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脱欧:过去与未来

2016-12-28江时学编辑张美思

中国外汇 2016年13期
关键词:欧派成员国欧洲

文/江时学 编辑/张美思

Focus 热点

英国脱欧:过去与未来

文/江时学 编辑/张美思

无论最终英国以什么形式脱欧,其在经济、社会、外交等领域产生的影响都将十分巨大。

2016年6月23日,在关于英国是否应该退出欧洲联盟的全民公投中,脱欧派以51.9%的得票率战胜了留欧派。这一结果震惊世界,大大出乎各方意料。但如果回溯历史,则可以发现,英国公投的结果实际上有着深厚的根源。目前,由于英国尚未向欧盟正式提出脱欧申请,其未来会以何种形式退出还是未知数。但无论如何,英国公投及迟早会发生的脱欧,将对英国和整个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中国和中英关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英国“疑欧”的历史心结

英国脱欧成真的背后,是英国国内根深蒂固的“疑欧”心结。

事实上,自欧洲一体化推进以来,尽管其取得了有口皆碑的巨大成就,但仍有许多欧洲人对欧洲一体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示怀疑,对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危机表示忧虑。尤其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有些人甚至认为欧盟和欧元区应该解体。“疑欧”心结在欧洲并不少见。

相比之下,英国的“疑欧”情结尤为引人注目,而且由来已久。早在1930年2月15日,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接受美国报纸《星期六晚邮报》的采访时就曾说过:“我们对更加富裕的、更加自由的、更加知足的欧洲人的共性充满希望,但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任务。我们英国与欧洲在一起,但不是欧洲的一部分;我们与欧洲有关系,但并不妥协;我们对这个欧洲有兴趣,也有联系,但不会融入它。”

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演讲时虽然表示“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某种形式的欧罗巴合众国。只有这样,数以亿计的劳苦大众才能重新获得简单的欢乐和希望。正是这样的欢乐和希望,才能使其不虚度一生”,但他也明确指出:“法国和德国必须共同发挥领导作用。英国、英联邦、强大的美国以及苏联……可以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支持者,并会为新欧洲的生存和成就感到兴奋。”

英国之所以有十分深重的“疑欧”心结,主要与其自身的历史地位息息相关。众所周知,英国在历史上号称“日不落帝国”。至1921年,大英帝国在全球控制着3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在4.7亿至5.7亿之间,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约四分之一。虽然昔日大英帝国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但英国人心目中的自豪感、优越感和历史成就感仍然挥之不去。

1961年8月9日,麦克米伦领导的英国保守党政府出人意料地提出了加入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申请。但是,在法国总统戴高乐的抵制下,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愿望未能成为现实。英国的努力直到1973年元旦才“开花结果”。是日,英国正式成为欧共体成员。时任英国首相的希斯说,他的政治生涯中最引以为自豪的就是使英国加入了欧共体。

但工党却批评希斯政府在加入欧共体时接受了不利于英国的条件,并要求英国就是否应该退出欧共体而举行全民公决。令人欣慰的是,在1975年6月5日举行的英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全名公决中,67.2%的英国人赞同留在欧共体,希望退出的仅占32.8%。

总之,不少英国人对来自布鲁塞尔欧盟总部的“发号施令”显然不愿俯首帖耳。他们既不愿意服从欧盟的所有法律制度安排,也不愿意在欧盟内与人口只有数十万的小国或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国家平起平坐;既不愿意每年向欧盟财政提供资金,也不愿意在“人员自由流动”这一原则下接受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劳动力或蜂拥而至的难民。

脱欧公投的由来

在英国国内“疑欧”情绪日益高涨的背景下,英国将脱欧公投提上了议事日程。

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了关于英国与欧盟关系的重要讲话。他认为,欧盟正面临着三大挑战:欧元区的问题正在促使欧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欧洲的竞争力在下降;欧盟与公民之间缺乏民主责任感。如果欧盟不能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英国的唯一选择就是退出欧盟。他表示,如果他领导的保守党在2015年再次当选,英国将于2017年底之前就是否退出欧盟进行全民公决。

2015年11月10日,卡梅伦再次就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发表讲话。他说,如果欧盟不能满足英国的以下几个要求,英国就可能会退出欧盟:第一,通过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原则,确保欧元区成员国与非欧元区成员国的利益在统一市场内能被一视同仁;第二,强化欧盟的竞争力;第三,通过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原则,允许英国不参与“欧洲政治联盟”,不要把英国“拉进”任何形式的欧罗巴合众国,而且还要扩大欧盟成员国议会的权力;第四,不能滥用人员自由流动的原则,允许英国在数量上控制来自其他欧盟成员国的移民。

2016年2月2日,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发表公开信,针对英国希望欧盟加大改革力度的诉求,提出了多方面的倡议,旨在说服英国继续留在欧盟。在公开信中他表示,确保欧盟统一是欧盟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各方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他认为,他提出的倡议是在不违反欧盟原则“红线”的前提下回应了英国首相卡梅伦的顾虑。

在2016年2月18—19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卡梅伦与其他领导人就英国在欧盟的“特殊地位”达成共识。峰会结束后,卡梅伦宣布,英国将于2016年6月23日就英国是否退出欧盟举行全民公决。

为了在公投中胜出,主张脱欧和反对脱欧的两派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这一论战是祥和的,但在公投前夕,反对脱欧的工党议员乔·考克斯在自己的选区受到枪击和刀刺后不治身亡。她是英国1990年以来第一位被杀的在职议员。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惨案未能使留欧派获得更有力的支持。

“退”与“留”的针锋相对

在英国脱欧公投事件演进的整个过程中,支持英国退出欧盟和留在欧盟的两派势力和观点可谓针锋相对。

脱欧派的领导者是独立党领袖法拉奇、伦敦市前市长约翰逊和司法大臣兼大法官戈夫。支持脱欧的民众主要是年过半百的、文化程度较低或收入水平不高的人,甚至还有一些对外部世界不关心和不感兴趣的支持者,因为他们可能连护照都没有,从未出过国门。总体来看,脱欧派的主张有两个:

从经济方面来看,英国每年都向欧盟财政提供大量资金,而脱欧后,英国可以节省这一巨资。根据欧盟的有关规定,成员国必须为其财政提供经费支持。如在2015年,英国向欧盟财政缴纳了180亿英镑,扣除50亿英镑的折扣和45亿英镑的返回款后,英国的“净贡献”高达85亿英镑。在脱欧派看来,英国的这一笔“冤枉钱”完全可以用来改善本国的社会福利或扩大公共投资。

从政治方面来看,欧盟的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损害了英国的独立性和主权。作为一个拥有二十多个成员的大家庭,欧盟必须以无所不包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维系其运转。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欧盟对其成员国提出的各种法律上的要求似乎越来越多。而脱欧派认为,作为主权国家,英国应该充分享有自己的主权,不应该唯布鲁塞尔马首是瞻。这也是为什么法拉奇在公投前后多次说,6月23日将是英国的“独立日”,今后英国应该每年都隆重地庆祝这一节日。

虽然卡梅伦决定用公投这一形式来了解民意,但他是主张留欧的。在他的内阁中,除司法大臣兼大法官戈夫以外,几乎所有内阁成员都反对脱欧。此外,欧盟领导人、德国和法国等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都反对英国脱欧。甚至美国总统也主张英国留欧。在英国国内,留欧派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脱欧将沉重地打击英国经济。他们认为,欧盟是英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因此,英国退出欧盟后,其出口贸易将无法再享受欧盟统一市场的种种优惠,就业机会也将减少。此外,退出欧盟后,英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将减弱,外资会流向欧盟的其他成员国。这些代价是十分沉重的,英国经济将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其二,脱欧将降低英国的国际地位。自英国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以来,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就越来越密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退出欧盟后,英国将无法借助欧盟的国际地位,无法对欧盟施加影响,也无法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更为可悲的是,在许多欧洲事务中,英国将处于一种“局外人”的地位,只能在“光荣的孤立”的阴影中孤芳自赏。

脱欧的影响不容低估

虽然公投结果已经出炉,但英国脱欧的结果并不会立刻生效,因为英国真正退出欧盟还存在时间和程序上的距离。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英国脱欧将对英国自身和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根据《里斯本条约》第50条规定,“任何成员国均可根据本国宪法的要求退出联盟……决定退出联盟的成员国应将此意通知欧洲理事会。根据欧洲理事会提供的指导方针,联盟在考虑到该国与联盟未来关系框架的基础上与该国谈判并缔结协议,就其退出问题做出安排。”迄今为止,英国尚未向欧盟正式提出脱欧申请,因此《里斯本条约》第50条尚未被激活。

英国脱欧的影响与其同欧盟谈判的条件及内容息息相关。最终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或“一刀两断“,或“藕断丝连”。前者指英国与欧盟的联系彻底断裂,后者指双方的关系以某种形式得以维系。无论最终英国以什么形式脱欧,其在经济、社会、外交等领域产生的影响都将十分巨大。

在经济领域,首先,脱欧将使英国自身蒙受不小的损失。据英国政府估计,脱欧后,至2030年,英国经济总量将缩小6%。这意味着,每一个英国家庭的收入会减少4300英镑。

英国经济与欧盟经济的融合已达到非常高的地步。脱欧后,英国与欧盟的经济关系将疏远,甚至可能会不复存在。虽然英国可以寻求替代市场,但这并不能一蹴而就。而国际金融业是英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之一。脱欧后,这一比较优势会减弱,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声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此外,脱欧还会导致英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

其次,英国脱欧也将对欧盟和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英国是世界上的第五大经济体,因此,英国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溢出效应”。当前,英国脱欧已经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动荡,对于复苏尚未进入提速阶段的世界经济和欧盟经济,这意味着今后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在社会领域,脱欧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此次公投的得胜方仅仅高出半数的不足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脱欧派和留欧派的力量是旗鼓相当的。由于前者比后者多出120多万票,因此,近一半的英国人只好忍痛接受另一半英国人的抉择。其结果是,他们未来的人生、就业和经济收入将因此发生重大变化。这加剧了他们对脱欧的怨恨和不满。在公投结束后的短短几天时间内,要求英国议会推翻公投的请愿活动,已征得300多万个签名。英国《金融时报》(2016年6月28日)的一篇文章指出,四分之三的英国年轻人反对脱欧,因此,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被退休的“婴儿潮一代”决定表示愤怒和沮丧。由此可见,未来英国社会的稳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在外交领域,英国脱欧也会影响其对外关系的各个方面。目前,在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中,欧盟取代了成员国的席位。英国脱欧后,将能获得原来由欧盟占有的这些席位。这似乎有利于提升英国的国际地位,但实际上并不尽然。英国与欧盟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一方面,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和核武器拥有国,英国的国际地位不容低估;另一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非国家行为体,欧盟的经济实力、软实力和规范性力量均十分强大,二者联手就能产生1+1大于2的效应。反之,离开了欧盟,英国的力量将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失去了英国,欧盟的力量也会受到损失。

此外,英国与欧盟的关系的变化还会引发巨大的全球性影响,首当其冲的无疑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成就是有口皆碑的:欧盟实现了人员、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这个“四通”无疑是人类社会团结一致的典范。但“疑欧”心结在欧洲也随处可见,英国的脱欧公投则是这一心结的爆发。虽然英国公投不会立即导致其他国家步其后尘,不会出现脱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动力必然会受到侵蚀。

而由于中国与欧盟和英国的经贸关系均极为密切,因此,英国脱欧也会对中国和中英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是英国在失去欧盟统一市场后,必然会努力寻求替代市场。换言之,脱欧对欧盟可能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trade diversion),但对中国则可能会产生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on)。中英双方也存在探讨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的可能性。二是脱欧会削弱英国投资环境的吸引力,但考虑到英国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优势不会消失殆尽,因此,虽然中国在英国的直接投资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但不会大幅度下降。三是为了弥补英国脱欧后国际地位下降的缺陷,英国会更加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英国脱欧公投已经落下帷幕,但英国脱欧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未来,各方仍需对此保持高度关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

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欧派成员国欧洲
欧洲“芦笋季”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北约成员国武装部队参与在乌克兰举行的2020年联合军事演习
欧派家居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当定制邂逅时装秀 欧派衣柜花式秀幸福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五大洲57个国家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