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调新弹,让古诗课堂绽放华彩

2016-12-26李勤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7期
关键词:音韵诗文古诗

李勤

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诗语言生涩简洁、文本的画面感又极强,学生一般难以对其有深层次的感悟。笔者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不断摸索,进行了大量的古诗课堂教学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读诵结合。品味音韵之美

汉语作为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语言,尤其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在音韵方面,汉语的每个不同的词语都有不同的音韵、语义和情绪,这一点在古诗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同时,古诗作为语文背诵的重点部分,也要求学生有大量的朗读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一定比例的朗读环节,将朗读和背诵相结合,让学生深度品味古诗音韵之美。

例如,在苏教版《古诗两首——望洞庭》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中不同语境下各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达到与词语的情感交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环节。在向学生讲解完了诗文大意之后,我要求每个学生大声地朗读诗文,融入自己的感情,寻找诗文中的抑扬顿挫之感。学生一开始朗读“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一句时,都不知道如何进行断句,在我的指导下又进行了几遍朗读之后,逐渐找到了诗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随着朗读遍数的增加,很多学生已经渐渐能够将诗文背诵出来了,并且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韵律感,也在背诵中体现了出来。

将朗读和背诵相结合,让学生的情感和诗文相交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诗文的背诵,得到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由此可见,读诵结合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追溯传统人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获取,利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来推动课堂教学的开展。在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上,也要践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发对传统的人文文化进行探索,获得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例如,在苏教版《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体悟到诗文中所描述的画面,理解作者的诗文写作流程,我让学生自由结组,对诗文进行自主探究。学生结组后,积极地开展了诗文内容的讨论,有的组在“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一句的理解上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言”是说的意思,但有的学生却认为“言”是一个姓氏,是作者要寻访的人姓“言”。就此情况,我联合文本对学生进行了名词解释:“‘言字,确实是有姓氏的意思,但用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同学们思考一下,上文写了什么?‘松下问童子啊,这一个‘问字就是关键。既然作者发问,下文就应该写那人如何回答,回答就是说话嘛,所以这‘言字,一定是说的意思。”学生听完后恍然大悟,并牢牢掌握了“言”字的用法

在自主探究形式下进行的古诗教学课堂里,教师只是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自主发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品尝到了收获知识的喜悦,形成了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三、链接拓展,升华文言素养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学习和收获,会成为一个人将来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而语文学科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着学习维度广阔、学习积累性要求高的特点,尤其是在古诗教学环节,学生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和课堂范围内。教师要注重进行课堂拓展教学,培养学生的文言素养。

例如,苏教版《古诗两首——游园不值》这一课,讲述了作者访友不遇的情形,描述了美丽的春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又举出了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一句与其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这两种描写下不同的春景分别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很快学生就说道:与杜甫的千树万树相比,叶绍翁只描写一枝红杏出墙来,内心自然是不够开心的,显然是访友不遇所致,与前几句形成了照应。之后我又列举了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学生进行对比体会,想象作者描写的春景的美好,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打开了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另一扇窗户。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一定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空间的搭建,把课外内容延伸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形成教学空间的多元化和层次化,培养学生的文言素养。因此,教师要对教学投入十足的热情与精力,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改进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音韵诗文古诗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