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法改革初探

2016-12-27詹建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法读书作文

詹建

【摘 要】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怕写,教师怕改。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学生思维训练、小组合作、学生互评互改等方面做一些作文教法的探究、改革来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关 键 词】 初中;作文;教法;改革;探究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一提作文,不单单为数不少的学生头疼,就连大多数语文老师也头疼。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学生怕写;二是老师怕改。归根结底,这其实是当今部分语文教师,一直延续着“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点评”的模式所产生的恶果。那如何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呢?

一、上“活”语文课堂

上“活”平日的语文课堂,也是训练学生写作训练的课堂。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写作文离不开一个“临摹”的过程。因此,只要教师巧借文本中精彩的片段,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学生,对其再进行临摹式的写作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可以提高的。

如笔者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讲解到“父亲买橘子,翻越车站月台”的精彩片段时,就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一细节。

诵读后,要求学生回顾与亲人或老师相处的日子,回忆他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细节。

如生病时,父母焦急的眼神;训练时,父母耐心等待的微笑;失败时,母亲的一个拥抱或父亲的一个抚摸……然后让学生先把这些细节写下来,字数不限,但要具体、深刻、感人。接下来,就让学生围绕这个细节写“活”自己文章。

那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呢?笔者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在唤起学生的回忆写下最难忘的细节后,引导学生借鉴《背影》这一课的写法:首先学习开头的铺垫和渲染,要写清楚亲人或老师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件事的,写出亲人做这件事的不同寻常的意义等。

学生写了开头铺垫后,再引导学生读《背影》的结尾,让学生体会文章前后照应的作用,要求学生模仿写一段结尾。这样,一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完成了。

二、注重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的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强,对人、对事、对生活都有自己独特见解。目前,无论是中考、高考,在作文方面,许多命题专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当前中考、高考的作文都给学生一个较大的写作空间,便于考生们尽情发挥,创新出一篇篇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可现实中,却有很多语文老师缩手缩脚,怕学生写不好作文,绞尽脑汁地帮着学生设计作文题目、作文思路,甚至设计作文提纲等,对学生写作干预太多。殊不知,老师干预得越多,就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越写不出好的文章。

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思维“活”起来呢?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其次,教师还应该做到:

第一,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平日里,老师要积极保护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悟性高等优点,并注意引导他们用审视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人或事,教育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新观点、新构思、新句式、新词语等,教师要持尊重的态度,并指导他们分析出优劣,再决定取舍,保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

第二,鼓励学生积极争论,活跃学生思维。初中生敢于讲真话,但由于思考的角度、方式不同,观点各异,甚至会出现矛盾。这都很正常,教师的主要做法就是引导他们说出争辩的理由、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争辩,激发他们的潜能,训练他们的思维。

第三,保护学生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每次让学生写作文时,教师应给学生一个较大的范围,允许学生在这一个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不受束缚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教师在作文批改或点评时,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这些想法、看法,让学生养成“创新为荣”的观念,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活学生创新作文的潜能。

三、长期坚持“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的写作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是何等重要。而现在有不少的初中学生不明白“读书”是一个人一生中提高文化素养和增强说、写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据笔者对历届的学生进行调查: 50%左右的学生对读书不感兴趣,要读也是读一些不堪入目的“垃圾书”。要使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一是平时教师要给学生多讲讲读书的益处;二是教师要开动脑筋,创造条件,吸引、刺激他们的读书欲望。如可以利用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时间,组织名著常识比赛、讲故事片段、书中人物竞猜等小活动;教师还可以不定时地在班里组织时间长一点的演讲、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促使学生自觉地多读书。

四、坚持学生作文小组合作互改互评

“文章不厌百回改”。不错,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那作文批改怎样批改好呢?笔者是采用小组合作学生互改互评作文的方式。首先,每次作文批改之前,先大致浏览一遍全班学生的作文,把所有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出来,罗列后作为批改要求提供给学生参考。然后小组长把组员的作文收齐后交给人数一致的小组,开始按要求批改。组员在批改时,务必遵循“读、讲、评、议”的原则进行批改,批改的作文必须写出诚恳的评语,由小组长统一记录归纳。批改结束后,小组分别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批改交流,并把写得好的作文、段落或好词、佳句朗读出来,供全班学生欣赏,取长补短。批改交流后,再由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批改进行点评。最后,由小组长把作文发回组员,让学生仔细阅读自己的作文及同学的批语,吸收消化。若有什么问题,学生间可以课后单独交流或与老师交流。

当下,我们面对的是21世纪的初中生,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独特个性。教师应大胆开展作文教法改革尝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精神,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创新,写出有个性的好作文来。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中国语文,1978(2).

[2] 《上海教育》编辑部. 初中作文教学程序[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 刘晓辉. 初中作文教法浅谈[J]. 素质教育论坛,2009(11).

猜你喜欢

教法读书作文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