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下的中原经济区城市管理创新体制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

2016-12-28

当代经济 2016年33期
关键词:郑州市数字化智慧

李 明

(开封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4)

智慧城市下的中原经济区城市管理创新体制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

李 明

(开封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4)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本文分析了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郑州市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创新问题,指出了郑州市原有城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针对创新体制建设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中原经济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机制和创新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

智慧城市;中原经济区;创新体制

一、引言

智慧城市是一个包含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有效确保城市绿色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系统。中原经济区是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中原经济区城市,我国地理的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以及电信的主要枢纽城市。郑州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建成通车使得郑州成为了我国铁路交通大动脉,对于郑州长期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郑州的快速发展和铁路是密不可分的,铁路是郑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基础。其次,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成为了郑州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伴随着河南省省会的搬迁,郑州成为了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大型都市,郑州人口快速的增加,郑州的经济呈现出了飞跃式的发展势头。最后,郑州市的工业项目建设为郑州的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打下了基础,郑州市建设了大批的纺织、生物医药、汽车以及新材料技术等企业,特别是郑州新区以CBD为中心,使得郑州的城市发展中心东移,城市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和提升。

二、中原经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

1、数字化管理平台的特点

中原经济区数字化的城市管理是一种高效的城市管理和运行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是城市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进行数字化的城市管理,使城市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高效的背景下,可实现政企的独立性,责权利的统一。在数字化的管理平台中,要求科学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要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不断加强城市的法制建设、经济建设,从而更好地实现城市的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是衡量一座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标志,将信息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城市化的管理中是城市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伴随着城市市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实施数字化管理可以有效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到城市的管理中,真正的做到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2、原有城市管理体制分析

伴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市容和市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治理的时候好一点,一旦治理松懈,那么就会使得原有的治理成果消失,这使得城市居民对于其城市的管理体制产生很多的不满情绪。郑州市的拆迁和扩展对于郑州市的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管理过程中,规划不够严密,城市的管理者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规划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城市的拆迁成本大大加大,城市的管理更加的困难。

3、创新管理体制的提出

郑州市创新管理体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应不断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通过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从而有效地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对于城市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建设、环境保护以及房产物业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可有效地发挥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建立灵活的城市管理创新体制,通过建立完善的灵活管理机制使得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作用被有效的发挥,不断的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加强城市管理资源的潜能发挥。最后,应严格执行各种规划,对于各项政策不能有效落实者应该给予行政处罚,进而更好地实现城市管理的无缝对接。

4、城市创新管理平台的构建

为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应不断强化对于城市创新管理平台的建设。郑州市建立城市创新管理平台应该从以三个方面着手。

(1)统一领导。郑州市在城市的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统一领导机制,由一把手负责全部的城市管理工作,同时一把手应该定期召开城市建设的规划会议,对于各项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报,对于一些重大的决策问题进行研究决定。

(2)多元投入。郑州市在城市的管理过程中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就是要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去募集资金,从而有效实现以政府为主体,各种资金被有效的融入的多元投入新局面。

(3)责任监督。郑州市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建设,将城市的管理工作作为对相关部门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积极听取市民的意见,建立完善的市民举报和反馈机制。

三、郑州市城市管理模式的选择

1、郑州市数字化管理需求调研

通过对郑州市数字化管理需求的调研,发现各个被调研单位对于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期望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来加强郑州市政府部门的联合执法能力,即不断的提高信息采集员和政府执法部门之间的协同;二是各个执法部门期望视频可以为他们的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掌握事故发生地点的第一手资料。可对于城市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多发地点安置视频摄像头,使得摄像头可以24小时对于该地点实施监控,通过监控手段获得城市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三是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信息的共享为郑州市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四是期望信息的获取是准确、及时的,特别是对于警察以及巡逻大队等,受到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限制,如果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他们就很难快速、及时的发现问题,那么存在的问题就会越变越大,最终当问题被发现的时候,就直接影响到了工作。五是有效的加强各种资源的整合,郑州市的各个单位期望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更好地利用其它部门的资源,同时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期望通过平台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例如建立呼叫中心系统,该系统已经在医院实施。在郑州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加强网络建设,这是基础也是关键所在。

2、创新管理模式选择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是河南省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的中心,其人口数量很大。对于郑州市创新管理模式的选择应该是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生态以及生活保障等的建设智慧城市模式。郑州市选择民生智慧城市创新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郑州人口数量很大,导致生活水平较低,许多的人看不起病,这就要求郑州市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给他们带来保障,进而使他们走向富裕的道路,促进郑州市和谐社会的建设。其次,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是教育的中心,但是仅有郑州大学一所是211工程大学,缺乏好的大学,对于郑州教育的发展是一大阻碍,郑州市应该积极加大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通过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来不断促进郑州市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是河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最后,近年来郑州市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相比较南方城市,郑州市依旧比较落后,为了强化郑州市和谐社会的建设,缩小郑州市和南方城市之间的巨大差距,应该深化民生工程,通过深化民生工程,可以获得来自郑州市市民对于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大力支持。通过对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调研分析,民生模式是郑州市智慧城市管理模式的合理选择。

四、创新体制建设途径研究

1、智慧城市建设潜在风险分析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应强化智慧城市建设各个阶段的风险分析,从而有效的降低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分为二个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和开发建设阶段,潜在的风险如下。

(1)信任和需求不足风险。在郑州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城市的各种活动的主体已经参与到了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中来,同时正在享用着城市信息化所带来的各种便利,但是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现有的“疾病”持一种不信任的态度,这就使得郑州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失去了支持者,进而导致郑州市智慧城市在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没有充足的资源支持,例如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等,同时郑州市大型企业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持一种保留态度,也使得郑州市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无法有效的落地。

(2)目标可行性风险。郑州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智慧城市的规划者很难依据郑州市快速发展的信息来解决郑州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郑州市不同的单位或者人群而言,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医院、学校等,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往往是不一致的,这就使得智慧城市的规划者在进行智慧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很难确定和协调各种预期的目标,使得目标的可行性风险加大。

(3)规划可持续风险。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郑州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必须要逐步推进。但是智慧城市规划者常常是追求一步到位,这就容易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思路在初期可以有效的执行和实施,但是在后期却很难执行,且无法进行有效的升级。

2、智慧城市建设保障机制

为了有效的加强郑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建设保障机制。首先,不断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关键信息技术的研究,通过强化对关键信息技术的研究,掌握对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自主抵御风险能力,同时应以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契机,加快郑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郑州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利用智慧城市的产业布局,利用智慧城市的各种优势,有效带动传统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加快郑州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要强化政府的自我管理能力,构建社区自治的城市管理模式。其次,建立完善的智慧城市风险评估机制,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行,不断提升郑州市市民参与技术决策的权利,同时应不断强化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的立法研究,通过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最后,加强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倡导文化的平等,确保市民的言论自由,营造健康的城市舆论环境,同时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电子垃圾以及电磁波辐射污染生态环境问题,应通过不断的研究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应对生态污染的措施。

3、管理创新体制建设的具体策略

(1)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和目标。首先,对于郑州市的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市民进行需求分析,通过需求分析,有效地论证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方案能否满足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需求,以满足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需求为规划,从而不断的提高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积极参与程度。其次,智慧城市的规划者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分析智慧城市的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使得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等独特性,找出适合郑州市的特色智慧城市建设道路。最后,规划者在智慧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一种逐步推进的策略,从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从而给智慧城市建设的改进提供可能。

(2)强化资金、人才投入和科学管理。郑州市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强化资金、人才的投入,同时不断强化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管理。首先,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加强和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增强相关理论的研究,通过最新的理论成果来指导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其次,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对于培训效果的监督,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应该做到招聘程序的科学化、公开化、透明化,以此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最后,建立完善的融资渠道,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实现智慧城市的投资和收益之间的正向循环。

(3)完善相关标准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郑州市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郑州市政府部门应该明确自身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通过不断地优化政府组织架构,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同时应该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确保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有效的协调多种利益保持一致性,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行按照科学的要求进行实施的关键所在。

[1] 陈力田.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J].管理工程学报,2012(4).

[2] 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1).

[3] 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

[4] 张晓伟.“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

[5] 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2011(5).

[6] 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7] 周骥.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8] 袁远明.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2.

[9] 邹佳佳.智慧城市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以浙江宁波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刘 康)

河南省科技厅,河南高职院校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对接研究,项目编号:152400410318;开封市科技局重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开封市引领创新驱动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504001。

猜你喜欢

郑州市数字化智慧
小蒜苗成长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贠红松作品选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