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诞毛衣日”与圣诞无关

2016-12-23陶短房

环球时报 2016-12-23
关键词:暖气毛衣商家

本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

这几年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流行过“圣诞毛衣日”,据商家称,传统上在法国每年12月16日是所谓“国际圣诞毛衣日”,这一天人们应该穿上大红大绿、图案夸张怪诞的毛衣招摇过市。

欧洲国家年轻人、尤其职场男性对“国际圣诞毛衣日”趋之若鹜,届时都会穿着争奇斗艳的“圣诞毛衣”上大街、挤地铁,甚至进办公室。在不同的国家,圣诞毛衣日的日期也不尽相同。

商家推波助澜,力图将之打造成一种时尚和潮流。对此欣赏者有之,认为“幼稚”“实在太难看”“简直是浪费”的也大有人在,因为太过“另类”,“圣诞毛衣”在“国际圣诞毛衣日”之外几乎很少被人公开穿着,而翌年这些“赶时髦者”又通常会在商家的不断怂恿下买新的。

12月13日,法国《世界报》刊出一篇题为“‘国际圣诞毛衣日究竟从何而来”的文章,指出这个所谓“传统节日”其实源于加拿大的“全国毛衣日”,只有5年历史,而且原本和圣诞一点关系都没有。加拿大的“全国毛衣日”不带有任何商业色彩,是出于环保节能而流行起来的,但在商家的炒作下,逐渐演变成“圣诞毛衣日”,环保节能因素被“边缘化”,不过也有一些慈善活动是利用“圣诞毛衣日”来开展的。

众所周知,加拿大是北半球高纬度国家,冬季漫长,许多省市一年中有半年甚至更久需要开暖气。而加拿大又是极为重视环保的国家,许多环保组织都起源于加拿大,民众环保意识非常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研究认为,恒温器对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很大,仅仅住宅暖气,每年便制造4400万吨温室气体。在他们看来,只要每个加拿大人把暖气温度稍微调低两度,每年便可减少22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这相当于少让35万辆汽车上路。

因此,2011年2月,WWF在加拿大发起了“全国毛衣日”活动,将每年2月第二个周四定为“全国毛衣日”,呼吁加拿大人当天将暖气温度调低3度,并穿上毛衣御寒,以显示自己对节约能源的支持。WWF要求支持“全国毛衣日”的人士在其网站上登记,积极鼓励家人、朋友和所有认识的人参与“全国毛衣日”活动,宣扬“小事情、大影响”意识,鼓励同事、同学在公司、学校里举行“全国毛衣日”庆祝活动,在社区举办毛衣派对,邀请大家一同分享这一好玩且有意义的活动。

2011年的“全国毛衣日”活动获得许多学校、企业的支持,最先响应的是新斯科舍省戴尔豪斯大学,该校资源持续发展办公室的特蕾莎·登普西修改学校暖气使用规则以配合活动,还组织“毛衣派对”,召集学生晚上集体去听音乐会,以避免在寒冷室内无法忍受。

WWF在此后又连续举办了相同的活动,旨在鼓励人们反思如何善用能源,节约能源,促使大家在对抗气候变化方面作出贡献。但对“全国毛衣日”,加拿大国内争议的声音并非不存在。

一些批评者指出,“全国毛衣日”活动作秀成分太大,普通民众参与热情并不像WWF所宣称的那么高,迄今已举办了好几年,但影响最大的地方仍然是大学校园。有人认为,一些地方,2月份仍然滴水成冰,将室温降低3度,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且加拿大是老龄化社会,许多家庭都有老人,这样做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一些人还指出,室温一升一降间能耗其实更大。

关于“圣诞毛衣日”的源头还有不少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来自英国,还有一种说法是源自温哥华大学生2002年组织的“丑陋的圣诞毛衣晚会”,也有人认为自从电影《单身日记》上映后,圣诞毛衣变得十分流行。▲

猜你喜欢

暖气毛衣商家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藏在毛衣里的爱
不要,不要穿这件毛衣
电话里传来的“暖气”
温情暴击躲不过的“毛衣杀”
冬季干燥易降低免疫力
有暖气是幸福的
商家告示不能打人脸
果然够狠
穿毛衣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