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蔗赤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2016-12-18李瑞美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防治

李瑞美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 363005)



果蔗赤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李瑞美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363005)

摘要:赤腐病是果蔗的真菌病之一。该文阐述了赤腐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从选用无病种蔗、蔗种处理、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土壤改良及药剂防治等方面总结果蔗赤腐病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果蔗;赤腐病;发生;防治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十二五”以来福建省糖蔗面积急剧下滑,而果蔗作为鲜食果品,其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各种病害发生也逐渐出现,其中赤腐病为常见的病害之一。赤腐病是发现较早的甘蔗病害之一,分布范围很广,世界各蔗区均有发现[1-2]。该病于果蔗各生长期均有发生,影响果蔗的产量及品质[3-5]。蔗种染病造成种蔗腐烂,导致苗期缺株;中晚期感染受害,则影响蔗茎生长和糖分累积;蔗茎受害严重则易造成腐烂变质,影响品质和产量。本文就赤腐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进行总结,以期为果蔗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1危害症状

赤腐病主要为害果蔗的根、茎、叶片以及叶鞘,其中蔗茎、叶受害较为严重。赤腐病多于甘蔗生育中后期发生,病菌由种茎切口、植株伤口侵入为害。叶片染病初期表现为蔗叶中脉产生红色小点病斑,随后沿中脉扩展成梭形或纺锤形,斑块可长达10 cm以上;病斑边缘呈暗红色或棕黑色,中央为黄白色,后期病斑中央转灰白色,表面具分散的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上产生的刚毛,病部斑块后期破裂,叶片常因此而折断。叶鞘染病初期表面呈现暗红色、不定形的病斑,随着病情发展逐渐扩大,最后多个病斑连成不规则的斑块,且病斑边缘为黄色、中央则呈红色,病斑上分布分生孢子盘,呈小黑点状;有时病鞘相邻节间表面也产生红色的小型病斑[5-6]。

蔗茎感病初期表面没有症状,但纵剖蔗茎可见染病部位的维管束上出现纺锤形的小红斑点[7],病斑中心为白色斑点,红色病斑逐渐扩大;外观蔗肉呈赤红色或褐红色,闻之有淀粉发酵的酸味,感病组织亦产生菌丝体,有的甚至出现红色的分生孢子盘,随着病情加重向外扩散,最后蔗茎表皮皱缩、干枯、失去光泽,茎皮出现暗红色斑块;发病后期茎内组织均干枯下陷,植株上部叶片则失水凋萎,严重时整株枯死;蔗茎坏死组织表面出现黑色小点,即出现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宿根蔗的蔗桩受害易引起腐烂,影响宿根发株。

2病原

赤腐病病原为镰孢炭疽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的刺盘孢菌。该病菌分生孢子盘直径为35~100 μm,黑色,盘上有少数暗褐色刚毛;分生孢子梗为单胞、无色,其形状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或长条形等,且均着生于分生孢子盘中。分生孢子形如镰刀状、色浅或无色、单胞且无隔膜,内部含粒状物及油点,有1个大液泡;分生孢子密集时呈现粉红色至橙红色;而刚毛杂生在分生孢子梗中;棕黑色的厚垣孢子内含油球。根据培养形状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培养型和株系。镰孢炭疽菌有生理分化现象,易产生变种,形成很多形态小种和生理小种[1,6]。

3发生规律

果蔗赤腐病属真菌性病害[1-2]。该病菌的生长、孢子的形成以及萌发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温度为27~35℃、pH值为5~6。因此,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该病害的流行;土壤过酸,田间积水湿度大,发病严重;冬春果蔗栽培季节遇干旱或大雨,土壤干旱或积水,导致果蔗蔗芽萌发受抑制,萌发慢,也有利于该病菌入侵,或加重此病的发生。故选用抗病品种或选用萌芽迅速的品种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该病主要初侵染源为田间杂草、感病植株、带病枯残茎,以及土壤中越冬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而病叶上的分生孢子或厚垣孢子则是当季重复侵染的重要菌源。在有利的天气条件下,孢子借风、雨、雾、露、昆虫及流水传播,病菌萌发后则通过伤口入侵至果蔗叶片中脉或蔗茎组织。雨季蔗茎上的病害则由叶片上病原菌通过雨水冲入叶鞘内部后引起;病菌易从伤口侵入,故螟虫、叶蝉、飞虱等虫害严重、虫口多、为害重、机械损伤率高的田块,病害发生较重。贮运时甘蔗受伤或受冻害,都会造成蔗茎染病[7]。

4防治方法

4.1选用无病种蔗

选用种蔗经处理的无病田留种,选取无病、无螟害节的强壮蔗茎作种[8]。同时,推广地膜覆盖栽培,促进早发芽、苗齐、苗壮。

4.2蔗种处理

斩种时刀具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种2~3 min消毒,先将旧切口端部斩除,然后斩成双芽段。以1%硫酸铜液浸种2 h,或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浸种30 min,或用 50%多菌灵、石灰水浸种消毒催芽[8-10]。

4.3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采用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来源;合理密植以改善蔗田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适时灌溉排水,防治土壤过干或积水;及时剥除病残叶,以减少再侵染危害;适时防虫治病,减少伤口,减少病菌侵入的途径;甘蔗收获后及时把田间病株残叶清除并烧毁。

4.4土壤改良

酸性土施入少量石灰,改善土壤酸碱性,有利于果蔗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4.5药剂防治

发病时可用0.7%甲基托布津及多菌灵,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或4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喷雾[7-8],5~7 d喷1次,视病情防治2~3次。

参考文献:

[1]MANIN J P,ABBON E V,HUGHES C G,et al.世界甘蔗病害(第1卷)[M].陈庆龙,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2]安玉兴,管楚雄,杨俊贤,等.甘蔗病虫害及防治图谱[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3]熊国如,李增平,赵婷婷,等.海南蔗区甘蔗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9):1588-1596.

[4]韦金菊,邓展云,黄诚华,等.广西甘蔗主要真菌病害调查初报[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9):1316-1319.

[5]许汉亮,林明江,管楚雄,等.甘蔗赤腐病对甘蔗品质指标的影响[J].甘蔗糖业,2012(3):23-29.

[6]梁艳琼,雷照鸣,贺春萍,等.甘蔗赤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5):967-972.

[7]林明江,龚恒亮,安玉兴,等.湛江蔗区甘蔗赤腐病的发生与成因初探[J].甘蔗糖业,2011(1):34-37.

[8]林善海,黄诚华,王伯辉.甘蔗赤腐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糖料,2011(4):69-74.

[9]吴伟怀,王彩霞,梁艳琼,等.11种杀菌剂对甘蔗赤腐病菌的毒力测定[J].热带农业科学,2015(6):37-42.

[10]吴伟怀,胡冬,贺春萍,等.甘蔗赤腐病菌对碳、氮源的利用及其室内毒力测定[J].中国糖料,2008(1):14-17.

(责任编辑:林玲娜)

收稿日期:2016-03-05

作者简介:李瑞美,女,1969年生,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2014R1013-7)。

DOI:10.13651/j.cnki.fjnykj.2016.04.013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its control of red rot disease of chewing cane

LI Rui-mei

(SubtropicalAgriculturalResearchInstituteof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jianProvince363005)

Abstract:Red rot disease is one of the fungal diseases of chewing cane.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harm symptom, pathogen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red rot disease, and summarized the controlling methods from the aspects of selection of disease-free cane, treatment of seed cane, field management, soil improvement and chemical control, and so on.

Key words:Sugarcane; red rot disease; occurrence; prevention

猜你喜欢

防治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