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对北京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2016-12-16闫瑾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7期
关键词:金融集聚国际经验

闫瑾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扩张,世界各国CBD纷纷加速了金融集聚的步伐,北京中央商务区作为中国金融产业的集聚中心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在辐射规模,管理制度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同国际著名CBD差距显著。本文在介绍了金融产业集聚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分析了国外主要CBD金融集聚的现状和优势,进而总结了北京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北京中央商务区;金融集聚;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中央商务区(CBD)一般指国家主要商务活动以及金融,贸易最集中的区域,在区位条件,国际交流以及交通,建筑等方面具有普遍优势,汇集专业服务性办公楼和企业总部的所在地。城市中央商务区的主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商务,经济,金融以及信息等第三产业,在国家发展及国际化进程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金融产业是集合金融产品及中介服务的经济组织和系统。金融中心代表着产业聚集的高级形态,通常分为三类:世界级金融中心,例如公认的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东京及伦敦;区域金融中心,指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金融中心,包括韩国首尔,中国上海等。金融集聚通过将相关产业,资源,信息及客户在地理上集中产生内部经济效益以及外部辐射效应,可以理解为金融产业成长,效率提升的动态过程,也是金融机构的有机组合。

二、国际中央商务区金融集聚效应研究

中央商务区金融聚集根据产业结构分为单一型和混合型,根据发展模式又分为自发形成(市场主导),政府主导,前者体现为需求效应,即随着产业扩张产生金融集聚适应性发展;后者为供给效应,通过金融政策推动和金融创新,加速金融集聚。为了力求全面介绍国际CBD金融集聚效应对我国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影响,在分类前提下研究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心城市。目前纽约,伦敦和东京市世界级金融中心,新加坡及香港是亚太金融中心,法兰克福和巴黎是欧洲金融中心。通过了解金融聚集区发展现状,总结优势条件及影响因素,对促进我国CBD金融业集聚效应意义重大。

1.国际重要金融中心概况

美国纽约曼哈顿CBD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世界级CBD代表,纽约的中心商务区金融集聚程度高,对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属于混合市场主导型。曼哈顿CBD总面积约57.91平公里,人口逾150万。位于曼哈顿的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汇聚了全球顶级金融机构,证券交易所,美联储,投资银行总部,保险信托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金融市场规模空前,产品丰富,体系完善,资金流动自由,国际化程度发达。

英国伦敦CBD国际金融中心处于泰晤士河北岸,中心商务区约1平方英里,该地采取限制性分区政策,加速金融聚集,使得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约80%。具有世界一级的国际保险中心及黄金,证券交易市场,较低的人力成本和税收,金融资本流动性高同时经济高度外向型,为CBD金融集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日本经济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推动了东京作为世界级城市的主导地位,其新宿CBD国际金融中心属于混合型政府主导,上世纪50年代,新宿在原CBD基础上依靠政府力量发展成为副都心。CBD总面积16.4公顷,人口约31万,中央商务区金融业受惠于政府政策和方针的支持,聚集效应日益显著,提升了日本金融业国际地位。

新加坡CBD亚太金融中心是典型的公司合作型政府规范金融集聚模式,中央商务区位于中部地区中心,面积约6平方公里,政府利用其优越的时区条件和地理位置,一改最初的封闭低迷态势,大力迎合国际金融机构发展需求,通过业务指导和税收优惠吸引外资企业,从而带动本国经济增长,尤其是银行,外汇和保险等金融产业。

2.国际中央商务区现状分析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金融化发展,国际CBD在面积和容量上需求加大,以吸纳金融机构入驻和强化金融集聚功能,同时在地理上形成了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和中小型新兴金融公司分化的态势。其次,政府推动积极设立副中心,将深化内涵和扩大外延并举,提高现有地段的使用效率和就业密度,通过向地上多层和地下深层开发相结合的模式,以高档写字楼为主要载体实现改扩建;构建多核心模式可以提高原金融中心的承载力以及新一轮细分金融聚集发展。同时,各国在CBD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兼顾传统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以及人与自然地和谐共处。第四,各国CBD金融产业建设落成主要由政府机构或者政府管辖的开发公司负责,使得政府,市场和金融产业之间达成帕累托最优。最后,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向高端化,个性化演变。通过引进高档物业管理公司,支撑金融产业聚集;差异化和多样性也使得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实现合理高效的分工与整合。

3.国际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集聚经验

第一,国家经济增长对金融集聚提供基础与保障,中心商务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内经济环境的支撑,尤其是金融产业更依托于国家宏观贸易的稳健。

第二,区位优势与人口因素不容忽视。纽约作为美国最大港口城市之一,联通与其他各大洲的贸易往来以及交通线路,为市中心的曼哈顿CBD提供了完善的交通网络以及便利的资金融通,大范围的吸收了客户以及同业资源,加速了信息流动和知识外溢。另外东京以轨道站点为中心,打造扇形交通网络,大力开发地下空间,疏散人流同时繁荣商业。通过降低运作成本,加快了资金流和物流的运转,使新宿CBD金融集聚效应一跃居上。

第三,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关键。曼哈顿CBD兼容并蓄了整个金融产业链生态圈,减少了资金时滞,有利于扩大金融市场规模,吸收优质资源。东京建立多中心发展结构。新兴的城市多中心结构承载了金融机构的转移和集聚。

第四,政府适当引导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单凭市场力量容易诱发信息不对称,信用危机和垄断风险,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和调控,加强了中心商务区功能,优化了金融生态,提升了金融业整体协同运作效率。例如东京政府通过设立相关政策指导金融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热电站,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北京中央商务区金融业集聚现状与启示

1.北京中央商务区金融集聚现状分析

北京朝阳CBD作为我国三个国家级中央商务区之一,承担着本国与国际资本融通的枢纽地位,尤其是金融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数据显示,北京中央商务区金融业收入占朝阳区超过90%且稳步上升,已成为朝阳区发展的支柱产业。但限于其发展历程和经济环境,相比国际大型金融中心具有一定差距,在像世界级中央商务区迈进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发达国家中心城市CBD的经验,结合本国特色渗透金融集聚,未来北京CBD金融产业将为首都乃至全国提供经济提供支撑和引导。

2.北京中央商务区金融聚集发展对策

(1)政府制定政策引导扶植CBD金融产业发展

由于经济环境的限制,北京不具有纽约,伦敦等国际都市的历史积淀和地理优势,决定了政府在CBD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地位。通过金融监管,政策调控,投资引进外资等措施提升金融集聚效应。在完善立法的过程中强调征信为重点,设立信用评级机构,防范银行信用风险,健全金融预警机制;同时加大管理风险投资和私募公司的运作流程,以及新三板挂牌和准入机制,规范做市商制度;协同市场自由发展的原则,做到权责分明,财务透明;确保证券市场的有效运作和公司退市制度,保护金融机构,银行和客户的合法权益。为加大外资吸引力度,一方面放宽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设立条件,同时提供优惠政策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全球化金融协调发展。政府要着眼于北京CBD作为全国金融集聚中心的战略地位,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从全局角度谋求北京CBD金融集聚效应的提升。

(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提供便利的交通,先进的配套化服务以及个性化设置吸引金融机构入驻。世界级CBD的经验显示,日本新干线极大提升了新宿C中央商务区的金融产业集聚效益,而北京很大程度存在高峰时段地铁拥堵,地面交通不畅的现象,这为航运及海运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通过嘉庆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实现。其他产业集聚方面,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和支撑力度,但仍需要向高端化发展,提高物业设施的档次以及管理服务水平,优化周边环境。

(3)培养与引进专业化高素质人才

加强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在会计,咨询,律师事实所等行业加大投资。从纽约,伦敦等世界级中心商务区的经验得出,人才优势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北京名校云集,但受限于中国应试制度,创新能力欠缺,研究能力有待提高,尚不能实现金融集聚效应的提高。应一方面针对性地培训,输送优质人才海外交流,同时引入国际高级管理人才,为其提供发展渠道和激励机制,为背景CBD金融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4)加强品牌建设

纵观世界级中央商务区,CBD品牌优势是金融集聚的无形资产,北京坐拥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创新型产业园区,应以传媒,社交网站以及社会科学发展基地为平台提升北京CBD的整体形象,推动北京CBD金融集聚。

参考文献:

[1]李秀茹.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共轭效应”互动发展问题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13:63-64.

[2]茹乐峰,苗长虹.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与空间格局研究.经济地理,2014:68-64.

[3]Lixia Yu;Huifang Liu,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lements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ial Cluster,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015, 773-780

基金项目:北京CBD发展指数研究(15JDJGB061)。

标注“本文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CBD发展研究基地资助”。

猜你喜欢

金融集聚国际经验
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构建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