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2016-12-14杨美霞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利益

杨美霞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杨美霞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成熟本科院校相比较,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服务地方能力不强、学生就业能力弱等问题,影响这类学校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基础上,提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的若干路径,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问题,改革路径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然而与大量人才需求相对应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中国行业研究网2015年研究表明:本科院校2014届毕业生总数727万,初次就业率超70%;《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6%,但“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79.2%,其余为自主创业和继续读研的毕业生,也就是说除去继续读研和自主创业的学生,还有约54万人没有就业。一方面是用人需求量大增,甚至不少地方出现“用工荒”,一方面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即社会发展不仅需要“研究型、复合型”等高层次人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幅上升。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自1998年来,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专科学校自主申办,教育部批准升格的本科院校。由于此类院校大都在办学定位上为“应用型”,因此,通常称之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1]。截至2012年,这类学校共有647所,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总数的55.3%,占非“211”普通本科高校数量的61.3%。其招生规模和在校生人数所占比例也都超过了50%[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办学中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导致人才社会认同感不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降低了人才培养效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改革已经到了必须进行的地步。本文试图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以期提高其办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

1 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与诉求

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上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人[3](P129)。根据我国国情分析,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主要由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构成,按照市场运作系统划分,主要利益相关者由如图1所示的几个子系统组成。

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政府在高等教育中起支撑保障作用,政府既是高等教育的供给者也是高等教育的需求者。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政府制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针、政策,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保证高等教育良性发展,是保障高等教育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系统;同时政府为高等教育提供教育经费、人力保障、办学设施和环境支撑等,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又是高等教育的供给者;政府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的各级各类人才,满足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学校的科研成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这个角度讲,政府也是高等教育的需求者。

图1 高等教育主要利益相关者系统

高等教育的需求系统主要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产品。学生希望在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中收获知识、收获能力,为将来在社会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家长关心高等教育,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高等教育中获得最大利益,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家长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付费者。用人单位则希望学校能够培养符合用人单位所需求的、拥有相关知识与能力的人才。

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供给者,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任务,学校发展是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高价值文凭、良好的就业前景和未来收益的重要前提[4]。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学校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根本利益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教师希望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兴则教师兴。

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表明,各利益群体从不同角度对高等教育发展给予关注,希望高等教育得到高质量发展,而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前提是教育质量得到保证。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原来大多是专科的基础,尽管在升本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工作,但依然基础薄弱,学校管理层与教师在长期专科教学中形成的教育理念与模式短时间内很难转变[5],加之办学历史较短,缺乏本科的管理与教学经验,工作中有时也会出现种种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影响培养质量

“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6]。高等学校只有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 才能清晰自身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和职责 , 制定质量监督制度和评价标准体系 ,构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7]。我国高等教育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分三大类,一类是少量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另一类是大量的专业性、应用型的多科性或单科性院校,还有一类是更大量的职业性、技术性的院校[8]。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与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办学历史较长,人才培养目标较清晰,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人才,高职类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而应用型本科历史较短,相关研究较薄弱,虽然定位为“应用型”,但“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也十分丰富,涵盖多层次与类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定位时,需要做大量的研究,明确所培养人才应具有的素质、层次,以及进入社会后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但在这方面很多学校存在问题。具体操作时就会出现“有时会盲目效仿老高校的目标定位,有时又与职业技术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混淆”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研究不够深入,难以确定明确培养目标;二是为了迎合家长、学生的愿望。在中国相当一部分家长、学生希望成为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三是处于提高就业水平的愿望,贴近企业需求,把就业作为最终目标。由于人才培养目标把握的准确度不高,因此在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等方面也会有一定偏差,影响培养质量。

2.2 专业设置与地方需求吻合度不高

大部分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与拔尖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相比较,应用型人才侧重知识应用与技术创新,与工程实际和社会实际问题联系密切,能够为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9]。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实现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主要职能。然而真正能够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数量与规格的地方性高校数量非常有限。一是因为大部分学校仍按照传统本科高校的专业重复建设,缺乏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结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得不到有效供给;二是培养模式仍模仿传统高校的培养模式、缺乏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和相关设施设备,造成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足;在地方接收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学校培养的人才到其他地方就业,竞争力不强,导致地方、学生双方利益得不到满足。

2.3 招生数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生源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条件,考虑学校生源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存在专业招生布局不平衡问题,不能在市场需求调查基础上确定招生数量,比较热的专业招生数量大,造成学生人数多、指导难度大,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学生数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出现了很多就业红牌专业,加大人才需求与供给错位的结构性矛盾。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学校特色难以形成,服务地方能力较弱,学生就业较难,地方对这些学校的认同度有限,区域的影响力弱,社会声誉不高。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办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造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同程度受损。因此,加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分析

3.1 关注利益群体需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关注每个利益群体的利益,无论哪个群体利益受到影响,都可能影响系统正常运转。作为地方性高校,要在深入研究各利益群体需求基础上,深入理解应用型教育的本质特性,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政府角度出发,希望高校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和知识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就是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而知识支撑就是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够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为持续发展提供知识保障。这就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既要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同时要保持相当比例的学术教育,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家长和学生都希望高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毕业后顺利就业,未来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中,就业只是学生家长接受高等教育的最低要求,他们更多地期望学生未来有更好发展。所以新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既要重视就业,但也不能只着眼就业,人才培养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未来发展做好知识与能力储备。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希望通过高校的教育,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社会适应能力是指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发展潜能则要求学生能与企业发展中不断提高的知识、能力需求相适应。这就要求学校除了教会学生相关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地方性本科高校应组织专门力量加大对应用型教育的研究力度,认真总结人才培养中的经验与教训,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的需要,拟定客观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需求者要求,这是高校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良性发展,实现地方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3.2 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建设特色专业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院校自身发展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工作的两大基本任务,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院校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则是地方院校科研发展的根本出发点[10]。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设置专业,真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每个地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有优势产业,地方高校应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培养人才,一来满足地方用人需求,另一方面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同时可以形成特色专业与学科,扩大学校影响力与知名度,实现以“特”取胜的办学策略。寻找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的发展路径,面向某一区域做第一、面向某一产业做第一,形成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的发展模式[5]。滁州学院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他们围绕滁州六大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专业,经过10多年建设,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内涵不断丰富,学生应用型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毕业生就业、深造情况良好,自主创业的比例提高,学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满意度均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高校平均水平,2014年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学校。由此可见,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建设特色专业对学校、学生、社会的重要作用。

3.3 面向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模

与成熟本科高校相比较,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有自身独特之处,但也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生源问题也是困扰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获得需要的生源,学校有时会不顾市场人才需求量,片面扩大热门专业招生数量,生师比严重不合理,影响教学质量提升,同时加剧就业中结构性矛盾,使学生利益受损,同时也影响学校的美誉度,对学校良性发展带来阻力。因此,地方性本科高校一定从长远利益出发,组织专门力量强化人才市场调查,在深入研究市场的基础上确定各专业合理的招生数量,确保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水平,减少结构性矛盾带来的学生利益损失。与此同时,地方本科院校还要高度重视教学保障条件的改善,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着力提高教师实践经验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加大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与改善力度,建设各专业相应的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形成校内良好的模拟工作环境;加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应用能力,使各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才能满足各利益群体要求,学校才能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发挥应起的作用。

[1]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2]孟宪军,翟振东.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技术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思考[J].陕西教育,2014(12):4-6.

[3]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李平.高等教育的多维质量观: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6):54-58.

[5]杨美霞.2013年新建本科高校科学发展之理性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48-52.

[6]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4(6):4-17.

[7]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67-70.

[8]尹宁伟.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生成机制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12):86-90.

[9]徐同文,房保俊.应用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2(6):59-65.

[10]彭建平.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创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185-187.

Research on the Supply-side Reform Paths of the Newly-Established Regional Universities from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

YANG Meixia

(TaizhouUniversity,Taizhou225300,China)

Compared with the long history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in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alent training, poor service ability and low employment ability and so on, which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se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ly-established regional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aths for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newly-established regional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ewly-established regional universities.

newly-established regional universities; problems; reform paths

2016-09-16

杨美霞(1963-),女,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环境保护、旅游规划与开发。

G640

A

1009-9735(2016)05-0023-03

猜你喜欢

新建应用型利益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