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径依赖视角下我国政治发展的透析

2016-12-14涂陈阳

东方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政治发展路径依赖制度变迁

涂陈阳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以来,我国政治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政治从速度和质量上来说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国家想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政治改革。本文试图通过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范式找到我国政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我国政治发展的主要问题即制度变迁受到路径依赖的限制,陷入恶性循环,一是由于政治制度的报酬递增,二是由于政治市场的不完善,三是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想要解决问题,就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之后,我国的政治发展才能摆脱路径依赖恶性循环的束缚,走入良性循环,实现政治的进一步良性发展。

【关键词】路径依赖;政治发展;制度变迁;政治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针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长期以来,我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变革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最终导致国家上层建筑设计环节成为阻碍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全面深化改革,达成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决定》的改革目标,就必须对政治体制进行变革。本文试图从路径依赖的视角透析我国政治发展,在总结成功历史经验的同时探索目前我国政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分析问题的成因,以期为我国新一轮的政治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1政治发展与路径依赖

1.1理论分析范式

路径依赖最初是物理学中的定义,是指物体运动时存在着惯性,有着保持相对运动路径的倾向。诺斯(Douglass C.North)最早将路径依赖从单纯的技术角度转向更广的社会研究,进而拓展到社会发展方面。路径依赖理论今天在政治发展等多个领域均有应用。本文主要利用诺斯提出的路径依赖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由于路径依赖的概念的抽象抽象性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学术界目前对其没有统一的定义,如David(2005)所评论的“不需要严格的经济学和统计模型,从直观意义上我们就可以把握路径依赖的根本思想”。[2]笔者认为,政治发展领域中的路径依赖应当定义为:路径依赖是指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这种路径走下去。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制度具有自主性和稳定性,制度即为一种自我实施的均衡(self-enforcing equilibrium),根据以上的定义,一种路径一旦在某种政治体系中得到确认,以后的政治发展便会沿着某种特定的路径前进,其他制度乃至更加优越的制度难以替代现有制度。

路径依赖有四种作用机制,分别为报酬递增、自我强化、正反馈和锁入(lock-in)。报酬递增与自我强化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其既定方向在以后发展中得以自我强化。沿着既定路径经济和政治的制度安排变化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迅速优化,也可能沿原来错误路径下滑,甚至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要突破此状态却十分困难。[3]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势在必行,路径依赖理论对于政治变迁的分析对我国即将开始的政治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1.2政治发展简释

王沪宁教授将政治发展定义为“建立适应一个特定社会的历史——社会——文化要求变化的稳定的政治体系”。[4]王浦劬教授认为,政治发展实质上是在利益和利益关系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政治权力和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和权力关系、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相互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其本质上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5]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应该是生产力的发展,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现阶段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即生产力的需求不同步,因此,改革势在必行。政治发展的基本形态和方式有两种: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本文主要探讨政治改革的相关问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的方式能够为我们带来事业的胜利。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政治民主,我国新一轮政治改革的目标也必须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推进政治民主的发展为目标。

政治发展意味着政治制度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意味着政治体系设计的更加合理化,功能更加完善,体系内部分工更加协调,对社会和经济的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政治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经历着或发生着的客观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对于经济生活以及社会文化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和引导作用”。[6]

2改革的阻力从何而来,如何破除

2.1政治制度的报酬递增导致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之所以会产生路径依赖,报酬递增是关键的决定因素。报酬递增简单地说就是在统治阶级确立了一种政治制度之后,政治变迁继续按照现存的制度演进,那么当前路径所带来的报酬呈递增趋势。由于路径依赖为统治者带来了递增的报酬,那么当前制度便会进行自我强化,进而导致了锁入,即政治变迁已经进入了一定的路径,其他路径很难对现存路径实现替代。根据以上分析,如果最初对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是正确的,那么沿着既定的路径,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自我优化,产生巨大的效益;反之,则有可能沿着最初选择的错误路径一直走下去,并造成制度陷入无效率的状态中。诺斯认为,这种无效率的路径依赖,是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与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历史原初点时对于路径的选择十分重要。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制度设计以及由此产生的顽固的既得利益团体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阻力之一。比如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政府难以找到在市场中的合理定位;法治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日常行政中“人治”的形式依然占主体地位;等等。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开放对之前的政治体系进行的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我国之后的制度变迁依然没有彻底摆脱对于原初点设计的路径依赖,反而改革开放以来又产生了新的路径依赖。以党政官僚为主体的政治精英们依然掌握着优势政治资源,新崛起的企业家们掌握着优势经济资源,二者共同参与制度的设计选择,形成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二者设计的政治制度理论上存在两种选择,一是维护制度设计者的最大利益,一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根据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行政体系中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现实中我国实际的政治建构也确是如此,我国当前的政府行为实质上是“与民争利”,而不是“与民谋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今后的改革进程中,对顶层的设计应该摆脱公共选择理论的束缚,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设计的优先原则;党和国家领导人应当有足够的魄力,创造新的历史原初点,选择正确的路径,以期利用路径依赖,使制度变迁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演进。具体来说,我们现在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官僚基于理性选择导致的贪污腐败问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各方面的监督,从根源上杜绝腐败的发生;其次要解决利益阶层固化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制度的创新,增强阶层之间的流动性,破除既得利益集团,改变权力和利益博弈中各方行动者之间的实力对比,保障社会公平;我们改革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只要有科学的路径选择,公平的制度建设,新一轮政治改革中的制度变迁就一定会朝着民主公平的结果演进。

2.2政治市场的交易成本过高且市场不完善

诺斯认为欠发达国家闭锁于低效率的路径变迁路径的原因是政治市场的交易成本过高且市场不完善,而解决方法为完善政治市场,在政治市场中建议科斯的零交易费用模型。科斯(Ronald H.Coase)认为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力如何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力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产权制度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7]即产权制度明确和交易成本极低的前提下,无论初始权力如何配置,市场配置和市场主体间互动的最终结果是帕累托最优,即达成资源和利益的最优化配置。

本文上一部分中对于我国政治制度建构中的政治权力和资源配置即产权制度已有过分析,我国当前政治市场中的产权制度是一种低效率的产权制度,准确的说是一种垄断的产权制度,即一小部分统治精英和既得利益集团掌握着绝大部分的经济资源和政治权力。由于资源和权力的垄断性,我国政治市场的交易成本就变得极高。以上两点原因也是导致我国难以走出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政治市场中政治权力的分配做了一定的优化,比如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保障了司法的独立不受干涉。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必须进一步完善政治权力的配置,优化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中的资源配置,破除两个市场中的垄断现象,降低政治市场的交易成本,将普通民众纳入政治生活中,使人民能够平等地和政府进行对话,进而破除路径依赖,走上更加公平、效率和民主的政治变迁路径。

2.3传统的政治文化和认知结构对我国制度选择的影响

制度的初始选择对后续的制度变迁有着重要乃至决定性的影响,那么,为什么不同国家会选择不同的初始制度,为什么美国历史的开端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和民主自由的政治理念,而中国政治的开端是奴隶社会呢?诺斯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和韦伯(Max Weber)有相似之处,诺斯认为制度初始选择的不同源于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也就是意识形态、文化和认知结构决定着原初状态下的制度选择。

我国历史上有着长时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也行成了根基极其深厚的相对应的传统文化。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理性和人权深入身心,而我国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皇权统治之后,人民缺乏理性,对于人权和民主缺乏必要的认识;我国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官本位现象;行政体制中存在的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等都表明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对于制度选择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而相对的,西方民众在经历了一系列思想解放之后,抛弃了传统的神权至上,君权神授等消极的政治文化,民主、人权、公平正义的政治文化深入人心,对西欧为代表的西方的政治制度变迁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民众从未接受过封建的政治思想,因此,美国的初始制度选择即为三权分立的上层建筑设计和民主自由的政治理念。而我国虽然在新中国成立时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制度建构依然是集权和人治的形式。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缺乏民主氛围而导致基层政治支持的缺乏,使主体主观性政治认知不能与外在制度化的民主政治建设形成良性互动的原因,[8]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民主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民主和法治的观念日益成为民众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文化,我国的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才得以提上议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认知结构和变迁对制度变迁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制度的初始选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想要进一步实现政治发展,取得新一轮改革的伟大胜利,就必须从政治文化和认知结构入手。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改革的共同认知,全国人民和各个行政单位形成联动,各方行动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继承我国政治运动的优点,改革之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思想的广泛传播,要善于利用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力量,是全国人民形成一致的文化和思想,提升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一旦我国形成改革的政治文化,形成民主和人权的政治文化,形成破除既得利益集团和各种权力资源垄断的政治文化,那么改革的伟大胜利指日可待,我们的政治发展进程就能够摆脱原有路径的限制,进入正确的路径,并形成良性循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重视文化对于制度变迁的决定性作用,形成科学一致的文化认知结构,以取得政治发展的良好进程。

3破除路径依赖,实现进一步的良性政治发展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政治发展历史,发展历程中有过面临路径依赖的困境,也有突破路径依赖之后的腾飞式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最初的政治制度设计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路径依赖的恶性循环,政治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完全走出路径依赖的限制。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改革春风吹进门”,全会有望成为政治发展新的良好开端,并成为新的历史原初点,希望我国新一轮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取得伟大胜利。

路径依赖理论仍然存在着种种不足,比如制度是否能够用效率维度进行衡量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如何进行测定;认知因素和意识形态对于制度演变的影响难以计量;路径依赖尚未有合理、统一的定义;历史十分重要,但是历史究竟如何在制度变迁中其作用难以回答;路径依赖理论难以对未来进行预测;等等。但是,学术界中没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分析范式,路径依赖理论虽然有着种种不足,但是路径依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相对于完善的分析范式,能够解释历史中的政治发展历程,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总的来说,路径依赖理论对我国的政治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笔者以路径依赖理论为分析范式,对我国政治发展进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找到了一些问题,分析了其成因,希望能对我国新一轮的改革提出些许的意见和建议,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曹瑄玮.路径依赖研究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3).

[3][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4]王沪宁.比较政治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严强,张凤阳,温晋锋.宏观政治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李月军.中国政治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J].学海,2009(4).

[8]程承坪.理解科斯定理[J].学术月刊,2009(4).

猜你喜欢

政治发展路径依赖制度变迁
政策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我国养老公平问题审视
网络政治发展的实践意义和行动路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农业生产组织创新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组织管理体系重构研究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探析
党风廉政建设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