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返“老时光”

2016-12-17实习生受访者提供

今日重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洋楼西路渝中区

◇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实习生 胡 婷 图|受访者提供

重返“老时光”

◇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实习生 胡 婷 图|受访者提供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又恰似那座重现于解放西路凤凰台上法国领事馆的真实写照。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将经历118年风雨的法国领事馆旧址唤醒,面目一新的它,静候人们重读曾经的故事。

木雕大门开启的历史记忆

8月的解放西路凤凰台35号,一栋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洋楼,在十八梯沉睡的废墟一觉醒来。经历8个月的重新修缮,窗棂折射出的白晃的日光,让118岁高龄的法国领事馆青春焕发。118年前,法国驻渝领事馆正式开建。短短两年时间,这座极具法式风情的洋楼建筑,成为守望重庆旧时主城的标志性建筑。

与此同时,重庆开启了《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的通商大门。

“走进修缮前的法国领事馆大门,眼前残破的楼道,仍然让我不断回想它曾经的辉煌。” 陈祖林是参与修缮工程的总工程师,依然对修缮之前楼道里的场景印象深刻。推开吱嘎作响的木质大门,附着蜘蛛网、尘埃的白色墙体,已经斑驳不堪。门面上雕刻的大象和青松轮廓模糊,年久失修的暗红色木条地板已经开始腐朽。房间里,除了最早留下的法式壁炉,还有那些被胡乱堆积在角落的上世纪70年代木质衣柜和桌椅。

时代更迭留下的残旧,难掩这座洋楼曾经的辉煌。传说住着一对凤凰的解放西路,沿袭到19世纪,落定成为重庆最为繁华之地。那时的法国领事馆门前车水马龙。

1939年3月5日,法国驻华大使戈斯默由昆明飞抵

时代更迭留下的残旧,难掩这座洋楼曾经的辉煌。传说住着一对凤凰的解放西路,沿袭到19世纪,

落定成为重庆最为繁华之地重庆,并于3月10日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呈递国书。在一年时间里,法国、英国、苏联、美国等四国大使首次齐聚山城。

彼时,重庆成为“世界各地家喻户晓之一名词”。

用另一种方式守护遗迹

时光飞越百年,法国领事馆就像一本绝版的古籍,让人爱不释手的同时,想用一切办法永葆它的青春。

2015年11月1日,市文物局、重庆历史名城保护委员会、渝中区文化委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修缮工程正式启动。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整个工程修旧如旧,修缮工程全部采用传统工艺,不用一点水泥。

“整个修复过程中,我们都是采用糯米、石灰浆和头发等材料进行加固。” 陈祖林了解法国领事馆洋楼最初的修建手法,不断感叹前人对这里的精雕细琢,洋楼虽为西式风格建筑,却依然讲究入乡随俗,老虎窗、阁楼、廊道等均采用中国特色。

这种接地气的建筑风格,堪称本土中西合璧老建筑的代表之作。在重庆,能与法国领事馆旧馆相提并论的并不多,仅有同时代的法国水师营、英国卜内门洋行等。

随着修缮工程不断推进,一组组老百姓安家在领事馆里的照片被网友翻了出来。

解放后,法国领事馆曾经作为部队幼儿园。1973年,当时的重庆市二轻工业局重庆市塑料工业公司接管这座洋楼。

时间的推移,进进出出的人流,虽磨旧了朱漆的门槛,但对于这座洋楼的钟爱,却能从过去的照片中略知一二。“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火”,红底黄字的标语,张贴在一楼的过道上。几乎每层楼的过道,随处可见的就是防火的警示标语和标牌。在洋楼后面,重庆塑料工业公司供销公司销售部的门头还在,白色大门早已紧闭。塑料工业公司搬走后,住户在半圆形窗户上,挂上厚实的白色帆布窗帘,遮住午后的阳光。走廊朱漆护栏被磨得翻出底色,却并不残缺。

以博物馆面孔迎接“重生”

修缮之前的法国领事馆,黄色外墙上还爬满翠绿的“巴壁虎”。人去楼空的洋楼,在十八梯重建废墟中显得如此孤寂。“十八梯区域的重建,我们首先考虑对法国领事馆进行修复,就是担心今后对周边的施工,可能会对它造成伤害。”渝中区文化委对黄色洋楼的重生计划,这仅是第一步。考虑这一国保单位的未来将以何种面目示人,博物馆将是最好的一种为它注入“灵魂”的办法。

在修缮者的构想中,法国领事馆洋楼不仅处于十八梯的老街记忆核心区域,也是整个重庆下半城文化的一处重要沉淀。法国领事馆旧址将作为渝中区博物馆集群项目之一,以抗战外交历史陈列馆的形式与市民见面,并免费对外开放。

不久的将来,从这栋百年洋楼的窗口中看出去的,不会再是废墟,而是一段老重庆的记忆,一页泛黄的厚重历史。

Return to The Old Days

猜你喜欢

洋楼西路渝中区
罕乌拉西路
手罢工啦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作品集
远房的大姑妈
渔父·威尼斯水城
浣溪沙·镇远东城移民区
重庆渝中区政府与区块链企业合作打造食药品追溯平台
重庆市渝中区传统风貌片区发展思路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