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马斯洛理论简析《爸爸去哪儿》萌娃的行为

2016-12-19赵楠李彬

今传媒 2016年11期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儿童心理

赵楠++李彬?

摘 要:《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就引来了不小的热议,也掀起了一阵收视热潮,五个可爱的萌娃更是让人喜欢。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阐明了个体人潜藏的五种不同的需求,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求,从这五种需求出发通过情景分析对萌娃们进行需求分析。通过剖析四到六岁的个例行为需求,折射同龄儿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为儿童心理分析提供一定的参照。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马斯洛需求理论;情景分析;儿童心理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04-02

马斯洛需求理论作为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提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的一个层级系统。马斯洛的发现因符合一般的观察结果,因而在企业界与学术界都颇为知名,得到广泛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本身作为一个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在大众媒介领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有的也主要是在传统媒介中。

所以,相对而言,在国内这一研究才渐渐开始,如何把这一理论成功嫁接到大众传媒领域,是接下来研究要做的。那对于《爸爸去哪儿》这一综艺,自播出以来,围绕它就展开了各种角度的分析,但从心理学角度,运用行为科学的研究理论分析正处于适龄儿童的行为还相对较少,本文的嫁接能弥补这一领域的相对空白,形成相对较好的理论总结和对不同领域之间的完善。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萌娃生活中的体现

《爸爸去哪儿》作为首档亲子互动类节目,自2013年开播以来,就引起不小的收视热潮,它以爸爸们与五个萌娃的相处之道为主线,展现出孩子们正处于幼年及童年时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所以从受众心理角度来说,这种相处之道和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反射到普通家庭和孩子身上,是很好的借鉴。而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据这一理论,萌娃们的行为在除了受动机影响,还可从需求角度分析,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游戏环节中,还体现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1]。

(一)生理和安全的需求

对于生理和安全这两个基本需求,《爸爸去哪儿》一般以两天一夜为一期在同一风景区,这就会每期都涉及睡眠和水、食物的问题,满足生理的基本需求。对于社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安全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追求安全的工具。在<星爸萌娃上演“丛林惊魂”>这期,整个一期都在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基本需求,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萌娃们面对的是两个方面的威胁,一个是迷失野林,一个是大象的随时出没,囊括了人身安全、家庭安全、健康保障。当听到大象的声音时,康康出于本能,声嘶力竭的喊爸爸来接他,后来康康和夏天双双吓哭。当然,这样的行为还受到家庭因素和自身性格养成的影响,但在这里我们更强调需求对其的影响。

(二)情感归属的需求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更渴望在社会和团体中建立深厚的关系,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更加细致,即归属需求。在《爸爸去哪儿》中的五个萌娃之间,这种需求和关怀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基本每期的节目中,在完成了一天的任务后,到晚上都会有爸爸和孩子们的谈心,总结这一天的收获,讲故事陪孩子入睡,这都是在亲情范畴的社会需要。培养爸爸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当采访每一个孩子,认为爱是什么的时候,孩子们骄傲的说出,就是和爸爸在一起时,这种强烈的对于父爱和家庭的归属感,本身就是一种归属需求。在孩子们之间,还有友情的强烈归属感,夏天与诺一之间,是两个孩子用自己的相处之道保持着稳定的联系,在这种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建立的友情[2]。

(三)尊重的需求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受到人的关注,获得尊重。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在<萌娃参悟 中华礼仪之美> 这期中,烈日下,孩子们跪在草席上礼拜父母,孩子从不解、懵懂到最后的虔诚,父母也感动到的眼泪打转,这样的场面让广大受众也暖心不已,这是父母孩子双方希望彼此尊重的结果,在礼拜过程中,孩子们也深刻体会到了自我尊重,给所有的人上了很好的一课。

对于人与自然的尊重,在<星爸萌娃上演“丛林惊魂”>这期,从最先的畏惧到后来给大象洗澡,给可爱的小象然然过生日,与动物的亲密接触,孩子与自然在那一刻显得如此和谐,这种人与自然的相互尊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当这种尊重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及被他人尊重变成被他人误解时,就像在<社长自封刘俊美遭大脸>这期,在到达各自帐篷里后,大俊连忙把桌上的饮品装入自己书包里,受到爸爸的训斥,到后来,爸爸知道是误解他了,他不是为了自己喝而是留给别的小朋友的,大俊难过的流泪。即这种被他人尊重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孩子就会感到委屈。相反,如果能得到满足就会身心愉悦,对自己也会更加充满信心。

(四)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是最高级的一个层次,是现实个人的能力达到最大的发挥,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这方面的需求包括,自觉性、道德、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超越的需求,成就感、顽强和坚持等。这一需求在《爸爸去哪儿》这档综艺中萌娃们身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在<最萌混血cp横空出世>这期中,在大家都忙着吃饭时,康康主动在帮助村长收拾散落的工具,完全出于自觉,反射的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于孩子们来讲,是我实现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宏大,只是一些在自己认知范围内觉得有意义的事。在<诺一火焰山拜大圣>这期,诺一和夏天在摘葡萄过程中发生矛盾时,诺一后来大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通过自我调整,又重新回到自己的状态。这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需求,也是自我需求的另一种体现,作为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遇到问题能够自己解决,重新认识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即是一种自我成就,通过个人能力,不断地坚持,用顽强的意志实现的,在<社长自封刘俊美遭打脸>这期,在摔跤比赛中,轩轩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尽管摔倒好多次,但依旧不放弃,这种顽强的精神,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和赞赏,对于轩轩来讲,也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断挑战自己。

二、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萌娃行为的意义

《爸爸去哪儿》之所以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泪有笑的节目,就是在节目环节设计上,真真切切都考虑到了作为仅仅五岁左右的孩子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尤其对于自我实现这一最高级的需求,每一期节目都会让萌娃们自我完成一些不太容易的任务,最后体验到自我实现的价值,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更能清晰的阐述这一需求理论,甲在一个危险的丛林中已经生活了几个星期,他靠偶然发现的食物和水勉强维持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下,乙除了能维持生存外还有一支枪,一个入口可以关闭的秘密山洞,丙除了这些条件外,还有两个人,丁与他们比起来,还有一个最亲爱的朋友,戌身处同一个丛林,除了上述条件,他还是这个小群体里受尊重的领导者。简而言之,我们可以依次称为:勉强维持生存者,安全需求得到满足者,归属需求得到满足者,爱的需求得到满足者,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者。而这不仅仅是一系列不断增加的需求的满足,也是一系列不断加强的心理健康的程度。

很明显,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一个安全、归属、爱的需求得到满足的人,比安全、归属需要得到满足。对于还处于成长时期的孩子们来说,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还会追求更高的需求,也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3]。

三、结 语

当然,这一需求理论也存在一些人本主义的局限性,首先人的动机是行为的原因,而需求层次理论强调的是人的动机是由需求决定的,但实际上,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行为还很大方面受到家庭环境和人的自我认知能力、信念等因素的影响。其次是这些需求层次有重叠的现象,比如对于萌娃来讲,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有叠代关系的,在获得别人尊重的情况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马斯洛需求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从需求出发深度探讨人的行为,当人们在满足了高级需求,并获得价值与体验后,高级需求会变得具有自治的能力,不再依赖低级需求的满足。也正是这些需求激励人的行为,伴随孩子们的成长。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大众传媒领域的运用对于适龄儿童的行为分析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俊.成年人心理契合战——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浅析《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播[J].电影评介,2011(3).

[2] 齐晓娟.从《爸爸去哪儿》看同伴交往[J].教育教学论坛, 2014(31).

[3] 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爸爸去哪儿儿童心理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南南的困惑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内心欲望的释放以及安全感的建立
重视儿童心理特点,完善小学音乐教学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试论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