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乡土专家库” 破解农户科技难题

2016-12-14撰文张洁敏

浙江林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林业局宁波市乡土

◇撰文//张洁敏

宁波“乡土专家库” 破解农户科技难题

◇撰文//张洁敏

林业需要科技的支撑,而社会上又不乏从事科技推广的实用人才。为了发挥这些人才的优势,宁波市林业局探索出一条“建用管”并重的新路径。这条新路径便是,宁波市林业局从全市林特产业生产经营者中,挑选出一批应用技能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群众认可度较高的林业大户、农民等实用型人才,将其聘请为宁波林业的“乡土专家”。

遵循“公益、精干、顶用”原则建设队伍

以“公益、精干、顶用”为原则,宁波市林业局在全市林特产业生产经营者中选拔“能人”,组建“乡土专家”队伍。

把好“入门”关。入选“乡土专家”的首要条件是这些“能人”要具备社会责任感,拥有助人为乐的品格和造福一方的情怀;其次要求入选者从事林业种植和林特生产经营规模30亩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并且单位效益明显高于全市同行业经营水平;入选者能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林业先进技术示范,且推广应用,为同行业农户送智慧、解难题,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大家增效创收,共同致富。

把好“推选”关。经过入门条件之后,经乡(镇)、县(市)农林部门推荐,宁波市林业局会同宁波市林学会相关专家综合评选,以颁发聘书、授牌和发文通报等形式,聘请第一批12名林业“乡土专家”,在传统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之外,成立第一支全部由民间人士组成的、公益性的科技服务队伍。

把好“考核”关。进入“乡土专家”队伍不等于进了“保险箱”,通过实施考核,宁波市林业局建立起“优胜劣汰、吐故纳新”的制度机制。规定受聘的“乡土专家”必须履行的义务,如明确“每年带动农户或技术能手10名以上、在田间地头现场传授技术100人次以上”等量化考核指标要求;实行聘任淘汰制,采取“可进可出”的动态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但尚未受聘的,按评定的相关程序和要求予以许可。同时,每两年择优聘用一次,对不适宜继续留用的人员取消续聘资格。通过这些措施,宁波市林业局有效地营造了促进林业“乡土专家”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制度环境,促使这些“能人”在林业技术推广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依托“3+X”机制激励队伍

“乡土专家”队伍要具有生命力,解决机制运转的动力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为此,宁波市林业局采取了“三个优先+精神鼓励”的激励措施,增强“乡土专家”称号的吸引力,努力使这项工作在社会公益性与“乡土专家”个人获益方面实现双赢,有效激发队伍的活力。

技能培训优先。优先获得林业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研修班、农民培训班的资格,每年针对林业“乡土专家”组织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和国情省情考察等活动。2014年,林业部门组织了为期七天的“乡土专家台湾行”林特产业高效栽培与经营学习考察活动;2015年,林业部门举办了林业“乡土专家”优质林特产品电商销售模式对接培训会,邀请电商界资深人士裘唐明先生作了“优质林特产品的电商销售模式”专题讲座,详细介绍林特产品电商销售的有关方法。通过培训,“乡土专家”自发建立起技术服务与产销联盟的合作模式,当前联盟网站已上线运行。

项目支持优先。积极推荐市科协企会协作、市科技富民、市农科教结合、市林业科技扶持等项目在“乡土专家”自营基地或所在的合作社落地,帮助他们在良种良法应用上保持先发优势。近年来,“乡土专家”分别参与了宁波市林业领域实施的槭树、樱花、杜鹃、茶花、樟树等特色景观树种良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项目、杨梅枇杷果实贮藏物流核心技术研发及其集成应用等70多个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其中,杨梅物流保鲜、反季节柑橘栽培、毛笋与雷笋砻糠早出丰产、能够用吸管吸的“玉露”水蜜桃等技术,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市场的青睐。

智力帮扶优先。宁波市林学会积极牵线联系科研机构的权威专家在“乡土专家”所在的企业(合作社),建立科研帮扶平台。目前,平台已先后在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奉化银龙竹笋合作社设立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站,这一举措推进了企业(合作社)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为“乡土专家”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科研理念、前沿的研究动态奠定基础,通过技术为“乡土专家”拥有前景的生产和销售的物品提供帮助。

宣扬先进事迹。通过邀请“乡土专家”作科技创新和服务农民的事迹报告等形式,在电视、杂志、网络媒体广泛宣传,褒奖他们的事迹,增强他们对林业“乡土专家”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目前,这支队伍中90%为共产党员,并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叶建国、宁波市劳动模范干焕宜等先进人物。

依靠“示范、辐射、传授”机制用好队伍

林业“乡土专家”是当地林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成功人士,在科技服务和推广中,他们的语言与农民更加接近,做法可见、可仿、可学,更易被农户接受,示范效应事半功倍。在“示范、辐射、传授”科技成果,推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推进成果转化。积极组织“乡土专家”上联科研单位,下联农户,参与林业科技专项研发和有关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的制定,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近年来,在新品种引进、培育,包括在制定《宁波市林特生产应对自然灾害技术指南》等技术标准过程中,多数基础数据来自“乡土专家”的试验基地。如象山县郑明土的基地拥有良种150多个,成为国内民间拥有柑橘良种最多的基地之一。在实践中,他对研究试验投入巨大的精力,在业界被称为“橘子狂人”,目前通过智能大棚柑橘反季节育果,把橘子卖到40元/斤,订单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此外,他参与培育的象山“红美人”柑橘,也成为市场“新贵”,被当地列为柑橘品种改良的主打品种;余姚的甘焕宜培育的48个良种葡萄,均在当地进行推广,成为特色品种。

发挥辐射效应。宁波市林业局在带头引进高产优质品种基础上,积极推广滴灌、套袋、果树矮化等适用性实用技术,建设绿色水果精品基地,提高带动辐射能力。首批12位林业“乡土专家”均已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基地,不仅为周边种植户提供示范,而且还跨地域,甚至跨省(市)壮大产业。如江北区的潘树增在本地带动108户葡萄种植户组成合作社,种植面积1.6万余亩,并在云南建立了2000亩生产基地;鄞州区的鲁根水带领杖锡材花农引育新品种,组建合作社,南下北上,拓展市场。目前,樱花基地种植面积已接近1.2万亩,几乎家家户户种樱花,为全国最大的樱花生产基地之一。在区林业技术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杖锡村先后引进了菊樱、普贤樱、染井吉野、杨贵妃、八重垂枝等国内外新优樱花品种,使杖锡村成为省内樱花良种最多的村庄。

茅春苗和杨梅

开展精准服务。宁波市林业局积极组织解难释疑技术服务,要求每位乡土专家均向种植户开通技术咨询电话,对广大种植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一作答,深受农户欢迎。每当开春低温雨雪、夏季干旱或台风等灾害性气候发生时,宁波市林学会都会邀土专家”与林业科技同组建抗灾救灾技术柑橘、枇杷、杨梅、蓝面对面授课、“手把手”示范,进行各类技术指导。如2016年1月下旬,宁波地区遭遇极端冰冻天气,宁海县一市镇的白枇杷恰逢开花,受冻严重,当年减产、品质下降已成定局,枇杷种植户束手无策、心急如焚,经市县两级水果专家与“乡土专家”会商,提出“弃花强树”策略,“乡土专家”叶建国主动请缨召开全镇“枇杷修剪大会”,讲授“弃花强树”休生养息一年的道理,并在自己的基地现场演示修剪技术,种植户纷纷来到现场学习观摩,起到了灾后自救、技术推广的特殊效果。

近3年来,各县(市)区农林局也纷纷响应,聘请了各自的“乡土专家”。通过这一模式,全市培训林业经营户、农户3000多人次,开展田间技能传授2万多人次。在政府推动和“乡土专家”的引领作用下,全市涌现出“中国水蜜桃之乡”“中国杨梅之乡”等20个经济林、花木之乡。另外,茶叶、水果、花卉、竹笋等4大林特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增加了41万亩,达到271万亩,全市林业产业生产总产值2015年达到463.6亿元。

猜你喜欢

林业局宁波市乡土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省林业局举行系列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形势下林业党建工作的策略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试述大杨树林业局森林资源经营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