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6-12-27张洪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古诗文语文课堂教材

张洪艳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可以说,情感世界的贫乏比知识的贫乏更可怕。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深化教师的情感感染,以情带情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充沛的感情,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情的感化和陶冶。在语文教学中若能讲究情感教学的艺术性,通过教师自身丰富的感情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喜于听,乐于学,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语文知识。

比如在学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饱含深情地讲述一个故事:在二十世纪中叶的美国城市亚特兰大,有一个五岁的黑人小女孩跟妈妈乘坐公共汽车,途中上来一个白人男青年,妈妈赶紧让女儿为他让座,女孩不解地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给叔叔让座?”妈妈说:“孩子,因为我们是黑人,我们的皮肤是黑色的!”小女孩回去以后到水池边用刷子使劲刷洗自己的黑皮肤,直到鲜血淋漓……讲这个故事,教师一定要通过语言、声调、表情等把自己对黑人女孩的深深同情表现出来,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果教师每上一篇新课,都能够以情激情,以情引情,导入新课,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饱含激情地诵读课文,辅之以轻重缓急的语调,使文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活化教材的情感内涵,以情促知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教材中的课文无一不蕴蓄着作者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结晶。教师要精心挖掘情感目标,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适宜性与多样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依据作品的类型,作者的生活时代、思想感情、写作思路及学生的品质、情感等因素,来设立恰当的情感目标。

以古诗文教学为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无不是“情动于中”的产物:《离骚》中浪漫又深沉的爱国情,《登高》中暮年飘零、忧国伤时的愁情,《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情,《赤壁赋》中对宇宙人生超然豁达的豪情;《秋思》中断肠天涯的游子的羁旅情……无不体现了作者深沉厚重的情怀,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含情。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活化教材的情感内涵,以情促知,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教师可以先播放古典名曲《梁祝》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那凄婉动人的爱情,或者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古今中外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么学生就会更容易走进文本描述的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

其次,反复诵读,品味意境。古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方式的诵读:教师声情并茂、韵律和谐的范读会更直观地再现诗歌的音韵美;播放示范朗读录音,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诗中意境。当然,范读只是一种先导,只有学生自己吟诵,才能体味出诗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朗读的技巧,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

以上是古诗文教学方面挖掘并活化教材情感内涵的基本方法,而其他类型的作品教学也是类似的。总之,教师要用心去挖掘、感悟教材中蕴藏的感情,通过适当的方法感染学生,让学生走进教材的情感世界,在获得审美享受和情感体验的同时也积累了知识,即以情促知。

三、强化过程的情感交流。以情换情

新课程倡导的是开放、民主、合作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上应该呈现出一种交流与沟通合作的动态关系,尤其是双方内心情感的真诚流露,能使语文课堂成为极具人文性的场所。师生之间传递的是以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综合训练为主的情感对话、情感交流。师生之间可能学识上有高低,水平上有差异,但情感上却是绝对的平等、同样的真诚。

正因为这样,语文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以真情感动了学生,学生以真情理解了教师,师生共同用情把教学推向了高潮。激动的泪水被情催下来了,智慧的火花被情点燃了,创造的思维被情引发出来了,刻骨铭心的感受被情定格了。在这样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知识学不会?还有什么内容不能理解?这就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流动的最珍贵的一股力量——情感的力量。有时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都是巨大的情感力量。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情感的交流,让师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真诚的情感交流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提高人文素养,让语文课堂成为巨大的情意场。

四、注重结果的情感积淀,情知互融

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有作者真切的人生体验。读者从作品的文字声音开始,对作家和作品做一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感知,反复体味,感受作者的激情,最后达到共鸣的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一段人们耳熟能详的妙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先生所引晏殊、柳永、辛弃疾三首词中的句子,皆为写男女之恋的情词,他却做了另一种解读,这就是融会贯通,是情感积淀、情知互融的结果,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

学生要达到这样一种情感积淀内化的境界,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感悟和积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只是让学生感动,而是动情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印迹,种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力量的种子,激励他们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为自己的追求去奋发、思考。很多个这样的一节课积累起来,才能给学生以厚重的人文积淀和知识积累,知情相融而统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的方法很多。只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定工作会得心应手。当然,语文教师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继续学习,努力提高、完善自我。相信,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情感教育一定会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光彩,进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古诗文语文课堂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