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工

2016-12-26朱芸锋

红岩春秋 2016年9期
关键词:劳力稻子稻谷

朱芸锋

马蹬坝的秋天十分抢眼,黄澄澄的稻子,像一大张拼凑起来的金黄地毯,眼看就要铺满整个田野,这时候,便意味着稻子熟了,可以收割了。

在即将到来的繁忙时节,村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商量好换工。八九月间,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如果成熟的稻谷没有及时收割,遇上连绵雨天,说不定就会被淋湿霉烂在稻田里。因此,以换工的形式集中劳力抢收稻谷,在马蹬坝等农村较为普遍。

确定自家稻谷的收割时间,是换工的基础工作之一。因为种子品种不同,每家水稻的生长周期也不同,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加上村民们的育秧、栽插时间先后不一,导致了稻谷的成熟时间早晚有异,这也让农家相互换工有了时间上的可能。

换工是以劳力形式作为交换,村民们相互之间是不支付工钱的。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劳力”的身高、体重、力气大小或做农活的娴熟程度都完全一样,所以,看似简单的换工,操作起来也有一些学问考究。

首先,村民得盘算自己家的水稻需要多少个工才能收割完成,然后计量好自家出几个劳力、换多少个工。一般来说,一个技能娴熟的庄稼人,每天可以用镰刀收割四五分稻田;如果家里有3亩稻田、2个劳力,那么,出去换四五个工就已足够。

然而,有时候也并不能完全按照“以工换工”的方式来进行交换。马蹬坝的人历来淳朴,碰上谁家只有老人和孩子,是不会不闻不管的。村上六七个壮劳力,通常会相约某一天去帮这家收回稻谷。作为答谢,这家人一定会在收割稻谷这天准备好丰盛的酒菜,连同帮忙者的老婆和孩子,一并热情地招待一番。

在父母们忙着换工、收割稻谷的时候,也是马蹬坝的小孩子们异常活跃和快乐的日子。一来,每天有好几户人家一起劳动、一起吃饭,小伙伴们也因此聚拢,亲如一家人般打闹;二来,村民们总是会翻出老腊肉、粉条、咸鸭蛋等平时难得一见的美味来招待,小孩子们可以连连 “打牙祭”,享受美食。

但是,农家的孩子不是只顾着自己快活,他们从小就知道,即便自己不能成为一个换工的劳力,但也得力所能及地替父母分担一些杂活:当大人们在挥汗劳作的时候,不忘在家里烧上开水,用暖水壶提到田埂边;家里的烟酒没了,立马小跑去村里小卖部买回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马蹬坝还没有通电,更不用说电扇、空调。于是,在吃饭的时候,就有懂事的孩子站在饭桌旁边,手抡蒲扇给大人们扇风降温。

虽然没有能力帮父母分担劳作的辛苦,但当孩子们看到父母因为自己的小小付出而报以慈祥微笑时,心里同样享受着挥洒汗水之后的满足和充实。

猜你喜欢

劳力稻子稻谷
谦卑的稻谷
人潮涌动
第一次割稻子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稻谷的故事
做第四种人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
江汉平原辞
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