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16-12-20牟晓青吕滋建王明新张鹤方付洪强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改革

牟晓青+吕滋建+王明新+张鹤方+付洪强

摘 要:信息化教学建设实现了“课堂互动式学习+网络课堂辅助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英语听说学习与训练的主要载体,对保障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起到了关键作用。调查发现,词汇量、词汇的熟悉应用度、英语思维、听力技巧与策略依然是学生听说学习的主要阻碍。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增加教学资源的趣味性,加强四六级真题及模拟题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完善评价系统,确保高效快捷的学习方式,尽量减少学生的惰性;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主动性,积极开发相关资源,加强线上师生互动。在教学中也要关注词汇、语法等讲解,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听说;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0-0047-04

一、引言

山东理工大学自2013级起,在普通本科中开展基于分级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单独开设《大学英语听说(A)I》和《大学英语听说(A)II》,强调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建设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平台,关注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等语言应用能力。外国语学院成立大学英语听说项目组,确定了课程建设的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将视听说融为一体,借助网络平台构建学生感兴趣、适应教学的模拟情境,解决英语听说教学面临的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知识综合建构能力。

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实践

1.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采用教师面授与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内容包括四级题、空中英语等内容,每学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网上学习内容。制定了听说课程的考核大纲,考核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总成绩(100%)=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考核包含四部分:课内考勤及自主学习作业提交情况(10%),课程学习积极性、参与表现(10%),自主学习考核情况(20%),口语考核(10%)。

信息化教学建设实现了“课堂互动式学习+网络课堂辅助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第二学期,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师对A级学生进行了四级辅导,辅导分为自主学习和集中辅导两部分。自主学习安排5次模拟题训练,由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完成,进行自我评测和反馈练习;集中辅导安排在第5-8次课进行,每次用时1节课(50分钟)。一年的教学实践后,学生的听说成绩提高了很多,总平均分明显提高,不及格率明显下降。

2.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创建

大学英语听说项目组集成建设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积极开发网络学习资源,推进建设网络作业系统,实施互动式在线辅导,积极建设在线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环境。目前,已完成下列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内容:教师简介、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材料(单元测试、自主学习任务、空中英语学习等)、课程通知(课程动态)、课程论坛(为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提供平台)、教学笔记(教师和学生将教学或学习的重点、难点、兴趣点等进行记录,可用于自己回顾,亦可共享,成为公共学习笔记资源)、 教学资源(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相关的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源。每个教师可进行分类建设,建立个性化资源库,亦可集合成为共享资源)、网上作业系统、电子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可实现网上考试,具有组卷、测试、自动批阅、成绩公布等功能)、课程管理(教学栏目设置、课程章节知识点设置、选课学生增减与分组、任课教师参与权限、学生学习行为统计)。

自2013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大学英语听说(A)I课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选课学生已达7210人,登录总次数达到87294次,进入课程次数达到104773次,课程论坛发表次数为23次,阅读课程通知次数为42072次,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为657592次,上交课程作业次数为32733次,学习笔记数量为189条,向教师提问次数为129次,开发建设试题记录80条。

大学英语听说(A)II课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学生用户达到7057人,登录次数67455,进入课程次数62454,阅读课程通知次数18919,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425360,上交课程作业次数9484,参加课程问卷调查次数2882,学生笔记数量7,向教师提问次数31,建设试卷试题记录52条,在线测试第一次参与人数5402人,第二次参与人数5754人,在线时长254465分钟。平台开通以来,总访问量始终名列全校第一。

3.成绩对比

为进行教学改革效果分析,选取5个对照班(N=507),5个控制班(N=512)。一学年后进行成绩对比分析。前后两次测试程序与命题方式相同,前测取开课时的水平测试成绩,后测取学年期末考试成绩。成绩对比分析见表1、表2和表3。

从表1和表2可知,前测时对照班与控制班成绩无显著差异(p= .419),后测时成绩达到显著性水平(p= .000)。从表3可知,对照班前测与后测成绩无显著差异(p= .572),控制班前后测达到显著性水平(p= .000)。这表明了教学改革对控制班大学英语听说学习的有效促进作用。

三、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问卷调查

项目组在课程平台内,针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情况编制学生问卷,调查了学生对英语听说学习的投入、学习途径、学习困难及原因、对目前改革的满意度等4个方面的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后,根据新生入学英语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水平等级,进行相应地授课,65.79%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水平不同因材施教。针对现在的英语听说改革的考核方式,58.97%的学生认为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的分数各占50%的比例合理。对于课下的作业,74.05%认为数量适中,67.54%的学生每次需要一小时完成网络课堂作业。对于课下网络学习平台上的作业,76.98%的学生表示认真对待,每一次都独立认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目前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22.98%满意,53.97%基本满意。这表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初步阶段实施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82.34%的学生在大学之前就进行过听力练习,有一定的基础。在调查中发现,45.82%的学生对英语听力投入时间和精力很少,除了上课之外基本不听;71.49%的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83.33%的学生练习听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听力材料和课下网络学习平台作业的听力。可见,目前实行的“课堂互动式学习+网络课堂辅助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已成为学生英语听说学习与训练的主要载体,对保障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起到了关键作用。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题型中最薄弱的环节是长对话(44.67%)和短文理解(48.13%),最影响听力的原因是词汇量不足(33.47%)、听到熟悉的单词不能立即明白意思(31.86%),听力障碍主要在词汇量不足(37.96%)、语速过快(19.93%)、听力技巧与策略(21.65%),在听的过程中,11.26%的学生会将英语翻译成汉语再理解。词汇量、词汇的熟悉应用度、英语思维、听力技巧与策略依然是学生听说学习的主要阻碍,今后的教学中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最后的开放性建议中,比较典型的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总体上是持支持态度的,这与问卷调查的量化数据形成印证。

建议1中的第一条,建议2、6、8、9、10、11均涉及课程平台的基本功能改进,项目组已将上述建议反映给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希望得到解决。

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增加教学资源的趣味性,加强四六级真题及模拟题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完善评价系统,确保高效快捷的学习方式,尽量减少学生的惰性;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主动性,熟悉和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积极开发相关资源,加强线上师生互动。在教学中也要关注词汇、语法等讲解,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

四、结束语

项目组将进一步丰富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完善在线作业系统,探索更多合理科学的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行考核,进一步完善在线试题库,规范考核内容,逐步推行较大规模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网上考试。加强考核分析,更科学地反拨教学。在教学中,将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最终,项目组将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创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教高厅[2007]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Z].

[2]肖俊洪.网上学习小组特性的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06(5): 79-84.

[3]谌登峰.利用移动英语学习平台构建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10):81-83.

[4]苏蕊,胡宗锋.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评价机制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31-33.

[5]李庆新.大学英语网络平台建设新思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55-57.

[6]薛晶滢,倪小勇.教育信息化趋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24): 42-45.

[7]张宜,高见.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一项校本研究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8):55-58,87.

[8]Shuying Han.Research on New English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nformatization[J].Journal of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4 (6): 635-642.

[9]Carl Blyth.Lctls and Technology: The Promise of Open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2013,17(1):1-6.

[10]Cherie Hess.Using Technology in the Languages Classroom from the 20th to the 21st Century:A Literature Review of Classroom Practices and Fundamental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J].Babel,2011,46(2-3):4-11.

[11]McQuail,Denis.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M].5th e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2005.

[12]Abrams, Z.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tracultural CMC in the L2 Classroom[A].In Ducate, Lara & Nike Arnold (Eds.) Calling on CALL: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New Direction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San Marcos,TX: CALICO,2006:181-210.

[13]Norman Whitney. Technology 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Connec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xford Handbooks for Language Teachers)[J].ELT Journ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Journal,2014,68(1):105-108.

[14]Zena Moore,Betsy Morales,Sheila Carel.Technology and Teaching Culture:Results of a State Surve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J].CALICO Journal,1998,15(1-3):109-28.

[15]Ernesto Macaro,Zoe Handley, Catherine Walter.A Systematic Review of Call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Focus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J].Language Teaching, 2012,45(1):1-43.

[16]Carol Marchetti,Susan Foster, Gary Long,Michael Stinson.Crossing the Communication Barrie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in Mixed Groups of Deaf and Hearing Students[J].Journal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nd Disability, 2012,25 (1):51-63.(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改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