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影片《生命之树》的女性主义表述

2016-12-17

电影评介 2016年23期
关键词:杰克女性主义儿子

秦 玉

美国影片《生命之树》的女性主义表述

秦玉

这部影片与其他影片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情节、没有结局,也没有观看者所追求的故事。在那些过于个性化的语汇中,泰伦斯·马利克导演用浓烈的、鲜明的画面来刺激着观看者的视觉,也通过各种手段对女性主义进行了表述和解读。本文深入分析了《生命之树》中女性主义的表述,以期能够深入地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

一、《生命之树》中女性主义解读

在1880年,女性主义由法国的奥克雷在妇女参政权会上提出,但直到20世纪初才被法国社会认可。在某书中提出:女性主义为全国妇女的社会觉醒。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女性主义的发展开始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女性主义思想也以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思想为宗旨。[1]当前对女性主义界定最普遍的是英汉妇女和法律词汇释义中的定义:女性主义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包括男女平等信念和社会变革的思想观念,都是为了消除妇女在社会文化、经济文化等不公平待遇。

在《生命之树》这部影片中,主角是一个名为杰克的少年,他是家里三个孩子中一个。刚开始,他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按照自身的想法和观念来做事。母亲教会他用一颗博爱的心来对待这个世界;父亲却与母亲相反,告诉他如果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就要将自身摆在第一位。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希望杰克能够顺从自己,听从自身的召唤,一直在冲突中的杰克只能借助于自身的力量和努力来调节父亲和母亲间的关系。在亲眼看见了病痛、死亡后,杰克的内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他开始有些迷茫自身,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并且曾经让他欣喜若狂的事情也开始变得变化莫测。杰克开始怀疑生活。

长大成人后的杰克,并没有像自己期望的那样过得很好。他失去了灵魂,在社会中像个傀儡一样到处乱撞。他希望能够在自身的努力下实践自己的想法,但到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经历种种事情后,杰克终于明白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的原因在于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后来杰克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这个社会,从新的角度来看这个社会,杰克发现了这个社会充满了很多奇迹,有很多事物都比自身想象的要完美。杰克试图原谅和理解父亲,并准备重新开始生命的征程。同时在影片中,母亲与儿子在交谈中,给儿子灌输一种仁爱、宽待他人的思想,儿子在听取母亲的谆谆告诫中,按照母亲的要求来对待他人。在看到这一幕时,很多观众都为这位伟大的母亲点赞,不仅是因为她身上有着很多良好的品质,更是因为她在经历过生活的重重打击中,并未怀疑和放弃过生活,依然教育自身的孩子要笑对生活。

在影片的结局,主人公杰克终于明白和了解生命的意义,他理解了生活苦辣酸甜的意义,他最后才发现自身的认知起点来源于家庭,也就是来源于父亲和母亲,那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中,杰克学习到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在这个世界中寻找自身的价值。

二、《生命之树》的女性主义表述

(一)通过“门”这一意象的展现

在电影中应用了隐蔽的象征手法,这一手法的使用正好呼应主题。在《生命之树》里,完全镜头化的影片叙事将女性身体视为“门”的意象符合能指的是每道门的启动都将妇女们的躯体外化成为了宗教符号,在这其中女性不但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生命力,而且也表现了作为一名女性应有的原始诱惑。刚刚出生的孩子从母亲身体中那道“门”而出,脱离了母亲的身体开始在现实社会中的遨游。在孩子成长中,“门”这一意象一直在,它表示着女性视野中所展示的力量,这一展示说是生长、哺育也好,说是毁灭、无助也罢,只要是启动了这扇“门”,孩子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成为了社会中一分子。[2]在电影中,概念化体现了生命的出现,并也用意象体现了死亡,在电影结尾处,已经成年的杰克迈进了石头搭建起的“门”,并穿入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中,在这个未知的世界中他遇到亲人了,也看见了很多陌生人,他的生命在与母亲相拥那一瞬间停止了。这一场景的创设表现了导演的女性主义视角。从各方面上表达出导演敬畏和感恩“原始母亲”。所以,导演所借助的母性视野并没有限制在对女性的尊重上,还延伸至反思生命历程的领域上。除了有关于“门”意象外,在电影中还体现了具有灯、树等代表象征意义的意象,引导观看者以“生命女神”的视角来观察和体验社会,体会人生的喜怒哀乐。飘渺的女声旁白将生命的感触和感悟表达的极尽描摹,有显著的母性主观色彩的解说词让观看者在反复听着“Mother,makeme good”的同时,还深入思考“母亲”一词的意义和内涵。

(二)《生命之树》宣读的感恩与爱

在这部电影华丽的、动人的叙事语言下,其实讲述的就是一个平凡家庭的故事:两位青年男女结婚了,组成了新的小家庭,后来家庭中添入了三个小成员,平凡、简单的家庭生活中,由于成长,亲人间开始有了冲突,第三个儿子的早亡更是加剧了彼此间的矛盾,尤其是儿子和父亲间的矛盾,但最终这些矛盾都被化解。步入成年阶段的儿子有了自我意识,与父亲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产生冲突,尤其在对异性有了渴望后,与父亲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单纯的家庭越发复杂起来,矛盾随着孩子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越发深入中,矛盾越来越大,甚至儿子们产生了“杀父”的原始冲动,但在长期家暴的环境中,儿子们并没有形成暴力的习性,而是与母亲一样有一颗博爱和宽容之心。在母亲的教导下,儿子最终原谅了父亲,与父亲相拥在一起。[3]导演有目的地将两种不一样的生存方式植入到这个平凡的家庭中。第一种,遵从自然法则、适者生存的方式。在电影中,父亲便是第一种方式的例子。父亲到中年后一事无成,生活陷入到贫困中。他不得不将生活的希望放在了三个儿子身上,他对孩子们严格训练,教他们如何斗殴、如何打击对方,这种行为表现了互相倾轧的社会现实。第二种,是以母亲形象为主的尊重和感恩他人的生存方式。在电影中,母亲是一位有爱心、有善心的女性,她保护着这三个儿子,忍受着丈夫的无能和家暴,但却对生活没有一丝抱怨,始终以一颗博爱之心面对生活。即便是在小儿子死亡后,母亲仍然没有埋怨生活,教育和引导其他两个儿子要学会感恩和热爱生活。“因为爱可以得到永生”,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哲理,在影片结尾出现了天堂中的画面:在平静的海面上,影片中所有人都站在海边上,青年的父母看见了中年的儿子,死去的小儿子又再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中。在轻轻的微风中,所有人都在感受着眼前的美好,夫妻重新聚在一起、母子相互拥抱、兄弟互相交谈,这样的画面让人不得不相信“因为爱得到永生”,生命处于最佳状态中,母亲所坚持的爱和感恩化解了所有的矛盾,这个原本平静的家庭又回归于平静,但却比之前更相亲相爱,这一切都源于母性的功劳。

(三)鲜明理想主义色彩

在表达情感上,女性主义往往带有很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在值守“希望”上。女声旁白中多次念叨的“My hope,my son.My hope,my child”这一排比句势必是对“希望”的无限追求。众所周知,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一般是从改变他人审视事物眼光上入手,以女性的视角细微观察周围事物从而创造出与父性相异的思想意识。在这部影片中,其叙事方式和配乐节奏都掌控得很好,始终处于一种“理性主义”状态中,它所体现在我们眼前的艺术冲击力,可以说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4]在影片中母亲并没有日日以泪洗面,而是逐步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出,继续以一颗博爱的心来对待世界,这种胸怀要比一般男子强很多,用所谓的坦诚之爱,揭示生命和死亡的不可避免,将死亡看待为另一种生命的延续。单从这点上来看,母亲这一形象要比父亲的形象伟岸很多。从这点上进行研究,我们发现《生命之树》的落脚点在于希望永存的理想主义与生死共存的生命主义在女性视角中编织出万事万物轮回百次的共通感。

(四)展现对女性的偏移

在女性主义影片批判中指出,在资产阶级经典影片语言中透漏着显著的父法意识,在这其中女性形象被扭曲、被践踏,成为了男人性欲望的对象。这显然是经典影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塑造了母亲和父亲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形象,也就是父子间的对抗有计划地打破传统电影中的“父法”意识。在电影中,父亲与儿子的关系随着儿子的成长出现了对抗,所谓的“对抗式教育”体现的便是“父法”的“破”与“母法”的“立”,这正好是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所需经历的各个时期。在这部影片中主要矛盾是父亲和儿子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影片的始终,直到影片结尾处方才解决。这是压制与反抗的矛盾,严厉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顺从他所有的想法,按照他的指示来做事,这种近乎于窒息式的父式教育方法是在直译男权社会。但导演却从多方面上批判了这种“父权教育”,父亲所谓的“百分百服从”也正是导演所表达的反面,两个儿子间的关系上虽有强有弱的,但在面对父亲时,两人都表现出很弱的一面,显然这种不正常的“父权教育”不但疏离了生命个体,而且也激进了“弱方”的反抗,甚至出现了“恋母”“杀父”的冲动,这不但是“父权教育”带来的恶果,而且体现了对女性视角认识的片面。

电影《生命之树》剧照

结语

总而言之,在《生命之树》这部影片中,以女性视角讲述了母爱的伟大,诠释了女性的价值。导演在隐蔽的女性视野里想要创设出与经典电影中“父权教育”中相反的秩序,以此来揭示出“父权社会”的畸形。同时,这部电影具有很高的审美与艺术价值,值得学者们深入的研究。

[1]薛明倩.《生命之树》作品的拟物舞蹈语言对作品形象的塑造[D].北京舞蹈学,2014:11.

[2]唐源.《生命之树》的哲学命题与影像风格分析[J].大众文艺,2014(9):180.

[3]商雨虹.川端康成的战争感知——以《生命之树》为中心[J].外国问题研究,2015(4):79-83.

[4]刘欣.在幽远的神话里聆听人性的回声——关于红柯《生命树》的一种解读[J].百色学院学报,2013,26(4):128-132.

秦 玉,女,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杰克女性主义儿子
杰克和吉尔
打儿子
变成什么好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