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框架探讨

2016-12-28

当代经济 2016年33期
关键词:协同资源目标

郝 军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框架探讨

郝 军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本文以“协同理论”出发,分析了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高校内部审计战略、组织、业务、资源以及技术层面构建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框架,旨在对内部审计服务高校治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高校治理;内部审计;协同治理框架

一、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的内涵

协同治理理论是协同学和治理理论的交叉理论。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概念界定为 “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协同理论是德国物理学家哈肯首次提出的,主要研究非平衡态下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或能量、信息交换时,如何通过内部协同运作,形成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新的有序状态的规律。高校内部审计是服务高校治理目标实现的监督控制子系统。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就是根据高校内部审计战略发展目标,通过不同组织、业务、流程之间的协同管理,在内部审计系统各要素之间及与高校治理其他子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同运行机制,以获得内部审计服务高校治理整体效果大于各子系统或各组成部分作用效果之和的协同效应。

二、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1)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适应高校治理发展新趋势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要自觉落实这一目标。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实现国家现代化,教育要率先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治理要率先现代化。”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已经由外部环境改善,向大学高校内部治理的完善方向转移。多元参与和相互制衡的协同治理理念逐渐成为高校治理的主流,高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系统的重要一环,也应主动调动系统内外部的协同因素,适应高校治理发展的新形势。

(2)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适应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以来,在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内部审计不仅要发挥传统的事后监督职能,更是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接受体制矛盾、主动提出风险预警的“免疫系统”功能。但是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面临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审计覆盖率低,业务范围窄、协同性差,审计结果运用不足,整改不到位等瓶颈问题,制约了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协同审计具有的整合资源、共享信息等特点, 可以打破传统审计专业分工造成的专业知识局限性,更好地挖掘审计潜力,弥补了内部审计的高校治理需求与审计力量供给方面的差距,实现自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的可行性

(1)政府协同审计实践为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提供了借鉴。协同审计作为一种先进的审计理念,最早出现在政府审计领域。多年来,我国政府审计已经在诸多审计业务领域探索多主体参与,合作监督的的审计组织方式,如多部门联合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多级审计机关联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或外部专家参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通过审计公示调动社会力量促进审计目标达成等,这些实践经验对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具有很好借鉴意义。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内部已经存在多部门协作的运作机制,如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招标采购领导小组会议制度,纪监审联合办案制度等,这些机制的有效运行为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制度基础。

(2)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我国各领域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审计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契机。从数据的来源看,审计部门除了利用审计单位的数据,还可以对其他来源的可用数据进行审计分析;从数据的获取看,审计部门不再需要分别获取各个部门的相关数据,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权限后从各部门网络平台直接获取审计所需的数据,极大地节约审计成本。从数据的处理看,通过利用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建立各种审计分析模型,审计时间将大大减少,审计工作的效率将明显提高。同时,由于这种跨部门、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协同,高校内部审计可以实现在组织架构、现场管理、数据资源、信息传递等多方面的审计协同作业。

三、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框架

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强调内部审计系统各要素之间及与高校治理其他子系统的协调与合作,通过对高校内部审计战略、组织结构、审计业务、审计资源以及审计技术的协同管理,以获得内部审计服务高校治理整体效果大于各子系统或各组成部分作用效果之和的协同效应。

1、高校内部审计战略协同

高校治理目标是高校治理活动最终达成的目的,对高校治理资源分配、治理结构、运作机制等具有引导和控制作用。高校治理目标具有动态性、多层次性、多维性特征。高校治理目标的动态性,是指由于各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发展要求的不同,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不同。高校治理目标的多层次性,是指高校将整体治理目标分解到各不同层次的治理子系统。高校治理目标的多维性,是指高校治理目标可以划分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高校治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治理目标定位不准确、层次划分不科学导致的治理目标冲突的现象。高校治理战略是高校治理。目标实现的基础保障。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的重要监督控制子系统,应在高校各层次战略管理活动中发挥协同作用。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参与高校战略管理活动并对其进行综合、系统和定期的评价,提出战略改进的意见,为领导作出正确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内部审计战略要有宏观性、系统性、协同性,内部审计战略既要符合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发展总体战略,还要与高校自身发展战略相协同。通过内部审计战略的协同,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宏观作用,增强对高校治理活动方向性和全局性控制,促进各职能部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统筹,帮助内部审计获得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支持与配合;还能为内部审计组织协同、业务协同、管理资源协同、技术协同指明方向。

2、高校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协同

组织结构是对内部审计治理机构设置和运行管理所作的结构性规定。由于审计治理主体的多元性,高校内部审计组织协同可分为内部组织结构协同和外部组织结构协同两个方面。内部组织结构协同是指审计部门内部职能科室之间的协同。外部组织结构协同是指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高校内部审计要获得组织协同治理效应,首先要成立相应的协同治理机构,高校内部审计协同治理机构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的协同治理机构是具有固定的物理空间、人员定制、业务流程与功能定位的审计组织,如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下设综合审计科室协调各项审计业务。非正式的协同治理机构不一定具有固定的物理空间,可能是临时性联席会议或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协同形式,如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高校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等。高校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协同,通过建立联动机制,打破传统审计职能科室间专业分工以及各职能部门利益冲突造成的审计治理困境,保证整体协同效应的持续提升。

3、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协同

实施审计业务或审计项目是内部审计服务高校治理的具体实现途径,内部审计治理价值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过程治理和审计结果治理两个方面。内部审计的过程治理和结果治理的承载对象就是各类审计业务。内部审计各类业务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各有侧重的。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协同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业务协同是指战略管理思维指导下,通过发掘不同业务类型间的协同要素和互补优势,对各类审计业务进行整合的综合审计概念。具体来讲,就是以预算审计为基础,以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为主线,将各类常规的审计业务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审计系统。微观审计业务协同是指具体审计项目管理的协同。内部审计项目管理协同的范围涵盖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结果开发利用和审计结果跟踪等多个环节,协同的内容包括审计目标、审计方案、审计技术、审计经验、审计线索等多各方面。一般来说,内部审计业务协同的机会存在于相似审计问题、审计对象、审计流程过程中,当某一类审计问题所拥有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可以被具有相似知识需求的审计项目所共享,就应该统筹安排审计项目,以此获得单独审计所不具备的协同效应。

4、高校内部审计资源协同

高校审计资源是指为审计治理活动所利用一切直接或间接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等。高校内部审计资源协同是指通过科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实现审计治理成本效益的最大化。高校内部审计资源协同是解决高校内部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治理需求矛盾的有效手段。人力资源协同是指通过不同领域专业人员的协同工作来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审计任务。人力资源既审计系统内部的人力资源,也包括审计系统外部的人力资源,当系统内部人力资源不足以满足审计任务要求时,应及时主动寻求外部专家的力量支持。审计信息协同是指审计系统内外部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审计信息资源包含审计对象信息和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束后产生的各类信息和结果,如审计线索信息、审计技术经验信息、审计报告信息等。有效的审计信息协同有利于消除被审计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误解,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水平,因而高校应该进一步畅通审计信息获取、沟通渠道,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构建内部审计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高校内部审计治理功能的发挥不仅需要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还需要物力资源的支持。稳定充分的物力资源是高校内部审计保持独立性、开展大型审计工作、实现审计技术更新、补充人力资源的前提条件。内部审计应该根据组织治理目标,合理调配物力资源,重点关注治理形势最迫切、治理效果最明显的高风险审计领域。

5、高校内部审计技术协同

审计技术是审计人员为审计治理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使传统审计技术方法无法满足高校治理对审计的需求。审计技术协同要求将传统的审计技术与现代审计技术相结合。积极探索以风险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和抓重点的科学审计方法,灵活运用交叉审计、联合审计等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在审计实施中的运用,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运用审计软件系统的强大分析功能对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与审计分析,查找出审计疑点,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建立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内部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数据的共享。

[1] 王会金,戚振东,剧杰.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管理协同审计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3,02:43-48.

[2] 王会金.协同视角下的政府审计管理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6:12-19.

[3] 王会金.反腐败视角下政府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治理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06:3-10.

[4] 李冬.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2,09:89-95+97.

[5] 胡萍. 内部审计服务高校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0:325-326.

[6] 张继焦,刘仕刚.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几点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1-5.

(责任编辑:刘 康)

中国教育审计学会科研课题,“基于高校治理的内部协同审计研究”,项目编号:JY20152204。

猜你喜欢

协同资源目标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给资源分分类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