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与创新:《海棠依旧》的历史性与艺术性表达

2016-12-17

电影评介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人物传记邓颖超海棠

赵 栗

坚守与创新:《海棠依旧》的历史性与艺术性表达

赵栗

对于人物传记电视剧,尤其是涉及以重大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传记电视剧,不仅要彰显出人物的人格魅力,而且要紧扣时代主题。《海棠依旧》全剧以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气质为核心,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彰显出人物传记电视剧别样的艺术魅力。

一、历史语境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对于人物传记电视剧而言,尤其是历史人物传记电视剧,在人物塑造上最重要的是真实化呈现。这种真实化是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语境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是要将人物置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将视点集中于真实历史事件下人物形象真实的心理、行为反映。在《海棠依旧》中,周恩来总理这一人物形象首先是真实历史语境下的人物形象。创作者选取了周恩来总理人生中的一个横截面,通过一系列真实事情的串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人形象。在剧中,创作者主要借助“与毛主席等人的友情线”来集中表现周恩来总理的形象。

在这一线索中,周恩来总理的身份首先是人民的总理。年少时立下的“吾将公之天下,使四万万人共得而仆之”,是周恩来伟大人格中最为闪亮的内核。无论是万隆会议上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者是“中美乒乓外交”亦或是“中国重回联合国”,周恩来所代表的正是“中国式的艺术外交”,而这亦是中国身为大国所应具备的大国风范与大国气概。河北邢台地震周恩来率队亲赴地震灾区,了解灾区实情,鼓舞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黄河洪水肆虐,周恩来亲赴救灾指挥中心,与人民并肩作战,共抗天灾;全国性的饥荒问题,周恩来在反思之前工作的漏洞的同时,将人民的温饱问题放在首位并举全国之力解决。几十年如一日,周恩来总理一切行为的出发点皆是人民,即便是身患重病也不忘为人民谋福祉。周恩来又是毛主席等人的挚友。毛主席、彭老总、陈毅等人与周恩来总理的友谊经过那个艰难年代的磨砺越发得坚毅与惺惺相惜。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与追求,坚守着对崇高人格的推崇。在工作中,他们是默契的伙伴;在生活中,他们是互帮互助的“亲友”。即便是在六七十年代那个灰色的年代,周恩来总理也要尽一己之力保护志同道合的朋友。外交部缺人手,陈毅提议将曾山由内务部调至外交部。周恩来总理为了保护曾山同志拒绝了陈毅同志的提议。相似的经历,相同的信仰,共同的追求,交织出最纯粹的友谊,他们是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任何一个人的不幸离世,都将会成为他们心中最不愿提及的伤痛。

二、人物形象的全面塑造

这里的全面性并非单指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全面性,更多的是指要塑造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人物形象。一般而言,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如职场环境、家庭环境、社交环境等等。不同社会环境下,作为个体的人物所面临的情形是复杂多变的,而这也就意味着其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同的。当然,在历史人物传记电视剧中这种全面性的认识是基于公众的普遍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在电视剧《海棠依旧》中,创作者以“周恩来总理”为核心构建出三条不同情感的线索,分别是:与毛主席等人的友情线,与周同宇等人的亲情线,与邓颖超的爱情线。这三条线索,分别代表了周恩来总理这一人物形象所处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友情线前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赘述。

与周同宇等人的亲情线。在这一线索中,创作者延伸出三条不同的情感线,分别是周恩来总理对待八婶母等长辈的孝、对待周同宇等平辈的严格要求、对待周秉德等晚辈的谆谆教导。当八婶母在尔辉的陪同下来京看望周恩来总理并喊出“大鸾”时,周恩来总理眼里的动容是如此真切;当家乡的老人们不远万里从淮安来到北京,周恩来总理跟邓颖超大姐一起迎接并为他们安排好午饭;当八婶母因病离世,周恩来总理看着她托人送来的套袖不禁悲从中来,安排身边的工作人员回老家送八婶母最后一程。无论是八婶母离世时嘱咐尔辉要“让地深埋”亦或是老人们从淮安来北京仅仅是为了看一眼周恩来总理一面,长辈们以他们最为朴实的行动支持着周恩来总理的工作。他们也许不懂国家政策,不懂国际事务,只是因为周恩来总理是他们的“大鸾”。周恩来总理与周同宇之间的感情是处于变化中的。因为周恩来总理身份的特殊性,周同宇不仅不能回老家给母亲扫墓,而且在工作上还得提前退休。所以,周同宇在心理上对周恩来总理是有怨言的。当周同宇被交到北京卫戍去进行监护审查期间,他才慢慢理解哥哥的行为并深深地为哥哥的行为折服。对于周同宇来说,周恩来首先是人民的总理,其次才是他的哥哥。对于周秉德等晚辈来说,周恩来总理是他们对人待物的准则,他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刚到北京的周秉德为了在弟弟妹妹面前炫耀,在家书中说了谎,周恩来总理事后对她说要“实事求是”;尔辉高中毕业之后,八婶母不想让他接着读书,周恩来总理却是极力主张让尔辉上大学。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周恩来总理用他的实际行动为后辈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与邓颖超的爱情线。这一线索虽然不是整部电视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创作者在这一线索中主要表现的是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之间在生活中相濡以沫,在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党中央、毛主席想请宋庆龄北上参加会议,邓颖超作为最合适的人选积极配合周恩来总理的工作;周恩来总理主张“平坟还耕”,尚未跟邓颖超提及,邓颖超却是知道他要说的将母亲的尸骨深埋;周恩来总理每一次出国出访,邓颖超整个人都提心吊胆;周恩来总理卧病在床,邓颖超陪伴在床旁,满眼的不舍与坚强。他们在物质上相互支持,在精神上共同成长。邓颖超细心的照顾着周恩来总理身边的包括家人、卫士在内的每一个人,为总理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保驾护航。也许只有经历过那个动荡的年代的人才会真正懂得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之间的相濡以沫。

在友情线中为观众塑造的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形象、相同信仰共同成长的朋友形象;在亲情线中,观众看到的是一个诚恳、亲切,尽力成全家人心愿的亲人形象;在爱情线中,为观众呈现的是一个细腻体贴、宽厚可靠的丈夫形象。在整部电视剧中,三条线索相辅相成,使得观众折服于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

三、叙事策略的艺术性表达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产品,人物传记电视剧尤其是历史人物传记电视剧,创作者需要遵循事实,不能依靠自身的凭空想象,即所有的人物关系、矛盾构建都需要在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电视剧类型,从编剧到导演再到演员经过三重创造,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史实的客观性与艺术创造的主观性便成为人物传记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叙事策略作为结构一部电视剧的方式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融合。《海棠依旧》的叙事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类纪录片式的叙事方式。纪录片的典型性特征是以一个客观的视角记录历史,并将历史以影像资料保存下来。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而是以一种类纪录片式的叙事方式,尽力还原真实的历史情景与历史事件。《海棠依旧》中,创作者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将周恩来总理从生到死的人生经历表现出来,而是选取了1949年初入驻中南海西花厅到1976年1月最终诀别之间27年的历史。全剧并没有以一种编年体的方式串联起周恩来总理经历过的重大事件,亦没有将周恩来总理置身于这些重大事件中,而是以“西花厅”作为叙事的连接点,串联起周恩来总理工作生活的重大事件。从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到开国大典,从万隆会议到中美建交,从邢台地震到黄河救灾,整部电视剧以饱含深情的镜头表达,显示出了创作者对历史的一种回顾。

其次是双线结构叙事。一般而言,双线叙事的结构模式可以使电视剧的叙事更加完整,主线作为电视剧情节发展的主体,副线以不同于主线的视角——或者以小见大或者反衬——服务于主线的表达,使得主线更加完整更具说服力。《海棠依旧》中以周恩来总理从1949年到1976年的政治生活为主线,重点表现周恩来总理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人格魅力;以蒋介石逃往台湾并试图反攻大陆为副线,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表现出蒋介石对周恩来总理的忌惮并反衬出周恩来总理出色的治国能力与外交能力。二条线索以“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万隆会议”以及“重返联合国”为连接点,串联起中国从建国开始到被国际广泛认可的重大外交事件。创作者在副线的取舍上紧扣主线的发展,每一个重大情节点的选择都是紧扣时代主题的。即便是周恩来总理和蒋介石并无直接交流,但是周恩来总理的任何一个行为特别是外交上的,都会影响到蒋介石在国际上的地位。总的来说,主线和副线相互交叉发展,共同推进情节的发展,使得人物形象的发展真正以历史为依托。

电视剧《海棠依旧》剧照

第三是真实历史影像资料的运用。人物传记电视剧作为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对真实影像资料的运用可以增加人物传记电视剧的真实性,能够“在最大限度地做到对历史的真实还原、对人物细腻入微地塑造”,从而“产生不同于其他类型电视剧的真实感”。[1]在《海棠依旧》中,对真实历史影像资料的运用主要是代替无法高度还原的历史场景,如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天安门前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欢欣鼓舞的人民、两弹试验成功的蘑菇云以及“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戚场面。一个个真实场景的真实影像的运用,实现了历史人物与观众的精神交流,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思考。真实历史影像资料的运用,对电视剧本身而言,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有机结合;于观众而言,可以获取一定的历史知识,将电视剧的教化功能真正落实到观众本身。

人物传记电视剧在具备传记文学的传播功能的基础上又具有电视艺术的某些审美特征。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处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是一味的尊重历史,而忽视了电视剧作为艺术的某些审美特征,那么人物传记电视剧变回陷入僵化说教的误区。如果过分重视电视剧的审美特征,那么人物传记电视剧变回失去历史的支撑与事实的支柱。《海棠依旧》的成功恰好说明,人物传记电视剧在叙事上要“以史为纲,以艺术创造规律为领”,切不可凭空构建人物形象与矛盾关系,亦不可忽视艺术创造的规律。

[1]李艳.我国人物传记电视剧制作与传播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7):58-62.

赵 栗,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人物传记邓颖超海棠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重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大嘴狗》
找春天①
以人物传记阅读 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邓颖超:你用鲜花绽放我一世爱恋
新媒体技术在复原陈列中应用的探索——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为例
清洁工爷爷
海棠酒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