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均势格局下的国内政治——基于印巴均势对巴国内政治影响的分析

2016-12-17华惠敏罗家旺

关键词:印巴格局巴基斯坦

华惠敏 罗家旺



均势格局下的国内政治
——基于印巴均势对巴国内政治影响的分析

华惠敏罗家旺

全球化进程促使国家间联系密切,各国都难以独立于国际环境之外,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国家政治发展的作用更是日趋显著,特别是均势格局对国家政治的影响难以忽略。巴基斯坦是一个在南亚次大陆拥有上亿人口并掌握核武器的大国,而印巴长期保持的均势抗衡关系使得巴基斯坦在对外事务上总受到印度的影响,时常处于被动状态,连国内政治变化亦受均势关系牵制。以均势格局为视角,可以分析近些年印巴均势格局对巴方国内政治的影响,以体现均势状态对一国内部政治变化的作用,即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家必须提升自身实力,增加战斗力,才能避免外部力量对本国的打击,这其中军备扩充和国防投入成为重要选择。相对弱势的国家在自然资源、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无法完全匹敌强国,易受制于地区强国,因而在特殊形势下国家只能调整内部政策,突出关键实力以实现抗衡。

均势;印巴均势;巴基斯坦;印度;国内政治;制衡

一、引言

“均势”作为国际关系领域最为古老,也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伴随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依汉斯·J·摩根索对均势理论的定义,他认为“一切国家对权力的渴望,或表现为尽量维持现状,或表现为极力改变现状,都必然导致被称之为权势均衡的状态(the balance of power)的状态,也必然导致旨在维持这种状态的政策”。[1]中国学者金应忠和倪世雄也对“均势”提出两个基本的概念,“一类是指国际关系的一种均衡状态;一类是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一种战略和策略”。[2]尽管对“均势”内涵的界定存在争议,但从中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均势”主要表示国家间力量对比状态,同时也成为国家对外关系的重要策略,更能够反映出国际社会的稳定态势。

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强调了均势格局的必然性,在他看来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特征是形成均势的重要基础,一旦出现权力失衡,各国为追求自身利益和维护安全,都必然会采取制衡策略,内部扩充军队,外部与他国结盟。即使国家无意制衡,国际格局都会倾向均势局面。因而从实际上说,尽管均势格局的发展和理论体系的构建主要立足于大陆国家,多国仍有意无意以“均势”来实现对他国的制衡,以保证本国的安全和利益。

而在地区政治上,也出现诸多地区均势格局,国家间相互牵制和竞争。“地区均势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表面是地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等强国的利害冲突所有构成。”[3]由此,均势格局不仅体现在国际层面,地区冲突和牵制也体现出均势的特征,以全球大国均势的地区化表现存在着。印巴两国之间的对抗状态以及对抗过程中采取的手段也体现出这样的“均势”特征。

中国对印巴关系的研究较早,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南亚为背景进行研究,如王满在《东南亚与南亚:两种不同的均势格局》中从宏观上将东南亚和南亚进行对比来体现不同的均势模式,其中印巴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成为南亚均势模式的典型。二是以两者的直接冲突为关注点进行研究,全方位阐述印巴关系,实现从历史渊源到现实力量对比分析,如赵德喜的《印巴对抗何时休》探讨印巴过去几十年曾发生的战争和冲突的背景、历程。三是研究大国因素对印巴关系的影响,如Gregory S.Sanjian在《冷战规则和争吵对手:美国和苏联模式向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转移》中意在说明印巴对抗局势是美苏冷战在南亚的缩影,[4]作者将印度和巴基斯坦置于美苏两大国或南亚的大背景下进行比较分析,意在表明印巴均势是在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的领土、宗教问题和大国因素的共同催化下形成。

而在对巴基斯坦的研究上一方面侧重于与印度的关系变化研究,如李景峰在《内政因素与印巴关系探悉》中探析不同历史时期印度和巴基斯坦政策变化对双边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侧重于巴基斯坦内部,宋德星在《论巴基斯坦的核政策》中厘清了巴基斯坦自建国以来具体的核政策及其变化,Samina Ahmed的《巴基斯坦的核武器进程:转折点和核选择》则剖析了巴基斯坦实施核试验的原因和目的。[5]

由此可以看出在巴基斯坦的研究上,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学者主要从大国或地区入手,分析美苏等大国对印巴两国关系的作用,体现霸权主义和国际格局等外部环境对印巴关系的影响;第二,在印巴关系的研究上集中于核武器、对外贸易、恐怖主义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用以说明印巴关系对两国的外交政策的作用,并以此进一步预测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第三,在以巴基斯坦为立足点的研究上,主要集中于国内政策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从研究趋势上看,学者的研究更多关注国内政治变化对印巴关系的影响,强调内部因素对国家对外关系变化的效果,特别是在巴基斯坦问题的研究上,内因对印巴局势和印巴关系变化的影响成为研究重点。

但是,从现实的国际环境来看,外交关系对国家内部政策的变化不容忽视,特别是各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但从国际关系的研究角度上看,相比较从内部探讨国际问题,从外部来探讨国内问题的研究相对稀缺。只有少数学者试图从国际角度寻找国内政治变化的原因,如古勒维奇主张对国内问题的国际根源进行分析,形成所谓的“颠倒的第二种设想”解释模式。[6]113罗伯特·基欧汉和海伦·米尔纳曾在《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中提出:“国际化对国内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尽管这些影响的形式因制度条件和政治经济条件而异。”[7]其实,从国际关系发展进程来看,国际局势的变化对国家内部政策变化有着深刻影响,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迫使各国选边站。冷战后,跨国组织、国际同盟等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更成为影响国内政治决策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稀缺的研究文献表明,研究者对外部因素的考虑仍然相对缺乏,没有形成有力的研究趋势。尽管明显可以看出印巴均势作为不可避免的外部因素始终对巴基斯坦的政治造成影响,但诸多文章都是立足均势对巴方外交选择或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没有构建起印巴均势与巴基斯坦内政变化的联系。所以从均势角度研究巴方国内政治变化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为我们研究印巴均势关系和巴基斯坦的内政提供全新视角,也为从外部因素研究国际环境对国内政治的影响提供借鉴。

二、印巴均势格局概况

均势的格局促使国家间处于对峙状态,安全顾虑和敌对意识导致国家间冲突不断,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关系也由此呈现时好时坏的特点,印巴两国在均势格局中就呈现这样的特征。

(一)均势格局中冲突和缓和交替

因克什米尔领土争端问题,印巴双方爆发了三次印巴战争。在此之后,双方仍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摩擦,不时出现伤亡。这样的冲突事件在印巴边界已经屡见不鲜,而从整个历史发展历程看来,印巴两国时常因为边界争端或其他问题发生交火,尽管没有达到战争的阶段,但双方因冲突而形成的军事对峙强度却未消退。

冲突的几十年中,为了本国的发展和稳定,两国领导人和官员也都曾试图改善双边关系,三次印巴战争后双方都达成过协议。2004年1月,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和印度总理瓦杰帕依开启双方全面对话。2005年的“板球外交”使印巴的外交关系更加和缓。不仅如此,相比较之前的冲突和斗争,21世纪以来的印巴在冲突和斗争前更加理性,以对话方式解决争端,甚至在特定问题上采取合作方式。

因此,在印巴关系的发展历程中,双方关系总是时而缓和时而激烈,并且根据目前的局势来看,“那就是和平进程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小步前移,缓缓挑起了小舞步”。[8]尽管通过这些年双方的协调和努力,引发全面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加之国内政治力量和核武器的制约,对印巴的均势关系可以保持一定程度上的乐观态度,但两国间不时发生的流血冲突和军事斗争仍对边境安全和国家间正常关系提出挑战。

(二)均势格局下巴方的劣势处境

均势格局在形式上是两个国家实力的比拼,国家为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但是在印巴均势格局中,巴方的实力落后于印度,并存在巨大差距。

从分治时的基本情况看,“1945年全印有14 677家工业企业,分治后巴基斯坦只有1 414家,占9.6%,在全印314万工业工人中,巴只有20万人,占6.3%,而巴人口却占全印人口的25%,而且在巴的工厂多为季节性的小型加工厂”。[9]61而在军备上,“印度分治时,原英印殖民军也被分割成两部分,分属独立后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分得陆军26.6万人……空军1.2万人。总兵力28.9万人,占全部原英印军的三分之二。巴基斯坦分得英印军的三分之一,共计15万人”。[10]较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悬殊,使印巴均势格局在形成之初就出现不平衡现象,并导致巴基斯坦在很长时间内都难以拨回失衡的天平。

一般而言,在国家遭受邻国威胁的特殊时期,国内政治服务于国家生存与安全,但巴基斯坦的国内情况同样令人堪忧,这更增加了巴方维持均势的难度。国内缺乏一个具有公认威望的领导人,各种势力相互争斗,政府频繁更替。另外,分治后的巴基斯坦由两块分离的土地构成,东巴和西巴相距2 000公里,双方时常爆发冲突。而国家领导人采取“扶西抑东”政策,更导致西巴和东巴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民众反抗情绪高涨。

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可以看出,印巴关系总是紧张和缓和相互伴随,但巴基斯坦自身“先天不足”的实力和“后天畸形”的政治历程使得巴基斯坦在均势中始终处于劣势被动的地位。内外交困的处境使得巴基斯坦难以独立健康的发展,更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而印度作为巴基斯坦外部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其实力的增长和权力的对外延伸,对巴国内政治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

三、印巴均势格局对巴基斯坦国内政治的影响

国际化趋势促使各国的经济和政治相互交织、紧密联系,所以国际局势的变化必然会延伸到各国政策变化,而国家为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势必会对内部政治做出调整。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邻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将两国的领土划分、经济贸易和军事战略等事务交织起来,因而一旦均势局面出现失衡,巴基斯坦国内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试图恢复到均势平衡状态。

(一)印巴均势格局促使巴基斯坦领导人更替

均势格局的形成来源于各国自身利益和安全考虑,而领导人作为国家的代表,是均势状态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影响均势发展的助推器。一旦原有均势格局出现变化,领导人的行政能力必然遭受民众问责,领导人的任职长短也必然受到影响,这也是国外政治环境影响国内政策变化最明显的一个特征。

“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巴基斯坦败北结束,这引起了巴方民众的不满,全国各地都发生针对叶海亚·汗的示威游行,以致叶海亚·汗难以控制局面,于1971年12月30日辞去总统职务。人民党主席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接任巴基斯坦总统和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开始了他对巴基斯坦五年又七个月的统治。”[9]141战争中叶海亚·汗拒绝向联合国提交停火建议,坚持要与印度军顽强战斗。但后因战争形势急剧变化,又不得不软化,接受了美国的停火提案,但局面已无法挽回。“尽管布托在东、西部分裂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人们却把愤怒倾注在叶海亚·汗身上,而布托反成为新巴基斯坦总统。”[9]142

由此看出,在印巴均势中对两国外交问题处理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领导人的更替。一般而言,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关键决策者,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能够妥善处理和灵活应变将赢得民众的支持,而一旦失败,则将会被民众抛弃。印巴战争的失败导致巴基斯坦的国家地位在南亚地区进一步下降,民众因战争状态累积的不满情绪也难以掩盖,这必然将所有矛头指向国家领导人,而唯有领导人的替换才能暂时缓解这种动乱局面。

(二)印巴均势格局导致巴基斯坦国家政权分裂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政权的分裂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政治势力的分化,而另一方面则是其他国家对国内政治问题的干预。大国作为强大的外部力量,依据自身的军事实力,轻易就能够左右落后国家的政权变化。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后,巴基斯坦形成两个独立的部分,对印度形成“东西夹击”,这从战略上来说对印度十分不利,印度一直试图改变这种局面。因而,当巴基斯坦国内发生动乱时,印度抓住时机,干涉巴基斯坦事务,分离东巴,挑起第三次印巴战争。其实一直以来,印度对东巴和西巴就采取不同的态度,对东巴人民表示友好,表达合作意愿,而对西巴则采取对抗和抵制政策。当叶海亚·汗派出军队镇压东西巴分裂时,印度外交部官员公开表示要干涉东巴冲突,因为局势已经影响到印度边境,不能再将东巴冲突看成是巴基斯坦的内政。另外,印度还煽动东巴人民逃到印度,以夸大巴基斯坦问题的严重性,以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信任。

东巴的分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由于巴基斯坦政策上的失误,历届领导人都未能平等对待东巴和西巴。但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对印度的分裂计划没有能够采取正确的防御措施,而仅以军事解决东巴的反抗,这难以实现巴基斯坦从内部真正解决东西巴的矛盾。最终在印度的直接干涉和强大军事支持下,巴基斯坦不得不放弃东巴的控制权。这实际上反映出均势的格局对弱势国家的不利影响,强国依仗其强大权力,对弱国内政进行干预显得轻而易举,加之国内团体和民众的呼应,左右国内政局的状况使得弱国难以回避。

(三)印巴均势格局造成巴基斯坦政治体制变更

海伦·米尔纳认为“国际化还可能影响政治制度。其中,政治制度反映强大行为体的偏好:当行为体改变偏好,新政策得以实施时,有可能出现制度变迁”。[7]256均势格局下形成的特殊国际环境,促使国家将安全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这迫使政权体制也需要适应这一目标,而印巴均势对巴基斯坦最大的影响就是政治体制的变更。

事实上,刚独立的巴基斯坦曾试图建立代议制政府,采取民选政府的文官体制。但是在印巴均势的大背景下,巴基斯坦一方面要耗费大量资源和财富用于军队建设,另一方面高强度的税收引起民众的不满。因而,1958年阿尤布·汗不得不开始实行军法管制,推翻代议制的民主政府。但民众只能忍受特殊时期的军法管制,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失败和东巴的分离,导致人们对军法管制非常不满,改变政治体制的呼声不断提高。1971年阿里·布托上台后就改变过去的政治模式,组建文官政府。但随后的几十年中,印巴冲突的持续化导致巴基斯坦难以维持稳定的政治体制,总是处于文官体制和军法管制的反复更替中。

在巴基斯坦的政治舞台上,军法管制和民主诉求交替出现,这都与印巴关系难脱干系。在印巴对峙中处于劣势的巴基斯坦始终将国防建设和军事控制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保障,对外以加强“国防建设”为依托,增加对印谈判筹码;对内将主要资源用于军事建设,经济发展缓慢,罔顾人民的政治和社会需求。但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巴基斯坦建立了西式的民主体制,以期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并维护民众的利益。因而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印巴动荡的关系使得巴基斯坦不断徘徊于两种政体间,陷入了军法管制和民主政治的循环中。

(四)印巴均势格局影响巴基斯坦军事部署变化

世界格局的调整和各种国家力量的变化使得全球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而基于外界形势的变化,军事部署的变更成为国家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巴均势格局中,印度的进攻战略和技术革新,给巴基斯坦的边境安全造成极大压力,这促使巴基斯坦不敢丝毫懈怠,一直致力于调整国家的军事部署,改变防御战略体系,以维护国家安全。

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曾确立印度“立足南亚,面向印度洋,面向未来,争取在21世纪成为世界军事强国”[11]的目标,加之印度对核武器装备的投入,并对巴基斯坦持续保持一种战略进攻状态,这对巴方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面对印度的军事威胁,巴基斯坦做出军事调整,将大量的军队部署在边境和海域上。一直以来,巴基斯坦都十分重视国防第一线的防守,积极地推行“全力抵御印度侵略”的战略。在印巴长期的对抗中,“巴基斯坦逐步形成自身的军事战略,20世纪80年代是‘东抗西堵’,到了90年代成了‘东抗西联’,并开始向‘进攻性防御’战略转变。在兵力部署上,约70%的兵力集中在东部边境,20%的兵力部署在中西部边境”。[12]因而,从巴基斯坦的军事部署变化上可以看出,巴方一直都将主要兵力用于防御印度的进攻,将印度视为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军事在均势格局中是实现国家安全防御的重要武器。印巴均势促使巴基斯坦的军事部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旨在抵御印度可能的进攻,军事政策也在尽力增强自身的军事能力以应对印度的威慑。均势变迁和安全顾虑也使得巴国在长期的军事部署调整过程中,常规武器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军队机制,军队人数和规模也呈现大幅度提升。这种军事部署的调整和提升,实现了与印度的抗衡局面,也对印度在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形成限制。

(五)印巴均势格局推动巴基斯坦国防投入增加

国防投入是军事财政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点,也是实现军事实力增长的经济保障。随着科技与军事的密切结合,军事领域已经朝着科研化方向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加大军事科研经费,并以不断增加国防投入为基础。在国家财政的使用上,常规武器的引入、核武器的研制和军事人力资本的增加都导致国防投入占有重要比重。

从1947年建国以来,“巴基斯坦相当部分的国家资源被用于抗衡印度”。[13]在20世纪50年代,巴基斯坦花费近4%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国防建设。1970年,巴基斯坦的国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75%,数额为3.25亿美元,而印度的投入资金是24.3亿美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99%。到了1975年,巴基斯坦将国民生产总值的6.28%用于国防支出。因而从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将更多财政收入用于国防建设。即便之后印度的国防支出比例呈减小趋势,但巴基斯坦的国防预算仍持续保持在国民生产总值的6%以上,这种高比例的国防投入足以体现印巴均势对巴基斯坦国防投入的影响。

因此,外部均势格局对国家的财政配置具有明显的导向,突出表现在国防投入方面。巴基斯坦国防投入在国家生产总值中一直居高不下,显著的反映印巴均势对巴基斯坦造成的安全忧虑。巴基斯坦为实现与印度的抗衡,增强自身战斗力,将国内大量资源用于军事领域,军队规模增大和军事设备提升都有赖于国防投入的持续支持。尽管印巴的关系有缓和,但是均势状态仍将持续,这必然导致未来巴基斯坦的国防投入仍呈增加趋势。

四、结语

地区均势格局为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塑造了紧张的外部环境,体现国际力量作为外部的“一种干预性力量”,[6]121均势状态下国家的内政状况更显得脆弱而敏感。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家必须提升自身实力,增加战斗力,才能避免外部力量对本国的打击,这其中军备扩充和国防投入成为重要选择。相对弱势的国家在自然资源、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无法完全匹敌强国,易受制于地区强国,因而在特殊形势下国家只能调整内部政策,突出关键实力以实现抗衡。巴基斯坦的军法统治就是在印巴均势下,为提升国家军事实力和战斗力,用军事手段控制社会民众,以稳定国内局势。另外,均势格局的破坏,往往使得弱国或者小国处于被动状态。一旦出现失衡现象,弱国将遭受巨大打击。二战后德国的分裂,冷战后前苏联的解体都充分体现失衡局面下,国内政权在外部压力下会受到巨大影响,难以保证国家政权的独立。从印巴均势的发展可以看出,双方制衡的局面仍将继续存在,巴基斯坦也将持续调整自身政策,以扩大优势适应新局面的发展,与印度保持在南亚地区的均势状态。

事实上,从国际关系的理论发展和实际情况来看,国家发展的国际因素以及如何将这种因素实现内部化是每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国际规范、国际体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国际主要行为体的国家难以回避这种影响,必然需要从经济、政治或军事等多层面予以调整,从而达成内部与外部的相互适应。

而均势格局下的国家间力量对比更为敏感,使得生存成为国家的关键目标。从表面上看,此时内部政策调整显得国家处于被动状态,但实际上是基于此国家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格局的变迁。通过从内部政治变化来协调各方利益、突出关键实力,以增加自身的力量优势,变成一种对局势的积极回应,才能为均势格局中发挥主动性奠定基础。由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均势格局下国内政治变化是国家以内部调整来实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实现内部政策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

[1] 汉斯·J·摩根索.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M].杨岐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21.[2] 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51.

[3] 苏长和.关于均势理论的几点思考[J].欧洲,1997(4):32-38.

[4] Gregory S Sanjian.Cold War Imperatives and Quarrelsome Clients:Modeling U.S.and USSR Arms Transfers to India and Pakistan[J].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1988,42(1):97-127.

[5] Samina Ahmed.Pakistan’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Turning Points and Nuclear Choices[J].International Security,1999,23(4):178-204.

[6] 苏长和.跨国关系与国内政治——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国际关系研究[J].美国研究,2003(4):111-125.

[7] 罗伯特· 基欧汉,海伦·米尔纳.国际化和国内政治[M].姜鹏,董素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256.[8] 姜述贤,贾鹏.印巴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J].南亚研究季刊,2005(1):39-42.

[9] 李德昌.巴基斯坦的政治发展(一九四七——一九八七)[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61-142.

[10] 赵德喜,王佑生.印巴对抗何时休[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59.

[11] 王虹.南亚安全形势新变化[J].亚非纵横,2001(3):20-22.

[12] 赵日辰.印巴关系与巴基斯坦的安全防务战略[J].南亚研究,1995(1):47-51.

[13] 陈继东,晏世经.印巴关系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0:52.

【责任编辑于蓬蓬】

Domestic Politics under the Structure of Balance of Power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India and Pakistan on Domestic Politics in Pakistan

Hua Huimin,Luo Jiawang

(Schoolofpublicaffairs,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promotes countries bonding closely,making it hard to separate from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or each country.The structure of the world structure has more and more remarkable impact on the politics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especially the change of balance of power.Pakistan is large country in the south Asian subcontinent while with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and the power of nuclear weapons,however,the long-term 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Pakistan & India make it be impacted by India when dealing with external affairs,thus often in a passive state,and even getting tied down by such balance of power in their domestic politics.In the perspective of balance of power,we could analyze how the structure of 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India and Pakistan impact on Pakistani domestic politics,to reflect the role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on one country internal politics,that is,under the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 country must enhance its own strength,increase combat effectiveness,avoid external forces fight on itself,in which armament expansion & national defense devotion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choice.The relatively weak countries can not fully match hostile country on natural resource,political and military strength and so on,therefore,the state can only adjust the internal policies to achieve the countervailing power in special situation.

Balance of power;The 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India and Pakistan;Pakistan;India;Domestic politics;Influence

D735;D871.2

A

1009-5101(2016)05-0076-06

2016-08-23

华惠敏,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政治和均势理论研究;罗家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政治发展研究。(厦门361005)

猜你喜欢

印巴格局巴基斯坦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构建新发展格局,农村大有作为
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对巴政策演变
于潮流 问格局——FCTA的2019雕镌时尚
印巴推出2019“和平日历”
打造“121”平台 构建“大宣传”格局
印巴边界交火,上万人逃离6日
传印巴领导人今日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