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企业科技档案工作范围的延伸和扩展

2016-12-19

办公自动化 2016年7期
关键词:档案室机组科技

王 巍

(神华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档案室 徐州 221166)



略论企业科技档案工作范围的延伸和扩展

王巍

(神华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档案室徐州221166)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企业科技档案工作范围的延伸、扩展以及现代科学管理对科技档案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关键词科技档案范围延伸扩展

人类的生产实践证明,当人们从事简单的小生产活动时,由于规模小,生产过程简单,可以凭经验进行管理。而当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后,由于生产环节多,结构复杂,要求内部协调,外部平衡,管理工作要科学化,而且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越需要科学管理,因此,管理科学才作为一门学科应运而生。它标志着人们对客观生产实际认识的能动性、适应性的提高。

科技档案工作是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有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科技档案工作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随着生产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要研究企业科技档案工作内容,范围的变化和发展,就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展和管理需要这一客观实际去进行。那么,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发展的趋势怎样?在这个趋势下,企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内容、范围有哪些变化?我们怎样去解释这种变化并展望未来呢?本文略陈浅见。

一、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发展趋势

人类物质文明经历了四次革命:第一次是火的应用使人和动物分界,第二次是农业革命,第三次是工业革命,第四次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以信息论为中枢神经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简称“三论”)成为现代科学管理的前沿(电子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技术的发展,已使管理从“传统管理”经历了“科学管理”进入到“现代管理”阶段。我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技术从落后水平逐步过渡到现代化生产水平,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从落后的管理方式迅速转到科学管理以至现代化管理的轨道。其标志不仅表现在我国吸收、应用了国外一些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结合我国的特点加以应用,如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价值工程、“三论”等提高了管理效能,电子计算机正在逐步推广应用,而且“四全”管理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四全”即以改善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全面计划管理,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全面质量管理,以增收节支为目标的全面经济核算管理,以开发人才,调动职工积极性为目标的全面人事劳动管理等。因此,从总的趋势看是向现代化管理迈进,在“全”字上下功夫。市场经济下企业也从单一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管理职能向前延伸到生产前的市场预测,向后延伸扩展到为用户技术服务,以提高经济效益。各门学科之间也在互相渗透,综合发展。这些,都反映了生产,管理水平在日益提高,向综合整体发展,以打开种种界限,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效能,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通过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发展趋势的分析,就不难看出企业科技档案工作内容、范围扩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了。在现代科学管理的影响下,科技档案工作也在向前、向后延伸、扩展,并渗透到相关的管理工作中去,向全面综合化、整体化发展,并将逐步采用电子技术,以适应总的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事物的动态相关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从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去研究其变动和发展,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企业科技档案工作范围的延伸、扩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事物互相联系着、互相影响着。但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的内部,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企业科技档案工作范围的变化,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档案工作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1、向前延伸

目前企业科技档案工作范围,已经从“六个环节”向前延伸扩展到对科技档案的来源、质量进行管理、监督,这种延伸是档案工作本身发展的需要。科技档案之所以需要保存,是因为它有使用价值,而价值大小,首先取决于档案的质量。实际生产技术活动中也有大量这样的教训,假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坏。试想如果我公司发电机组大修档案数据不准确,势必会对机组设备维护及下次大修带来恶劣影响。目前不少单位的档案库房保存了一大批与实物不相符的图纸,给工作上带来不少麻烦。此外,由于基建图纸不全、不准确,施工中经常发生事故,停电、停水甚至人身伤亡。然而,不少有价值的科技文件材料又散存在个人手中,发挥不了作用。这些实际工作中的教训,要求档案工作必须保证档案达到完整,准确,因此只有做好归档前的工作才能保证档案来源的质量。对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要从档案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一系列的组织管理、指导、监督、检查工作。

近些年来广大科技档案工作者所致力解决的“纳入”问题,就是这种延伸所探索的新领域,其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使档案工作增添了活力。如档案部门负责制定本单位档案管理办法(不仅是档案室内部的管理而且包括归档前的一系列工作要求)使之作为厂规厂法,协助有关的专业技术部门制定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监督其实施,参加生产、技术会议,成果验收,设备开箱等监督技术文件材料完整,准确和及时归档,以及为达到齐全,完整、准确而使档案工作纳入到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成果管理之中。也是从这个意义出发,科技档案工作需要由总工程师或生产副厂长领导,统一协调与各方面的关系。科技档案部门的这些职能,使其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档案保管部门转化为档案工作的职能部门,它可以对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以及归档后的修改,补充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可以直接参加厂级的生产调度会,可以参与对各部室、工程技术人员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科技文件材料的质量进行考核并给予合理的评价。

为了确保企业文件归档质量,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宣传,增强全员档案意识。

一是加强领导力量。我公司明确总工程师具体分管档案工作,综合档案室共有专职档案人员6人,各单位配备兼职档案员。二是重视提高群体档案意识。档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一支过硬的档案管理队伍,而且需要全厂广大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都具有强烈的档案意识。我们确立了“普及档案知识,增强全员意识,健全考核机制,发挥档案作用”的档案管理工作思路,把学习宣传《档案法》作为“三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对全公司职工进行《档案法》的学习和培训,使广大职工普遍增强了档案管理的法制观念。《档案法》修改后,又把新《档案法》发到公司领导和中层干部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手中,适时开展了《档案法》宣传周活动,并利用广播、厂报、闭路电视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在此基础上,组织了全公司档案知识竞赛。我厂还将档案管理进行指标分解,纳入经济责任制,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有效增强了各级领导档案管理的责任感。同时,我们从档案利用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明确了“档案兴企”的工作思路,使大家能够理解和支持档案工作,提高了群体档案意识。

(2)健全和落实规章制度。

收集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发挥档案作用的前提。归档制度是企业档案收集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归档制度和归档范围,是做好收集工作的基本保证。制定相应的归档制度,并在实践中对各职能部门的归档工作予以监督执行,是档案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重要前提。在企业管理制度与归档制度健全的情况下,接收企业档案的移交归档是企业档案收集工作的主要方法。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应明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程序、归档要求以及控制归档质量的措施,文件形成、归档责任。

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工作。近年来,我们着眼于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狠抓制度建设。首先,我们将档案管理进行指标分解,纳入厂各级人员和岗位经济责任制,按月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有效增强了各级领导档案管理的责任感。其次,我们根据企业档案管理的专业特性,制定了企业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明确了在档案管理的各个节点上,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档案员的工作职责。对各项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厂本部均专门行文发布,使其具有了权威的约束效力,从而实现了档案资料的超前管理、有序控制,取得了显著效果。

近年来,我们制定并实施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主要有:第一,档案资料催交制度。对各部门应交资料由档案室发催交催办通知书,限期上交,愈期进行考核。第二,机组大修和技术改造资料归档制度。把机组大修资料归档纳入机组检修质量的考核内容,并规定设备异动后,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及时到档案室对原图进行修改。第三,设备技术资料归档制度。规定新设备到厂后,必须有专职档案人员到场才能开箱,设备技术资料须由档案人员现场验收后立即归档。对于外出进行技术收资人员,必须将技术资料交档案室验收归档,没有档案室负责人签字不能报销差旅费。第四,工程项目资料管理。规定工程竣工必须有档案人员对工程资料进行验收,没有档案管理人员验收签字,财务部门不得进行工程决算付款。目前,我厂已建立了14种1.3万字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从资料的收集、登记、保管、借阅、利用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这些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归档资料的及时、完整。我厂档案的归档率、准确率、查全率、查准率均为100%,资料完整率达99%。第五,制订并落实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颁发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为做好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作用,结合我厂具体情况,特制定《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暂行规定。

所以档案部门必须与生产、技术部门协作,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真正做到依法治档,这是解决归档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

企业科技档案工作内容、范围向前延伸,可以说使科技档案工作的面貌大为改观:一是档案的质量提高了;二是档案部门的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了;三是重视、支持档案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了。以上工作的发展充分说明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在日益提高。

2、向后延伸

上述科技档案工作向前延伸,是从“接收”这个环节向前延伸,而向后延伸,则是从“利用”工作向外延伸到与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以另一种形式“超越”了“六个环节”,向更广阔的范围渗透、发展,从而使科技档案在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使科技档案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例如我公司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主动为企业、为生产、为一线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开发利用档案,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我公司从1994年开始探讨对4台125MW和4台200MW机组全面改造方案,我公司综合档案科提供了汽轮机、发电机、锅炉及其辅助设备总图等大量有参考价值的科技档案,利用科技档案卷次共800余卷,从1997年至2001年,先后对8台机组进行了现代化技术改造,改造后的机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型机组的先进水平。通过技术改造,不仅延长了机组的寿命,使老机组焕发了青春,而且大大提高了机组安全可靠性、可控性、可调性和自动化水平,增强了企业实力,对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迎接新世纪挑战,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改造中,以汽机通流部分改造为重点,对发电机部分、锅炉部分以及相应辅机进行了全方位配套改造,热控部分改DCS、调速系统改DEH纯电调,使机组综合技术装备和安全健康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并取得明显的综合经济效益。

(2)发挥档案的依据凭证作用,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例如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电公司)为了贯彻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政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华电力发展规划,决定关停拆除徐州电厂1—6号老机组,并利用1—4号机组场地建设2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目前,关停1—6号机组的申请已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机组拆除出售工作也已于2008年3月开始。在1—6号机组拆除与出售过程中,档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徐电公司“上大压小”项目筹建处拆迁部门在机组拆除前和参与机组拆除出售工作的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山东金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王军、闻陈军、吴永利、张开东、张鑫、李光忠等同志一同到公司档案室查阅了1—6号机组基建期的竣工档案和主机的设备档案,并以档案为重要依据,编制机组拆除方案,使机组拆除工作顺利进行。在1—6号机组设备拆除后的出售工作中,作为购买方的山东金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把档案视作机组出售的一个基础条件。当他们在徐电公司档案室看到保存完整、齐全、系统的档案,表示满意。正是由于1—6号机组设备档案保存的完整齐全,并可以与1—6号机组整体发电设备出售同时移交,能为购买企业今后设备的安装、运行和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山东金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愿意出2亿元买下1—6号机组设备。由此可见,完整齐全并管理良好的档案,在徐电公司1—6号机组拆除与出售工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否则,1—6号机组设备只能作为废铁或报废设备处理。档案价值的发挥,使机组设备变废为宝,为企业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再如为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保护大气环境,完成江苏省政府和省环境保护厅下达的“十五”期末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防治计划,我公司在#7、#8机组配套安装烟气脱硫设备。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和我公司生运部、锅炉公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到综合档案科查阅了0308-8266-1、0308-8835-1、0307-8022-17、03-839-01、03-836-00等有价值的科技档案,为改造工作的前期初步设计、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7、#8机组安装脱硫装置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145吨,脱硫洗涤塔具有50%的除尘效率,烟尘排放浓度可进一步降低,改善当地大气环境质量,因此项目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又如2000年10月,山西省某煤矿二位同志来我公司要求查阅1995年和1996年两笔煤款未收到,要求徐州发电厂支付此款。我公司财务部同志来到综合档案科查1995年度(431—1、8、9、17)、1996年度(431—6、7)燃料明细帐及1995年度(433—199、200)、1996年度(433—3、4、5、6、37、99、149)会计凭证档案,我公司分别于1995、1996年度向对方已付过款,使对方承认了此款已汇出这一事实。为我公司挽回了经济损失。再又如2011年9 月30日,我公司与当地农民为公司大门口处一块十亩土地归属问题发生争执,为证实此地为电厂所征用我公司经营管理部查阅了0300-8030-004案卷(铜山县政府、茅村乡、徐州电厂等单位关于徐州电厂第二批征地问题的批复、通知、协议等文字材料),手续齐全,完全证实此地已为我公司征过,避免了纠纷,赢得了效益。以及2011年10月17日,我公司与某施工单位由于深井泵房看护及灰场灰坝运行维护承包问题发生争执,我公司纪检监察部查阅了0300-905-188、0300-905-033、0300-905-112案卷(深井泵房看护及灰场灰坝运行维护承包协议、合同审核意见单等),证实我公司确实履行了合同协议,避免了纠纷。再再又如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电公司)为了贯彻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政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华电力发展规划,决定关停拆除徐州电厂1—6号老机组,并利用1—4号机组场地建设2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2×1000MW机组(上大压小)建设工程2台机组已于2012年12月4日高水平通过达标投产和工程质量评价工作。为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金奖,我公司邀请中电建协专家组对我公司百万机组进行两次创优咨询检查,专家们分为锅炉、土建、电热、汽机、综合指标、档案六个专业组分别进行检查。按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评选办法(2013版)最新标准,对现场实际和档案资料进行抽查和现场检查,相关参建单位给予密切配合。2013年7月27-28日,中国施工协会专家组来我公司进行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现场复查。国优现场复查按“两会三查”方式对工程实体、重要部位、关键工序、主要试验、检验项目文件及工程档案进行核查。通过检查,专家们高度肯定了我公司2×1000MW机组(上大压小)建设工程创优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一致认为我公司2×1000MW机组(上大压小)建设工程符合国家优质工程审定办法2013年版及现场复查重点部位的要求,通过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现场复查。在两次创优咨询检查及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现场复查中,我公司筹建处、生技部等各部门及江苏省电力建设三公司、天津电力建设公司等参建单位在档案室借阅了大量基建期的竣工档案和主机的设备档案,档案在为我公司顺利通过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现场复查工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以及2013年9月10日,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研究院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我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安全标准化达标评审,此次评审标志着国华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已全面进入现场评审阶段。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工作,对于提升我公司安全管理能力,夯实我公司安全生产基础,统筹协调安全、健康、环境,全面改进和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9月15日,我公司安健环监察部专业工程师葛某到档案室借阅了0400-8048-1,2,3、0401-8041-007、0400-8080-009等档案案卷,正是由于档案人员熟悉馆藏,业务熟练,调卷准确、迅速,使我公司顺利通过国华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工作。再再再又如为确定两台百万机组工程投资项目竣工决算的合法性、真实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障资金合法使用,维护出资人合法权益,保证投资活动合法、真实、合规,我公司委托天职(北京)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审计。审计人员自2013年3月中旬进驻至2013年9月,陆续对工程、服务、物资等合同结算情况、两台百万机组财务决算情况、交付使用资产情况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到我公司档案室借阅了大量基建档案、设备档案及光盘档案,使我公司顺利完成两台百万机组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工作,取得天职(北京)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出具的《建设工程项目结算报告》和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竣工决算审核报告》。以及2013年7月18日凌晨4:30分,我公司百万机组运行中的2号斗轮机突然无法回转,燃料生产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协调保证两台百万机组正常上煤,一方面组织精兵强将进行设备抢修,燃料生产部班长胡某到档案室借阅了0400-913-008,009斗轮机案卷,至18日晚上22:40分,2号斗轮机回转缺陷消除,投入运行,输煤系统恢复正常,为百万机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3)提供档案为企业经营决策、查处经济案件、惯标认定、编史修志等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2002年12月我厂朱厂长借阅徐州发电厂征地实况及红线图以及#1、#2灰场等处征地问题的批准通知书及协议书等(0300-8030-1、8、9),为领导关于我公司机组扩建提供了参考。再如1997年我公司编写《徐州发电厂志》,厂编委先后调阅了综合档案科大量档案资料(89-073-45、92-601-01、02等)编写厂志共查阅各种档案案卷202卷次,复印资料近5000张,为厂志的顺利完成立下汗马功劳。

(4)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做好资料汇编

几年来,我公司档案管理人员自己编研或与有关部门合作完成了《历年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汇编》、《科研成果汇编》、《徐州发电厂志》等22种165万字的编研材料,其中,通用性编研资料17种,深层次编研资料5种,同时还编制了检索工具28种161册,对生产经营等管理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厂累计利用档案材料7000多卷次,创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而且还以翔实的资料性和权威的原始凭证性,解决了多起经济纠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档案工作者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已跨出了档案室的门槛,直接参与了一定的生产、技术活动,并以它的实际效用促使技术人员重视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由于各单位具体情况不一,参与的途径显然不同,但事实却告诉我们,把档案工作搞活了,能够在提高经济效益中起作用,而且,这种结合不是靠行政的强制手段,而是适应了现实的需要。这就给我们一点提示:档案的利用工作范围、利用途径已在延伸、扩展,它逐步冲破了传统的作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企业科技档案工作内容、范围向前、后两个方向延伸、扩展,大大丰富了我公司档案工作的内容,使档案工作增加了活力。它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围绕着生产管理科学化,正在向“全”字发展,从形成、积累开始直至到发挥档案的作用,以致取得最佳经济效果,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而且在实践中还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着。它在实践中经受了考验,并将继续丰富、发展。

三、现代科学管理对科技档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二十一世纪已进入信息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可以大大缩小时、空范围,以较大的容量存贮和传递各种信息。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的管理者通过信息流动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上贯穿着两种“流动”,一种是人、财、物的流动;另一种是随之而产生的大量数据、图纸、资料、报表等信息的流动。科技档案是一种技术信息,也将借助计算机的功能为管理提供各类技术数据。科技档案(包括原始记录、原始凭证)、经济技术情报、统计分析等将组成信息系统,为领导机构进行决策提供依据,为科技人员提供各类技术数据。档案部门是企、事业一切文字材料(信息资源)的质量监督部门和归宿,就有可能成为信息系统的中心。科学技术的整体化发展和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并不等于简单的互相混杂,而是一种“微观更微”、“宏观更宏”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科技档案工作也会在“微观”、“宏观”上继续发展,从微观来说,要求工作做得更细、更准确,管理水平更高,适应性更强,为现代化管理准备条件,搞好标准化、规范化;从宏观来说,就是与相关的工作结合,以最佳的效能为现代管理提供条件。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因此,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自身建设的需要。1992年开始,我厂就着手实施采用以光盘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我厂已经实行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单轨运行,制定了建设多媒体技术数据库信息管理、全文级图象管理和视频音像管理融为一体的档案管理网络的规划,并逐步加以实施。目前,我厂已经建成了包括打字、文书、档案为一体的办公网络,开发应用了包括人事档案、经营档案、生产实时信息档案等全方位的综合档案信息查询功能,使授权用户可以上网查询所需信息,全厂各类文件的管理形成了完整的微机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1983年以来的文书档案已全部著录进微机网络,自建厂以来的科技档案也已著录进计算机,档案立卷、统计、检索、打印均实行了微机管理,科技图书资料实现了微机管理和目录检索。现在,我厂档案室配备有6台IBM液晶显示屏幕微机,激光打印机5台。档案微机管理已与厂MIS系统联网,厂领导以及有关职能部室均可按照管理权限,在各自的工作站或档案信息站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料。

我公司新近投资购置了清华紫光工程图档管理系统,包括绘图仪、激光打印机、扫描仪、浏览器、软件等设备,它能与电力系统现行的基于LOTUS NOTES的档案管理系统有无缝的连接。该系统以光电扫描为主要输入手段,将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通过光电扫描仪转换成电子图象,经过净化处理压缩后存入光盘,充分利用我厂现在使用的“OA”办公自动化NOTES档案管理子系统数据库中已输入的数据,与此电子图像自动对应,网络用户在WINDOWS环境下,应用浏览器方便灵活的实现档案的全息查询和检索。我公司在公司内部网页上挂接了清华紫光电子档案检索系统,公司员工只要输入自己的姓名和密码就可方便的利用电子档案检索系统进行档案的全息查询和检索。

2014年1月24日,我公司图形信息系统已上线运行,包括设备图纸、技术手册、参数报表、设备维保等信息,并集成了其他生产和设备管理系统数据,方便了设备资料查阅和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基础管理水平。综合档案室2台1000MW发电机组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已全部扫描成电子文件并挂接到图形信息系统里,公司员工可方便地登录图形信息系统查阅综合档案室2台1000MW发电机组档案的电子文件。

笔者认为,电子档案最好是采用纸质档案扫描件,因为纸质档案扫描件才能保证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内容完全一致,这样档案用户可以放心地不用到档案室查阅档案原件,只要通过局域网络查阅档案室的电子档案就可以,这样既可以方便档案用户,又可以有效保护档案室的档案原件。

总之,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的伴生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特点,以及生产、管理水平的变革和发展也必将促进科技档案的变革与发展,科技档案工作的现实性、应变能力应该更强。因此,在指导思想上须要以改革的精神去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才能为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作出贡献。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Archives Working Scope in Enterprise

Wang Wei
(Comprehensive Archives,Shenhua Guohua Xuzhou Power Generation Company Limited Xuzhou 221166)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exens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working scope of the 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ves and the new requirements proposed by modern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ves.

Key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rchives Scope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中图分类号G270;G27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0316-7229

作者简介

王巍,男,汉族,1965年11月生,神华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档案室科档主管,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档案室机组科技
双馈式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运行控制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勘测设计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探讨
热连轧机组粗轧机精度控制
邸若冰:机组控制系统的保护神
加强综合档案室基础性工作建设初探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