,要考虑到同级别医院的实际需求,还应考虑与全国广域网相联的问题。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应组织中医医院相关软件的标准制定、软件检测等工作,以保证中医医院与正在发展的信息化管理顺利接轨。

10、立足大健康观,构建全民健康保障信息系统

突出中医药整体性、系统性特点,统筹全国中医药信息化布局,构建大健康、全生命周期观念指导下的全民健康保障信息系统。建立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统筹信息资源,实现中医药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综合信息共享,促进信息化对中医药医疗业务、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决策支持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推进中医药在卫生信息化和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协同建设,形成中医药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等覆盖中医药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完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中医医疗与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进一步向全国各级各类中医机构拓展,形成中医机构的信息网络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疾病和健康管理从院内向院前、院后延伸,支持数字化中医药产品研发与应用,推进中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注:该文章为2014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重点项目(编号为:2014A01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和《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Z].国中医药办发〔2011〕46号.

[2]陈路伽、陈喆、郭学志:我国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1).

[3]李琪:关于信息化建设中医院档案管理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5).

[4]李金金:中医药信息化的形势和任务[EB/OL].国研网,2015-01-28.

[5]刘保延:数字中医药与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8).

(责任编辑:胡冬梅)

猜你喜欢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重庆市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评估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月“睹”教育信息化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