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同煤集团协同创新资源整合路径研究

2016-12-27郭金刚

中国煤炭 2016年11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煤炭企业煤炭

郭金刚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大同市,037003)

★经济管理★

新常态下同煤集团协同创新资源整合路径研究

郭金刚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大同市,037003)

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梳理了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内部资源要素与整合系统,明确协同发展以及煤炭企业资源整合的内涵,明晰资源间相互关系.依据经济新常态的主要内涵和特征,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环境PEST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同煤集团基于协同创新的资源整合策略,构建了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同煤集团“五活五化”资源整合路径,分别从各资源内部以及内外部协同创新路径详细分析.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下,重视自身资源、借助协同创新平台进而转变经营方式逐步走出困境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对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协同创新 煤炭企业 资源整合 路径

在市场经济低迷,煤炭行业持续下行的不利形势下,煤企在发展过程中弊端逐渐凸显,行业优势及地位相对下滑.经过长期高强度、群体化、粗放式的发展后,逐渐形成了具有“多、小、散、乱”特点的煤炭开发格局,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逐步显现,严重阻碍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煤炭企业资源整合是维护产业协调发展以及转型的重要手段.

国内许多学者对煤炭企业资源整合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阐述了在巩固扩大煤炭资源整合成果基础上,实施“以煤为基、以技术改造和循环发展”为基本路径,寻求煤炭产业多元发展方式转变等有效举措.然而,煤炭企业在资源整合的道路面临重重困难,仍有单位间责任、整合方案随意性、安全问题等严重制约了煤炭资源整合.还有部分学者通过研究煤炭资源整合实践,分析了整合工作完成后续发展中遇到的诸多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以协同创新理念为先导,以新常态理念为引领,综合同煤集团产业实际状况,提出新常态下煤炭企业资源整合思路,旨在通过对企业自身资源的协同整合,并立足企业内外部资源协同创新的角度,完善大型煤炭企业资源整合理论.

1 煤炭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涵义

1.1 煤炭资源整合

(1)煤炭资源整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中对煤炭资源整合定义为: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合法矿井之间对资产、煤炭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煤炭资源整合是煤炭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它不仅能有效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符合资源型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利于构建循环经济.

(2)煤炭资源整合系统.煤炭资源整合既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产业问题,同时还关系到全国的能源安全和能源供应.煤矿资源整合需要社会各种力量与资源的投入,需要外部进行耗散,符合耗散开放的复杂系统特征,即物质、信息与能量的输入.从系统上来定义,煤炭资源整合作为一个巨大的社会管理活动,由自然、科技、资产、管理、生态等若干资源子系统构成,见图1.

图1 煤炭资源整合系统构成

1.2 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创新主体以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合理分工,通过创新要素有机配合,经过复杂的网络相互作用,产生单独要素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协同创新以协同制造和开放式创新模式为基础,以知识增值为核心,通过机制安排,促进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中介机构和用户发挥各自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形成多主体协同创新系统,见图2.实现各方优势互补,为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基于协同创新的煤炭企业资源整合是通过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和高校对企业资源实施合理优化配置,开采技术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管理模式由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变,实施转型策略,向产业化发展,延伸煤炭企业产业链,最终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

图2 多主体协同创新系统

2 新常态下同煤集团转型发展PEST分析

2.1 政策环境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首次提到新常态.新常态主要表现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煤炭行业未来面临的新常态是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产能过剩、经营困难.宏观产业政策方面,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同煤集团加快培育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清洁高效技术和产业,赢得主动权.

2016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山西考察时表示,煤矿企业要主动压减产量,严控新增产能.当前煤炭行业正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价格大幅下跌等问题,处于历史上少有的困难时期.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多、历史包袱重,要根据市场需要,主动压产减量,严控新增产能,同时通过创新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富余职工转岗就业,政府也要多措并举创造环境.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对我国煤炭资源发展方向做出重要的规定,将对煤炭资源开采要进行更严格控制,实行矿山最小开采规模标准.推动煤炭企业生态化建设,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恢复.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从开采、加工、废料循环利用等方面控制资源浪费.

2.2 经济环境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仍未消除,世界经济还处于慢慢复苏的阶段,困难依旧严峻.从能源行业来看,煤炭价格自2013年不断走低,这必将给我国煤炭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下行阶段,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以后,我国GDP逐渐放缓,2013年全年增幅仅仅达到了7.7%,创下13年以来最低.经济增长的回落造成国内一些企业利润增速下降,钢铁、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疲软,直接导致煤炭价格走低,煤炭企业面临新的挑战.从长远来看,煤炭消费量增速放缓,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逐年降低,这就要求同煤集团必须走多元化发展战略,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以应对新的经济形势和问题.

2.3 社会环境

煤炭企业作为资源型企业具有资源消耗性和生态环境破坏性.虽然我国“富煤少油少气”,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消耗主体,但从生态环境方面,煤炭企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由于过去煤炭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在其生产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随着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消费观念逐渐的改变,我国能源结构也正进行不断的调整,能源重点正在逐渐从煤炭资源转向石油、核能、天然气、风能等优质、清洁的新型能源,为了继续在能源市场中获得优势,同煤集团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强化非煤业务,一方面达到低灰、低硫、高热值的生态化要求,另一方面为煤炭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途径.

2.4 技术环境

技术创新是解决能源短缺一种行之有效方法.近几年,我国煤炭行业在煤炭开采与加工、洁净燃烧、废料综合治理环境保护等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煤炭企业的技术革新之路还在不断的深化,煤炭产品深加工、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会给煤炭企业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深入贯彻互联网+思想,强调互联网与各传统产业进行跨界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是煤炭企业提升精细化管理,增强竞争力,增加效益的重要手段.同煤集团对信息标准化、资源集中化、全局可视化的实践成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信息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坚持“两化融合”,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实现企业生产、安全与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同煤集团协同创新资源整合策略

3.1 煤与非煤产业协同发展

煤炭属于典型的耗竭性资源,其发展规模和生命周期受地下煤炭储量的影响和限制,做好煤与非煤协同发展,是保持煤炭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煤集团需强化煤与非煤协同发展,尽量达到非煤为主,煤业跨地域战略性转移,原生产地战略性转型.结合集团自身特点,根据煤与非煤产业的协同发展规律,了解煤炭生命周期及蜕变过程,制定好煤与非煤协同发展战略,才能使煤矿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发展.

3.2 生产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有效加强企业科学化管理,协调企业内部各种不平衡关系,确保企业转型运行顺畅.同煤集团依靠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以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继承科技创效的传统经验上,全面落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拓宽科研领域,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开放性的技术创新协同体系,见图3.

3.3 生产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煤炭生产的特殊性直接影响生活环境的恶化、生产环境的恶劣、煤炭资源的枯竭等.生产与生态建设协同发展,能够有效降低煤矿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同时改善生产环境.全球经济已迈入低碳时代,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同煤集团以绿色开采、清洁利用为重点,向清洁低碳型转变,同时,坚持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向生态环保型转变,以循环、高效、清洁、环保的理念为支撑,做好煤炭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同煤集团大力开展修旧利废、资产盘活,提高综合效益,大力实施节能、节电、节水、节气技术改造,实现节支降耗.

图3 同煤集团科技创新协同体系

3.4 生产与企业文化协同发展

同煤集团努力适应经济形势“新常态”,以新时期“勤奋、创新、严谨、超越”的精神,引领企业品牌文化、团队文化、岗位文化、人才文化建设,孕育出企业特色文化,促进企业建设,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助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有利地位,在新形势下逆势超越,实现企业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企业文化正确引导干部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驱动力;塑造新时期的企业精神,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方向;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承载企业精神力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5 生产与安全管理协调发展

同煤集团为了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建立起了一套完整、有效的“金字塔”安全管理体系制度,通过分解安全目标、落实安全责任以及逐级倒挂钩、层层反考核,确保“金字塔”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见图4.同时,同煤集团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多元发展、强化安全生产、实现人尽其才的需要,深入开展“双基”建设,推行了安全管理专业化.从夯实基础建设和强化基础管理入手,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重大事故和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

3.6 企业内部与外部协同发展

企业发展离不开市场环境,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内部与外部协同发展,需将视野延伸到外部环境.通过整合由供应商、分销商、业务伙伴及客户形成的价值链上下游成员的信息,对资源、技术、制度的协同实现高效紧密的协作,达到轻巧应对瞬息万变市场目标.同煤集团在各方面全方位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标,实现自身经营管理的快速提升和跨越发展.通过内部对标管理、行业对标管理和对标考核管理,深入查找企业存在的问题,学习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图4 同煤集团“金字塔”安全管理体系

4 同煤集团协同创新资源整合路径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煤炭资源整合策略和煤炭企业发展理念,结合矿区资源种类,同煤集团面对新常态,提出了“自然—科技—资产—人力—生态”五位一体的内部资源整合思路.还创造性地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内外部资源协同整合系统.不仅为同煤集团、也为其他煤炭企业集团延伸产业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

4.1 内部资源整合路径

4.1.1 自然资源整合

煤炭资源的协同整合路径主要依据产业链延伸与生态-循环经济理论.同煤集团根据以煤炭开采产业链为主导和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链发展战略,建立了向下纵向延伸和环向拓展的自然资源协同整合路径,见图5.着力获取煤炭资源,为煤炭主业稳固发展、做强做大提供后备资源;通过综合开采争取新的煤炭资源;深度加工获取周边的空白资源;项目引领,高效利用煤层气、铝土矿、金矿粉、石灰岩等资源,实现非煤产业资源循环发展,千方百计实现伴生资源循环综合利用.

图5 同煤集团自然资源协同整合路径

4.1.2 科技资源整合

随着煤炭资源大规模、大范围的开采及产业链的完善,加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煤炭企业只有持续深入的技术创新,用先进技术去改造传统的煤炭产业,才能实现产品、工艺的升级换代和煤炭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提高,从而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力.通过与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的协同合作,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中心和科技园的落地,才能实现科技资源与自然资源及生态资源的高效整合和产业互动带来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强化企业间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才能加快知识信息的传递和合作协同水平的提高.同煤集团科技资源协同整合路径如图6所示.

图6 同煤集团科技资源协同整合路径

4.1.3 资产资源整合

同煤集团资产资源包括土地、设备、房产及金融等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协同整合,不仅可以盘活利用,还可以实现资源—资产—资本化转变.同煤集团资产资源协同整合具体路径如图7所示.

图7 同煤集团资产资源协同整合路径

(1)土地资源.一是对所属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摸底,盘活存量,做好规划,做到物尽其用;二是处理好征用地与租赁地的关系;三是积极获取新的土地资产;四是内部进行土地资产置换、转让,发挥效益.

(2)设备资源.一是对报废再用的设备进行评估,变为有效资产;二是对闲置设备进行修理、调剂、盘活和使用;三是对闲置无用的,但仍有残值的设备,进行置换或转让;四是优化设备折旧,综采设备折旧年限要按过煤量计算.

(3)房产资源.一是对报废在用的房产进行评估,变为有效资产;二是对闲置无用的房产进行提前报废;三是对公产私用的房产,可以重新使用或是收取一定的租赁费用;四是进行房产转换.

(4)金融资源.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私募债券等融资产品,大力做好大集团融资渠道;采用“一矿一策”实施方案,积极实施收购集团公司股份制矿井股权的再融资工作,发挥大同煤业融资功能;将集团原有电厂注入,推进漳泽电力重组后再融资工作;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设备融资租赁、采矿权抵押融资等方式进行子公司融资;积极探索并推进机电装备公司、云雁石化等产业的上市工作,培育中小企业上市;积极发挥财务公司功能,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财务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构建“五渠道一公司”融资平台实现金融资源整合.

4.1.4 人力资源整合

企业的领导层,是企业运行的“中枢”,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为了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科学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同煤集团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了“五位一体”督察考核机制,包括对年度工作日、职代会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总经理办公会议定工作、五项改革和十项管理创新项目以及即时工作目标这五项考核,并且规范了各项考核的督查流程,对集团公司副三总师以上领导人员进行考核和激励.通过从考核的层面上形成推动工作落实的良好运行机制,有效督促集团公司上下一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

4.1.5 生态资源整合

同煤集团煤炭企业矸石山堆积、地面塌陷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采取以下路径进行整合,见图8.

图8 同煤集团生态资源协同整合路径

第一,污染治理.由于长期过度消费环境资源,部分矿区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己久,企业实施环境治理是弥补矿区“生态债务”的重要手段.首先,将环境治理的立足点放在过程控制上,实施煤炭开釆全过程及储、装、运各个环节的环境治理.第二,生态修复.加强矿区人工绿化养护、植树种草、废地复垦,从而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大治理“三废”力度,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兴办林场,实行“以煤养林”.通过对生产废弃地的修复和改造,有效推进土地资源的二次开发,以实现煤炭企业的在产业链上对旅游业、房地产等扩展,不断推动煤炭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4.2 内外部资源整合路径

同煤集团以协同创造和开放式创新模式为基础,以信息共享为核心,形成了自然、科技、资产、人力、生态的内部资源系统和政府、科研院校、研发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多元主体外部协同系统,两个系统依托互联网+平台,相互作用,进行了内外部资源的协同整合,具体路径如如图9所示.通过加强内外部系统协同管理,不仅可以发挥各级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以减少短板制约,凝聚集合效应,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1)与科研院校、研发机构成果、技术共享.积极引进优秀的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以其成熟的实验条件和雄厚的科研能力和基础,结合同煤集团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研基金,建立同煤集团和大专院校、研发机构的协同发展路径,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与产业链企业战略联盟、利益共享.同煤集团与材料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企业等协同,不仅仅是产业供应链上资源、制度、技术三大要素的协同共享,更是产业链上纵向和横向的合作共享,不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差异化经营,更有利于促进双赢经济,加速同煤集团在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

(3)与金融机构、中介服务协同共赢.金融机构无论从制度和服务上都可以全方位的满足同煤集团资源整合金融需求,通过协同合作,重点对同煤集团的兼并重组金融服务方案进行设计,旨在通过全方位、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找寻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同业竞争的并购金融服务模式.各金融、中介机构将全面助力同煤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其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多元化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和全方位服务.

(4)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互联网+.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的煤炭产业联姻成为驱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云计算、大数据、物流网络等为煤企增强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互联网的快捷传播、高效运作以及其对资金、人力、物力监管与整合的科学化为传统管理模式增强了运作的执行力;互联网惊人的传播速度和深刻的影响力改变生产和消费的互动、需求与品质的提升、用户与售后服务的改进等,大大提升煤炭企业科技含量、质量、品牌的影响.目前互联网+深度变革传统行业,不是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更是对传统行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图9 同煤集团内部与外部资源协同整合路径

5 结语

本文从诠释煤炭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理论涵义入手,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四方面详细分析了新常态下同煤集团转型发展的宏观环境.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同煤集团煤与非煤产业协同发展、生产与科技协同发展、生产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生产与企业文化协同发展、企业内部与外部协同发展和生产与安全管理协调发展的资源整合策略.根据新常态下同煤集团资源整活、资产盘活、资本做活、资金用活、经营搞活和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金融化、金融证券化、证券资金化的“五活五化”资源协同创新整合总体思路,从煤炭企业资源内部协同的角度提出了自然—科技—资产—人力—生态五位一体资源整合思路;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内部资源系统与科研院所、研发机构、金融中介服务及产业环境外企业与组织组成的外部系统的协同创新整合路径.这不仅为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与经营方式转变提供思路,也为大型煤炭企业走出困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1] 曹海霞,王宏英.新形势下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煤炭,2015(1)

[2] 鲍桂春.煤炭资源整合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煤矿安全,2007(12)

[3] 赵国浩.卢晓庆.煤炭资源优化配置视角下的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0(6)

[4] 刘保平.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3(23)

[5] 张欢,张毅.煤炭循环经济研究评述[J].煤炭经济研究,2010(5)

[6] 崔润花.煤炭资源整合是煤炭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7] DWFG.Technology Transfer:A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J].CA:Sage Publications,1990[8] CHESBROUGH H W.Open Innovation[M].Boston, MA:Ha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9] 熊励,孙友霞,蒋定福等.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

[10]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

[11] 任一鑫,于喜展,穆南.煤与非煤发展理论初探[J].中国矿业,2003(6)

[12] 李英德,任一鑫,颜家莉.煤炭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06(9)

[13] 王林秀,王丽娜.枯竭型矿区资源协同创新开发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3)

[14] 于华锋.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中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展望[J].中国煤炭,2015(6)

(责任编辑 张大鹏)

The path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wit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Datong Coal Mine Group under the new normal

Guo Jingang
(Datong Coal Mine Group,Datong,Shanxi 037003,China)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with in-depth analysis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in coal enterprise under the economic new normal state,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coal enterprise.Beginning with PEST analysis of macro environment for Datong Coal Mine Group,generate resources integration strategy based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Guide to build integration path of resources in coal enterprises on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ncept,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oal enterprises to extend the coal industry chain,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upgrade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oal enterprise,resources integration,path

TD-9

A

郭金刚(1964-),男,河南中牟县人,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经理,从事煤炭行业研究。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煤炭企业煤炭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