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教精舍住宿产品的文化本质及表达研究

2016-12-19秦炳旺吴建

当代旅游 2016年8期

秦炳旺 吴建

摘 要:精舍住宿产品的开发需明确精舍的本义和文化本质,精舍是简约质朴的居所,亦为修行者提供直面事物的本质和感悟的修行场所。精舍住宿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要依托精舍的文化本质,选材需质朴真实,表现手法需贴近再现自然,并注重为顾客创造感悟的意境。

关键词:佛教精舍;住宿产品;文化本质

一、精舍的发展与功能变迁

精舍最早是指儒士传道授业的居所,这是精舍最早的功能所在。《辞海·中国建筑词林》中对于精舍的解释首先定义为:“精舍,学舍也。”“舍”指的是较为简陋的客居之所,因此,对于精舍内涵的解读,聚集在“精”字。

随着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住宿业构成的种类丰富,以“禅修”为主题的佛教精舍类酒店开始吸引特定的目标顾客,精舍逐渐从佛教的禅修功能过渡到了住宿功能,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住宿产品。现实中,设计者由于对精舍的文化本质理解有失偏颇,导致无法准确表达精舍住宿产品的意境。佛教精舍住宿产品要为禅修顾客带来修行体验的甜蜜地带,需要厘清佛教精舍的文化本质及其表达方式,进而通过空间设计、物品选取和布置、氛围的营造等打造出适合禅修顾客的氛围,实现目标顾客体验的甜蜜地带。

二、佛教精舍的文化本质

(一)追求简约质朴的居所

佛教精舍的简约和崇尚自然的文化本质体现在精舍最初的用途方面。从精舍字面的意思上看,舍是精舍的主体,亦是这种居所的表现形式,古语中“舍”指的是简陋的客居之所,简陋一词是对精舍真实地解释。当然,无论是在客观历史条件下,还是主管刻意为之,舍在字面上都体现出简约的涵义。儒家将精舍定义为格物修习的场所,即体悟生命的地方,对外在不做太多要求,尽可能地简单,在这种条件下,体现了居住者崇尚简约的理念。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精舍住宿产品依然需要保持精舍最初的本义,即简约质朴,才能真实地再现精舍传递给居住者的意境。

(二)主张直面事物的本质

在佛教的教义中,任何事物都归结为四大皆空,即风、火、土和木是构成世界的一切基本元素,这体现了佛教主张直面事物的本质的特征,对任何一种事物,都希望看到最原始的状态,即事物的本质,希望这种事物不加修饰地呈现在眼前。精舍为修行的场所,不以雕饰取胜,而是通过展现自然,为修行者创造机会直面自然,直面事物的本质。

三、精舍住宿产品的文化表达

(一)选材

“精舍”是体悟生命之本质的寄居之处,而对外在的物质表现不做多要求。因此,精舍住宿产品不应让奢华的装饰喧宾夺主,而需要质朴为先,为住宿者追求简约接近自然提供条件。在佛教的观点中,修行的过程就是与欲望和诱惑斗争的过程,例如佛教就主张信徒戒除贪嗔痴三念。而精舍作为修行的重要场所,外在物质或多或少都扮演着诱惑因素的角色,减少外在物质的渲染,也符合佛教精舍的本义。

然而,对外物质不做多要求,并不代表着没有要求,而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选材贵在精不在多,精在于契合精舍的为文化本质,如相对于绚烂多彩的花卉布置,这个时候一束佛教莲花造型的花朵更能突出主题氛围。选材的另外一个要求是货真价实,佛教讲究本真,布景物品可以不绚丽,但要有质地,才更加突出修行者内心真实。如带有自然纹理的木质物品比起加工制造的装饰品更加有味道。

(二)表现手法接近自然

对于佛教修行者来讲,置身精舍却贴近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因此,精舍产品的布局表现手法要接近自然,表现自然。首先,禅宗自然观的美学品格首先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崇尚自然和再现自然是禅宗风格的空间设计特点。其次,禅宗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反对人工的雕饰和装饰,强调通过极为简练的手法营造空间,反映内心的空灵与冥想。

(三)空间设计创造意境

静修的要义在于意境的创造,修行者在意境中感悟体会,最终达到突然领悟的目的。在禅宗的精神世界里,往往倾向于将观念性的物体浓缩到最小,呈现出“无相”才是禅宗的精神之美。因此,对于精舍住宿产品而言,意境的创造要考少量但是能够激发感悟的物品。如花草装饰,要更多地考虑具有精神寄托的植物种类,岁寒三友松竹梅,代表坚定和毅力的松树盆景等,当然,一些具有佛教含义的元素是更加适合的,如菩提树,波罗蜜经文等,亦或者是一副稚拙之味的书法画卷都有可能帮助修心者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