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内涵考量与重建

2016-12-16薛来兴郑一赛杨素铧黄晓晶林玉芝

关键词:幸福感辅导员职业

薛来兴,郑一赛,杨素铧,黄晓晶,林玉芝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1.口腔医学院;2.外国语学院;3.公共卫生学院;4.校长办公室)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内涵考量与重建

薛来兴1,郑一赛2,杨素铧3,黄晓晶1,林玉芝4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1.口腔医学院;2.外国语学院;3.公共卫生学院;4.校长办公室)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包含对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的肯定、对实现价值及职业发展的期待、对身心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要求、对工作保障和教研参与的支持等层面内容,基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水平的现状调查,提出可从精神生活、教育发展、社会认可、学习研究、实际需求等五个方面重建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职业幸福感;内涵;重建;辅导员;高等院校

随着社会各界对“幸福感”问题研究的深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问题受到关注,它不仅影响到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生活状况,还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高等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内涵

我国幸福感研究始自20世纪80年代末,从心理学上说,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是个体对需要满足程度、客观存在状态的主观评判,而职业幸福感与幸福感相对应,是这种心理体验在不同职业中的反映和表现。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强弱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并对社会人才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内涵丰富,它是在现实条件和需要得到满足、价值得以实现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导员对自身状况积极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即辅导员在教育实践工作中的需要得到满足、满意度持续增加、潜能得到发挥、能力得以提升时所获得的持续的快乐体验[1],其中包含了自我认知、价值实现、工作发展、社会支持、身心健康水平、工作待遇保障等层面内容。

(一)对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的肯定

1.自我效能感影响辅导员对自身幸福的理解与体验。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于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和感觉,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辅导员对自身幸福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其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2]。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包含了对辅导员较高的自我效能水平的要求。

2.职业认同感直接影响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对职业的热爱是一个人从业最稳定而持久的动力。实现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弘扬辅导员职业的意义需以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为前提,唯有辅导员对职业的强烈认同和高度的工作热忱才能推动他们去实现教育目标,激发他们持久的幸福体验。

(二)对实现价值及职业发展的期待

1.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是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辅导员的价值体现在对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贡献以及对学生需要的满足等方面。辅导员普遍认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是最能激发职业幸福感的因素,正是在实现学生往积极方面转变以及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辅导员真切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2.职业发展与素质提升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注入活力。辅导员职业发展与素质提升是交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辅导员通过不断实践和学习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顺利应对实际工作需要,进而感受职业发展的成功,从而获得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职业发展与工作目标的实现,给辅导员提供更大的平台和空间,辅导员才能体会到自身的进步与素质提升的成就感,并在这一良性循环中寻找更大的幸福体验。

(三)对身心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要求

1.和谐的身心与合理的期望是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内容。身心健康水平与职业幸福感关系密切,时常感受较大压力的辅导员很难有较高的职业幸福感,尤其当辅导员面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任务时,会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幸福感很大程度来源于比较,若辅导员工作付出多于回报且没有合理的期望,会产生较大的落差感。

2.社会各层面的支持是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有力支撑。首先,社会对辅导员的角色期望使其在工作中承担了多种角色,角色的多样性和矛盾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幸福感。其次,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对辅导员工作成效和教育水平的肯定,对辅导员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再次,学校的重视、领导的肯定和赏识与辅导员工作成绩的考核评价密切相关,是影响辅导员幸福体验的重要因素。最后,学生是辅导员的主要服务对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学生的支持与配合。

(四)对工作保障和教研参与的支持

1.工作保障程度与职业幸福感关系密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包含了对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Bradburn研究证实收入水平与情感密切相关,高收入者带来较多的正向情感,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负向情感,即经济收入与幸福感呈正相关[3]。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情况下较高的收入可以带来更丰富的物质享受、更强的自尊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较好的工作环境也让人身心愉悦,在社会比较中有更多的优越感,从而提高幸福感。

2.教学和研究工作有助于提升职业幸福感。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员应有机会参与教学,开展科学研究,很多辅导员能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工作中找到教师的尊严和职业归属感。有较高职业幸福感的辅导员通常善于、敢于参与教学研究,发表学术意见,在学术研究和交流中激发创造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工作,得到更高水平的幸福体验[4]。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参考关于职业幸福感调查的相关文献,结合辅导员实际工作体会,自编调查问卷,并就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内涵认可度、职业幸福感现状、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主要为福州大学城周边高校辅导员,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3份,回收率96.5%;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96.9%。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状况调查显示,只有10.2%的辅导员感觉自己非常幸福,有37.4%的辅导员感觉自己有点幸福,42.8%的辅导员感觉有点不幸福,9.6%的辅导员感觉完全不幸福。总体来看,有52.4%的辅导员属于不够幸福的,大部分辅导员需要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辅导员职业本身具有极大的幸福价值,其职业较稳定、社会评价较高、竞争压力较小、工作环境和对象较为单纯、有寒暑假等,这些都是辅导员的职业优势,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面临一定的困境[5]。

(一)自我期待与社会现实的对立

辅导员被问及工作中感觉不幸福的原因时,选择突发事件较多和学校、家长不理解分别占到了86.1%和68.4%。一方面,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期待与现实产生冲突,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然而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心理素质却不见提高,很多学生在学校发生偶发事件时会归咎于辅导员,使得辅导员疲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教育价值受到挑战,产生不幸福感。另一方面,辅导员的自我期待较高,认为社会、高校对辅导员有着较高的认可度,而实际上很多社会人士并不知道辅导员的存在价值,甚至片面理解辅导员的工作内容,54.5%的辅导员认为社会地位不高让其感觉不幸福。

(二)工作压力与人际紧张的叠加

形势的变化性、学生的多样性、思想的复杂性加上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使得辅导员长期超负荷工作,辅导员普遍感到疲劳、紧张、精力透支,导致身心双重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和缓解,多数辅导员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79.1%的辅导员认为工作量太大导致不幸福。在人际关系方面,辅导员渴望良好的人际环境,但一些辅导员人际摩擦逐渐增多,与学生、家长、领导之间普遍缺乏沟通和交流,甚至同事之间都很少交流,人际关系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一些辅导员认为同事之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职称的评定、岗位的晋升都有名额和人选的限制;也有一些辅员导认为有些领导的管理模式高高在上,还有些辅导员因为自我意识较强,不服从领导安排和管理,导致与领导关系紧张,58.3%的辅导员认为人际关系复杂也是其不幸福的原因。

(三)价值实现与职业认知的差距

在导致不幸福原因的多项选择中,选择工作中没有成就感和个人的职业发展受限的分别占50.8%和68.4%。辅导员的价值实现来自于对学生成长的精神回报,学生成长和进步需要过程,辅导员可能无法快速看到工作成效,而且学生进步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教师、个人各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带有一定的复杂性,难以预估,这就导致辅导员的成功具有不确定性,很多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认为缺乏成就感。从辅导员职业认知的角度来说,部分辅导员盲目比较,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模糊,辅导员这一职业需要较强的理想和信念支撑,但很多辅导员不是因为理想和兴趣投身这一行,或是把它当成生存手段,或是毕业后迫于无奈的职业选择,这种偏颇的职业认知使得幸福感大大降低[6]。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重建

辅导员应该是集管理、服务、教书、科研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复合型辅导员,其职业幸福感的追寻需要从精神、物质、管理、评价等多层面进行探讨。

(一)善于体验精神生活的幸福

辅导员职业幸福感重建的根基在于辅导员的职业认知及人格,所以应先从辅导员的精神生活层面着手,力促辅导员善于体验精神生活的幸福。首先,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辅导员有较高的精神境界,把个人的幸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事业中去,把工作的幸福融入个人的生活中去。因此,感受当前的幸福更为重要,应接受自己的工作,接受工作中的困境与压力。其次,作为辅导员,不仅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合理的自我定位,形成合适的心理预期,还要学会比较,把自己的今天跟昨天相比,看自己是否努力与成长了,在比较的同时不忘协作,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为自己增值。

(二)积极获取教育发展的幸福

对于辅导员而言,教育发展的幸福分成两个层面,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得到发展,辅导员从中获取幸福感。二是辅导员通过努力工作和学生的进步,自身得到发展,从而获取幸福感。大学生的想法往往超出预期,需要辅导员自身具有较好的知识体系、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应变协调能力才能处理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状况,这就要求辅导员应该不断增强教育实践能力,提升育人效果,帮助学生成长进步的同时获取职业幸福感。另外,辅导员工作成效的评价需要考量所带学生的表现情况,辅导员帮助学生进步也是自身工作成绩的体现,在处理各种细致复杂的学生事务工作中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并从中获取有幸福感和职业发展机会。

(三)用心感受社会认可的幸福

职业幸福感的重建有赖于社会对辅导员工作价值的认可,而这需要社会环境、家长观念、学校管理、领导方式、突发事件处置等各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国家和政府应注重社会环境的营造,为辅导员工作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对辅导员职业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并借助宣传教育手段促进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维护高校辅导员的各种正当权益,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与职业声望;家长应理解辅导员的工作,与辅导员一起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高校应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充分关注辅导员的需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学校管理者应淡化权力意识,强化服务意识,要广开言路,发扬民主,使辅导员有渠道并且愿意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应明确辅导员、管理部门、家长、学生个人的职责,引入突发事件协同处置机制,避免出现突发事件中处置压力都落在辅导员身上[7]。

(四)仔细品味学习研究的幸福

学习研究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其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首先,在辅导员自觉自为的基础上,充分借助新老辅导员传帮带、继续教育、培训交流等平台进行学习,提升素质。应制定科学合理且有制度保障的辅导员培训计划,增加辅导员参与高级别培训学习的机会,加强骨干辅导员和青年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其次,不同学科和专业的院校对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有所差别,辅导员应注重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强化自身综合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日常积累,加强辅导员间的交流。再次,应引导辅导员在工作、学习和研究中寻找幸福,辅导员自身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加强日常资料的搜集、整理、积累和利用工作,掌握和灵活运用科研方法和技能,把科研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行政部门要积极为辅导员科研工作创设条件,完善科研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在申报课题、立项研究、经费使用、成果评价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让辅导员在科研工作中获得幸福体验。

(五)努力解决实际需求的幸福

首先,职业的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密切相关,从事具有较高职业声望的个体更易感受到职业幸福感。因此,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应努力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在按照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给予政策倾斜,实行符合辅导员工作特点的工资制度,保障辅导员的待遇水平。其次,辅导员工作考核与评价直接与辅导员的发展晋升密切相关,影响职业幸福感。因此,应注重从实际出发,建构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所需、适应辅导员职业幸福和工作实际需要的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辅导员德、能、勤、绩、廉等各项指标,以期能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辅导员的综合表现。促进有助于辅导员成长的发展型辅导员评价制度的建立。再次,辅导员晋升考核制度的构建要侧重以能力为中心,给辅导员创造宽松的环境,缓解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做到能者光荣、能者有为、能者有位和能者有酬。

[1]陈浩彬,苗元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研究,2012(4):46-50.

[2]孟 慧,梁巧飞,时艳阳.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33(1):96-99.

[3]Bradburn N M.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M].Chicago:Aldine,1969:20-25.

[4]吴 彬.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65-66.

[5]孙英红,魏淑华.辅导员工作压力、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9-82.

[6]叶玉霞.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 2013(2):115-116.

[7]黄金娟.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路径选择[J].经营与管理,2015(3):145-147.

(编辑:马川建)

2015-11-30

福建省2013年度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3657S)

薛来兴(1984-),男,讲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1;G715

A

1009-4784(2016)03-0001-04

猜你喜欢

幸福感辅导员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职业写作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我爱的职业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