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恒璐钢琴组曲《北京童谣五首》的呈示与展开手法辑要梳理

2016-12-17李如春

齐鲁艺苑 2016年5期
关键词:音型童谣声部

李如春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姚恒璐钢琴组曲《北京童谣五首》的呈示与展开手法辑要梳理

李如春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姚恒璐先生创作的钢琴组曲《北京童谣五首》采用了五首童谣做主题,作品在呈示与展开时使用了丰富多样的作曲技巧,十分值得学习与借鉴。呈示主题的写法包括在多样织体环境中呈示一个主题、带有副旋律的主题以及带有固定音型的形式。展开则主要用到剪裁与扩大、主题碎片化、调性变化、“加花”技术、节拍变化与节奏变形等手法,这些手法的使用与曲式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与音乐内容相关联,简练而艺术,效果突出。

姚恒璐;北京童谣五首;钢琴曲;音乐分析

姚恒璐先生于2005年创作的钢琴组曲《北京童谣五首》,收录在《姚恒璐钢琴音乐作品选——原始的音迹》①姚恒璐:《姚恒璐钢琴音乐作品选——原始的音迹》,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中,五首作品分别是《丢手绢》、《打花巴掌》、《什么人来同他去》、《水牛儿》和《找朋友》。

《北京童谣五首》中的作品采用了流传广泛、耳熟能详的童谣做主题,作曲家在呈示、展开这些主题以及挖掘其展开变形的潜力时,采用了巧妙的设计,显示了丰富多样的作曲技巧,十分值得深入挖掘、研究与借鉴。

一、多样的主题呈示写法

《北京童谣五首》中五首作品分别采用了不同呈示写法。《丢手绢》在呈示部分中使用了不同的织体类型;《打花巴掌》的主题呈示带有副旋律与半音化的低声部;《什么人来同他去》采用了单声部主题加固定音型的方式呈示主题;《水牛儿》的主题呈示带有节奏性的持续低音与副旋律;《找朋友》的主题呈示则带有副旋律与固定音型。

①《丢手绢》特殊的主题呈示方式

一般音乐作品的呈示段讲究清晰、统一,但《丢手绢》的创作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主题呈示中不断变化织体类型,采用不同织体类型呈示一个主题,使呈示主题的部分担负了导引与呈示两种功能,形成特殊的表现力。

作品的前两个乐汇辅以平行五、八度音程出现,每个乐汇尾部加入散板的新素材(第2、4小节)。随后第6小节的主题的附属声部采用不协和的音程:增四度与小二度,中间(第6—8小节)也加入引申的新材料。这样的写法使前面这一部分担负了两种功能:既有引子的功能,又担负了呈示主题的功能。

接下来主题转移到低声部,高声部的采用扩大的主题核心与之形成对位关系,中间声部则用音型填充。最后三小节中左手声部延续前面的音型,主题则回到高声部重复,扩展了乐段,乐段结束回避了主音,形成开放终止,留下了不稳定性与继续发展的伏笔,低声部则是五声音阶下行构成的对位旋律。这一部分实质是呈示乐思的后半部分,但写法上恰恰像呈示部分刚刚开始。

音乐功能上的双重性将听者带入朦胧、恍惚的意境,仿佛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

②《打花巴掌》的两个对比主题

《打花巴掌》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由“音簇”构成的节奏性主题;另一个五声音调主题通过和弦与半音化的低声部的形式呈示。节奏主题用音簇惟妙惟肖地模拟游戏中拍巴掌的声响。

音调主题的呈示则用柱式和弦的形式,将旋律放在高声部,表现孩子们开心地唱歌的场景。织体中的低声部为下行的半音阶,增加了作品的谐谑性。

③《什么人来同他去》采用单声部主题加固定音型的方式呈示主题

《什么人来同他去》的主题在低声部出现,同时右手声部有一个造型性很强的固定音型。这样的写法令主题十分清晰,同时音乐性格又非常鲜明。

④《水牛儿》的主题呈示带有节奏性的持续低音与副旋律

《水牛儿》的主题呈示在一个节奏型的持续低音之上,同时带有一个节奏大致相同、音程相对自由的副旋律。作曲家意欲以简约的笔触,表现出孩子们无邪可爱的愚钝劲头。陪衬主题的副旋律与主题不在同一的宫系统之上,显得稚拙,加上持续低音的使用,这样的呈示手法凸显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⑤《找朋友》的主题呈示带有副旋律与固定音型

《找朋友》的主题呈示时带有节奏相同的副旋律,副旋律本身有较强的音乐性,且与主题有调性矛盾,低声部则是音阶与半音阶结合的固定音型。

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五首作品在呈示主题时,既有单声部的形式,也有带有副旋律的形式,副旋律的出现丰富了音响,增强了色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主题呈示时还多在固定音型、多样化的低声部环境之中,将主题呈示纳入钢琴化创作的整体思维之中。另外像《丢手绢》的独特的主题呈示方式,打破了常规做法,使呈示乐思的功能复杂化。

二、丰富的主题展开手段

组曲中的五首作品结构规模都不算大,乐曲中间部分都没有采用对比很强的新主题,而是展开原来主题材料形成对比。每首作品都采用了恰当的主题变形方式发展乐思,形成统一基础上的对比。采用的主要主题变形手法有剪裁与扩大、主题碎片化、调性变化、“加花”技术、节拍变化与节奏变形六种。

①剪裁与扩大

《丢手绢》从第33小节开始将主题中的小三度音程的材料剪裁,扩大为四度、五度,将之发展构成高潮段落的核心材料。第37小节将大二度下行的三音组扩大为大二加小三度的三音组,深化了音乐形象。

《什么人来同他去》第53小节将原主题节奏扩大,使音乐更有歌唱性与抒情性。

②主题碎片化

《打花巴掌》中将童谣的核心音程裁剪,分散到音乐织体中呈现,令欣赏者在丰富的音响中感知到音调的碎片,仿佛从喧闹的一群孩童中断续传来的歌唱声。

《什么人来同他去》的中段采用类似的手段,只保留核心音程材料,在新调上展开。

③调性变化

《丢手绢》从第24小节开始将主题移到高五度的宫系统, 第34—38小节又分别移到E宫与A宫,调性的变化带来恍惚的音响效果,对于音乐形象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水牛儿》主题呈示完毕后,乐段的核心乐汇在不同宫调系统上出现,调色彩的不同带来万花筒般绚烂的效果,其变化顺序为:降B宫——F宫——D宫——G宫——A宫——E宫——A宫——D宫——降B宫——降D宫——降E宫,前半部分以四、五度关系为主,后半部分以二、三度关系为主。

④“加花”技术

《什么人来同他去》的再现段中,主题采用民间音乐的“加花”技巧,手法简练,效果却十分突出,塑造了喧闹、热烈的景象。

⑤节拍变化

《找朋友》的原主题为2/4拍子,中段将之变换为6/8拍子展开,产生了较强的节拍变化带来的动力感。

⑥节奏变形

《什么人来同他去》的尾声中采用节奏变形的技术,增加了诙谐的情趣。这个节奏型来自第48小节展开部分的伴奏音型,在尾声中与主题结合,起到统一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北京童谣五首》的展开技巧十分丰富,有剪裁与扩大、主题碎片化、调性变化、“加花”技术、节拍变化与节奏变形等六种,结合谱例与分析也可了解到技法与作品内容的相互关系。这些手法的使用与曲式发展的内在要求相适应,与音乐内容的表现密切相关,简练而艺术,效果突出,十分值得学习与借鉴。

采用民歌为主题创作钢琴作品,在音乐史上产生过很多优秀的音乐篇章,国外如格林卡的《夜莺》、巴托克的《献给孩子们》,国内如桑桐的《内蒙民歌主题小曲七首》、杨儒怀的《八首民歌短曲》、黎英海的《民歌钢琴小曲50首》、汪立三的《兰花花》等,姚恒璐《北京童谣五首》的创作则进一步丰富了此类作品的曲库。

采用民歌为主题创作钢琴作品也是学习民间音乐、进行多声部写作实验的绝佳途径,希望能有更多作曲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此类作品。

(责任编辑:郑铁民)

10.3969/j.issn.1002-2236.2016.05.007

2016-04-28

李如春,男,博士,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J614

A

1002-2236(2016)05-0039-04

猜你喜欢

音型童谣声部
童谣里的童年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快乐童谣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浅谈钢琴学习中即兴伴奏培养能力的分析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论刘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音型分类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