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旅游经济对外交的影响力

2016-12-28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当代经济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外交交流旅游

夏 雪(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3)

论旅游经济对外交的影响力

夏雪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规模不断壮大,旅游外交开始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本文从旅游和外交两方面入手,基于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对旅游外交的性质及其意义进行了分析说明。旅游外交具有民众性、交流性、友好性、宣传性、政治性的特点。在宣传国家形象,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加强相互间经济的联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经济;旅游外交;性质;意义

2015年中国旅游工作报告会议中,“旅游外交”首次被明确提出。旅游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外交形式,在中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对于群体性的对外交往,过去一直用民间外交、人民外交、公共外交等来概括,但随着中国旅游体量的不断壮大,通过旅游的形式所带来的外交意义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旅游的规模和影响最终导致了旅游外交的出现。所以,对于旅游外交的性质和意义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旅游外交,更好地运用旅游外交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一、旅游外交的性质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形式的不断丰富,以出境游、入境游、景区、边境游、国际旅游促销、旅游年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不断开展,旅游的经济规模、文化效应和社会参与度不断扩大。旅游外交开始崭露头角,旅游外交已经深入到了旅游业的每个环节。旅游外交具有其他外交不具有的性质:

1、民众性

民众是旅游的主体,是旅游外交开展的基础。旅游的一大特点就是人流的形成,旅游是以人为主的对外的交往方式,参与者主要以普通的民众为主。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出国旅游或度假已经成为一种必需的休闲活动,对与发展中国家,出国旅游只能是上层社会的休闲方式,是精英阶层的消费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出入境游人数越来越多。根据UNWTO世界观光调查报告,2014年全球入境旅游人数首次超过11亿人次,达到了11.38亿人次,同比增长4.7%。①显然,在世界范围内国际间的旅游活动已经到达了空前的规模,并且旅游人数还在持续的增长。

另外,民众是旅游外交得以开展的载体。国家的形象一方面是通过旅游者自身的形象得以展示的。另一方面是通过具有特殊意义的人或事物的宣传而达到的。旅游外交的宣传对象就是外国的民众,而实现旅游外交的目的也是通过外国的民众得以实现的。所以旅游外交具有民众性。

2、交流性

旅游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旅游外交交流的性质。人是社会的产物,由于社会的分工,人们之间相互协调,交流成了必要。同样,旅游是一种体验、休闲、观光的活动,必然涉及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流。从人的感情出发,交流是感情的需要,从工作服务出发,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在旅游目的地游客必然会有与当地民众交流的倾向,同时也会受到接待交流的必要性的影响。

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把交往看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也是人类社会的关键。不仅是旅游者推动的普通交流,相互之间的互动。还是旅游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旅游外交都具有很强交流性。

3、友好性

从交往接触的角度看,人与人在没有利益及恩怨的前提下相互的交往是友善的。从旅游者出发,旅游具有的性质使得交往具有友好性。首先,出于体验、放松的目的在行为上构成了友好的条件。从旅游的最初动力出发,体验、放松产生的是愉悦的享受。其次,相互尊重、渴望了解对方不具有攻击性。旅游是体验本地所不具有的独特风光或是把自己置身与一种自己向往的情景中。这其中保持了对旅游目的地的尊敬与渴望。同样渴望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最重要的动因,所以旅游者的行为不具有攻击性。旅游外交的友好性还表现在相互的合作和认同中,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地理环境的不同,历史的发展不同在价值观上,行为模式上都有所不同,相互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相互的了解,在文化上到达认同。

4、宣传性

旅游外交的宣传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旅游者自身就是本国的一面旗帜,在与外国人的接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行为起到宣传的作用。第二,通过团体出境的旅游促销宣传,通过景点的宣传达到入境旅游人数的增加。1992年举办的旅游观光年,通过“国线、省线和专线”的编排,重点宣传了689个开放城市和开放点,推出了百项各具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组织了中外百个结对友好城市的市民自费旅游团来华旅行,并且各地都给予了这些旅行者特别的欢迎。这些活动加深了中外民众之间的友好交流。1993 年山水风光游、1994年中国文物古迹游、2000年“神州世纪游”等都是通过旅游宣传来进行旅游销售,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第三,国与国之间相互举办旅游年。以国家的形式形成对旅游的促销,带动双方的旅游交流。如2012中俄旅游年、2016中美旅游年等。

5、政治性

近年来,随着旅游外交活动规模与层次的不断提升,其政治服务功能也得到了迅速增强。首先,许多政治主题性大型旅游对外交流活动,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我国旅游界抓住中日邦交正常化 30 周年和中韩建交 10 周年的重大契机,加紧对日韩两国的市场促销工作”②国家旅游局还明确提出:“聚精会神抓好海外促销,全面实施奥运旅游计划,推动入境旅游市场尽快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③其次,我国旅游界在开展旅游对外活动时,都十分注重并充分利用与国家对外交往有关的重大政治题材。2002 年,国家旅游局在制定旅游业对外发展战略时,就明确指出:“我国旅游业对外交往的中心任务是在亚洲乃至世界上树立‘中国是最理想的投资沃土和最安全的旅游胜地’的国际形象。考虑到‘9·11’事件和中美国撞机事件的严重影响,我国旅游对外战略重心从欧美调整到了周边国家及地区。

二、旅游外交的意义

1、提升国家的形象

基于旅游外交活动的特殊功能,文革时期国家就提出了“外事无小事”的总体原则,将旅游对外接待视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其功能是对外展示国家完美形象。对外国旅游者来说,活跃的旅游外交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观览、学习和鉴赏机会,使他们萌生了许多有关中国的印象,这些印象慢慢地汇集起来,并与其他社会功能交互作用,最终形成有关中国的整体形象。而对我国出境旅游者来讲,作用的角度则完全不同。他们在外期间所表露的言与行,常常被外国人看成探测中国真实情况的透视镜。

旅游外交活动的广泛开展让世人知晓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出境旅游人均消费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不俗的经济实力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国出游者已经显示了旺盛的消费能力。在香港,内地游客是香港地区各个客源市场消费最多的顾客。我国游客在海外市场所显示的旺盛消费能力,使世界各国对中国人的经济实力有了更为实际的认识对外展示我国安全形象是我国旅游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因为通过旅游交往之中的人流,国家安全形象很容易在地区间乃至国际上迅速传播开来。作为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旅游外交对外展示着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形象,因为它的全过程都得到了文明行为的悉心呵护。

2、加强经济联系

(1)繁荣边疆地区。边贸旅游带动了旅游企业的成长,反过来旅游企业的成长又促进了边贸旅游发展。正是由于这些旅游企业的对外交往十分活跃,新疆地区边贸经济才得以不断发展并日趋繁荣。黑龙江毗邻俄罗斯,近年来边贸旅游交往成了该省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增加旅游外汇收入。旅游外交活动增加旅游创汇。从对外交往层面讲,积极利用外国旅游人流开展创汇工作,并以此服务国家对外经济战略,是我国旅游经济外交的核心工作之一。作为国家非贸易创汇的重要来源,旅游创汇对增加外汇储备、平衡我国国际收支,发挥了积极作用。

3、增强中外民间友好

旅游外交促进不同人民之间的彼此了解,推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通,加快不同国家之间的友谊共进。旅游交往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重要途径。事实亦是如此,旅游外交在加强中外民间友好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旅游正是这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民间交流活动,因此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一般来说,游客到一个国家旅游,所能做出的总体评价是从很多不同的角度进行的,而且这种评价一般来得比较实际,也比较有效。

在促进中外民间友好方面,旅游外交通常是走在正统外交的前面。在国家关系尚未正常化之前,国家之间的联系通常是以民间交往的方式实现的,而民间交往就包含了旅游外交的成分。旅游外交在增进中外民间友好方面的功能,已经得到了我国政府和旅游界的广泛认可。2015年的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显然,旅游外交的“民间友好”功能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注释

①中国国家旅游局:2014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

②中国国家旅游局:2002 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年度工作报告。

③国家旅游局文件:进一步重视发挥旅游在对外宣传及多边国际活动中的作用,2004 年2月8日。

[1] 邓力群.当代中国外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2-57.

[2] 何光暐.朝阳产业走向辉煌—蓬勃发展的中国旅游业[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019 .

[3] 威廉·瑟厄波德主编∶全球旅游新论[M].张广瑞等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09 .

[4] 肖欢容.地区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56 .

(责任编辑:梁蒙蒙)

猜你喜欢

外交交流旅游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旅游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