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祥云红军长征住我家

2016-12-24

云南画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祥云曾祖父长征

祥云红军长征住我家

祥云老城

我的老家位于祥云县祥城北中街23号,这是一个称为“将军第”的四合五天井大院。该四合院系经商多年的曾祖父杨国栋于清末民初所建,因其父杨发贵也就是我的高祖父抵御外敌被清廷封为“建威将军”和“振威将军”而取名“将军第”。1936年4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后称红二方面军)攻入祥云后,军团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父亲杨扶汉(后改名杨留)经常对我们说起这段往事。父亲当年14岁, 在家排行老大,是杨家的长子长孙,有兄妹五人。据父亲说,1936年4月19日清早,一阵激烈的枪声惊醒了祥云城里的人,原来是红军在攻打祥云城。尽管城的四周有坚固的城墙、壕沟等作屏障,还有大量民团巡守,然而红军经过侦查和周密部署,在攻打城墙守敌的同时从城南突袭,没多久就顺利地占领了祥云城。当密集枪声响起时,经历过匪患的城里人纷纷躲起来,杨家老少也躲避起来,只留曾祖父守家。不久,就有一些头戴红星帽、身着灰布军衣、背着钢枪的战士来到院子里,说要到家里来住。我曾祖父立即上前接待,安排住在我家正屋和楼上。红军战士多为两湖一带口音,说话和蔼,平易近人。红军战士安排好住宿后,未见到我们的家人,于是对我曾祖父讲:“老乡不要怕,我们是红军,打的是土豪劣绅,是保护老百姓的军队”,动员曾祖父把家人找回来。于是一个红军战士陪着我曾祖父一起把躲藏的家人找了回来。家人一看红军如此和蔼可亲,与见过的军队截然不同,吊着的心就放了下来。住在家里的红军不让家人生火,红军炊事员在我家大厨房中将白菜、萝卜加上火腿煮了一大锅菜,热情地邀请我们全家同他们一起吃饭。据我的父亲和叔叔们的回忆,他们对这次与红军一起吃饭、“打牙祭”的情景印象很深。

炊事班长与我的曾祖父很谈得来,他给我曾祖父送了一双鞋,我曾祖父回赠班长一块牛肉干巴。一位红军小战士与我父亲玩得十分融洽亲密,我父亲把自己心爱的手电筒送给这位小红军战士,小红军战士则回赠一支自来水笔等礼物给父亲。

饭后上街,在我家大门、二门、后门均有两位身背冲锋枪的红军战士在站岗,他们对我父亲和他的兄弟们很友好,管他们叫“小鬼”。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附近的农民也纷纷进城,原来是红军开仓放粮赈济穷人。

红军攻占祥云城后,严惩了穷凶极恶、血债累累的土豪劣绅,没收其财产分给穷人;红军进城后,不明真相的群众一度关门闭户。经过宣传动员,关闭的小店纷纷开门营业,大批青年纷纷参加红军队伍。

红军进入县城后,用石灰、红土书写标语,并散发传单,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据我二叔杨颖生回忆,沿街两侧的墙上书有“打倒亲日卖国的南京政府!”“苏维埃与红军是抗日救国的先锋!”等标语,那时才11岁的二叔,并不理解苏维埃的确切含义,但对这支队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买卖公平的做法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住在我家堂屋的一位留着大胡子的红军首长衣着朴素、目光炯炯,握着抽得咝咝发响的烟斗,借着桌上马灯灯光,时而看文件,时而与其他首长讨论军情。这位首长还对马儿很感兴趣,亲自动手洗刷马背。

革命老区祥云新貌 王晓勇/摄

住在我家的红军战士人数不少,马匹也不少,装备精良,战士有抬机关枪的,有跨冲锋枪的,有背步枪背盒子枪的,还配着大刀。

红军在我家住了一天一夜,就启程向宾川开进,继续长征之路。临行时和我家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红军走后,曾祖父这才告诉家人,这位大胡子首长就是贺龙军团长。

红军长征过祥云,在这片红土地上留下了红军将士的足迹,传播着红军的精神,彰显着红军的气概。这一段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祥云人民的自豪。红军在长征中所体现出的为了崇高革命理想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今天新长征路上继续勇往直前;红军长征路过祥云,在祥云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火种。我的父辈兄妹五人中四人为离休干部,正是当年在红军精神感召下积极投身革命,父亲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叔叔也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的工作,从而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猜你喜欢

祥云曾祖父长征
张福安作品
爷爷的长征
长征八号,入列!
祥云拂郁 仙禽告瑞——《瑞鹤图》与宋徽宗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有一种感觉叫不舍
痕迹
我的曾祖父
长征路上的“看齐意识”
黑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