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的冰雪文化

2016-12-27沈安娜

青春期健康 2016年24期
关键词:哈尔滨人中央大街亚布力

■ 文 沈安娜

哈尔滨的冰雪文化

■ 文 沈安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哈尔滨一到了冬天,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冰城”。这里的温度,几乎都在零下二三十度。这么冷的城市,也会有人来旅行吗?当然!而且越是严寒,来哈尔滨旅行的人越多。虽然我是生在江南水乡的人,但是北国的哈尔滨却是我最深的期待,祖国的北疆对我而言只是脑海深处幻想的广袤的森林,是茫茫雪原。但是她也是我内心深入渴望去感受的地方。终于,今年这个梦想成为了现实,我约上了我最好的两个闺中蜜友踏上了去往冰城之路。

初到哈尔滨

北国,富饶而广袤的土地,我们依约前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顺利抵达了冰城哈尔滨。走出哈尔滨太平机场,-25℃的气温让我们顿时感受到北国与江南截然不同的严寒。南方人到北方玩,最具挑战的季节就是冬季,尤其是对于从未感受过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温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既然来了,目的就是去感受那个冷的程度,去看看南方难得一见的冰雪天地,体验一下哈尔滨的冰雪文化。

如果将时间拨回到上世纪20年代,要评选最缺少中国味道的城市,哈尔滨一定能打入前三甲。当时俄国人和张作霖正在东北明争暗斗,哈尔滨几乎由“洋居民”把持,外国人占全城一半还多,即使是一条名为中国大街的主干道,也因为“洋居民”的强烈反对改为了中央大街。时过境迁,金发碧眼的异族因为经济、文化等原因纷纷撤离,那些建筑精华和文化气韵则保留至今,令哈尔滨流露出别样的气质,吸引着天南海北的观光客。

独具特色的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作为哈尔滨的中心城区,其发展史也是城市的一部浓缩史,它也是哈尔滨精华建筑的集中地。从1898年开始,中央大街逐渐成型,居住者大多数是中国人,当局(当时哈尔滨由沙俄政府管理)索性将其命名中国大街。会做生意的中国人让这条街一天天繁荣起来,外国人对这块黄金宝地不可能坐视不理,于是开始圈抢地盘,大兴土木。 二十多年下来,中国大街成了哈尔滨最繁荣的“万国建筑博览会”,街名却让老外们看不顺眼,当局为了平衡关系,遂将其改名为中央大街。

当我们三姐妹走在中央大街上时,我发现最出名、最漂亮的建筑无疑是索菲亚大教堂,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是“外来户”。1907年,索菲亚教堂由一个俄罗斯茶商出资6万卢布建成,位于水道街(现在的兆麟街),用作沙俄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1912年,这位商人再次出资把教堂移到道里菜市场,并把原来木质结构的建筑改成了砖石结构。文革期间,教堂改成了哈市第一百货公司的仓库和话剧院的练功房,直到1997年才重新修整,作为建筑博物馆对外开放。

想当年,中央大街花团锦簇笙歌艳舞,是一座繁华销金窟。现如今,中央大街依旧游人如织五光十色,真的希望中央大街要永远保持着最真实的哈城本色,我也希望这里永远不要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老旧的房子应该被好好的保护起来,留下一座城市的昔日痕迹,也许这样做所需的资金更多,但我觉得很值得。

美轮美奂的冰灯

当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冰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当人们在这些叹为观止的冰雪景观面前流连忘返,当哈尔滨插上冰雪的翅膀遨游世界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深思冰雪景观及冰雪文化为冰城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同时,我们更应该追根溯源,去探寻冰雪景观的历史,这样才能使我们不至于在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忘记文化的本源。

过去,松嫩平原上喂马的农夫和松花江沿岸捕鱼的渔民,在冬季的夜间为了坚持生产,常制作冰灯作为照明用具。那时的冰灯,制作方法十分简单:把水倒入桶中进行冷冻,水未冻实之前把桶拿入屋中略微加热,使桶与冰坨自然分离,拔出冰坨,凿开顶心,倒出中间未冻的清水,成为中空的冰罩,将灯盏放入其间,便不会被寒风吹灭。这就是冰灯的最早起源。后来,穷苦人在新春佳节和上元之夜,买不起灯笼又不甘寂寞,也做点冰灯摆在门前,或烫孔穿绳让孩子提着玩,用以增加节日气氛。

冰灯的景观流变,其实是源于百姓生活,并发生于民间,而延伸到士大夫一级,然后一点点蔓延开来。从这些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冰雪文化的源起,是随着我们的冰雪景观而自然形成的。它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是哈尔滨人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据悉,哈尔滨在1963年便有了冰灯游园会,人们利用盆、桶等简单模具自然冷冻了千余盏冰灯和数十个冰花,于元宵佳节在兆麟公园展出,轰动全城,形成了万人空巷看冰灯的盛大场面。至今许多老哈尔滨人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感慨万千。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冰灯游园会。当时就有人即兴作词,来形容这“万人空巷,盛极一时”的今古奇观:“灯节,灯节,玉树冰灯明月。人山人海兴浓,园北园南烛红。红烛,红烛,普照万民同乐。”

那时的冰雪带给哈尔滨人的是一种简单而温情的快乐。而今天,我们很多的百姓只能在票价达到300元以上的世界最大冰雪乐园外面望“冰”兴叹了。当我们在太阳岛的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中,我发现哈尔滨人注意从文化角度审视冰雪资源,他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哈尔滨人喜爱冰雪,喜欢热闹,更热衷于文化。

迷人的冰雪大世界

在太阳岛上的冰雪大世界,冰灯,就其定义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冰灯是以冰雪为材料制作的艺术造型,是冰雪艺术造型和灯光效果的总称,具体可分为:冷冻冰灯,是较原始的冰灯;雕刻灯,是用天然冰雕刻而成,因而精巧灵活,不拘一格,如万寿灯、荷花灯等,古色古香,光彩照人。

有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雄狮、猛虎、苍鹰、巨龙,冰雪大世界中也有欧式风格的教堂、楼阁大型冰雕作品。这些作品晶莹剔透,令人赏心悦目。到了夜晚,造型多样的冰灯中透出五颜六色的灯光,置身期间,如同进入仙境。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同其他材料的雕塑一样,冰雕也分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讲究工具使用、表面处理、刀痕刻迹,但由于它材质无色、透明,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故此雕刻出的形象立体感不强,形象不够鲜明。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造型时采用石雕和木雕手法,强调体面关系,突出形体基本特征,力求轮廓鲜明,在此基础上,精雕细刻,或者实行两面雕刻,使线条互相相交,雕痕纵横交错,在光线反射作用下,尤显玲珑剔透,从而取得远视、近视俱佳的观赏效果。

而冰花是将鲜花、翠竹、硕果、游鱼冻在一定体积、不同形状的冰块中的冰雪艺术品。冰花能使娇艳的花卉宛然若生,让僵死的鱼儿形同游若,将它们配上冰台座点缀在冰雕塑四周,或冰建筑附近,会在隆冬的季节,给色彩单调的园林平添许多生气。冰景致又称水晶冰艺术,这是以山、树或河床为凭借,根据需要用木杆搭成架子,架上绑草帘,捆草绳,系树枝。这些就绪后,在-20℃的严寒气候里用清水喷浇,低的用人端着水龙头浇,高的还要动用消防队架云梯。浇时不能操之过急,而应细水常流,边浇边冻,边冻边浇,才能使乳白色的冰挂如条条钟乳悬垂,似根根银锥倒挂。用这种办法可浇成雄伟壮观的冰山雪岭、气势磅礴的冰雪瀑布、独具特色的冰窟雪洞等,为冰灯会增加优美的景观。

雪雕作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重头戏之一,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由于每年雪博会的展出周期长(60~70天),质量高,内容新,规模大,趣味强,所以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冰雪狂欢嘉年华”。雪博会以“和平、友谊、发展”为主题,以打造雪塑精品、发展冰雪旅游、繁荣冰雪文化为目的,力求多方面体现特色。本着“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品位化展示”的原则,淋漓尽致地挖掘和展示冰雪文化活动的艺术性、奇特性、参与性、人文性、亲和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全力打造一个“大、奇、美、精”的冰雪园林景观。我们漫步在各种雪雕作品之间,特别是那座高大而又美丽的雪姑娘雪雕,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灵,作品是那么的精雕细刻,姑娘是那么的传神逼真,就像仙女下凡一般,使人留连忘返。我们不禁啧啧称奇,心里佩服创造者的巧夺天工!

具有俄式风情的亚布力滑雪场

亚布力滑雪场位于位哈尔滨市尚志市境内,距哈尔滨193公里,距牡丹江市120公里处的张广才岭大锅盔山和二锅盔山北麓,海拔1374米,占地面积2255公顷。这里的极端最低气温是-44℃,平均气温-10℃,积雪期为170天,滑雪期近150天,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是这里的最佳滑雪期。其是中国目前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滑雪场。

我一直很渴望能够体验一次滑雪,最正宗而又略带着点俄罗斯风情的亚布力滑场雪,是我们这次三姐妹北上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从哈尔滨到亚布力滑雪场大概需要3个小时左右。中途在农家小院吃完简餐后,换上租来的滑雪服,直奔这个亚洲最大的滑雪场。买好票后,教练帮我们换上雪板雪鞋,拄好雪杖就小心翼翼地进了滑雪场。毕竟是真雪,无论是那沙沙的声音还是摩擦力都非人工雪场可比。摔跤是在所难免的,换上滑雪装备的我们三姐妹就像一只笨企鹅蹒跚学步,平日自认胆大的我此时也只好缩手缩脚往前移。我对自己说:这样下去可不行,好不容易来次东北,得好好体验从坡顶冲下来的感觉。豁出去了!花200元请了个贴身教练,在他的指导下我渐渐找到了重心,掌握了平衡技巧,学会了刹车下坡后,我便在教练的带领下从索道上了雪坡。待朝下俯瞰时,我才清楚刚才滑下去的人为何接连摔跤。在教练的鼓励下,我尝试着慢慢下滑,但最终还是未能免除摔跤的命运。

说起滑雪,国内最好的地方就是黑龙江。而黑龙江省几十家滑雪场,最好的滑雪场就是亚布力滑雪场。在亚布力滑雪场,除了能感受滑雪的惊险与刺激之外,还可以打雪仗,堆雪人,找回童年的乐趣;此外,还可观看专业人士的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等高难度的表演;可自费乘坐全新安全包厢式高空索道,从下沿山而上登上1374米大锅盔山。参观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欣赏一路好风景,雪山圣景、观石海、偃松、俯瞰山高林密。之后可自费参加各类娱乐活动:乘坐雪地摩托、马拉爬犁、狗拉雪橇等雪上活动。

目前正是黑龙江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日子,也正是滑雪的好时节。国内外众多滑雪爱好者纷纷前来体验雪上飞舞的快感。我在感受滑雪的快乐之余,用我的镜头追踪着雪上健儿的矫健而迷人的身影。我站在亚布力的三锅盔山上,即使不滑雪,只是看着那如瀑的雪淞,感受清凉香甜的空气,还有脚下如地毯般柔韧的雪地,就感觉是一种享受。在亚布力滑雪度假村的那天晚上,亚布力青云小镇举行的篝火晚会同样让人难忘,熊熊的篝火驱走了黑夜的寒冷,礼花绽放的星空下,人们拉起手来围着篝火欢快地跳起集体舞蹈……

富有文化内涵的国际冰雪节

哈尔滨人喜爱冰雪,更热衷于文化。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中,哈尔滨人注意从文化角度审视冰雪资源,在不断探讨挖掘其历史渊源、总结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在每年的国际冰雪节,哈尔滨人在充分展示其精美的冰雪艺术品的同时,也为冰雪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每到冬季,哈尔滨街道、广场张灯结彩,一个集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饮食、冰雪经贸、冰雪旅游、冰雪会展等各项活动的节日,便在一片银白色的世界里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我发现哈尔滨在冰雪节活动中,尤其注重群众的参与性和活动的娱乐性。除主要景点增加了很多互动和冰雪体验活动外,市区内主要广场、街区和松花江畔都建有冰雪艺术景观和群众冰雪活动场所。徜徉在哈尔滨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感受到冰雪节浓浓的氛围。游客可以通过参与冰帆、冰橇、冰滑梯等娱乐活动,尽情享受与冰雪零距离接触的乐趣。

我在哈尔滨感受到了独特的冰雪文化,进一步领略了哈尔滨的开放包容、时尚活力的欧陆风、冰雪情,并真心期待着下一个冬天能够再次回到这里……

(编辑 高翔)

猜你喜欢

哈尔滨人中央大街亚布力
艺术作品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雪山中的洁白丝绸
家乡的中央大街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的照明设计
致敬亚布力20年
作品赏析(1)
Making Use of Facilitative Teaching and CLT in SeniorMiddle School English Courses in China
亚布力狂想曲
为你撑伞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