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击词史真相的力作
——《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评介

2016-12-17

关键词:唐宋词女性化词人

张 晶



□书评

直击词史真相的力作
——《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评介

张 晶

吉林师范大学的孙艳红教授虽为后学,但近年来著述颇丰,围绕词史方向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带有个人著作里程碑性质的,当属《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这部扛鼎之作。该书2014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全书十七章,洋洋53万言,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优秀成果。通读全书,能够感受到作者用力甚勤,全面梳理了唐宋词本体特征的发展演变过程。读来给人视角新颖、体察入微、行文酣畅之感,实为近年来少有的新人耳目之作。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之浅见。

一、从词本体角度切入研究词史,新颖独道

中国词学会会长王兆鹏先生曾讲:“词史和文学史,是多种风格体系、文体类型、艺术表现方式不断演进更迭的有机整体,而不是众多互不关联的作家作品的拼合物。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众多‘各自为战’的作家及其作品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和向度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清晰而具体地揭示出词史或文学史的发展过程、流变轨迹,是词史和文学史研究者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难题。”[1]孙艳红教授正是把词史看成有机的整体,并从女性化特征这一词本体的视角切入来探讨唐宋词的发展演变。

词为艳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王国维语)。这种被修饰过的、最精致细腻、最幽微精巧的美,正是词本体女性化特征的美。唐宋词多写女性,多表现纤细入微的情感,具有阴柔之美,因此,作者提出词体具有女性化特征的观点是有理论基础的。关于词本体的女性化特征,孙教授作了细致入微的阐述与界定,认为词的女性化特征“主要是指词中直接或间接地大量描写女性题材;或者是以女性视角来观照社会人生;或者是用词体艳科的笔触(一种感伤的女性式的悲悯情怀)去表现士大夫情怀,以柔媚之美来书写生命的感伤和离别的惆怅,即便与男女情事无关,但却洋溢着女性化的柔美情思,呈现出一种浓重的悲凉。”[2]2同时,对词的女性化特征的表现形式也作了精当的概括:“以女性题材或女性形象为创作主体、以女性化的情感表达为话语模式、以女性化的意象和语言为表达方式。”[2]4-6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不局限于女性题材或女性作者的身份,而是包含有女性视角乃至女性的审美表达方式,尤其是提出了“词体以艳科手法表现士大夫情怀,以感伤的女性情怀观照万物”的观点,颇具创新性和开拓意义。该书从女性作家的研究视角转向词体所深具的女性化特征,而且要研究和写作出这种特征在整个两宋的演变历程,因此,该选题更具研究难度,更具深邃之学术价值。作者直扼这一词本体特征,以时间为线索,以代表词人词作为节点,从横纵向两个维度,通过对唐宋词代表作家作品中的女性题材、女性情感表达、女性化意象与语言等的精细分析,构建出庞大的唐宋词女性化特征发展演变过程。

二、史论结合,不乏真知灼见

孙教授先以唐玄宗与李白应制词为代表,论述盛唐宫廷词的发展情况,认为唐玄宗的《好时光》和李白的宫廷应制词开词体女性化特征之先河。中唐时期,以刘禹锡、白居易词为研究中心,结合时代背景、文人心态及词体自身原因,以《竹枝》《杨柳枝》为例,凝练出中唐文人词体“婉曲含蓄”的过渡性特征。这些提法对词史研究来说是颇有创见性的。

及至花间词,以“香艳绵密”的温庭筠词、“清丽疏淡”的韦庄词为代表。温庭筠词处于词定型的关键期,将词体引入以女性化词为正宗的发展之路,并标志着词体真正意义上的诞生,故陈廷焯言:“飞卿词,风流秀曼,实为五代两宋导其先路。”[3]韦庄词相对于温庭筠词而言,具有开创性,“(韦庄词)保持了纤柔与婉转的女性化特点,但是在纤柔中蕴含风骨,在婉转中显示个性化深情,使词在定型化中确立了主观化抒情的女性化特征”[4],对后世柳永、苏轼、辛弃疾作词均有一定启示。更重要的是,词体女性化特征经此才得到士大夫认可,也才使得词成为区别于诗的“别是一家”之物。花间词人对于词史意义重大,作者不仅对温韦进行重点解析,让读者对花间词最高成就有一个透彻的认识,继而又在“其他花间词人略论”一节中,论及这一群体第二梯队上的人物,介绍了继承温庭筠词的牛峤、张泌、欧阳炯、和凝;继承韦庄词的孙光宪、李珣、薛昭蕴、牛希济等人的简况及词作。这就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了花间词人的整体面貌,避免了一般词史只关注大家而让读者产生盲人摸象般认识偏颇的情况。

词至南唐,境界一变,开始有了更多忧患意识,以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作者通过大量的文本分析,凝练出李煜词本体特征是“凄怨真纯”,冯延巳词本体特征是“柔婉清雅”,并指出南唐词对于两宋词深远的影响意义。晏殊、欧阳修、苏轼、李清照等人词作皆受其拂照。

关于敦煌曲子词本体特征的处理,笔者认为是本书尤值得特书一笔的巨大贡献。孙教授有着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没有人云亦云,而是根据敦煌词作者和写作年代不明的实际情况,把敦煌词一章放到了唐五代词之后。在词史研究中,敦煌曲子词历来颇受重视。作者敏感地捕捉,巧妙地编排,从敦煌曲子词的质朴本真特征出发,发挥其文本细读的功力,展示出敦煌词的女性化倾向,揭示出敦煌词应有之词史意义,那就是敦煌词实际上奠定了后世词体基本走向,即女性化特征的方向。又因其本身即为成熟律词,又使得其成为后世词体的直接源头,其女性化特征的倾向性于词史更着重笔。言此,笔者尤为佩服孙教授学术意识的敏锐,以及其对学术探究的敬畏。关于敦煌词的准确定位,加之翔实的史料、精当的表述,读来着实令人钦佩。这样的新颖见解,不唯此处,在书中论及辛弃疾等词人,多处都曾出现,充分说明本书不被惯有之学说所囿,能够发人所未发之见解,这些新颖观点体现了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词至两宋,代表性词家及其词史地位,几乎已是学界的共识,但作者仍有自己的理解与认知。

北宋初期,词人承晚唐五代的词风,以艳科手法抒士大夫情怀,本质为宫廷贵族词作。柳永词横空出世,作为晏欧体的前代词体,或者说是其批判继承的对象,其女性化特征为“俗艳深挚”,其对花间尊前词风的继承,使词回归“以艳丽为本色”的词体性质,并增加了词的柔媚风格,将其导向市井艳科,这样,词就不可避免走上女性化特征之路。柳永羁旅行役词中的“佳人情结”为后世东坡、少游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写法奠定了基础。

对北宋词体女性化特征演进与柳永有同样贡献的是“晏欧词与张先词”,与柳永一起,标志着词体的复苏与发展。“晏欧词”的贡献在于使词本体的女性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突破。他们对“词为艳科”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在内容、形式、风格上都呈现出鲜明的女性化倾向。无论是“闲雅哀婉”的晏殊词,还是“率真深婉”的欧阳修词,在继承“花间”之同时,突破其轻佻俗艳之脂粉气,都洋溢着一种“理性的节制”。同时,由于“晏欧词”呈现出了士大夫的现实与精神生活情趣,不仅开启了词的雅化倾向,更丰富了词体女性化特征的色彩。张先词上承唐五代词细美幽约,下启苏词直抒胸臆,其“清丽婉约”女性化特征,隔空呼应韦庄词的“清丽疏淡”,继承柳永词的“个性化书写”,以至于“后来如贺铸、周邦彦等,无不受其影响,而形成了一新的系统——北宋艳冶一派的词人”,可见其女性化之表征明显。

词至苏轼,则是本书值得特书的另一处亮点,作者又一次显示出其“迎难而上” 追求学术之执着。她对苏轼词文本进行定量分析、科学定性,显示出其为学者之韧性。在前辈评论家的大量研究成果和所谓定论面前,孙教授细斟慢酌,分析厘定,一一精确辩驳,令人拍案叫绝。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有云:“词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寄慨无端,别有天地。《水调歌头》、《卜算子·雁》、《贺新凉》、《水龙吟》诸篇,尤为绝构。”[5]然,孙教授恰从此处挖掘,经由词文本定量与定性分析,最终得出“陈氏所举的四首词,皆为传统的极具女性化特征的婉约词”之结论。其以清晰的逻辑和史家的秉笔直书,归结出苏轼词之“健笔柔情”女性化特征。作者站在大词史观的角度,高屋建瓴,指出了苏词与其他词人的承启变革关系,强调了苏词从数量和特色看,仍具有词本体所蕴含的女性化特征。这一观点有力地支撑了学界多年对苏轼豪放词风真伪的争论。同时,苏轼之于词女性化特征演变的意义,还在于其词既不失词为艳科之本色,又促进词的士大夫表达式的雅化,并契合时代的审美精神,深刻影响苏门四学士、贺铸、辛弃疾和周邦彦等词人词体特征的形成,使其成为两宋词史女性化特征流变之枢纽。

及至北宋中期词坛,晏几道与秦观并称为“古之伤心人”。他们的词都具有“感伤哀婉”的女性化特征,保持了词体的“当行本色”。晏几道词除了受其父晏殊的影响外,主要出自花间,对上延续韦庄、张先的女性化特征,中间又受苏轼词影响,对下与苏轼共同影响少游词。山谷词继承苏轼“以诗为词”,创“以俗为雅”女性化特征,其学柳师苏,历经俗雅共赏之路,甚至影响至后世金元曲子词。在词体的俗雅并行、清丽妖冶等女性化特征共存中,方回词以其“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孕育出词体“妖冶幽艳”的女性化特征,显示出其向传统词体回归的倾向。

最后,结束北宋词体女性化演变进程的是美成词的出现。美成词是北宋词“集大成者”,可视为维系南北宋词脉的重要纽带,开启了南宋词女性化特征的别样书写。同时,其词中对末世的观照,促成了其词具有“雅艳凄婉”的女性化特征。种种表现显示其似乎超越前人,又似乎回归飞卿。至此,词史起至太白体、飞卿体,最终经美成体回归到飞卿体,完成历史的轮回。然而依据史学思维,结束恰恰是历史的一个新的开始。

词体至南宋,女性化特征的突出表现首先是易安作为女性作家的词史书写。鲜明的女性烙印自然突出词体女性化特征。易安词“真纯自然”的女性化特征,恰是词体女性化特征最本真的状态,其承接北宋词坛风气,转北宋士大夫书写为女性词人个人书写,并学习东坡范式,“极是当行本色”。接着,与北宋苏轼一样,南宋辛弃疾也是词体女性化特征演变的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词人。其词产量丰富,被誉为“两宋之冠”。表面上“最不工绮语”,实则“刚健中含阴柔”。即在主体“豪放沉郁”背后,潜藏“阴柔婉媚”,既保持词本体女性化特征,又暗含个人风格,实具兼美。作者对辛弃疾词分析充分,认识到位:“辛弃疾词主体是沉郁顿挫的,但在其豪放沉郁的背后,辛弃疾还创作了一系列女性题材的词作,以一向吟风弄月、抒写个人悲欢离合的小词来反映社会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为词的发展演进开辟出一条积极向上之路。”[6]

南宋词至姜夔又启新风,其词作女性化特征在于“骚雅冷艳”。白石词不仅呈现香草美人骚雅之风,且沿袭晏几道、秦观、周邦彦追求雅化的创作思路,又一次回归太白体,完成历史的第二次轮回,词本体特征真正的雅化,并对梦窗词女性化特征产生积极影响。吴文英词“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浓挚”[7]。其词本体女性化特征,也呈现出由南追北的态势,其间不自觉的女性化的感伤,似柳词又似少游词,“密丽幽邃”足以代表白石词之女性化特征。同时,梦窗词“作为唐宋词体发展到尾声时代的一次大整合”,代表了唐宋词本体女性化特征的最后一次融合与碰撞,其词史意义更为凸显。

从书中我们深切地了解到,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发展演变过程是比较明晰的,但同时也是曲折渐进的。受我国传统诗学观念的影响,词的本质属性——女性化特征几度受到冲击。由柳永对词本体艳科属性的定型,到苏轼的“以诗为词”诗词一体的创变,到美成讲究法度的约制,再到稼轩的“以文为词”的诗词文高度融合,每一次都使词的本质特征发生某种变化,增加了新的内涵。但这变化一直是涵纳在词本体之内,词称其为词的本质属性——女性化特征仍旧不同程度地保留和传承着,使词终究没有被淹没在其他文学样式之中。

作者以词史为线索,统观唐宋名家词的女性化特征,思路清晰,结构宏阔。对敦煌词的定位,对苏辛词的辨析,展示了唐宋词内部特征的发展演变,值得细细品味,更能引发思考。

三、秉承史家笔法,从“性别诗学的文化角度”出发,纵横捭阖,详略得当

该书以时间为线索,以唐宋的每位代表性词人为着眼点,通过对其相关文本的考证和量化统计,具体分析其词作中的女性题材、女性化的情感表达、女性化的意象和语言等,追溯词体的发展演变,勾勒出了从开元元年(685)到南宋灭亡(1279)长达594年的词体女性化特征演变史。时间跨度大,涉及代表词家众多,然笔墨分配上遵从词史的发展轨迹,有理有节,重点突出。作者不是单一性地以时间为线索,而是兼顾了词风有共性的词人放在一起比照分析的原则,并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资料来布局谋篇。在对各家词的女性化特征分析时,不仅着眼于数量比例,而且深入作品中感悟探究词内部的女性特质,并把这种精微的体会与分析清晰展示出来。例如,因淮海、小山词所具有的感伤共性,作者把两人放在一章共同探讨,这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在具体的分析时,她又极细腻地分辨出两人的同中之异,认为晏几道的词体现了自恋式女性化特征,并从男女情爱词中的生依死恋、酒宴醉梦词中的醉生梦死两方面进行分论,通过对十余首词的鉴赏,深入探讨词的女性化特征。认为秦观词体现了自哀式女性化特征,并从传统相思怨别的浅愁低唱、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深哀剧痛两个方面论述,通过对七首词的鉴赏,来说明这种特征。这些都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文学感受力和思辨力。

全书思路清晰,见解独到,分析精当,显示了作者极好的理论功底和学术研究能力。作者站在当代学术前沿,在大文学史观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比较分析、文献考据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拓展了词学研究领域。尤其是从史家角度,量化统计分析与文本细读的高度融合,直击词史真相,抽丝剥茧,史海钩沉,更见此书撰写的重大意义。

词史研究,是构成词学研究整体的重要部分。解放前曾有王易的《词曲史》、刘毓盘的《词史》和胡云翼的《中国词史大纲》等著作,他们作为词史书写的拓荒者,为后学提供了借鉴,意义非凡。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不乏有志于建功词林之士,在探索词史书写的路上,继承前人并不断超越,完成了一部部体系完备、谨严厚重、评论恰切的词史专著,如杨海明的《唐宋词史》、严迪昌的《清词史》、谢桃坊的《中国词史》和邓红梅的《女性词史》等作品。面对前人数量既多,质量又高的词史著作,作者本着多年对词学的热爱、积累、钻研,和由此产生的对词发生发展的独特体察与思考,决定继续攀爬这座高山。然而要把自己的体察与思考,显于纸、成于书,是极其耗费心血之事。正如严迪昌先生所讲:“文学史事之研究,贵以有所发现与有所发明,而按之学术生涯,原乃持志寂寂冷窗前事。世多谓文学史实心灵史之一种,唯心灵也者自必涵及心志、心智、心性、心气以至于心术种种。才士代出,一代有一代之心魂……是故梳理之、辨析之、整合之,势尤耗心力……此中辛劳窃以为远非清玩赏悦锈绿之古董美所能比并,然其苦中之甘怡或亦唯学人得能独味。”[8]作者想必也是经历了无数个寂寂冷窗,焚膏继晷的日月,熔铸了自己的心志、心智、心性、心气、心术才写出这样的佳作,当然这苦中也蕴含了只有亲历者所能品味的那份独特甘怡。仅就这份胆识、辛劳而讲,作者已足令人感佩,而翻看此书,又觉《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是这样一部富于创见、精详灵动的佳作,这真是勤奋与天资结合的绝好范例。

任何一部著作都不可能完美无瑕,细读此书,觉得尚有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提升之处。首先是选题,如果只定位为唐词或宋词会更好。因为现在看来,选题涉及唐宋时期的词人词作太多,在对每个代表性词人词作的女性化特征作出分析判断,还要有所区分,难度太大,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性。比如宋初词的雍容绵缈,从美学的严格意义上看,“雍容”不属于美学语言。还有词体的“以柔为美”和女性化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如果再进一步探寻思索将会更加提升该书的学术影响力。其次,关于文章的体例,词史研究,必须要用史学思维重新构建唐宋词体发展的整体框架。如果作者能够不用时间上的顺推,而是遵从词史的发展演变规律,按照发生、发展、高潮、衰落的逻辑关系,则会更为清晰可观。如果再能够提炼出一个唐宋词本体特征总的发展趋势,则会更有价值。另外,每章都有专节论述某词人词的词史意义,其实这一节只侧重论述该词人词本体的女性化特征在词史上的意义就足够了,不用论述该词人词的所有方面在词史上的意义。最后,在结论处不妨对词的“女性化”特征在后世如何演进作进一步归纳阐发和总结,会引起学界更多的思考。

总之,这部书犹如一个宝藏,等待着更多读者去开掘,去发现。

[1] 王兆鹏.深化与拓展——评《南宋词史》[J].学习与探索,1993(5):142-143.

[2] 孙艳红.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 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3719.

[4] 孙艳红.论韦庄词清丽疏淡的独创性特征[J].社会科学战线,2013(9):147-152.

[5]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第一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02.

[6] 孙艳红.稼轩词的女性化风格特征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6):238-241.

[7]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M]//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1643.

[8] 严迪昌.明词史·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

【责任编辑 李开拓】

i207.23

A

1009-5101(2016)06-0154-04

2016-09-27

张晶,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古代文论研究。(北京 100024)

猜你喜欢

唐宋词女性化词人
探究男装女性化时装的色彩运用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从艺术造型角度探讨观音形象女性化现象
《霸王别姬》和《黑天鹅》的比较研究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文化
一部唐宋词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林逋梅妻鹤子
唐宋词举要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