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工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2016-12-13周洪艳常艳红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工科应用型基础

周洪艳,丁 颂,常艳红

(1.长春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吉林长春 130012)



应用型工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周洪艳1,丁 颂1,常艳红2

(1.长春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吉林长春 130012)

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促使学生成为与企业实际生产相接轨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在应用型工科专业教学改革中,国内各高校已然开始重视实践操作在教学大纲中所占的比例。本文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向,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应用型工科专业发展做好基础性服务。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型;工科专业;教学改革

工科应用型专业人才是近几年及未来一个时期内急需的人才,这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也是经济结构转变和升级的客观要求[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属于“使用工具”型工程教育课程,其教学内容存在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中[2]。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精熟办公软件的应用,掌握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者针对大学工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进行讨论,以期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满足应用型工科专业建设需要。

1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1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薄弱

大学生是高考大军中的胜利者,他们是在语数英公式化考试模式下打造出来的,总体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现代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对于刚刚踏入高校的学子们来说,只是生活中计算机“拥有”的普及,而并不是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普及,这凸显了高校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的教学现状。

1.2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

学生高考后选择了不同的专业,确定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及未来研究方向。专业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对待计算机课程的态度各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待它是“小意思”,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待它是“没意思”,总体缺乏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学习的积极性。

1.3 教学的实训内容陈旧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训只是为了知识的掌握而设计。计算机世界千变万化,实训内容多年来却一成不变,存在不实用、不创新的弊端。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没有兴趣,造成了实训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向

大学生计算机能力普及要从学习计算机课程抓起。学生具备操作计算机娴熟的能力,较容易与专业需求接轨。本文以计算机实际教学几个部分为例,探讨相应教学的改革方向。

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但要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还需具有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和信息化处理能力。学生修完计算机基础课程后有没有达到课程目标,在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能否快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专业软件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例如,机械专业学生在修完现代工程图学课程后,装配图在纸上画得很好,有的学生甚至突显出机械专业的较高悟性,但他们在修AutoCAD实践操作课程时却无法驾驭AutoCAD软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的欠缺。

2.1 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技能

计算机基础操作包括键盘、鼠标、操作系统、软件等操作。以Photoshop专业软件实践课程为例,软件操作常需要快捷键配合,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键盘、鼠标、软件的操作。在利用Photoshop软件制作玉镯效果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完成慢的原因在于他们不能灵活地录入Ctrl+T+Shift+Alt四键组合,手指配合不够灵活,并且对软件菜单的应用不够熟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2.2 引入多元化软件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Word软件、Excel软件、PowerPoint软件、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应用、常用工具软件、程序设计基础等。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向学生讲授IP地址、局域网、交换机、路由器、拓扑结构、网线等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比较枯燥;而如果让学生亲手搭建自己上课机房的网络互联环境,那么他们会比较容易地接受这些知识。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由于现实条件可能无法实现网络实操环境,引入一款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环境软件,则可以用来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图1)。引入多元化的仿真软件,能够开拓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探索欲。

图1 静态路由配置

2.3 运用案例教学

计算机基础实训内容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等软件内容。实训内容设置从实用性出发,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笔者曾做过“请柬制作”实训案例,在实训设计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市场上所卖的真实请柬作为具体案例,让学生使用Word软件设计制作一份本校邀请函。这样的实训教学内容丰满又实用,实现了学校实训与生产的对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3.1 考核方式方面,要求学生的操作速度

在对学生实训任务考核的过程中,要进行“操作快”的量化考核和评价,定期布置小任务并记录成绩,及时公布成绩较好者名单,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觉向“操作快”方向发展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形成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操作快”培养的良好氛围。

3.2 教师队伍方面,制定双师型标准

教师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不足,会造成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现状,使专业课的实验、实训环节很难得到有效的开展。毕业生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应用型教育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这也是大部分应用型大学、高职院校所面临的现状[3]。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企业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针对不同专业需求引入相应软件,在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教学章节进行知识的拓展。例如,在进行单片机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展示简单流水灯效果,让学生结合Keil C51和Proteus仿真软件来完成任务(图2)。通过在仿真软件上的运行,使学生体会到编程软件的作用,灵活结合两款软件制作出流水灯仿真电路图(图3),这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图2 1s延迟流水灯代码

图3 流水灯仿真电路图

3.3 实训内容方面,突出实用特点

在实训内容设置上应讲求实用性,针对不同章节设计实用性强的实训案例。例如,针对大四年级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情况,在课堂实训中可让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编排的学习。另外,教师可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寻找与教材各章节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实例,分小组完成相应实训内容的采集、设计与制作,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学生方面,突破传统教学手段

目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整体比较薄弱,其操作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应用型工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采用微课、在线视频、屏幕录制等信息化手段,以及举办Office技能大赛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拼搏,人人创新”的良好氛围。

[1]陈红儿,陈庆星.师范院校发展应用型工科专业的策略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33-35.

[2]牟连佳,梁皎,李丕显,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1):94-98.

[3]康艳.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86-87.

2016-06-03

周洪艳(1980- ),女,讲师,从事计算机与电工电子技术研究。

G642

A

2095-7602(2016)10-0127-03

猜你喜欢

工科应用型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整式”基础巩固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