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德育出效益 强化德育出质量

2016-12-27冯雪璀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工作教学质量

冯雪璀

【摘 要】 学校有了切合实际的、有效的德育工作,就必定会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就会有远大的理想,有坚定的志向,有顽强的毅力,有成功的欲望和耐挫的能力,他们会自觉遵守纪律制度,刻苦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校风”不断得到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必定会取得“成功”和“进步”。所以,“重视德育出效益,强化德育出质量”。

【关 键 词】 德育;质量;教育;学校

欲抓质量,先抓德育,“德育”是因,“质量”是果。我们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依据和标准。如果学校德育出了问题,就会出现“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乱局面”,后果不堪设想,何谈质量?我们相信:学校有了切合实际的、有效的德育工作,就必定会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就会有远大的理想,有坚定的志向,有顽强的毅力,有成功的欲望和耐挫的能力,他们会自觉地遵守纪律制度,刻苦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校风”不断得到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必定会取得“成功”和“进步”。所以“重视德育出效益,强化德育出质量”。

一、加强德育实践,给学生注入起飞的“正能量”

我们深知:每所学校都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除了特别加强全校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外,还要坚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养成教育,让学生在“起跑线”上就能“根正苗红”。俗语讲“每一个新入学的学生,都是一个空瓶子,你向里面灌装什么,他得到的就是什么”。一个空瓶子,你向里面灌水,里面就有水;你向里面灌装可乐,里面就有可乐;你向里面装垃圾,里面就有垃圾。因此,我们要向全体学生的大脑里多多输入与时代相适应的、健康有益的“思想道德元素”和“精神维生素”,给学生健康成长以足够的“正能量”。

多年来,我校坚持抓好“德育创新”工作,及时针对各年级的学生思想、知识实际,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要求全校每位学生一学期内要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负责学校或班里的某一项工作,掌握一项文体技能,发展一门爱好,参加一项社会公益活动。实践证明,我校的德育工作有成效,“校风”不断得到优化。

在要求学生读一本好书方面,要让师生们认识到,阅读应该成为一个人生活的常态,而不是学校要求的任务。要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阅读,学校可以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书目,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实际,多写出《读后感》,做到读写结合。

在要求学生写一篇好文章方面,要鼓励全体学生都参加,力戒形式主义。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学生的征文、读后感、日常作文中遴选出来的好文章进行展览,让学生互相学习;二是定期评选阅读之星,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表扬阅读优秀的学生,引导活动的深入发展。

在要求每位学生负责学校或班里的一项工作方面,我们既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又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在班、级日常工作中的作用。如我校组织学生成立文明礼仪监督岗、放学路队监督岗,卫生保洁监督岗等等,让学生参与纪律、课间操、卫生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

在要求学生参加一项公益活动方面,我们学校各年级都成立了“爱心助残小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40年来我校学生爱心接力,坚持照顾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徐木爷爷,虽然现在徐木老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我校学生“扶困助难”的精神仍不断发扬光大。各班的“爱心助残小队”爱心行动依然在继续,活动形式多样,效果较好,深受群众的好评。

学校通过这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让“正能量”渗入学生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他们的思想,也改变了他们的行为。

二、注重养成习惯,给学生装上起飞的“助推器”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每个人都应从幼年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古今中外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所以,我们学校在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时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让学生从小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1. 要把“学习习惯”抓实。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主动学习、预习、认真听课、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多思善问、大胆质疑、准确表达、书写清楚规范、及时完成作业等等习惯,而且学生这些习惯的好坏都和每位老师的教学工作息息相关。

2. 要把“生活习惯”抓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校要从学生的作息、就餐、洗手、洗脸、理发、剪指甲、整理衣被、锻炼身体等最基础的生活习惯养成开始抓起,学校严格要求,让学生自觉对照《校规》,自我约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要把“行为习惯”抓细。学校在这方面主要抓好以下7种习惯:① 举止文明的习惯。在《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对长辈、老师、同学和其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争做文明小公民,并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②遵守秩序的习惯。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人人都要遵守。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习、生活、活动三方面的秩序。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规范化。③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习惯。懂得尊重他人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人们互相尊重,生活才能快乐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团结。要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宽厚待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学。④讲究卫生的习惯。讲究卫生是学生身体健康的保证,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要教育学生既要讲究个人卫生,也要讲究公共卫生,让全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下努力学习。⑤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⑥诚实守信的习惯。诚实守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日常生活抓起,要求学生不讲假话,实事求是,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树立诚信意识。⑦懂得感恩的习惯。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会从内心世界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让学生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要有“责任感”和“幸福感”;能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社会。

三、德智双赢,让学生添上起飞的“双翼”

一个孩子怎么样才能成才呢?这是每位学生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我们认为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做人”,成人+成绩=成才。也就是要求孩子成才要先学做人,后学知识;做人第一,读书第二;要求学生道德品质不但要好,读书成绩也要好;德才兼备,自然就成才了。

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就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较好的德育工作基础,学生学习就没有动力,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也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学习质量,在成长的道路上容易“走弯路”。只有学校的德育工作抓好了,学生才可能增强自律意识,全体学生才能持续向好的方面发展,学校才会有了一个良好的“教学互动平台”,教育教学质量也就会随着提高。反之德育没有坚实的教学工作,学生学习质量上不去,德育也会失去根基。换一句话说,没有学习质量作保证的德育是“空的德育”,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学校要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力求达到“德智双赢”。我们认为:德育与教学质量是一对“羽翼”,待到学校每一位学生的“两翼”都“丰满”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起飞”。

“德育”是因,“质量”是果,就是真理。所以我们学校一定要按“规律办事”,决不能违背。师生共识,同心合力,在教育教学的“大园地”里“下足功夫”,何愁收获不到“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 郑湘晋. 德育-质量蕴藏其中[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 高纪辉. 德育理论与实践[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3] 孟庆贵. 浅谈“德智并举,以德促学”的教学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8).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德育工作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