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奶牛先进技术 提供奶业国际平台

2016-12-21

农业知识 2016年39期
关键词:奶业提质生鲜

聚焦奶牛先进技术 提供奶业国际平台

日前, 2016年国际奶牛新技术大会暨“奶牛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大会在哈尔滨成功举办。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中国奶业协会携手主办,结合“奶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中爱奶业科学技术中心”的优势资源,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工作。

会议围绕粗饲料(全株玉米青贮)质量与管理、奶牛营养与健康、奶牛肢蹄保健、乳房炎控制及犊牛培育、牧场高效管理、中爱奶业中心牛人沙龙6个专题,以推介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分享规模化牧场以及家庭牧场的一线牛人的实战经验、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推广大平台为目的,涉及来着国内外知名专家和牧场管理者的26场报告,参与代表600余人,并有30余家企业参与展览。本刊特摘编部分专家、领导的讲话内容,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谷继承(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对当前奶业形势的认识,总体可以概括为“四大提升,两个困难,三点看法”。近年来,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奶业总体发展势头是好的,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产业素质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体量和质量持续提升。2015年奶类总产量3870万吨,牛奶产量达3755万吨(居世界第三位)。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达6吨,比2008年提高1.2吨,其中单产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达150万头,以规模化奶牛场、中高产奶牛群为主体的生产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规模养殖水平持续提升。2015年全国奶牛养殖场(户)155万个,其中规模养殖场1. 35万个,规模养殖比重接近50%,比2008年提高28.8个百分点,万头以上超大牧场36个,乳品企业自建和参股奶源基地比重超过20%。

三是科技水平持续提升。全株青贮饲料快速普及,优质苜蓿产量达到180万吨;70%以上的奶牛场采用全混合日粮,78万头奶牛参加了生产性能测定;机械化挤奶率超过90%,冷链储运全面实现。生产中的管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质量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2015年监测数据,生鲜乳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率抽检平均值分别为3.14%和3.69%,全部高于国家生鲜乳标准。菌落总数抽检平均值为46.7万CFU/毫升,规模场生鲜乳体细胞平均值超过欧盟标准。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应该是食品行业中监管最严的一个行业,连续7年生鲜乳中三聚氰胺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为100%。

在奶业总体态势较好的情况下,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奶业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第一个困难是奶价低,养殖户亏损加大。第二个困难是销售难,行业面临生存压力。造成当前奶价低、亏损大、销售难的原因主要是两条:国外进口的冲击;乳制品消费趋缓。

面对当前的困难,我们也要客观看待:第一,遵重事物发展的规律。要认识到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目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我国奶业正处从一个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由弱质低效产业向现代高效产业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有市场波动、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第二,对国际竞争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第三,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能力。

刘连贵(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当前中国奶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历着阶段性困境,也面临着机遇。从政府各部门到社会各界,从奶农到消费者,都在密切关注和深度思考。在这里我转述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去年6月全国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上对中国奶业发展的进一步要求,他说奶业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婴幼儿健康成长,关系全民族体质提升,甚至关系到国家形象,振兴中国奶业责任重大。现在,中国奶业发展有市场、有资源、有技术也有潜力。2014年奶牛存栏达到1460万头,目前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接近50%,荷斯坦奶牛及改良牛平均单产达6吨,9吨以上奶牛达150万头,机械化挤奶率超过90%。这都是中国奶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打好奶业翻身仗,还需要雄心壮志。中国奶业发展到今天,方向十分明确,就是调整优化结构、创新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解决当前困境最重要的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十三五”期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扩大粮改饲试点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5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在黑龙江、河北、内蒙等10个省区选择玉米种植面积大省、牛羊养殖技术好、种植结构调整有潜力的30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节本提质增效,实现了种养双赢的良好效果,受到了农民和养殖户的普遍欢迎。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之上,今年“粮改饲”试点扩大到17个省区、100个县,“粮改饲”目标面积为40万公顷。

李金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近年来,我国奶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整体速度不断提升,现代奶业格局初步形成,但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生产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偏低的产业难题一直困扰着奶业发展。

2015年起,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实施了奶牛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结合奶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中外奶业科学技术中心的优势资源,联合11家科研单位和多家企业开展创新。通过综合技术集成,形成可推广复制的奶牛提质增效模式,从整体上提高奶牛单产、饲料转化率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并带动奶牛提质增效。目前,该项目在黑龙江、山东、内蒙古、宁夏、天津,甘肃、河北等奶牛养殖优势产区构建了可示范推广的奶牛提质增效生产技术模式,取得显著成效,起到良好示范带头作用。

王加启(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优质乳是我国奶业发展的方向,优质乳工程包括三个主要内容:一是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优质乳标识的含义是要求每一盒乳制品包装上都要明确标识原料奶的质量等级和加工参数,消费者只要拿到一盒乳制品,就能一目了然其质量等级和加工程度,真正做到明白消费、安全消费、有信心消费,这是提升国产乳制品消费信心的根本途径。二是保障优质原料奶的稳定生产供给。三是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

目前来看,我国奶业依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从国内看,消费者的信心急需恢复,奶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不够健全,能否解决这两个问题,是奶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优质乳工程是能够同时解决消费信心低迷和利益分配失衡的核心纽带,是国家奶业管理体制创新的突破口。

(中国奶业协会供稿,本刊整理)

猜你喜欢

奶业提质生鲜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生鲜灯的奥秘
为城市提质而歌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