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2016-12-28雨,杨

当代经济 2016年33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南昌市文明

童 雨,杨 琴

(南昌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

南昌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童 雨,杨 琴

(南昌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城市发展的好坏,主要是看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和合理利用资源结合起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南昌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例,通过探讨该市生态文明建设所必备的条件,阐述了南昌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的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南昌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可行性研究

一、引言

2011年我国人口普查中,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说明我国迈入了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里程碑,这是我国高速发展取得的成果,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是,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不及时调整城市建设的方案,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那必将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的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党的执政过程中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资源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径。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南昌市的城市发展也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作为重点来提高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全方位的建设和发展。

二、生态城市的涵义

生态城市有多重涵义,本文为了研究的需要,只从社会学的角度给出涵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要从整个城市的教育机制、科技发展、道德文化、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相结合,大力提倡生态价值观和生态理论知识,提高人们对生态文明的积极意识,因此,创建和谐优美的居住环境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南昌建设生态城市的现状

南昌市环境优美,水系众多,物产丰饶。自从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南昌市政府积极响应这个号召,本着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的目的,对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改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绿地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南昌市的城市发展,南昌市加颁布了首部保护城市湖泊的地方法律,鉴于南昌市绿地面积比较大的实际情况,特意颁布了城市绿地管理制度,明确划分了各类绿地面积的控制线,指定了具体的绿地面积管理部分。对于已经在城市形成的绿色地带如:风景区、城市路段、绿化面积、风景湖泊也进行了绿地规划,指定了管理的单位。这个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南昌市绿地面积范围。

2、生态产业大力发展

当今生态产业已经位居我国发展产业的第三,是继经济开发后又一新型产业的崛起,它覆盖了工农业和居民的生活与之息息相关的一种产业发展。为了发展南昌市的生态产业,南昌市政府根据区域的产业特色、错位发展思路,发挥本区域的产业特色,形成了竞相发展的区域特色。这种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推动了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从而也推动了南昌市整体经济的发展。

3、水,空气、噪声的建设

水:南昌市是以“水”闻名的,为了更好保护淡水资源,曾在2007年,江西省就已经提出来一系列改善环境的方案,规划在四年内本市要将江河、湖泊水质达标率在85%以上,居民饮用水的水质合格率要达到99%以上,城市水污染集中处理率要达80%以上,并且对污水进行了统一的处理,使污水处理率达到了30%;经过南昌市政府部门的努力,这些指标基本上已经达到。

对空气噪音的管理。为了推进本市生态文明建设,南昌市政府对长期以来悬浮在空气中的悬浮微粒进行了统一的监管,使本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空气优良率达到了85%;对商业噪音、施工噪音、文化噪音进行了整治,使全市的噪音平均值达到了60分贝。

四、生态文明的可行性条件

1、好的地理条件

南昌市处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地区,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滨的西南面,土地总面积为7402.36平方公里,是全省总面积的4.4%,一年中,气候温和,雨量充分,每年的平均降水量达到159毫米,水资源的总量达到65.98亿平方厘米。土地富饶、物产丰富。

2、独具特色的水系文化

南昌市还有发达的水系分布,著名的赣江、抚河、修河等河流,河网密度达到0.57 km / km2。不仅如此,南昌市水系极其丰富、极具特色。据计算,南昌市的水域面积为2204.3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九点七八,水面积居我国省会城市的第一位。

3、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保护水资源方面,南昌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各项指标也通过南昌市下发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加以控制,全县的用水总量、水质的检测等都被严格的监控,各项指标也被作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指标来考核。

五、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

1、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成熟的发展理念。在这工程中,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两个都不能单独的存在。乡村为城市发展提供一些最基础的原料,而这些原料,也需要城市为它提供足够的市场。同样的道理,如果为了发展城市的经济,而把大量的垃圾物品投放到乡村,造成乡村环境污染,这种只顾眼前发展,而不计后果的做法最后只能导致恶性循环。不能只注重城市的发展,而忽视乡村的发展,割裂任何一方,都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南昌市目前的发展范围是城市带动周边的发展,核心地点在中心城,各交通线为主轴线。其余的小镇则相应的围绕在周边。这其中,与红河谷相邻的望城,科研等相关的单位,将坐落与此。湾里由于和梅岭地理位置的关系,风景优美,就发展成为了旅游胜地。

2、发挥农业优势

在生态建设中,城市的发展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因素进行发展,从而很好地使当地的农业也得到发展。南昌市水量充沛,畜牧业也比较发达。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好条件,形成特色并且自给自足的优势产业,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发展工业企业也是以保护生态建设为出发点,不破坏环境、不污染空气,不制造噪声,争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尽量消除污染物,从而杜绝一切的污染源,保证空气质量和当地人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从而使城市更好的发展。

现如今,南昌市各个地方加起来有11个工业区,分别制造汽车航空以及精密制造产业、药品、食品、家电以及精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五大产业。在这些产业的日常操作中,政府进行了合理的规划,比如对所有企业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对它们自身企业所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物质进行统一规划与调配,尽可能的被另一家企业作为原材料所利用,这就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好的作用。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积极推动现用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推进区域发展,提高绿化密度,加强三废的处理,把园区结构性污染和产业结构密切结合起来。

3、倡导绿色生态理念

人的行为对生态城市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人的意识以及思想观念左右着它的行动。生态城市的思想和行为与文化有着一致性,它能通过文化来对社会产生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来积极的倡导生态文明的这一理念。这种理念告诫人们在满足自身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在消费时,应做到绿色、文明、适度消费、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性特别注重,从而建立起一种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

六、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管理,落实责任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这一政策落实以后,南昌市政府各个部门的领导都很重视,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合理细致地安排了各项工作,将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这样会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另外,在城市建设中,要敢于用一些新思路、新眼光以及新方法来进行工作,它对联动机制的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实时的进行工程进度的检查,一些权威部门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与监管。对相关作业单位进行考核,精细化管理,使考核制度更加的完整。并对相关的干部问责制度等进行完善,使管理政务信息公开,从而建立起更好的监管机制。

2、建立保障资金

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进行开发建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南昌市政府广泛开辟“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融资政策。除了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之外,还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整合当地的有效资源,使其产生最大的经济价值。

3、建立好的管理机制

为了水质的健康,应设立一些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设定应该根据湖泊自身功能的不一样,从而由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牵头,来积极的对各部门进行协调,一起参与到管理中来,从而很好的推动河湖保洁社会化管理,从而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七、结语

总之,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加快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城市生活向文明迈进的重要标志,也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选择。南昌市具备建立生态文明城市的可行性条件,希望政府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能时刻将生态建设的理念放在首位,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现代城市。

[1] 张建云,王小军.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水利,2014(7):1-4.

[2] 李晶.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政策构想与初步探索[J].水利发展研究,2013(6):1-5.

[3] 朱锡平,陈英.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J].财经政法资讯,2012,20-31,12.

(责任编辑:刘 康)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课题,《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南昌市为例》,课题项目编号:15YJQ06。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南昌市文明
文明城市
模拟成真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请文明演绎
考了个大的
漫说文明
吃两个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