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2016-12-17

北方牧业 2016年14期
关键词:养殖业粪便畜禽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畜牧养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畜禽养殖场所产生的粪便、污水及其他污物成为农村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对于畜牧业污染的治理,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来推动,在抑制畜牧业污染的同时,推动我国畜牧业的生态发展。

一、畜禽养殖存在的问题

一是选址未经水政、环保、畜牧等部门的评价和许可。畜禽养殖场遍布各镇(街、区),而且多靠近村庄农田和河流,污染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

二是畜禽养殖场治污认识不到位。部分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主动治理和配合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畜禽养殖场没有综合利用和污水治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水任意排放。

三是有关部门对畜禽养殖场(户)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四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难度大。畜禽养殖分散化、高度密集化,使得产生的废物难收集、难处理,且废物产生量超出农村处理和合理使用的能力,给区域环境容量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

(一)粪便污染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因其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并随雨水进入水系,由此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这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水质污染

养殖场对水体的污染主要为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有毒有害物污染。养殖污水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沟渠或者开放水域里,由于这些污水中氮(N)、磷(P)含量丰富,易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污水对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也会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

(三)大气污染

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破坏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四)生物污染

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孳生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使病原菌和寄生虫蔓延,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危害人畜健康。

三、环保给畜牧业带来重大挑战

当前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造成畜禽养殖产生的粪尿等废弃物无法合理利用,随意堆放或直接排入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二是我国畜禽养殖业生产成本较高,养殖业利润较低,而养殖废弃物氮、磷等污染物含量高,采用工业化治理技术进行处理的投资和运行成本高,养殖企业现有利润无法支撑。这造成养殖废弃物得不到合理治理,偷排、过量施用等现象严重,造成养殖业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而近年来一系列环保新政的实施,都显示了国家对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大大加强。

2014年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畜禽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生产设施用地和必要的污染防治等附属设施用地。这种势头将加速我国生猪存栏量缩减,寻求再平衡。

2015年1月1日新的 《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该法对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大大加强,使环保成本在生猪养殖成本中的占比显著增加,而一般的小型养猪场支付不起如此昂贵的成本。新环保法带来的不仅仅是环保成本的提高,更是规模化猪场的不断崛起与小猪场的不断退市。

2015年4月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要求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 (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各地禁养区划定、禁养区内养殖场拆迁、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明显提速。

2016年5月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要求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部分生猪大县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试点。鼓励支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依法规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防止兽药、饲料添加剂中的有害成分通过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污染土壤环境。

这些环保行动计划实施对畜牧业的影响意义更为深远,也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

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策

(一)合理规划,合理选址

畜禽养殖无序发展已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农业部门要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医疗和人口集中地区等必须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在限养区范围发展养殖业应远离人口稠密区和环境敏感区,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严格控制单位耕地面积的畜禽养殖量。

(二)因地制宜,制定方案

根据各地特点,可分别采取“猪(牛、鸡)粪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生化、物化+氧化塘”的排放模式,实现“猪(牛、鸡)粪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果(蔬、林、田、地、茶、蚯蚓、蘑菇)”的循环综合利用。

(三)加大监管力度

环保部门对本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监管,加大打击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经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的企业报经政府批准实施搬迁或关闭。

(四)加强宣传,增强环境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以及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发放养殖业治污技术资料,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对规模畜禽养殖业主进行培训,使业主充分认识到企业是污染治理的主体,提高他们的环境责任意识和治污能力。

未来养殖业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依法提高养殖环保门槛,扭转治污与经营观念,按区域、分步骤构建我国大农业一体化的资源循环利用与污染防治体系,发展先进、适用的技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畜牧业健康、长期、有序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养殖业粪便畜禽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加强养殖业抗生素监管 织起食品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