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朝领命,十年探索
——苏新春先生访谈录

2016-12-16苏新春李开拓

关键词:语言学中心教材

苏新春/李开拓



一朝领命,十年探索
——苏新春先生访谈录

苏新春/李开拓

[受访者简介]苏新春,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文教融合平台首席专家,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汉语词汇理论、文化语言学、辞书语言、教育教材语言、计量词汇学、汉字学等学科。出版专著有《汉语词义学》《当代中国词汇学》《词义文化钩沉与探賾》《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汉字语言功能论》《汉字的语言性及语言功能》《汉语词汇计量研究》《词典与词汇的计量研究》《文化语言学教程》等。(厦门361005)

[采访者简介]李开拓,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室主任,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语文现代化”专栏责任编辑,主要从事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语文教育研究。(吉林132013)

李开拓:为了利用计算机和语料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语言资源、语言生活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把握国家语情时态,丰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内容,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从2004年起先后组建了若干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您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的负责人,请您介绍一下这个中心的概况和主要工作内容及其意义,以及10余年来中心主要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苏新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由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与厦门大学共建,创建于2005年6月9日。2013年10月31日双方续签第二期共建协议,为期5年。中心下设主任办公室、资源建设部、学术研究部3个部门,资源建设部和学术研究部承担教育教材资源的建设开发与研究任务。学术委员会由国内11位资深专家组成,负责中心的科研规划、课题评审、成果鉴定等。学术委员会主任由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田立新与厦门大学李建发副校长共同担任。管理委员会由厦门大学校、处、院领导组成,为中心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中心的基本队伍为厦门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教师。中心现有办公用房110平方米,包括办公室、实验室、研讨室、服务器机房等。

中心的研究任务主要是建设各种教育教材语言资源库,对教育教材语言的应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客观描述,全面反映我国教育教材的语言使用状况;同时,完成国家、部委规定的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的相关科研项目,对项目实行立项论证、招标、管理、验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咨询,为制定标准和规范提供依据和参考。

10年来中心主要开展了以下6方面的工作:

1.科学研究

对对外汉语教材与基础教育教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教育教材语言领域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出版了近10本著作,承担了“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文字标准符合性研究”(国家语委重大课题)、“语料库技术中的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注释结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础教育教材语言学习与语言能力培养”(国家语委项目)等一系列重要课题。2006年,首次启动了面向全国的“教育教材语言研究指南”招投标工作,经过严格评审确定了7个课题为资助对象。之后又陆续设立了一系列课题。共有11篇研究报告收入了2006年到2015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咨政服务

在开展学科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进言献策。20l3年4月撰写的专家建议《从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语文教材选文对比看小学生的“减负”》得到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刘利民副部长、李卫红副部长三位领导的圈阅和批注。2013 年5月,中心承担了教育部给厦门大学下达的课题“台湾语言文字问题对策研究”,李卫红副部长给予了书面批示。

3.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中心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建设已融为一体,形成了包含汉语言学本科专业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链,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应用词汇学”“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计算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多个研究方向。在研究对象上形成了“教育教材语言”与“台湾语言文字问题”两个有特色的领域。厦大语言学沙龙,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350多期,2014年《光明日报》还专门对其进行了报道。目前中心已形成一支以教师为主体,在读研究生为生力军、兼职研究人员为补充的充满活力的研究队伍。

4.教材资源建设

中心建设的教材语料库覆盖了母语教材语料和对外汉语教材语料两大方面,具有数量多、品种全、精度高的特点。所有教材语料均含有原始文本语料与分词标注语料两类。同时,还通过其他方式不断丰富中心拥有的教材语料库的品种与数量。

5.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拥有9个机位,可供研究生使用。建设的“教育教材语言中心网站”(http://ncl.xmu.edu. cn),对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及时反映和报道,并免费提供教材语言数据库的检索服务。

6.学术交流

这些年有数十位学者到中心讲学,协助国内多所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完成了教育教材语言方面的课题研究,为他们提供了语料查询、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帮助。两年一届的“全国教育教材语言学术研讨会”已连续举办了5届。还主办了“第6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中国辞书学会中青年辞书工作者研讨会”“第7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训诂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

李开拓:据了解,我国还没有针对教育教材用字、用词等情况进行过类似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工作,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工作,无论从理念上,还是方式方法上应该都是首开先河、不断探索创新的工作,这期间一定是历经曲折,困难重重,能否给我们分享几个探索和攻坚背后的故事,以鼓励和启示后学?

苏新春:这确实是一个开创性的事业,边做边思考边准备,一路摸索前行。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努力,克服了诸多困难,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出了一些成果,概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理兼修的研究理念与手段

教材语言作为国家语言资源之一,要对其进行监测,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语言存在的数量问题。中文专业背景的团队必须要在语言学背景上架设起数据定量的统计学知识板块,才能有效高效地完成语言资源的监测任务。对中心的发展而言,这是个很大的难题,因为当时没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中心在开始从事这方面研究时,对此就有了清楚的认识。于是,一方面,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展开合作,招收具有计算语言学背景的硕士、博士生;另一方面,语言学教师和研究生团队开始了知识板块的补充与衔接工作,像2005级硕士李安、2005级博士杜晶晶等同学,通过自学、旁听、研讨与合作,完成了文理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自行设计教材语言中心的语料库结构、维护本中心的服务器建设、运营中心的对外宣传网站。2010年还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词汇计量及实现》的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著作。

2.合作融洽的团队协作

中心既承担有国家语委下达的常规任务,还有语言资源库的建设任务,还要承担教学与学科理论研究任务。繁重而多元的科研任务单凭个人是很难完成课题所需要的资源与经验积累的。因此中心特别注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现在所完成的大多数课题基本上都在集体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像2006年我们中心第一次参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发布工作,这份报告是对外汉语教材的用字用词调查,报告既要有资源数据,还要有学术思考,探索其背后的语言规律,所得到的结论还要兼具社会服务与资政功能,并能对相关研究、教学及推广工作有所裨益。记得那次我在北京参加审稿会,后端是中心的师生守在机房和服务器旁,实时调控所需数据。审稿会开了三天,中心团队便在服务器旁守了三天,终于通力合作完成了第一次数据发布工作。后续的教材语言资源库建设都是在中心的教师与同学的通力合作下完成的,从教材的采选、电子化、校对、建设资源库、挖掘科研生长点、选题、数据挖掘等,这一系列相互勾连成序列发展的资源监测与研究工作,通过众多参与者的协作而连成一个有机的研究整体。

3.热情、坚持、专业、奉献的研究精神

中心在没有前人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摸索前行、勇于创新,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热情、坚持、专业、奉献,体现了中心研究团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正是“语言生活派”的具体写照。

李开拓:10余年来,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您最满意的工作或成果是哪些?(包括意义、价值和专家评价)

苏新春:中心组建的10余年来,中心调查研究的教育教材语料多种多样,从母语到对外汉语,从语文教育到学科教材,从大陆教材到港台教材,从汉字到词语、义项、语法,从教材正文到练习,我们都作过统计分析,最满足的或说是最有心得的体会、收获有两点。

一是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探索。我们最开始追求的是对教育教材语言面貌实态的了解,使用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频率调查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对教育教材语言面貌不能作简单的静态了解,而是要深入到不同的教育对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考察,要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认知需求,与教学效果,学习者学习能力相关联。在对这些问题不断的思考中,我们尝试在不同的课题中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我们使用过累加频率法、频级法、频差法、分布法、位序法、认知法,等等,发现不同的统计方法在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研究中,各有不同的作用,也有其不足与局限。在我们从事过的10多个教育教材语言研究专题中,每个专题都在方法上做出了新的尝试。我们把具体的教育教材语言专题研究方法上升到语言研究的普遍方法上来思考。语言资源中心的同行常说,教材中心每年出的报告不仅内容上是“新”的,方法上也是“新”的。有的兄弟中心就直接借鉴了这里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展开研究。

二是教育教材语言研究有着很深广的内容。我们开始涉足这个领域时,想到的只是要了解语言的实态、现状,要了解“是什么”,后来发现,教育教材语言更值得重视的是“为什么”“怎么样”,即通过教育教材语言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获得怎样的语言能力。用字能力、用词能力、语言能力,这些能力是如何构成的?要通过怎样的学习来培养?对这种能力如何评测?从教材语言到语言能力,这应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李开拓:思路越来越开阔,思考越来越深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我相信,这一领域的研究,飞跃,绝不止这些。关于教育教材用字、用词的统计分析,与以往相关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其科学性主要系现在哪里?

苏新春:教材语言研究可以归于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但其与以往的语言学研究差别极大。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往往以“语言”为主,关注的是语言的客观状况,而教育教材语言研究时刻关注的是“教什么,不教什么”“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教得怎样”“语言与语言能力的关系”如何。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在“量”上体现出来,而不仅仅是以“典型”“个别”说事。评价一套教材好不好,一般的人看过教材都可说出个一二三,但要说出好在哪些地方,如何呈现,具体分布状态,在教材的历史沿革中哪些的继承的,哪些是创新,如果不进行全面穷尽的调研,很难做到准确清晰地说明。只有做到了准确清晰地把握,才能对学习者、教学者及教材编纂者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我们努力对教材中的所有语言问题都进行数据化管理,对其现状分布、层次关系、来龙去脉,尽量做到了然于心,从而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就如传统销售和电子商务:传统的零售,卖得好与不好影响因素很多,难以梳理出一个头绪,也就难以对好的盈利方式模块化;现在的量化教材研究,则好比马云的电商服务理念,一切服务全部网络数据化,去年“双11”所有销售的912亿,由多少单构成,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销售了哪些类商品,都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李开拓:如此科学性和可信度极高的成果,我们现在具体做出了哪些?其转化应用情况如何?

苏新春:教育教材语言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十分重视应用的领域,对教材编纂,对教学内容,对教学资源,对教学过程,对学习者,都是有很好应用价值的。我们的研究成果有一部分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如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上发布的“1500条对外汉语常用词”,在2007年8月年度报告出版后不久,就被2008年4月出版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大纲》作为“教学参考资源”收入附录。《中小学语文常用词表(3000条)》(2008年)、《基础教育人文社科(语文、历史、地理)高频词语表(4586条)》(2009年)、《基础教育常用汉字表(1000字)》(2010年),都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201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构建了一个5层义类(一级类9个,二级类62个,三级类516个,四级类2086个,五级类12000多个),共容纳了83000词的庞大词汇系统。这个分类体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参考书,也是计算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基础资源。不久前研制成功的《基础教育学习性词表(9000条)》,结项时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作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必不可少的基本建设,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意义,对于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编写团队正在根据中小学认知习惯编出一个好学好用的词表。教育部有关部门也计划对它进一步修订,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发布。

李开拓:去年10月中旬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我们曾就您这个团队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问题进行过交流。我认为,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单纯为了促进学术发展,如李宇明先生所言,除了资政、资学,还要惠民。所以,学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应同样予以重视。学者不仅要有学术头脑,还要有推销意识,要善于把好的成果宣传推广开来,主动寻求社会需求,与社会对接。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问题在其他中心也普遍存在。您团队基于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用字、用词的调查分析成果非常好,关涉基础教育的生态化,应该尽早推向社会,造福教育。上次交流中我提议召开一个相关的学术成果推广会,您觉得可行吗?可否有更细致的思考?在成果开发利用方面,您还有哪些设想?

苏新春:我们在成果的转化、推广方面做过一些工作,也受到一定的关注,但总的来说,做得还很不够。这里既有有创新、推广价值的成果数量问题,也有推广力度的问题。您倡导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开发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知道您几年前主持了这方面的课题,这些年来一定在呼吁推动这方面的应用转化工作。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主张。我很乐意参加到这项工作中来。成果转化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应用性,可以从一些比较成熟,社会现实急需的项目先做起。可跟一些开发单位或企业结合来做。既然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开发出来的成果开放度应尽量高些,免费或低成本开放。关键是要让有更多需要的人用起来。根据上次我们交流达成的共识,争取今年共同做点事情。

李开拓:对于未来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发展,您有哪些新的规划和设想?

苏新春:立足厦大,面向全国,集聚多方力量,服务国家需求,把重大理论问题与上级主管部门交付的专项任务结合起来,形成“以理论研究为前导,以数据统计为基础,以服务语言教学与海西战略为目标”的特色,进一步凸现中心在教育教材语言研究领域的地位,力争成为国内高知名度的研究中心,进一步建设成为国家语委重要科研基地。具体包括:

1.机制完善与队伍建设

在语信司与厦门大学共建共管的管理体制下,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中心的发展规划、研究方向、重大项目选择、重要成果评定等方面把舵定音的作用,发挥管理委员会在中心管理与运行、研究条件与后勤保障上解忧排难的作用。把培养新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合理研究梯队、提高创新能力放在首位。高度重视中青年学术队伍的培养,在发展规划的实施中给中青年教师交任务、压担子、创条件,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条件与支持。采取更灵活的科研队伍组织方法,采取讲学、双聘制、承担课题、驻所研究等多种方式,与国内外知各学者开展交流、合作。

2.科学研究与资源建设

科学研究将紧密扣住中心的“教育教材语言问题研究”与“台湾语言文字问题研究”两大研究方向来进行。以重大攻关项目为突破口,以重要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关注国家发展中的现实迫切需求,组织2—3个价值大、内涵深、影响广的攻关题目,集中精力,用3—4年时间攻关,完成“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研究”“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符合性调查研究”“台湾语言文字问题研究”三大重点课题,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大力加强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特别是在语文教材、学科教材、汉语第二语言教材,以及台湾语言文字问题等方面,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与特色的资料库。

3.社会服务与资政服务

重点是办好中心网站,及时发布相关研究动态,提供具有普遍使用价值的加工语料与数据,为兄弟院校与个人开展的教育教材语言研究提供数据查询服务。继续做好资政服务,发挥国家语委智库的作用。在教材的编纂与研究、教学方法与完善、教学效果的评测、教学与学习能力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对台湾语言文字问题进行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为国家提供科学及时,有针对性、建设性的资政报告和专家建议。

4.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中心将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完善课程体系,使主攻方向更加突出、各个方面得以兼顾。中心现有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生导师2人。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的生力军作用,营造既出人才又出成果,既做理论研究又服务社会的良好科研生态。

5.条件保障

通过积极开拓新领域、开辟新渠道、争取新项目、提供社会服务,获得新的支持,使中心具有较强的造血强身功能。

李开拓:谢谢苏老师能够接受我的采访,最后,请用简短的话语来描述一下您这10余年来的工作感受和希望,以结束这次访谈。

苏新春:教育教材语言研究是一项极富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工作,它隐藏着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之间过渡与转换的奥秘,它渗透到语言学习的各个环节。在10多年的不懈追求中,我们锤炼出了一支将语言本体与语言应用、语言使用与语言能力相结合相贯通、“文理兼备”的研究队伍。开展教育教材语言领域的研究,于我来说是2005年的“领任务”,接受了时任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先生下达的任务;于教育教材语言领域,我只是一名“战斗员”。这个领域很宽广,未来还有好多事情有待我们去开创,希望有更多的“战斗员”加入。一朝领命,十年探索。这条探索、创新之路,我们将一直走下去。

【责任编辑李开拓】

H002

A

1009-5101(2016)01-0014-05

2106-01-12

国家语委“十二五”规划项目(YB125-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语言学中心教材
教材精读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