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丝”钳工张学海的工匠心

2016-12-22

中国军转民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海钳工成型

■ 王 莉

“半丝”钳工张学海的工匠心

■ 王 莉

19岁,张学海成为内蒙古一机集团最年轻的技术能手;21岁,他又成为最年轻的技师;29岁,成为最年轻的高级技师;30岁,他在私营老板眼里,那双手价值要远远超过10万元;39岁,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落户在一机集团。

来到内蒙一机集团特种技术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现场,200平米的张学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里,16位来自焊接、机加、冲压、机电等领域的蓝领专家在这里攻坚破窄、解决着制约产品生产的一个个难关……张学海就是工作室里的领头人。

钳工技能大师的钻研成长之路

1992年,18岁的张学海带着全包头市技校毕业生考试钳工第一名的光环来到内蒙古一机集团,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然而初到工厂这个身材单薄、腼腆的小伙子,每天只知道闷头在油腻腻的工作台前锉、锯、量。可就是这么一个貌不惊人的毛头小伙子,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得了全厂钳工第一名的好成绩。五年后又获得包头市钳工比赛第一名。在他29岁时就在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中一举获得工具钳工组银奖。

19岁,张学海成为内蒙古一机集团最年轻的技术能手;21岁,他又成为最年轻的技师;29岁,成为最年轻的高级技师;30岁,他在私营老板眼里,那双手价值要远远超过10万元;39岁,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落户在一机集团。

“取得这些成绩不算什么,因为我喜欢钳工这一行,所以我也比别人能吃苦。”张学海说。这一吃苦就是二十多年,回想起当初刚来到工厂时的茫然,真不知从何下手,深感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有很大的差距,要强的他暗下决心要靠出色的技术走天下。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了机械制造大专课程,写下了数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在实践中他跟着师父,对模具的加工,从头道工序一直跟踪到最后一道工序,从最简单的划线到设计加工,从车、铣、铇、磨到装配各个环节都要盯,逐步分析出哪到工序有问题,如何解决,学习-实践-摸索-总结。

他憋着一股劲儿,自个手里一定要出好活儿。他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厂房里,从基础做起,向“专”字看齐,向“精”字发展,不断追求“毫厘”之间的学问,一步又一步,一年又一年,经过不计其数的反复操作,用坏了90多把挫刀,练就一身绝技绝活儿。在张学海的概念里,计量单位是以丝计算。一丝是0 01毫米,而张学海的精准度是半丝,即0 005毫米,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如今,仅靠一把锉刀,一双眼睛,张学海就能达到半丝的平面加工和精度测量,形成了张学海独有的高精度加工操作法。20多年来,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一种匠人文化,体现着一个大国工匠的独有风范。

以工匠之心追求完美和极致

内蒙古一机集团作为国家唯一主战坦克和轮式战车研发制造基地,担负着服务于国家国防安全,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使命,研制生产的产品参加过国庆四次大阅兵和9 3阅兵。在国家某重点科研项目主战坦克的研制过程中,由于板翅式铝散热器的关键零件翅片的成型精度达不到工艺要求,造成散热器芯部焊合率低,而板翅式铝散热器是坦克发动机动力辅助系统核心冷却模块,直接影响坦克发动机动力性能和使用寿命,它相当于人体的“肾脏”,难题谁来解决?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学海二话没说,就对翅片成型模具结构和成型原理进行潜心研究。

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这种结构的成型模具,成型方式从来没有见过,采用常规加工方式将无法完成。研制试制的过程是痛苦抉择的过程,张学海如着了魔似的,整宿整宿趴在机器前琢磨,整个厂房里空荡荡,他反复研究、拆装、试验、分析原理,根据零件缺陷判断配合间隙。他发现翅片成型技术加工精度完全依赖精密的翅片成型模具,此种模具上下模刀齿配合公差精度极高,刀齿加工难度极大。该模具有160个刀齿,他对每个刀齿进行研磨,将模具的间隙调整到0 01毫米,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解决了生产中刀齿磨损和易断裂的问题,通过多次试验和反复装配修整,一举攻破了成型技术难关,保证了该型军品科研样车的总装交付。该型装备在阅兵式上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集体检阅,获得了国家金奖。铝散热器成型技术现已得到广泛应用,截至目前,仅此一项创造经济效益达1500余万元人民币,在铝散热器成型技术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攻破技术难题,突破创新瓶颈……张学海类似的攻坚事例不胜枚举。每当工厂遇到新产品开发的棘手难题时,众多的老师傅、技师甚至是高级技师都无法解决时,总要找到张学海,他总会耐心地答疑解难。“有困难找学海”在职工心中早已形成了共识。2006年担任重点科研项目的试制负责人以来,张学海先后提出60余项QC成果、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项目,在生产中攻破了大量军品科研试制难关,合理化建议成果共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坚持+认真+勤奋=成功

“张师傅热爱钳工这一行,工作是他的兴趣不是负担。”这是张学海身边的同事对他工作态度的共同评价,在国家、自治区和兵器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在内蒙一机集团特种技术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现场为张学海建成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张学海带领他的团队,围绕工作室科研试制、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三大职能,创新工作体系、创建工作标准,先后制定了大师工作室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

在此基础上,作为工作室“掌门人”的张学海,带领工作室成员以服务科研生产一线为目标,创新地开展了多工种集成制造技术研究,培养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完成攻关项目34项,解决各生产现场技术问题110余个,自制各项零部件专用、通用夹具、模具20套,完成了十三个军品型号的重点零部件的加工及试制,完成了新型轮式战车部分零件的工序试制及部件装配工艺流程优化,特别是2014年某型号综合传动装置的装配方法的技术攻关效果显著,解决了多年困扰生产的装配质量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围绕安防车、俄罗斯坦克大赛参赛车等科研车型,面对外观质量要求高、技术精度要求严、生产进度要求急的严峻生产形势,张学海主动承担自动装填及动力辅助系统核心零部件科研试制任务,利用三维柔性夹紧平台等设备和工具,亲自动手定方案、找方法、做工装,先后完成了8个车型39项新产品的科研试制任务,有力保障了公司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最大限度减少了科研试制费用投入,节约资金1200多万元。

近年来,张学海组织编写了累计20余万字《技能人员岗位工作标准汇编》、《技能人员岗位培训大纲》等多项重要的企业标准。广泛应用于指导和规范企业职工的各级各类培训、技能鉴定和考核,并总结出“半球型网罩成型技术”、“张学海高精度加工操作法”、“张学海高精度钻孔操作法”等先进技能操作法,在公司内广泛推广,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工人的技能水平和生产效率,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大师领衔激励后来人

“技艺的传承需要学习、积累、再传授的过程。”作为身怀绝技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张学海深知先进技术只有被更多的职工所掌握,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他以“张学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优势,在生产一线选拔具有培养条件的技能人员,通过“传、帮、带”和“学、练、赛”的培训模式,稳步推进公司技能人才的培养,着重培养公司急需的“一专多能”的钳工、焊工、数控操作工,为公司各条生产线输送高技能人才。他甘当人梯,毫无保留地把经验、心得传授给工友。“一花不是春、百花春满园”,他除了完成日常生产攻关外,花费了大量时间在青年技能人才培养上,担任钳工和模具制造实训教师以来,为公司共培养出近百名技师、高级技师,很多同志成为各级技能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先后培养出了五名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名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名荣获包头市劳动模范称号等一大批杰出青年高技能人才,并带动了一大批80后、90后青工学技术的热潮。张学海作为首批装配钳工国家级裁判员,长期担任国家一级、二级职业技能大赛的钳工教练并带队参加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回忆起十多年前,当有人开出十万年薪时,他说,“那个年代,还是挺让人动心的,可我觉得,生活中总该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作为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奥林匹克火炬接力火炬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中华技能大奖”、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张学海以脚踏实地专致的态度,在锲而不舍的坚持中匠心独运。

(作者单位:内蒙古一机集团工人报社)

猜你喜欢

学海钳工成型
热成型零件点焊对碰撞的影响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钳工的综合素质要求及培养对策
赞农民书画家张学海夫妇
三向接头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朱建中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微注射成型PP/ABS共混物相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