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措施

2016-12-21叶媛蓓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红壤泉州市旱地

叶媛蓓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局 362000)



泉州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措施

叶媛蓓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局 362000)

分析泉州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其丰缺状况,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中等,有效磷、交换性钙、有效硫、有效锌含量总体较丰富,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镁、有效硼总体呈缺乏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施肥建议。

耕地;土壤养分;评价;施肥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耕层是受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影响最深的部分,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重要的指标。自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至今三十多年,泉州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目前尚未再进行系统调查。本文利用农业部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根据土壤的取样测定结果,分析耕地土壤有机质、常量和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丰缺状况,以期为今后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泉州市的耕地布局采样。2012-2015年共采集耕层土样24 059个,共有6个土类、10个亚类、19个土属、34个土种。

土壤有机质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全氮用凯氏蒸馏法,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有效磷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交换性钙、交换性镁采用EDTA—乙酸铵盐交换法,有效硫采用磷酸盐—乙酸提取—硫酸钡比浊法,有效锌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有效硼采用沸水提取—姜黄比色法。具体检测方法见《土壤分析技术规范》[1]。养分含量分级依据福建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第四次会议确定的福建省耕地土壤养分分级指标(试行)(表1),土壤全氮含量分级依据林新坚等编著的《农用地土壤培肥技术》[2]。

2 泉州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

2.1 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土壤的理化性状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关系到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工作。据泉州市土壤普查资料统计(表2、表3),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3.8 g/kg,其中水田土壤平均含量为25.5 g/kg,旱地土壤平均含量为19.9 g/kg;不同用地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水田>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递增,不同土壤类型表现为黄壤>红壤>赤红壤>滨海盐土>风砂土。按丰缺指标划分,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的比例最高,占耕地面积的64.00%,缺乏的占18.12%,丰富的占17.88%;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的占水田面积的66.09%,缺乏的占24.78%,丰富的占9.13%;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的占旱地面积的59.43%,缺乏的占3.57%,丰富的占37.00%。表明泉州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中等水平,但分布不均衡。当前增施有机肥有利于维持并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

表2 泉州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含量

表3 泉州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分布及评价

2.2 大量元素

2.2.1 氮素 氮是所有作物生产的首要元素。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呈相同的变化趋势。据统计(表2、表4),泉州市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为1.27 g/kg,居中等水平。其中,水田土壤平均含量为1.30 g/kg,旱地土壤平均含量为1.22 g/kg。从土壤类型看,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依次为紫色土>黄壤>水稻土>红壤> 赤红壤>潮土>滨海盐土>风砂土。按丰缺指标划分,全市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中等比例最高,为74.16%,缺乏的占17.94%,丰富的占7.90%;水田土壤全氮含量中等的占水田面积的89.93%,缺乏的占7.51%,丰富的占2.56%;旱地土壤全氮含量中等的占旱地面积的39.68%,缺乏的占40.74%,丰富的占19.58%。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10 mg/kg。其中,水田土壤平均含量为115 mg/kg,旱地土壤平均含量为98 mg/kg。全市耕地土壤碱解氮含量丰富的面积占2.56%,中等的占42.83%,缺乏的占54.61%。表明目前土壤氮素供应水平不高,施用氮肥仍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表4 泉州市耕地土壤氮素含量分布及评价

2.2.2 磷素 土壤有效磷含量通常作为衡量土壤供磷能力的重要指标。全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36.4 mg/kg,处于丰富水平,其中水田土壤平均含量为33.5 mg/kg、旱地土壤平均含量为42.7 mg/kg。按土类划分,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依次为滨海盐土、潮土>赤红壤>红壤>水稻土>风砂土>黄壤>紫色土。按丰缺指标划分(表5),全市耕地有效磷丰富的面积占47.94%,中等的占29.25%,缺乏的22.81%;水田土壤有效磷丰富的占水田面积的46.70%,中等的占25.70%,缺乏的占27.60%;旱地土壤有效磷丰富的占旱地面积的50.65%,中等的占37.01%,缺乏的占12.34%。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与耕地多年施用磷肥,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易积累有关[3]。施肥不均衡导致土壤磷素含量变异和区域性积累趋势明显。

2.2.3 钾素 土壤钾素营养主要取决于土壤速效钾的供应水平。全市耕地速效钾平均含量为76 mg/kg,其中水田土壤平均77 mg/kg、旱地土壤平均73 mg/kg。按土类划分,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依次为潮土>紫色土>滨海盐土>水稻土>黄壤>赤红壤>红壤>风砂土。按丰缺指标划分(表5),全市耕地土壤速效钾缺乏的面积占80.64%、中等的占15.23%、丰富的占4.13%;水田土壤速效钾缺乏面积占水田面积的80.15%,中等的占15.58%,丰富的占4.27%;旱地土壤速效钾缺乏的占旱地面积的81.71%,中等的占14.47%,丰富的占3.82%。说明全市耕地土壤缺钾严重,已成为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5 泉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布及评价

2.3 中量元素

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硫含量高低是衡量土壤钙、镁、硫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据土壤取样分析(表6、表7),土壤交换性钙平均含量628.3 mg/kg,丰富的占耕地面积的42.74%,中等的占36.30%,缺乏的占20.96%。其中,处于丰富水平的水田面积占耕地的38.84%。土壤有效硫平均含量33.71 mg/kg,丰富的占耕地面积的50.63%,中等的占36.13%,缺乏的占13.24%。其中,处于丰富水平的水田面积占耕地的37.41%。表明泉州市大部分耕地土壤钙、硫含量可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可能是由于多年连续施用过磷酸钙,提高了土壤中的钙、硫含量。

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67.6 mg/kg,缺乏的占耕地面积的48.16%,中等的占43.59%,丰富的占8.25%。其中,水田、旱地缺乏面积分别占水田、旱地面积的60.93%、20.25%。红壤、黄壤山区在高温多雨强烈淋溶下,镁供应潜力低,比沿海区赤红壤易缺Mg2+。说明泉州市耕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镁现象,应增施含镁肥料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对镁素的需求。

表6 泉州市耕地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

表7 泉州市耕地土壤中量元素含量分布及评价

2.4 微量元素

硼、锌是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受母质、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耕作培肥熟化程度的影响。因此,不同土壤类型之间、不同利用方式之间差异很大。据土壤取样分析(表6、表8),全市各类土壤硼素普遍缺乏,锌素较丰富。

有效硼平均含量0.36 mg/kg,明显低于营养临界值0.50 mg/kg[4],耕地土壤有效硼严重缺乏。硼缺乏面积占耕地的80.83%,其中缺硼水田面积占水田的82.32%,缺硼旱地面积占旱地的77.57%。不同土壤类型含量依次为滨海盐土>赤红壤>潮土、风砂土>水稻土>红壤>紫色土>黄壤。

有效锌平均含量3.46 mg/kg,各类土壤有效锌含量都高于2 mg/kg,不同土壤类型有效锌含量依次为潮土>赤红壤>滨海盐土>紫色土>水稻土>红壤>黄壤>风砂土。锌丰富水平的面积占耕地的68.00%,中等的占21.82%,缺乏的占10.18%。其中,水田丰富水平的面积占水田的60.77%,旱地丰富水平的面积占旱地的83.79%。表明耕地土壤有效锌整体处于丰富水平。

表8 泉州市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及评价

3 施肥建议

3.1 合理施肥保持肥力,保护耕地资源

合理施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才能使耕地可持续利用。针对泉州市土壤养分状况,在施肥结构上,以“稳氮、减磷、增钾、配施中微肥”为原则,以提高施肥利用率,发挥肥料最佳效益。氮素是作物生长的主要元素,虽然全市氮肥施用基本合理,但必须保持氮素略有盈余,才能满足作物氮素营养需求[3,5]。在土壤磷素大量富集的情况下,施用磷肥效果不明显,因此应减量施磷肥,以充分利用土壤磷素。速效钾整体处于缺乏状态,是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应注意钾肥施用,提高施钾水平,积极推广稻草回田,加强钾在农业体系中的自我循环。有针对性地补充镁、硼等元素,锌肥应根据土壤有效锌含量情况酌情施用。

3.2 增加有机肥投入,实行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

提倡施用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质来源,防止土壤退化。提高有机肥在施肥中的比重,多途径开发有机肥源,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抓好冬闲田冬种紫云英,推广种植蚕豌豆,实行秸秆还田,广积农家肥,推广商品有机肥,防止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采用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收、节肥、增效的目的。

3.3 建立土壤肥力动态监测体系

在山区、半山区、平原、沿海,按不同海拔、气候、农业生产条件、成土母质建立土壤定位监测点,以研究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规律,开展土壤植株营养诊断和配方施肥,科学用肥。指导群众因土改良、因土施肥、因土种植。

4 小结

泉州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总体呈中等水平,有效磷、交换性钙、有效硫、有效锌含量总体较丰富,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镁、有效硼总体为缺乏水平,养分分布不平衡。建议增施有机肥,并根据土壤和作物长势稳氮控磷补钾调中微量元素,做好用地养地有机结合,以进一步提高耕地肥力水平。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壤分析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林新坚,李清华,罗涛,等.农用地土壤培肥技术[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盛锦寿,王永来,陈秋金.泉州市耕地土壤氮磷钾养分平衡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5,20(3):176-179.

[4]福建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福建土壤[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5]盛锦寿.泉州市耕地土壤定位监测结果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288-291.

(责任编辑:刘新永)

Present status of soil nutrient and fertilization measures of cultivated land in Quanzhou City

YE Yuan-bei

(QuanzhouAgricultureBureau,FujianProvince362000)

Current situation of soil nutrient in Quanzhou city and its abundance and deficiency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were medium, contents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exchangeable calcium, available sulfur and zinc content were relatively rich, but the contents of alkali hydrolytic nitrogen, available potassium, exchangeable magnesium and available boron were overall lack. And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were also put forward.

Cultivated land; soil nutrient; evaluation; fertilization

2016-08-02

叶媛蓓,女,1982年生,农艺师。

10.13651/j.cnki.fjnykj.2016.08.020

猜你喜欢

红壤泉州市旱地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初探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红壤修复的应用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让老百姓看病不难不贵 泉州市医改确定四个主攻方向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土壤CO2排放及碳平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