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

2016-12-17刘建萍

经营者 2016年18期
关键词:资源经济发展

刘建萍

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

刘建萍

自然资源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们进行工业发展的重要根基。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检测和研究,则可以很好地分析其此消彼长的关系,也能够很好地解释“资源诅咒”的假说。同时,为资源的丰富、经济的增长提供思路和路径。

“能源诅咒” 经济增长 科技创新 人力资本

一、前言

“资源诅咒”是经济学领域中重要的假说,其本身的含义是指经济增长因为自然资源受到了阻碍,经济在资源丰裕基础上的增长速度相比资源较贫乏的情况下要慢。例如,20世纪的非洲与瑞士相比,其因为自身资源极为丰富,在进行发展来说则极为缓慢,而瑞士本身资源较为匮乏,其经济的发展之快则有目共睹。依照相关的研究来说,资源匮乏的国家,其为了摆脱资源的束缚转而谋求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而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则更加依托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自身经济停滞不前。中国作为资源大国,是否也会陷入“资源的诅咒”之中,是否能够在此基础上寻找最有利的突破口则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二、自然产出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依照“资源诅咒”的假说理论来说,其主要是在国家之间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的,并未单独针对某一个国家区域之间进行相关的比较,并得出相应的资源与其经济间的关系。因此,笔者结合我国地区层面的比较进行了重点观察,尤其对于福建、广东等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盈亏情况进行了重点观察,从而进一步探究了自然资源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通过1995~2015年自然资源与平均增长率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经济发展最快的福建省,其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8.23%,但是其原煤产量仅为0.11亿吨,原油产量为0,天然气产量为0,铁矿石产量为115231万吨。而经济增长率最低的甘肃,其原煤产量为0.21亿吨,原油产量为151.2万吨,天然气产量为0.41亿立方米,铁矿石产量为154236万吨。其他地区也在此方面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反比表现。

通过相关内容的调查以及综合对比,我们了解了我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情况,并了解了其相对应的经济增长率。通过数据显示,我国很多经济发展增速较快的地区,其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相比较而言,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如辽宁、山西等地区,其经济增长却并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可以说其经济增长率甚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源诅咒”假说的正确性,表明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也在无形之中遵守着“自然资源的诅咒”。

三、自然禀赋制约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来说,很多专家和学者已经对“自然资源诅咒”的相关作用机理以及影响情况和渠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是真正对其进行理解则并非易事,而是一项非常重大的任务和工作,很多文献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和讨论都是从某一侧面进行的研究,真正要对其予以多角度的探究则并没有取得较大的成功。我们则从自然禀赋制约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方面对其进行讨论。

(一)要素转移效应引发“荷兰病”

所谓荷兰病,是指某一个小国家因为某一个部门异常繁荣导致其他部门出现衰落的现象。依照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要素发生转移,极容易导致“荷兰病”的出现。例如,我国重要省区山西,其在采掘业方面投入的精力、物力等非常大,这就让相关的劳动要素都转业到了此方面,造成了制造业以及相关行业发展出现不足,而此方面的发展不足必然引起山西经济的滞后。山西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经济增长不足表现非常明显,也正是因为此,山西的经济发展无法进入到国家前列。

(二)外部环境恶化促使资本外流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使用都需要技术的强大支撑,矿产资源的开采也会伴随环境的污染以及可能发生的人身伤亡。同时,无论从我国的资源开采情况来看,还是从国际资源开采的情况来看,其矿源位置一般都远离市中心,处于偏远地区,基础建设非常落后,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其环境的恶化导致很多有意投资的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寻求具有舒适生活空间以及较好生活条件的场所进行投资,很多人的眼界更加关注城市化的投资项目。因此,资源的开采只能依托于国家的行为而产生,制造业也会因此而不足,造成了很多投资者的资金流向其他地区。并且,其所造成的后果不止于此,政府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经济,只能采取向外大力引资的方式来促进经济进步,两者的矛盾造成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足。

(三)产权安排不合理导致制度弱化和资源浪费

依照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于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需要经过国家的统一安排和布置。这也就是说,我国自然资源的产权都是统归为国家所有。虽然国家可以通过宏观层面对其进行严格安排和布置,但是无法关注到相关的细节问题,无法真正让资源的利用达到物尽所需的程度。加上我国资源的开采都是国家行为,相关人员不得从中牟利,这就让很大一部分政府官员开始“想方设法”获得资源的采掘利益,意图谋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腐败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政府官员的行为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产生问题,公平竞争的目标和促进经济科学发展的路径被破坏,地区经济的高效发展自然无法实现。

(四)资源开采的财富分配造成贫富差距的加大

资源的开采本应当是利国惠民的大好事,但是因为相关资源的开采、产权安排等问题,导致很多因为资源开采所获得的财富并没有真正地惠之于民,反而落到很多不法官员手中,造成了同一地区不同行业人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尤其两极分化情况极为严重。这样就限制了很多居民购买力的实现,对于地区经济的拉动和增长极为不利,情况严重的还会对地区稳定、社会安稳产生影响和破坏,不利于社会的健康成长。

(五)资源主导的产业结构制约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科技能力的提升

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所以,人力资本的减少,科技力量的应用,一直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但是在资源较为富足,且资源占据主导的地区,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对于科技的投入自然就会减少,低廉人力资本的应用依然会成为地区的主要应用力量,加上制造业促进的不足,不仅会让地区经济出现滞后,而且会让地区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科学技术提升出现严重不足,两者都无法在此环境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价值。由此,又会引发恶性循环,人才引进的不足,科学技术发展动力不够,还会让资源的开采沿用原来的模式,地区的发展处于停滞循环状态之中,其经济的发展自然无法进步。

四、结语

近些年来,资源开采和利用的紧张促使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经济发展的需要也需要让我们对其进行重新审视。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应用更好的措施,制定的更好政策,让资源丰裕地区也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依托于科技创新让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尽早实现我国经济因为资源的合理应用而腾飞的梦想。

(作者单位为吉林省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站)

[1] 黄悦,刘继生,张野.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资源诅咒效应国内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2013(07):873-877.

[2] 邵帅,范美婷,杨莉莉.资源产业依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效率?——有条件资源诅咒假说的检验及解释[J].管理世界,2013(02):32-63.

[3] 宋瑛,陈纪平.政府主导、市场分割与资源诅咒——中国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9):156-162.

[4] 王浩,王锋正,陈善龙.西部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发展如何避免资源诅咒——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4 (06):13-20.

猜你喜欢

资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